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又南侵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黎民百姓而言,吃饱穿暖和衣食住行才是他们所思考的事情。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劳动大众们,怎么可能会在乎那些又高又远的事情他们一天到晚实在乎打到多少猎物,捕到多少鱼,收货了多少粮食,织了几匹布
所以,一场来自北方的灭国之战已经敲响了战争的号角,而南方陈国的百姓们依旧平淡的过着日子。
北国南侵,几乎是一年一度。
北国苦寒,南国四季如春。花花世界怎能不让北国羡慕
每到秋季天高云淡时,北方的蛮族就会举族入侵。数千万人中老弱病残,妇孺青年尽皆骑马配箭。他们上马为兵,下马为民。举族南侵,声势浩大。
此刻北方蛮族在大夏皇帝耶律齐的带领下,他们驱使着成群结队的牛羊,海量的草料和数百万的兵卒南下。
先锋已至嘉峪关!
而此时,象征着南国救世主的镇国公虞垩。
正在荥城调兵遣将,前往北方镇守边疆。
对于北国的南侵,陈都的少年天子自然是知晓的。
在十二道金令的催促下,虞垩也终于点齐了兵马北上。
……
“大人,传国公爷口谕!”
荥城城外的大营内。
黄逸生正恭敬的聆听着传令官的命令。
传令官背负羽弓,头戴高帽,腰配大刀。
此刻正在大营内朗声说道:“北国蛮族入侵,先锋大军已然叩关,陈国七千里江山危在旦夕。尔等速速拔营,前往散关镇守。”
黄逸生上前,与传令官合了兵符。确认无误后,他便率领兵甲们恭敬领了军令。
北方要打仗的事情,黄逸生在半个月都知道了。
他前几天回家打扫了卫生,收拾了屋子,还和小山村里的村民们告别。
此刻黄逸生握着手中的半块兵符,不禁有些唏嘘道:“打仗了,我在荥城作威作福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黄逸生本一山村布衣,承蒙国公爷抬爱,此番北上,我必然要做出一番大功绩来回报虞垩的人情……”
传令官宣读完军令后,随及又呼喝道:“抬上来!”
只见一对兵卒汗流浃背的抬来四口大箱子。
在传令官的示意下,兵卒们把箱子打开。只见四口大箱子里装满了大荥钱。
黄逸生不解。
眼神示意传令官解释。
传令官从怀里掏出一方大印,然后正色道:“国公爷口谕,封黄督头为征北大将军。你此番此番北上,可自由招兵。行节制兵马便宜之权,事事不必亲自禀告。这四万大荥钱乃督头军费,黎民血膏。还望督头国事为重,切勿贪墨。”
黄逸生恭敬接过大印。
大印上悍然刻着“征北大将军之印”!
封自己做征北大将军
黄逸生低下头来,眼神微眯。
让自己招兵买马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空头支票而已
四万荥钱,百余兵卒而已。
这个征北大将军,未免太水了吧!
……
国公府。
“郭闻亮,本国公爷交代的事情你安排好了没?”虞垩问道。
传令官郭闻亮立马跪拜道:“国公爷,小的已经办妥了。黄督头已经授印拔营,不日就要北上。”
“嗯……”虞垩轻轻的扶着茶杯。“征北大将军可是我大陈奇杰,他此番北方抗蛮,为国尽忠。他的行踪一定要注意啊!切莫让敌国钻到空子,伤了大将军……”
传令官郭闻亮心中一动。“国公爷在上,小的必会守口如瓶,不让蛮族探子知道征北大将军的行踪!”
“是啊!”镇国公虞垩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拍了拍郭闻亮的肩膀。“征北大将军的行踪一定不能泄露哦!”
