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听蓝婶讲妈妈的故事
月光如水地洒在庭院里,远处不时有一两声蛙鸣。小梅子先伺候着杨孟晗洗了脸,然后拿来一个小脚盆,让杨孟晗闲闲地泡着脚,还不时地往盆里添点热水。大毛二毛回隔壁自己的院子了,这个时代的人,都睡得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是几千年以来的中国百姓固定不变的作息生物钟。
小梅子搬个小椅子坐在杨孟晗身侧,好像有点乏了,趴在躺椅扶手上;杨孟晗摸摸她的头发,小丫头顺势就把小脑袋枕在杨孟晗的臂弯里;小丫头这个不经意的自然而然的反应,让杨孟晗知道,这小丫头跟自己很亲的;好像对自己比对她自己两个哥哥还要亲近些。唔,就是小了点;杨孟晗受党教育多年,可是社会主义大好四有青年啊,没有向小萝莉下手的坏习惯;萝莉养成?嗯,这个可以有。
蓝婶收拾停当,也坐到杨孟晗的另一边,用额头贴着杨孟晗的额头,量下杨孟晗的体温:嗯,一点不烧了,钱大夫说,只要夜间不烧,就彻底好妥帖了。
杨孟晗拨弄下小梅子的小翘鼻子,顺势把脑袋倚在蓝婶身上:蓝婶,跟我说说我妈妈的事呗。
蓝婶拿胳膊搂着杨孟晗,好让杨孟晗靠得更舒服些:少爷,想妈妈了?
杨孟晗从昨天蓝婶的喃声祈告中,知道这个世界的杨孟晗的妈妈应该过世了,就想以这个话头做引子,让蓝婶讲讲这个家庭各种事情,自己心里好有个底。
太太是个大好人呀,人很好的,知书达理的,就是走得早;太太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呐,是定远西门陈家的,娘家好多人当官呐。老爷十四岁中秀才那年定的亲,县学山长是太太的三叔,是他保的媒,太太比老爷小一岁;老爷十八岁中举后年底回家迎的亲。
第二年就有了你大哥,一家人好欢喜呐;二姨娘是太太的陪嫁丫头,后来太太让老爷收了房,你二哥是二姨娘生的。你前面还有个姐姐,不过月子里就没了。
太太说你是个福星呐,老爷考进士考了两次都没中;第三次,年头进京赶考,等春闱中了,秋天回家省亲,你都小半岁呐;太太说老爷高中是你这个小福星带来的......
听着蓝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往事,心里一愣一愣的,我这个新社会的倒霉孩子,怎么穿到旧社会,还成了小福星了呢?
太太生你的时候,奶水不好;你大伯就找到我家,那时我刚生了二丫头,二丫头月子里也没留住,就到你家给你做奶娘;嗯,我们都是炉桥镇的,你家在镇西边,我家在东边。
后来,老爷去广府做官,太太隔年也过去了,你太小,身子骨也不太好,就留在老家,一直是我带着。后来你大一点,想接你过去,可是太太水土不服,已经病倒了,这事就耽搁下来了。
太太三十五岁那年就走了,老爷对太太好咧,一直没再娶;二姨娘在老爷湖南任上也走了,你大哥、二哥就都被老爷送回老家了,和你一起在陈家学堂里念书;你大哥、二哥念书没你聪明呐,大哥还老实些,虽然被先生几次手都打肿了,还每天去上学;你二哥挨了几次板子后就死活不上了;你大伯母也老了,也管不住。
后来是在陈家大舅老爷劝说下,老爷来江宁做官时,才纳的三姨娘。
你小时候一直好聪明呢,不过好像没老爷聪明,你和老爷一样,十四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不过老爷中举是第三名,你是吊车尾倒数第三名......
听着蓝婶的絮叨,杨孟晗大致理清了脉络;小时候在家也常常听老辈子人讲定远杨家的一些掌故;杨家在定远也算一个大族,在明朝中后期也出过几个读书当官的;好像到清朝时就没什么太出挑的人物了。定远杨家在清朝出过的唯一一个进士,就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甲第九名进士(连状元、榜眼、探花一起算是第十二名),杨公文定,字安卿。
嗯,没错,一定是的了......
