翌日,宣正殿早朝上,兵部侍郎宗岳寻得机会,跪奏道:“启奏圣上,昨日兵部收到向晚原谍报,自今年秋收后,草原诸部的牧民,已极少在向晚原边缘放牧,我军探子深入草原百里,仍寻不到大量牧民的踪迹。去年这个时节,草原诸部叛乱起得很突然,甫入冬便犯我悬北三关,并且兵马齐整有序,不似从前那般毫无章法。据此镇北暗门担忧今年关外也出现变故,所以早早派出星官深入草原,如今查探到,王帐竟已集结起十万兵马,暗门特将谍报上呈兵部,臣以为,草原诸部不臣之心已久,须得划拨军饷,早日增兵北上,以防草原诸部狼子野心,还望圣上明察。”
显然宗岳并不知道,江南谍网被破的消息。启帝翻阅谍报,阅毕问道:“众卿有何建议?”
户部主事韩平跪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自南齐陈兵大周东南,我军耗费银两无数,以维持对敌兵力优势。而今年秋收刚过,赋税尚未入库,如果仅因向晚原谍报的推断,便加拨军饷增兵北上,易使国库银根紧缩。自从天启四年草原诸部向我大周称臣,虽偶有叛乱,皆因少数部族为蝇头小利犯我天威,臣以为紧守幽云十六州,诸部便不足为患。还望圣上明断。”
宗岳辩道:“草原诸部本是北狄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况且数年来多次进犯,也绝非少数部族之祸。事出反常必有因,既然王帐已集结了十万兵马,此事还要提早防备。”
礼部侍郎孙兆春跪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宗大人所虑不无道理,但眼下银根确实很紧,因此臣提议由礼部派出使臣巡视草原诸部,若核实草原之情仅是巧合,即可为朝廷省下这笔银两,若草原诸部确有狼子野心,再由户部划拨军饷,令宗大人增兵北上,还望圣上明断。”
言罢,吏部侍郎王荀跪奏道:“臣附议。”
右丞相文正公李弼辅不露声色,暗自点头。
今日朝会,宣正殿内争夺的焦点,在于幽云十六州。武将们坚持增兵,文官们以国库钱紧为由拒绝,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逐渐激烈。云党砥柱云世琼,与李党领袖李弼辅,却都没有发声。
三朝元老太师兼御史中丞侯莫陈洛此时坐在先帝御赐的朝椅上,打了个哈欠,静看云李两党之争。
启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不辨喜怒。他忽然抬起双手,向下一压,原本吵闹的宣正殿,立刻安静起来。随后他道:“中丞大人,你怎么看?”
侯莫陈洛打起精神,刚要下跪,启帝又道:“朕准你坐着说。”侯莫陈洛谢恩后,缓声道:“老臣对征战沙场一事,远不如大柱国精通,所以老臣在回答圣上的垂问前,有几个疑问,想请大柱国帮忙解答。”
大柱国云世琼当即道:“中丞大人请讲。”
侯莫陈洛道:“多谢云大人。眼下已经入冬,听说冬日里,向晚原上的辎重筹备很困难,如果在此时,王帐想从十万人马,集结到三十万人马,需要多久?”
云世琼皱眉道:“估计至少要两个月时间。”
侯莫陈洛点头道:“两个月……那就是春节前后。三十万北狄人,能否在两个月内,攻破幽云十六州。”
云世琼道:“几乎不能。”
侯莫陈洛又道:“如果明年三月,草原诸部打不下幽云十六州,是会同往年一样,退兵回向晚原春耕,还是继续强攻幽云十六州?”
云世琼道:“这件事本官难以回答。”他解释道:“天启二年,大周兵力不足,镇北军尚且十余万,草原王帐集结三十万兵马,从飞狐道入侵幽云十六州,那一仗草原诸部一直没退,打了两年,直到天启四年,王帐才战败称臣。”
侯莫陈洛点头道:“天启二年,十万镇北军对阵三十万草原诸部的兵马。假如腊月前后,草原王帐能集结起三十万兵马,也不过与镇北军兵力相当。”
云世琼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镇北帅仍在。”
侯莫陈洛笑道:“难道镇北帅一人,抵得过二十万兵马?”
