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二月二,龙抬头。
满清大军前锋已经越过玉田,正向着香河进发。
但是这次满清大军明显已经没有之前那般嚣狂,大军前行极为谨慎,不仅日行军只有四十里上下,更是斥候、侦骑尽出,不断的搜索前行,步步逼向京城而来。
对于潞州军来说,守城是极为难得的体验,他们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那便是进攻!
在二月初二这一日,李征尽起京城大军,只留下不足万人守城,大军过十万,浩浩荡荡迎向香河,准备与满清倾国之军决战!
李征是这个思想的推动者,只看大明如今的情形,就知道野战的重要性。
辽东可谓一地堡垒,但没有敢于野战争锋的劲旅,这些堡垒都是死的,最盛之时绵延数百里的堡垒群有挡住满清的进攻么?答案是否定的,辽东广宁之战时,辽东一溃千里,这些堡垒屁用也没有。
在没有机动部队将这些堡垒联系在一起,满清大军一到,这些堡垒就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小岛,满清可以集中兵力个个击破,反而分散了明军的防御力量,更造成了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
并不是说堡垒完全无用,若是能在野战中击败满清军队,那各地堡垒的重要性便立即突显出来了。
无论是用作警戒还是大军进攻的桥头堡,堡垒的作用都是极大的。防御时一堡并不需要多少人手,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剩下的事就交给野战部队即可了。
在进攻时,各个堡垒可以事先屯积粮草,大军行进之时,也可以作为休息补充之用,让大军可以保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面貌,去迎战强悍的敌人。
双方将近三十万人的大场面,在香河一线正式摆开了架式,连绵数十里的巨大战阵,极为的壮观。
这是决定明清两国未来走向的一场大战,对于李征而言,虽然准备仓促,但是他却没有选择,有些使命,哪怕明知胜算不大,也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大战并没有立即爆发,双方的斥候与小部队交锋从来没有停过,不断的试探着对方的军队分布与战力强弱。
李征的大阵依旧是潞州军本部位于中央,左翼是宣大劲旅,右翼则是刚刚招降的数万关宁军。
满清大军则是以蒙八旗为右翼,以汉八旗为中军,以吴三桂为左翼,满八旗在后压阵督战。
只从这种排兵布阵的形式看来,就明白双方的战略意图。
潞州军显然摆出的是进攻态势,而突破的锋锐便是中军!
满清方面则是防御态势,看起来打的主意是先用炮灰消耗潞州军的体力和精力,等待战局有利之时再以最精锐的满八旗一锤定音。
说到底满清只是一个小部落联盟,他们的丁口有限,甚至都不足以支撑一场消耗极大的战役。
毕竟若是一场战役只是一场惨胜,那对于满清来说就已经大败特败了,他们的丁口数量根本无法做到短时间内补齐缺额。
若是大明方面补充兵员的速度是年为单位,那满清就是以十年为单位,他们不仅不能输,甚至还不能以人命换取胜利,否则就是灭顶之灾到来!
在不断的试探中,宣大劲旅以其本身的实力验证他们九边精锐的身份,在得到李征足额粮饷的供应,以及无数做工精良的盔甲武器武装,还有严厉的军纪约束之后,已经完全脱胎换骨!
再对上蒙古老朋友,他们已经不再象之前那般的吃力,始终保持着对蒙古骑兵的压制,稳稳的压制着对方。
唯一可虑的是蒙古人的箭矢,如今他们的武器也算是鸟枪换炮了,在吸取了崇祯十年蒙古人攻击软弱的教训之后,满清也是下了血本,将蒙古人的骨箭头大规模的更换为铁箭头。
虽然这可能会造成蒙古人战力大增,但是满清方面高层现在两害相权取起轻,在李征威胁巨大的情况下,适当为炮灰军增加战力,绝对是利大于弊。
至于对蒙古人的控制,满清高层觉得还是有办法掌控的,至少在消灭李征政治集团之前,蒙古人战力增强对满清还是极有必要的。
潞州军唯一的软肋,就是刚刚收编不久,还没有来的及完成整编和清汰的关宁军。
这支军队若是单独放在京城,李征那是肯定不会放心的,谁也不知道这关宁军会不会反咬一口,但是带在身边之后,李征却是烦恼多多。
他深切的明白了后世二战那句话,一个猪队友的危害,远过于敌军的十个精锐师!