郭闻亮福至心灵,终于明白了镇国公的暗示。“是啊,征北大将军行踪至关重要,小的心中已有分寸了……”
“那你下去吧!”镇国公虞垩面无表情挥了挥手。精致的瓷器茶杯已经化作白色的瓷粉从指尖滑落。
黄逸生,如果你被蛮族围攻,你背后的修仙者到底是救你还是不救
……
黄逸生放了兵卒们半天假,让他们去和亲人告别辞行。
第二日的清晨才散漫的拔营离开。
离开前,黄逸生还带着十几个兵堵了大营的辎重营,强行勒索了数百担芜湖稻米才走。
芜湖是陈国的产粮大区,是陈国著名的粮仓。芜湖稻米是新稻,粒大爆满不说,大米还被碾压去壳了,只需要烧开水就能下锅。这几百担芜湖稻米还是黄逸生用征北大将军的手令勒索来的。像是寻常兵卒去领辎重,人家给的都是些旧米烂谷之类……
吃了早饭后,黄逸生终于带着兵卒们踏上了北去的征程。
他们第一天走了二十里。
第二天走了三十里。
第三天走了二十里。
一路上磨磨蹭蹭的慢慢走着。每逢天阴下雨不走,每逢日落不走,甚至有时太阳还在半空,也要停下来休息……
黄逸生听军伍里的老兵说过,北方蛮族入侵,通常都是天寒地冻就自行撤走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黄逸生自然不愿意去做什么炮灰。再说这是一个君主制国度,边关守住了祖宗社稷的功劳,守不住则是三军将士的无能
打赢了无功,打输了有过。
黄逸生虽然是一山村布衣,但对这些事情可看的极透。
谁不是爹生娘养的谁的命不是命
黄逸生的行军速度极慢,反正一路上也没有什么传令官粗催他们行军,自然是能多慢就多慢。
陈国位于南方,七千里的江山。
南方是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而北方则是虎视眈眈的蛮族。
北方边疆一共有五座关隘守卫着南方七千里江山。
嘉峪关,散关,西极关,一线天和葫芦州。
黄逸生从荥城出发,沿途路过闾楔,廊坊,卫州,三川等大城。
最后在路过陈都,然后一路向西北方向,接着又路过几座大城,最终抵达目的地…散关。
黄逸生在陈都获得了粮草辎重等补助后,随后率领大军便继续进发。
而陈国镇守北方的各个军团也在镇国公虞垩的调动下,奔赴各大关隘。
陈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运作。
北上的大道上皆是一望无际的兵卒,旌旗招展,浩浩荡荡的向北方边疆奔赴而去。
而黄逸生的百人小队则是那么的不起眼。
……
雍城。
是陈国北方的一座重镇。
之所以是重镇,并不是因为雍城地势有多险要,而是因为雍城是陈国北方的炼铁之城,北方苦寒,镇守北方边疆的将士们的刀枪弓箭等武器,几乎都要依靠雍城打造配送。
黄逸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陈国北方的军事重镇。
雍城过了之后,再走二百里路便是散关。
散关乃陈国北方雄关。
也是此番黄逸生的目的地。守住散关,守住散关背后的七千里江山。
雍城乃黄逸生最后的补给站。
黄逸生取出纸张,写好手令,然后盖上征北大将军的大印。随后吩咐十余名兵卒拿着手令去雍城兵武库领取甲衣,武器,弓箭等。
黄逸生则率领着其他兵卒在雍城城外安营扎寨。
征北大将军的名头还是挺响的。
黄逸生搬出一条大板凳,身后侍立着两个亲卫。竖着招兵旗,开始招兵。
从荥城走时,虞垩给了他四口大箱子的大荥钱。因此这些钱给了黄逸生招兵的资本。
其余人等则迅速埋锅造饭。
一个时辰后。
十余名兵卒推着几艘人力独轮车开始回返。
车子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辎重。
招兵旗已经树立很久了,仍然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投军,选择当兵吃皇粮。
没有招到一个兵,黄逸生却丝毫不以为意。毕竟让他招兵可是镇国公虞垩的主意,黄逸生可不想上战场去与蛮族杀得你死我活。
但这兵不招不行啊?