云世琼的是字还没出口,启帝道:“不必纠结此事。”
侯莫陈洛继续向云世琼道:“老夫还听说,这次王帐集结的兵马,驻扎在白沙山以东,查阅百年史书,草原诸部从未自东线进犯。”
云世琼点头道:“不错。”
北狄人逐水草而活,因为白沙山横亘在幽云十六州以北,西侧多草原,东侧多丘陵,因此草原诸部更喜欢生活在西侧,如果诸部大军真要从东侧入侵幽云,势必要绕过白沙山,补给路线长出数百里,所以才没有这样的先例。
侯莫陈洛道:“三十万大军的辎重补给,不是小数目,敌军从东线来犯,那补给更是困难。到明年三月,草原诸部万一错过春耕,对北狄人的打击,会非常大。”
文武百官闻言,不住点头。天启四年,草原诸部称臣后,十几年来不敢进犯,原因也是那两年,将草原诸部的家底打得一干二净,第一年,打光北狄人的存粮,第二年北狄人没有春耕,结果又在雁门关下打败而归,转年,饿死的北狄人数以百万计,因此元气大伤。
侯莫陈洛向启帝道:“启奏圣上,老臣以为,草原诸部狼子野心,迟早要出兵征讨,但事有轻重缓急,几年来,南齐不过三十万兵马,为了维持对南齐的兵力优势,我军可以用来征齐的兵马,有四五十万之多,平东大营,征南大营以及洛阳军,都可南下,老臣以为,镇北军兵强马壮,维持守势不成问题。而江南的祸患,尽早荡平,方能高枕无忧。”
侯莫陈洛说完,启帝没有说话,他用目光扫视殿中百官。
大柱国云世琼与侯莫陈洛一唱一和半天,早猜到侯莫陈洛的想法,甚至他已经进宫面圣,与圣上商议过此事。于是云世琼跪奏道:“启奏圣上,臣认为,中丞大人所言极是。我大周对草原诸部投鼠忌器,实因南齐长期拖累东南一线,臣以为,此时不宜分散兵力北上增援,只需命镇北大都督江行知对草原诸部提防。再举全国兵力,征讨江南以除后患,望圣上明断。”
李弼辅听到云世琼所言,眉头微皱,心中不住揣摩,这云党之人上奏北上增兵,为何云世琼竟然当庭反对,莫非他提前得了圣意?想到此,李弼辅取了折中的法子,跪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不若由户部划拨银两,再派巡察使运至镇北大营,作为北衙府加派密探的费用,以探明诸部虚实,再行定夺。至于江南,陈齐余孽负隅顽抗,臣赞同太师的奏折,尽早铲除为好。还望圣上明断。”
御史中丞,位列三公之首,所以大多数官员,在侯莫陈洛面前,均以中丞大人相称。而李弼辅在默帝尚在东宫时,曾为太子伴读,当时侯莫陈洛则兼任太子太师,于是李弼辅自恃身份,多年来,对侯莫陈洛以太师相称。
云世琼好似没有听到李弼辅的话,侯莫陈洛倒是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的瞟了一眼,随后重又闭目养神。他面无表情的佝偻着身子,倚坐在椅上,仿佛对两党之争毫无兴趣,都快要沉沉睡去。
启帝坐在龙椅上,继续翻阅谍报,沉思不语。宣正殿中,诸位皇子殿下垂手立于启帝两侧,除几位实权大臣针锋相对,殿中其余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文武百官,齐齐跪于殿内,一早晨都没有开过口。
启帝抬头望向群臣,摆了摆手,道:“此事容朕三思,若无它事,退朝。”
翌日早朝刚开,启帝道:“着中书省舍人乌玉廷起拟诏令,由中书省核准举国所需额外军饷,以作不时之需,幽云十六州各府道勉力协同,明察军情尽早回报。兹事体大,不得有误。”
乌玉廷出列跪拜道:“臣遵旨。”
云世琼闻言后微微扭头瞄了一眼洛太师,恰巧瞄到了左侧李弼辅的目光。老太师依旧佝偻着身子,倚坐在赐座上,还是那般暮气沉沉欲睡还醒之貌。
退朝后,大柱国府上,云世琼与宗岳坐于书房内。
宗岳道:“云大人,下官自收到谍报以来,日夜揣摩,更是寻了北衙府徐校尉深谈,只觉草原极有可能已不稳,我大周若有不备,怕是……”宗岳顿了一顿,道:“如果再来一场大战,我大周不妙呐。”
云世琼沉吟不语,宗岳耐不住性子,急道:“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呀。”
良久,云世琼摇头道:“如今诏令已下,我也无能为力。”云世琼长叹一声,复道:“前日徐源江进京,我看了谍报抄本,还命人将一年内所有北狄诸部的谍报调出查阅,这草原乱象早有蛛丝马迹,只怕比你所想还要严重。”
宗岳惊道:“那大人为何在早朝上不据理力争。”
云世琼无奈道:“昨日侯莫陈洛与我的对话,你听不出来么?”
