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小子,既然你都琢磨明白了,为啥不去试着改变一下呢?”朱元璋眼神中透着深邃,盯着眼前的朱寿。
“改变?我可没那么大的谱儿。”朱寿对爷爷的话满不在乎,“我就是个平头百姓,有口安稳饭吃就知足了。改朝换代、江山社稷,那是那些大人物该操心的事儿。”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咱老百姓能做的顶多也就是接济一下穷苦人,就这已经算是有良心的了。还指望着我们为老朱家操心?哪个百姓会在乎朝廷姓啥名啥啊!”
“就算真有心要改天换地,想要扭转大明的命运,那也得先让皇帝听得进咱的话。可现实呢?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民,县衙里的文书都不会多看咱一眼。”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这孙子满嘴牢骚,难道大明在百姓心中就这么不得人心?这还是在京城呢,要是到了外头,估计骂他的人更多吧?
他瞥了一眼刘三吾,刘三吾赶紧打圆场,说小孩子说话别太当真。尽管气消了,但朱标的突然离世始终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爷爷,今天我亲自下厨,给您整两道您肯定没吃过的菜。”朱寿自从回来后叨叨半天,此刻喝了一口清凉的山泉水,系上围裙准备动手。
“那爷爷我倒要尝尝你的手艺。”朱元璋嘴上答应,心里却没什么期待。
院中的餐桌上,朱元璋悄悄问刘三吾:“你觉得这小子今天说的有多少水分?”
“朱寿这孩子,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很难用常理揣测。”刘三吾没直接回答,但言语间透露出对朱寿的信任。
“包括他说朱标病故的事?”朱元璋目光一凛。
“依微臣之见,太子在位时,各地藩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但若真如朱寿所言,一旦群雄并起,恐将引发一场灾难。”刘三吾分析道。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动了谋反的心思,不过毕竟还是个孩子,能想到囤积粮食、兵器就不错了。我当年加入义军,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朱元璋感慨万分,起初对朱寿的话并不在意。
彼时的大明并未太平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军队在与北元的连年征战中磨炼得愈发精锐,战斗力远超建朝之初。在这种情况下,谁敢造反,无疑是自寻死路。
然而,朱寿不仅付诸行动,还揭示了一个可能被忽视的问题——内乱。这让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审视。
“他毕竟不清楚……”刘三吾刚说到一半,被朱元璋打断。
“关于我们的身份,还是保密为好。朱寿拿出那把燧发枪,年纪轻轻不可能独立制造,我担心他背后有人。”
“陛下是怀疑有人识破了他的身份?”刘三吾刚开口,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慌忙摇头。此事只有他们两人知晓,若非陛下泄露,便是他失职。
“暂且不宜强行将他带回京城,我随后会派锦衣卫过来调查,顺藤摸瓜,看能否查出些线索。”朱元璋决定道。
听着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音,朱元璋不禁有些触动。他当年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一直不敢来看朱寿,甚至严禁所有见过朱雄英的人接近此地。未曾想,这孩子在无人照料下,竟能将生活料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连厨艺都练得这般娴熟。
“来咯,青椒土豆丝和番茄炒蛋,下饭菜!”朱寿端着两盘满满的菜肴放到桌上。
朱元璋看着这两道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作为皇帝,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这两盘寻常菜品倒让他眼前一亮,尤其是那鸡蛋,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朱寿给两位长辈盛了满满一碗饭。
“家里猪肉不易储存,今天等您耽误了,没赶上早市买肉。就做了两道素菜,简单清爽,等晚上或明日,再给您改善伙食。”
朱元璋拿起筷子,夹起一根土豆丝,疑惑地问:“这是萝卜?”
“土豆。”朱寿边答边夹了一根送入口中。
这些都是他亲手种植,无污染、纯天然、非转基因,营养又健康。
朱元璋尝过后,赞不绝口:“比萝卜好吃多了,这微微的辣味,绝配。”
他又夹起一片青椒:“这是什么?”
“青椒。”
“那这个呢?”
“番茄。”
朱元璋品尝过后,食欲大增。没想到如此家常的菜肴竟能烹制得如此美味。要知道,此时大明的烹饪技艺已相当成熟,八大菜系也开始进入宫廷视野。能得到他如此好评的菜品,实属难得。
朱寿凭借新鲜食材和独特调味,将普通的家常菜做得色香味俱佳。这些年来,独自生活使他对烹饪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厨艺虽谈不上大师级别,但也颇为出色。
“这三种食材,也是来自异域?”朱元璋问。
“青椒和番茄是蔬菜,土豆则既是蔬菜又是主粮。”朱寿笑着解释。
“你不是说没考虑到谋反所需的粮食问题吗?土豆就是解决方案之一。”他补充道。
“这玩意儿还能当粮食?跟大米比如何?”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
“跟大米这种娇气货不一样,土豆对土地要求不高,产量高且稳定,关键还不占稻田。”朱寿说得眉飞色舞。
“你就吹吧,一亩地产量能有多少?”朱元璋满脸不信,觉得朱寿就像个卖力推销商品的小贩。
“我说的可是保守数字,至少一两千斤。”朱寿估算着,按照这个时代落后的农业技术,土豆的产量还远远未被挖掘出来。
“你唬我呢?你知道大米一亩能产多少?”朱元璋抓住朱寿,焦急地追问。
“我骗你干吗?我说的还是少的。土豆在旱地都能有六百多斤的产量,更别提水田了。”朱寿得意洋洋地说。
“你这臭小子!”朱元璋被气得牙痒痒,有这么好的东西却不早说。
六百多斤的亩产,在后世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放在明朝,平均亩产仅三百斤左右的大米面前,无疑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尤其在苏常熟这样的肥沃之地,土豆亩产甚至可能超过七百斤。
“改变?我可没那么大的谱儿。”朱寿对爷爷的话满不在乎,“我就是个平头百姓,有口安稳饭吃就知足了。改朝换代、江山社稷,那是那些大人物该操心的事儿。”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咱老百姓能做的顶多也就是接济一下穷苦人,就这已经算是有良心的了。还指望着我们为老朱家操心?哪个百姓会在乎朝廷姓啥名啥啊!”