在大军向前之时,关宁军见到满清花花绿绿的旗帜之后,甚至本能的就想直接开溜!若非李征中军号角齐鸣,数万大军虎视眈眈,这些关宁军说不定真就能干出临阵脱逃之事。
不过这种强迫参战的精神状态,也让李征对于关宁军随后的表现,产生了深深的畏惧。甚至都有些后悔,为何当时不将关宁军再次打散然后向后方后送,令其直接充当地方治安部队了。
若是大战开始之后,他再给自已来这么一手,那真的哭都哭不出来了。
没有办法之下,李征也只能将中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充当督战队列于关宁军后方,火炮火铳齐出,只要关宁军胆敢无令后撤,就直接将其原地歼灭!
关宁军的表现,却是一如即往的稳定,面对弱敌,他们如狼似虎,面对强敌他们基本就是一个打酱油的,看似与吴三佳一方打的热火朝天,但真实伤亡估计连宣大军的零头都不到。
好在在潞州军督战队就在后面的缘故,他们还不至于一看到满八旗便直接跑路,就算是在作戏,怎么说都算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了。
李征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大战开启后,这些关宁军能够在满清大军进攻之时,咬牙顶住半个时辰,能够坚持到援军增援前不崩溃就足够了。
一天的时间,双方就在这种不断试探中结束,对于双方的强弱,在情报汇总之后,两军统帅都在晚上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
不过可以想象的到,当双方统帅都已经有了考量,第二日的战斗热度必然会上个台阶。
但李征更明白,这种决战决不会轻易的全面开启,只因双方都输不起。
李征更担心的是,在南边坐山观虎斗的李闯集团会是一个什么态度,会不会在这个时间捅自已一刀?
满清大军前锋已经越过玉田,正向着香河进发。
但是这次满清大军明显已经没有之前那般嚣狂,大军前行极为谨慎,不仅日行军只有四十里上下,更是斥候、侦骑尽出,不断的搜索前行,步步逼向京城而来。
对于潞州军来说,守城是极为难得的体验,他们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那便是进攻!
在二月初二这一日,李征尽起京城大军,只留下不足万人守城,大军过十万,浩浩荡荡迎向香河,准备与满清倾国之军决战!
李征是这个思想的推动者,只看大明如今的情形,就知道野战的重要性。
辽东可谓一地堡垒,但没有敢于野战争锋的劲旅,这些堡垒都是死的,最盛之时绵延数百里的堡垒群有挡住满清的进攻么?答案是否定的,辽东广宁之战时,辽东一溃千里,这些堡垒屁用也没有。
在没有机动部队将这些堡垒联系在一起,满清大军一到,这些堡垒就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小岛,满清可以集中兵力个个击破,反而分散了明军的防御力量,更造成了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
并不是说堡垒完全无用,若是能在野战中击败满清军队,那各地堡垒的重要性便立即突显出来了。
无论是用作警戒还是大军进攻的桥头堡,堡垒的作用都是极大的。防御时一堡并不需要多少人手,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剩下的事就交给野战部队即可了。
在进攻时,各个堡垒可以事先屯积粮草,大军行进之时,也可以作为休息补充之用,让大军可以保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面貌,去迎战强悍的敌人。
双方将近三十万人的大场面,在香河一线正式摆开了架式,连绵数十里的巨大战阵,极为的壮观。
这是决定明清两国未来走向的一场大战,对于李征而言,虽然准备仓促,但是他却没有选择,有些使命,哪怕明知胜算不大,也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大战并没有立即爆发,双方的斥候与小部队交锋从来没有停过,不断的试探着对方的军队分布与战力强弱。
李征的大阵依旧是潞州军本部位于中央,左翼是宣大劲旅,右翼则是刚刚招降的数万关宁军。
满清大军则是以蒙八旗为右翼,以汉八旗为中军,以吴三桂为左翼,满八旗在后压阵督战。
只从这种排兵布阵的形式看来,就明白双方的战略意图。
潞州军显然摆出的是进攻态势,而突破的锋锐便是中军!