宗岳续道:“眼下北狄隐患,更胜去年,怎可同日而语?再者大人提前吩咐一下也好,昨日早朝,下官也可拼死力谏。”
云世琼苦笑道:“你若拼死力谏荐,只怕李弼辅连户部划拨银两之事都不会松口。况且昨日退朝,中丞大人随圣上去了圣贤书房议事,我在丹凤门苦等数个时辰。待他自未央宫而出,已是申时。我本是请他过府一叙,以了解圣上之意。谁料他含糊其辞,竟无半分流露,实在是……”
宗岳插口怒道:“实在是昏官误国。”但这句话一出口,他便知失言,又道:“下官实在不明白,中丞大人与您关系亲密,怎在这件事上,做的糊涂呢?”
云世琼摇了摇头,问道:“昏官?天底下哪有这么精明的昏官?宗大人,你自禁军六卫升迁至兵部侍郎,已是多久?”
宗岳有些莫名,答道:“已是三年有余。”
云世琼对宗岳语重心长道:“朝臣盛传云李二党之争,虽然你我问心无愧,可你当圣上没有洞察?这宣正殿几步官场呐,丝毫不差于万里沙场,你还需要好生锤炼。否则侯莫陈洛若仅凭借资历,又怎可安坐在朝椅之上?”
宗岳听出言外意,正色道:“还望大人提点。”
云世琼答道:“南齐陈兵东南以来,为了维持兵力优势,朝中已数次划拨军费,对方却丝毫无犯,此举使得我大周如鲠在喉,战也不妥,放马归田亦是不妥。户部已数次上疏,逼迫军中节流,若非圣上不纳,只怕东南一线,我大周早无法维持优势。此时再提增兵北上,李党一派定以为军中借北狄为幌,徒增军饷。”
宗岳起身,哼道:“那群文官所学都是纸面上嘴皮子的功夫,酸得很,哪里知道兵事凶险。”
云世琼点头道:“话是如此,自从圣上兴于乱世,徐衍之灭北齐以后,大周与南齐对峙已久,我知道,圣上不患北狄患东南,此乃圣意。而这圣意,却是中丞大人在昨日殿前点破。”
宗越皱眉,似是不解。
云世琼解释道:“昨日百官争吵,圣上忽然力压群臣,问中丞大人的意见。中丞大人问我的问题,每个都是一步台阶呐。”
宗岳闻言不语,转而在房中游走,片刻后问道:“不知大人有何应对?”
云世琼开口道:“既然圣意如此,宗大人,如何行事,再不用我多说了吧?”
宗岳无奈立身行礼道:“下官领命。”随后离去。
不少人说,暗门能敌百万兵,这话虽是夸大,但不无道理。所以江南死了八十多个俺们星官,谍网也被破去的事情,还需要压一段时日。如果宗岳知道实情,再看圣上对幽云十六州的态度,估计多少会猜到一些圣意。
云世琼面朝南方,感慨道,终于要一统天下了么?