据史料记载,杨公文定,1808年生人,字安卿,世居炉桥。父善医,福被乡里。少失怙恃,受兄嫂抚养。受书敏悟过人,年十四入邑庠,道光乙酉(1825年)十八岁举于乡,癸巳(1833年)二十六岁中二甲第九名进士,历宦广东惠、潮、嘉道,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1851年为江苏巡抚,时年44岁。生平廉洁自持,不尚奢丽,虽任封疆而服食用器一如常人。官京师时,与人无急言遽色,办事是非不可拔,遇事能察观始终,镇静处之。妻定远陈氏,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陈鼎雯之女;妻弟陈钟芳,字润森,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杨公文定,前半生上演的是我大清版的屌丝逆袭故事;只是后来,运气相当的不好彩。咸丰三年太平军下江东,两江总督帝师陆建瀛、江苏巡抚杨文定两个传统文人书生都抓瞎了。咸丰登基时,清兵绿营的战斗力已经很渣了,武官兵头吃空饷已司空见惯,武备不修;八旗驻防兵丁战力恐怕更渣,就剩下名头唬人了。
先是好歹凑了几千人,往上游迎击,被士气正盛的太平军揍的一头包,一路溃败。两位老先生怎么也找不着孔明先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般那种闲庭信步、指挥若定的感觉。嗯,谁让你拖个大辫子来着,羽扇是有,纶巾呐?顶个瓜皮帽有个毛用?
陆建瀛退守江宁,才十几天,就去见道光大帝了;杨文定分守镇江,也很快丢了,被朝庭革职拿问,抄家了;后来虽然逃过午门问斩的命运,但一家子也被送到新疆轮台吃沙子去了;后长毛、捻军数次犯定远,农民军与清军在定远反反复复厮杀了十几、二十年;杨定文公本支近房,在老家好像也没剩几个,散逸到外地的也无从考证,定远杨氏也彻底地没落了......
杨孟晗回想着以前闲得无聊时,顺手在网上查的定远杨氏资料,觉得为杨文定公一门有点可惜;突然一顿,不对呀,现在可是自己家的事;杨文定老先生既然已经来江宁做官,那太平军离得可就不远了。特么的,好日子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难道要到新疆娶个达坂城的妹妹?
杨孟晗无语望苍天,这特么的还是巴倒烫啊......
月光如水地洒在庭院里,远处不时有一两声蛙鸣。小梅子先伺候着杨孟晗洗了脸,然后拿来一个小脚盆,让杨孟晗闲闲地泡着脚,还不时地往盆里添点热水。大毛二毛回隔壁自己的院子了,这个时代的人,都睡得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是几千年以来的中国百姓固定不变的作息生物钟。
小梅子搬个小椅子坐在杨孟晗身侧,好像有点乏了,趴在躺椅扶手上;杨孟晗摸摸她的头发,小丫头顺势就把小脑袋枕在杨孟晗的臂弯里;小丫头这个不经意的自然而然的反应,让杨孟晗知道,这小丫头跟自己很亲的;好像对自己比对她自己两个哥哥还要亲近些。唔,就是小了点;杨孟晗受党教育多年,可是社会主义大好四有青年啊,没有向小萝莉下手的坏习惯;萝莉养成?嗯,这个可以有。
蓝婶收拾停当,也坐到杨孟晗的另一边,用额头贴着杨孟晗的额头,量下杨孟晗的体温:嗯,一点不烧了,钱大夫说,只要夜间不烧,就彻底好妥帖了。
杨孟晗拨弄下小梅子的小翘鼻子,顺势把脑袋倚在蓝婶身上:蓝婶,跟我说说我妈妈的事呗。
蓝婶拿胳膊搂着杨孟晗,好让杨孟晗靠得更舒服些:少爷,想妈妈了?
杨孟晗从昨天蓝婶的喃声祈告中,知道这个世界的杨孟晗的妈妈应该过世了,就想以这个话头做引子,让蓝婶讲讲这个家庭各种事情,自己心里好有个底。
太太是个大好人呀,人很好的,知书达理的,就是走得早;太太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呐,是定远西门陈家的,娘家好多人当官呐。老爷十四岁中秀才那年定的亲,县学山长是太太的三叔,是他保的媒,太太比老爷小一岁;老爷十八岁中举后年底回家迎的亲。
第二年就有了你大哥,一家人好欢喜呐;二姨娘是太太的陪嫁丫头,后来太太让老爷收了房,你二哥是二姨娘生的。你前面还有个姐姐,不过月子里就没了。
太太说你是个福星呐,老爷考进士考了两次都没中;第三次,年头进京赶考,等春闱中了,秋天回家省亲,你都小半岁呐;太太说老爷高中是你这个小福星带来的......