“就算真有心要改天换地,想要扭转大明的命运,那也得先让皇帝听得进咱的话。可现实呢?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民,县衙里的文书都不会多看咱一眼。”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这孙子满嘴牢骚,难道大明在百姓心中就这么不得人心?这还是在京城呢,要是到了外头,估计骂他的人更多吧?
他瞥了一眼刘三吾,刘三吾赶紧打圆场,说小孩子说话别太当真。尽管气消了,但朱标的突然离世始终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爷爷,今天我亲自下厨,给您整两道您肯定没吃过的菜。”朱寿自从回来后叨叨半天,此刻喝了一口清凉的山泉水,系上围裙准备动手。
“那爷爷我倒要尝尝你的手艺。”朱元璋嘴上答应,心里却没什么期待。
院中的餐桌上,朱元璋悄悄问刘三吾:“你觉得这小子今天说的有多少水分?”
“朱寿这孩子,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很难用常理揣测。”刘三吾没直接回答,但言语间透露出对朱寿的信任。
“包括他说朱标病故的事?”朱元璋目光一凛。
“依微臣之见,太子在位时,各地藩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但若真如朱寿所言,一旦群雄并起,恐将引发一场灾难。”刘三吾分析道。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动了谋反的心思,不过毕竟还是个孩子,能想到囤积粮食、兵器就不错了。我当年加入义军,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朱元璋感慨万分,起初对朱寿的话并不在意。
彼时的大明并未太平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军队在与北元的连年征战中磨炼得愈发精锐,战斗力远超建朝之初。在这种情况下,谁敢造反,无疑是自寻死路。
然而,朱寿不仅付诸行动,还揭示了一个可能被忽视的问题——内乱。这让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审视。
“他毕竟不清楚……”刘三吾刚说到一半,被朱元璋打断。
“关于我们的身份,还是保密为好。朱寿拿出那把燧发枪,年纪轻轻不可能独立制造,我担心他背后有人。”
“陛下是怀疑有人识破了他的身份?”刘三吾刚开口,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慌忙摇头。此事只有他们两人知晓,若非陛下泄露,便是他失职。
“暂且不宜强行将他带回京城,我随后会派锦衣卫过来调查,顺藤摸瓜,看能否查出些线索。”朱元璋决定道。
听着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音,朱元璋不禁有些触动。他当年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一直不敢来看朱寿,甚至严禁所有见过朱雄英的人接近此地。未曾想,这孩子在无人照料下,竟能将生活料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连厨艺都练得这般娴熟。
“来咯,青椒土豆丝和番茄炒蛋,下饭菜!”朱寿端着两盘满满的菜肴放到桌上。
朱元璋看着这两道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作为皇帝,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这两盘寻常菜品倒让他眼前一亮,尤其是那鸡蛋,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朱寿给两位长辈盛了满满一碗饭。
“家里猪肉不易储存,今天等您耽误了,没赶上早市买肉。就做了两道素菜,简单清爽,等晚上或明日,再给您改善伙食。”
朱元璋拿起筷子,夹起一根土豆丝,疑惑地问:“这是萝卜?”
“土豆。”朱寿边答边夹了一根送入口中。
这些都是他亲手种植,无污染、纯天然、非转基因,营养又健康。
朱元璋尝过后,赞不绝口:“比萝卜好吃多了,这微微的辣味,绝配。”
他又夹起一片青椒:“这是什么?”
“青椒。”
“那这个呢?”
“番茄。”
朱元璋品尝过后,食欲大增。没想到如此家常的菜肴竟能烹制得如此美味。要知道,此时大明的烹饪技艺已相当成熟,八大菜系也开始进入宫廷视野。能得到他如此好评的菜品,实属难得。
朱寿凭借新鲜食材和独特调味,将普通的家常菜做得色香味俱佳。这些年来,独自生活使他对烹饪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今厨艺虽谈不上大师级别,但也颇为出色。
“这三种食材,也是来自异域?”朱元璋问。
“青椒和番茄是蔬菜,土豆则既是蔬菜又是主粮。”朱寿笑着解释。
“你不是说没考虑到谋反所需的粮食问题吗?土豆就是解决方案之一。”他补充道。
“这玩意儿还能当粮食?跟大米比如何?”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
“跟大米这种娇气货不一样,土豆对土地要求不高,产量高且稳定,关键还不占稻田。”朱寿说得眉飞色舞。
“你就吹吧,一亩地产量能有多少?”朱元璋满脸不信,觉得朱寿就像个卖力推销商品的小贩。
“我说的可是保守数字,至少一两千斤。”朱寿估算着,按照这个时代落后的农业技术,土豆的产量还远远未被挖掘出来。
“你唬我呢?你知道大米一亩能产多少?”朱元璋抓住朱寿,焦急地追问。
“我骗你干吗?我说的还是少的。土豆在旱地都能有六百多斤的产量,更别提水田了。”朱寿得意洋洋地说。
“你这臭小子!”朱元璋被气得牙痒痒,有这么好的东西却不早说。
六百多斤的亩产,在后世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放在明朝,平均亩产仅三百斤左右的大米面前,无疑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尤其在苏常熟这样的肥沃之地,土豆亩产甚至可能超过七百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