大柱国府外,隐隐有人吼着秦腔,一嗓子吼完,伴着喝彩声此起彼伏。此时秋收刚过,未到腊月,正是一年农闲时分,长安城的百姓悠然过着安逸日子。在他们眼中,这太平天下,哪里会有祸事?与其庸人自扰,不如自得其乐。
显然宗岳并不知道,江南谍网被破的消息。启帝翻阅谍报,阅毕问道:“众卿有何建议?”
户部主事韩平跪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自南齐陈兵大周东南,我军耗费银两无数,以维持对敌兵力优势。而今年秋收刚过,赋税尚未入库,如果仅因向晚原谍报的推断,便加拨军饷增兵北上,易使国库银根紧缩。自从天启四年草原诸部向我大周称臣,虽偶有叛乱,皆因少数部族为蝇头小利犯我天威,臣以为紧守幽云十六州,诸部便不足为患。还望圣上明断。”
宗岳辩道:“草原诸部本是北狄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况且数年来多次进犯,也绝非少数部族之祸。事出反常必有因,既然王帐已集结了十万兵马,此事还要提早防备。”
礼部侍郎孙兆春跪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宗大人所虑不无道理,但眼下银根确实很紧,因此臣提议由礼部派出使臣巡视草原诸部,若核实草原之情仅是巧合,即可为朝廷省下这笔银两,若草原诸部确有狼子野心,再由户部划拨军饷,令宗大人增兵北上,还望圣上明断。”
言罢,吏部侍郎王荀跪奏道:“臣附议。”
右丞相文正公李弼辅不露声色,暗自点头。
今日朝会,宣正殿内争夺的焦点,在于幽云十六州。武将们坚持增兵,文官们以国库钱紧为由拒绝,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逐渐激烈。云党砥柱云世琼,与李党领袖李弼辅,却都没有发声。
三朝元老太师兼御史中丞侯莫陈洛此时坐在先帝御赐的朝椅上,打了个哈欠,静看云李两党之争。
启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平静,不辨喜怒。他忽然抬起双手,向下一压,原本吵闹的宣正殿,立刻安静起来。随后他道:“中丞大人,你怎么看?”
侯莫陈洛打起精神,刚要下跪,启帝又道:“朕准你坐着说。”侯莫陈洛谢恩后,缓声道:“老臣对征战沙场一事,远不如大柱国精通,所以老臣在回答圣上的垂问前,有几个疑问,想请大柱国帮忙解答。”
大柱国云世琼当即道:“中丞大人请讲。”
侯莫陈洛道:“多谢云大人。眼下已经入冬,听说冬日里,向晚原上的辎重筹备很困难,如果在此时,王帐想从十万人马,集结到三十万人马,需要多久?”
云世琼皱眉道:“估计至少要两个月时间。”
侯莫陈洛点头道:“两个月……那就是春节前后。三十万北狄人,能否在两个月内,攻破幽云十六州。”
云世琼道:“几乎不能。”
侯莫陈洛又道:“如果明年三月,草原诸部打不下幽云十六州,是会同往年一样,退兵回向晚原春耕,还是继续强攻幽云十六州?”
云世琼道:“这件事本官难以回答。”他解释道:“天启二年,大周兵力不足,镇北军尚且十余万,草原王帐集结三十万兵马,从飞狐道入侵幽云十六州,那一仗草原诸部一直没退,打了两年,直到天启四年,王帐才战败称臣。”
侯莫陈洛点头道:“天启二年,十万镇北军对阵三十万草原诸部的兵马。假如腊月前后,草原王帐能集结起三十万兵马,也不过与镇北军兵力相当。”
云世琼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镇北帅仍在。”
侯莫陈洛笑道:“难道镇北帅一人,抵得过二十万兵马?”