听着蓝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往事,心里一愣一愣的,我这个新社会的倒霉孩子,怎么穿到旧社会,还成了小福星了呢?
太太生你的时候,奶水不好;你大伯就找到我家,那时我刚生了二丫头,二丫头月子里也没留住,就到你家给你做奶娘;嗯,我们都是炉桥镇的,你家在镇西边,我家在东边。
后来,老爷去广府做官,太太隔年也过去了,你太小,身子骨也不太好,就留在老家,一直是我带着。后来你大一点,想接你过去,可是太太水土不服,已经病倒了,这事就耽搁下来了。
太太三十五岁那年就走了,老爷对太太好咧,一直没再娶;二姨娘在老爷湖南任上也走了,你大哥、二哥就都被老爷送回老家了,和你一起在陈家学堂里念书;你大哥、二哥念书没你聪明呐,大哥还老实些,虽然被先生几次手都打肿了,还每天去上学;你二哥挨了几次板子后就死活不上了;你大伯母也老了,也管不住。
后来是在陈家大舅老爷劝说下,老爷来江宁做官时,才纳的三姨娘。
你小时候一直好聪明呢,不过好像没老爷聪明,你和老爷一样,十四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不过老爷中举是第三名,你是吊车尾倒数第三名......
听着蓝婶的絮叨,杨孟晗大致理清了脉络;小时候在家也常常听老辈子人讲定远杨家的一些掌故;杨家在定远也算一个大族,在明朝中后期也出过几个读书当官的;好像到清朝时就没什么太出挑的人物了。定远杨家在清朝出过的唯一一个进士,就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甲第九名进士(连状元、榜眼、探花一起算是第十二名),杨公文定,字安卿。
嗯,没错,一定是的了......
据史料记载,杨公文定,1808年生人,字安卿,世居炉桥。父善医,福被乡里。少失怙恃,受兄嫂抚养。受书敏悟过人,年十四入邑庠,道光乙酉(1825年)十八岁举于乡,癸巳(1833年)二十六岁中二甲第九名进士,历宦广东惠、潮、嘉道,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1851年为江苏巡抚,时年44岁。生平廉洁自持,不尚奢丽,虽任封疆而服食用器一如常人。官京师时,与人无急言遽色,办事是非不可拔,遇事能察观始终,镇静处之。妻定远陈氏,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陈鼎雯之女;妻弟陈钟芳,字润森,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杨公文定,前半生上演的是我大清版的屌丝逆袭故事;只是后来,运气相当的不好彩。咸丰三年太平军下江东,两江总督帝师陆建瀛、江苏巡抚杨文定两个传统文人书生都抓瞎了。咸丰登基时,清兵绿营的战斗力已经很渣了,武官兵头吃空饷已司空见惯,武备不修;八旗驻防兵丁战力恐怕更渣,就剩下名头唬人了。
先是好歹凑了几千人,往上游迎击,被士气正盛的太平军揍的一头包,一路溃败。两位老先生怎么也找不着孔明先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般那种闲庭信步、指挥若定的感觉。嗯,谁让你拖个大辫子来着,羽扇是有,纶巾呐?顶个瓜皮帽有个毛用?
陆建瀛退守江宁,才十几天,就去见道光大帝了;杨文定分守镇江,也很快丢了,被朝庭革职拿问,抄家了;后来虽然逃过午门问斩的命运,但一家子也被送到新疆轮台吃沙子去了;后长毛、捻军数次犯定远,农民军与清军在定远反反复复厮杀了十几、二十年;杨定文公本支近房,在老家好像也没剩几个,散逸到外地的也无从考证,定远杨氏也彻底地没落了......
杨孟晗回想着以前闲得无聊时,顺手在网上查的定远杨氏资料,觉得为杨文定公一门有点可惜;突然一顿,不对呀,现在可是自己家的事;杨文定老先生既然已经来江宁做官,那太平军离得可就不远了。特么的,好日子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难道要到新疆娶个达坂城的妹妹?
杨孟晗无语望苍天,这特么的还是巴倒烫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潮声月影谁与归,潮声月影谁与归最新章节,潮声月影谁与归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潮声月影谁与归,潮声月影谁与归最新章节,潮声月影谁与归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