满清方面则是防御态势,看起来打的主意是先用炮灰消耗潞州军的体力和精力,等待战局有利之时再以最精锐的满八旗一锤定音。
说到底满清只是一个小部落联盟,他们的丁口有限,甚至都不足以支撑一场消耗极大的战役。
毕竟若是一场战役只是一场惨胜,那对于满清来说就已经大败特败了,他们的丁口数量根本无法做到短时间内补齐缺额。
若是大明方面补充兵员的速度是年为单位,那满清就是以十年为单位,他们不仅不能输,甚至还不能以人命换取胜利,否则就是灭顶之灾到来!
在不断的试探中,宣大劲旅以其本身的实力验证他们九边精锐的身份,在得到李征足额粮饷的供应,以及无数做工精良的盔甲武器武装,还有严厉的军纪约束之后,已经完全脱胎换骨!
再对上蒙古老朋友,他们已经不再象之前那般的吃力,始终保持着对蒙古骑兵的压制,稳稳的压制着对方。
唯一可虑的是蒙古人的箭矢,如今他们的武器也算是鸟枪换炮了,在吸取了崇祯十年蒙古人攻击软弱的教训之后,满清也是下了血本,将蒙古人的骨箭头大规模的更换为铁箭头。
虽然这可能会造成蒙古人战力大增,但是满清方面高层现在两害相权取起轻,在李征威胁巨大的情况下,适当为炮灰军增加战力,绝对是利大于弊。
至于对蒙古人的控制,满清高层觉得还是有办法掌控的,至少在消灭李征政治集团之前,蒙古人战力增强对满清还是极有必要的。
潞州军唯一的软肋,就是刚刚收编不久,还没有来的及完成整编和清汰的关宁军。
这支军队若是单独放在京城,李征那是肯定不会放心的,谁也不知道这关宁军会不会反咬一口,但是带在身边之后,李征却是烦恼多多。
他深切的明白了后世二战那句话,一个猪队友的危害,远过于敌军的十个精锐师!
在大军向前之时,关宁军见到满清花花绿绿的旗帜之后,甚至本能的就想直接开溜!若非李征中军号角齐鸣,数万大军虎视眈眈,这些关宁军说不定真就能干出临阵脱逃之事。
不过这种强迫参战的精神状态,也让李征对于关宁军随后的表现,产生了深深的畏惧。甚至都有些后悔,为何当时不将关宁军再次打散然后向后方后送,令其直接充当地方治安部队了。
若是大战开始之后,他再给自已来这么一手,那真的哭都哭不出来了。
没有办法之下,李征也只能将中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充当督战队列于关宁军后方,火炮火铳齐出,只要关宁军胆敢无令后撤,就直接将其原地歼灭!
关宁军的表现,却是一如即往的稳定,面对弱敌,他们如狼似虎,面对强敌他们基本就是一个打酱油的,看似与吴三佳一方打的热火朝天,但真实伤亡估计连宣大军的零头都不到。
好在在潞州军督战队就在后面的缘故,他们还不至于一看到满八旗便直接跑路,就算是在作戏,怎么说都算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了。
李征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大战开启后,这些关宁军能够在满清大军进攻之时,咬牙顶住半个时辰,能够坚持到援军增援前不崩溃就足够了。
一天的时间,双方就在这种不断试探中结束,对于双方的强弱,在情报汇总之后,两军统帅都在晚上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
不过可以想象的到,当双方统帅都已经有了考量,第二日的战斗热度必然会上个台阶。
但李征更明白,这种决战决不会轻易的全面开启,只因双方都输不起。
李征更担心的是,在南边坐山观虎斗的李闯集团会是一个什么态度,会不会在这个时间捅自已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