云世琼的是字还没出口,启帝道:“不必纠结此事。”
侯莫陈洛继续向云世琼道:“老夫还听说,这次王帐集结的兵马,驻扎在白沙山以东,查阅百年史书,草原诸部从未自东线进犯。”
云世琼点头道:“不错。”
北狄人逐水草而活,因为白沙山横亘在幽云十六州以北,西侧多草原,东侧多丘陵,因此草原诸部更喜欢生活在西侧,如果诸部大军真要从东侧入侵幽云,势必要绕过白沙山,补给路线长出数百里,所以才没有这样的先例。
侯莫陈洛道:“三十万大军的辎重补给,不是小数目,敌军从东线来犯,那补给更是困难。到明年三月,草原诸部万一错过春耕,对北狄人的打击,会非常大。”
文武百官闻言,不住点头。天启四年,草原诸部称臣后,十几年来不敢进犯,原因也是那两年,将草原诸部的家底打得一干二净,第一年,打光北狄人的存粮,第二年北狄人没有春耕,结果又在雁门关下打败而归,转年,饿死的北狄人数以百万计,因此元气大伤。
侯莫陈洛向启帝道:“启奏圣上,老臣以为,草原诸部狼子野心,迟早要出兵征讨,但事有轻重缓急,几年来,南齐不过三十万兵马,为了维持对南齐的兵力优势,我军可以用来征齐的兵马,有四五十万之多,平东大营,征南大营以及洛阳军,都可南下,老臣以为,镇北军兵强马壮,维持守势不成问题。而江南的祸患,尽早荡平,方能高枕无忧。”
侯莫陈洛说完,启帝没有说话,他用目光扫视殿中百官。
大柱国云世琼与侯莫陈洛一唱一和半天,早猜到侯莫陈洛的想法,甚至他已经进宫面圣,与圣上商议过此事。于是云世琼跪奏道:“启奏圣上,臣认为,中丞大人所言极是。我大周对草原诸部投鼠忌器,实因南齐长期拖累东南一线,臣以为,此时不宜分散兵力北上增援,只需命镇北大都督江行知对草原诸部提防。再举全国兵力,征讨江南以除后患,望圣上明断。”
李弼辅听到云世琼所言,眉头微皱,心中不住揣摩,这云党之人上奏北上增兵,为何云世琼竟然当庭反对,莫非他提前得了圣意?想到此,李弼辅取了折中的法子,跪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不若由户部划拨银两,再派巡察使运至镇北大营,作为北衙府加派密探的费用,以探明诸部虚实,再行定夺。至于江南,陈齐余孽负隅顽抗,臣赞同太师的奏折,尽早铲除为好。还望圣上明断。”
御史中丞,位列三公之首,所以大多数官员,在侯莫陈洛面前,均以中丞大人相称。而李弼辅在默帝尚在东宫时,曾为太子伴读,当时侯莫陈洛则兼任太子太师,于是李弼辅自恃身份,多年来,对侯莫陈洛以太师相称。
云世琼好似没有听到李弼辅的话,侯莫陈洛倒是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的瞟了一眼,随后重又闭目养神。他面无表情的佝偻着身子,倚坐在椅上,仿佛对两党之争毫无兴趣,都快要沉沉睡去。
启帝坐在龙椅上,继续翻阅谍报,沉思不语。宣正殿中,诸位皇子殿下垂手立于启帝两侧,除几位实权大臣针锋相对,殿中其余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文武百官,齐齐跪于殿内,一早晨都没有开过口。
启帝抬头望向群臣,摆了摆手,道:“此事容朕三思,若无它事,退朝。”
翌日早朝刚开,启帝道:“着中书省舍人乌玉廷起拟诏令,由中书省核准举国所需额外军饷,以作不时之需,幽云十六州各府道勉力协同,明察军情尽早回报。兹事体大,不得有误。”
乌玉廷出列跪拜道:“臣遵旨。”
云世琼闻言后微微扭头瞄了一眼洛太师,恰巧瞄到了左侧李弼辅的目光。老太师依旧佝偻着身子,倚坐在赐座上,还是那般暮气沉沉欲睡还醒之貌。
退朝后,大柱国府上,云世琼与宗岳坐于书房内。
宗岳道:“云大人,下官自收到谍报以来,日夜揣摩,更是寻了北衙府徐校尉深谈,只觉草原极有可能已不稳,我大周若有不备,怕是……”宗岳顿了一顿,道:“如果再来一场大战,我大周不妙呐。”
云世琼沉吟不语,宗岳耐不住性子,急道:“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呀。”
良久,云世琼摇头道:“如今诏令已下,我也无能为力。”云世琼长叹一声,复道:“前日徐源江进京,我看了谍报抄本,还命人将一年内所有北狄诸部的谍报调出查阅,这草原乱象早有蛛丝马迹,只怕比你所想还要严重。”
宗岳惊道:“那大人为何在早朝上不据理力争。”
云世琼无奈道:“昨日侯莫陈洛与我的对话,你听不出来么?”
宗岳续道:“眼下北狄隐患,更胜去年,怎可同日而语?再者大人提前吩咐一下也好,昨日早朝,下官也可拼死力谏。”
云世琼苦笑道:“你若拼死力谏荐,只怕李弼辅连户部划拨银两之事都不会松口。况且昨日退朝,中丞大人随圣上去了圣贤书房议事,我在丹凤门苦等数个时辰。待他自未央宫而出,已是申时。我本是请他过府一叙,以了解圣上之意。谁料他含糊其辞,竟无半分流露,实在是……”
宗岳插口怒道:“实在是昏官误国。”但这句话一出口,他便知失言,又道:“下官实在不明白,中丞大人与您关系亲密,怎在这件事上,做的糊涂呢?”
云世琼摇了摇头,问道:“昏官?天底下哪有这么精明的昏官?宗大人,你自禁军六卫升迁至兵部侍郎,已是多久?”
宗岳有些莫名,答道:“已是三年有余。”
云世琼对宗岳语重心长道:“朝臣盛传云李二党之争,虽然你我问心无愧,可你当圣上没有洞察?这宣正殿几步官场呐,丝毫不差于万里沙场,你还需要好生锤炼。否则侯莫陈洛若仅凭借资历,又怎可安坐在朝椅之上?”
宗岳听出言外意,正色道:“还望大人提点。”
云世琼答道:“南齐陈兵东南以来,为了维持兵力优势,朝中已数次划拨军费,对方却丝毫无犯,此举使得我大周如鲠在喉,战也不妥,放马归田亦是不妥。户部已数次上疏,逼迫军中节流,若非圣上不纳,只怕东南一线,我大周早无法维持优势。此时再提增兵北上,李党一派定以为军中借北狄为幌,徒增军饷。”
宗岳起身,哼道:“那群文官所学都是纸面上嘴皮子的功夫,酸得很,哪里知道兵事凶险。”
云世琼点头道:“话是如此,自从圣上兴于乱世,徐衍之灭北齐以后,大周与南齐对峙已久,我知道,圣上不患北狄患东南,此乃圣意。而这圣意,却是中丞大人在昨日殿前点破。”
宗越皱眉,似是不解。
云世琼解释道:“昨日百官争吵,圣上忽然力压群臣,问中丞大人的意见。中丞大人问我的问题,每个都是一步台阶呐。”
宗岳闻言不语,转而在房中游走,片刻后问道:“不知大人有何应对?”
云世琼开口道:“既然圣意如此,宗大人,如何行事,再不用我多说了吧?”
宗岳无奈立身行礼道:“下官领命。”随后离去。
不少人说,暗门能敌百万兵,这话虽是夸大,但不无道理。所以江南死了八十多个俺们星官,谍网也被破去的事情,还需要压一段时日。如果宗岳知道实情,再看圣上对幽云十六州的态度,估计多少会猜到一些圣意。
云世琼面朝南方,感慨道,终于要一统天下了么?
大柱国府外,隐隐有人吼着秦腔,一嗓子吼完,伴着喝彩声此起彼伏。此时秋收刚过,未到腊月,正是一年农闲时分,长安城的百姓悠然过着安逸日子。在他们眼中,这太平天下,哪里会有祸事?与其庸人自扰,不如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