毕竟是军令。
尽管一路磨磨蹭蹭的,一个月的路程硬是走了两个月才走到。但大是大非面前,黄逸生还是分的清楚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黎民百姓而言,吃饱穿暖和衣食住行才是他们所思考的事情。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劳动大众们,怎么可能会在乎那些又高又远的事情他们一天到晚实在乎打到多少猎物,捕到多少鱼,收货了多少粮食,织了几匹布
所以,一场来自北方的灭国之战已经敲响了战争的号角,而南方陈国的百姓们依旧平淡的过着日子。
北国南侵,几乎是一年一度。
北国苦寒,南国四季如春。花花世界怎能不让北国羡慕
每到秋季天高云淡时,北方的蛮族就会举族入侵。数千万人中老弱病残,妇孺青年尽皆骑马配箭。他们上马为兵,下马为民。举族南侵,声势浩大。
此刻北方蛮族在大夏皇帝耶律齐的带领下,他们驱使着成群结队的牛羊,海量的草料和数百万的兵卒南下。
先锋已至嘉峪关!
而此时,象征着南国救世主的镇国公虞垩。
正在荥城调兵遣将,前往北方镇守边疆。
对于北国的南侵,陈都的少年天子自然是知晓的。
在十二道金令的催促下,虞垩也终于点齐了兵马北上。
……
“大人,传国公爷口谕!”
荥城城外的大营内。
黄逸生正恭敬的聆听着传令官的命令。
传令官背负羽弓,头戴高帽,腰配大刀。
此刻正在大营内朗声说道:“北国蛮族入侵,先锋大军已然叩关,陈国七千里江山危在旦夕。尔等速速拔营,前往散关镇守。”
黄逸生上前,与传令官合了兵符。确认无误后,他便率领兵甲们恭敬领了军令。
北方要打仗的事情,黄逸生在半个月都知道了。
他前几天回家打扫了卫生,收拾了屋子,还和小山村里的村民们告别。
此刻黄逸生握着手中的半块兵符,不禁有些唏嘘道:“打仗了,我在荥城作威作福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黄逸生本一山村布衣,承蒙国公爷抬爱,此番北上,我必然要做出一番大功绩来回报虞垩的人情……”
传令官宣读完军令后,随及又呼喝道:“抬上来!”
只见一对兵卒汗流浃背的抬来四口大箱子。
在传令官的示意下,兵卒们把箱子打开。只见四口大箱子里装满了大荥钱。
黄逸生不解。
眼神示意传令官解释。
传令官从怀里掏出一方大印,然后正色道:“国公爷口谕,封黄督头为征北大将军。你此番此番北上,可自由招兵。行节制兵马便宜之权,事事不必亲自禀告。这四万大荥钱乃督头军费,黎民血膏。还望督头国事为重,切勿贪墨。”
黄逸生恭敬接过大印。
大印上悍然刻着“征北大将军之印”!
封自己做征北大将军
黄逸生低下头来,眼神微眯。
让自己招兵买马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空头支票而已
四万荥钱,百余兵卒而已。
这个征北大将军,未免太水了吧!
……
国公府。
“郭闻亮,本国公爷交代的事情你安排好了没?”虞垩问道。
传令官郭闻亮立马跪拜道:“国公爷,小的已经办妥了。黄督头已经授印拔营,不日就要北上。”
“嗯……”虞垩轻轻的扶着茶杯。“征北大将军可是我大陈奇杰,他此番北方抗蛮,为国尽忠。他的行踪一定要注意啊!切莫让敌国钻到空子,伤了大将军……”
传令官郭闻亮心中一动。“国公爷在上,小的必会守口如瓶,不让蛮族探子知道征北大将军的行踪!”
“是啊!”镇国公虞垩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拍了拍郭闻亮的肩膀。“征北大将军的行踪一定不能泄露哦!”
郭闻亮福至心灵,终于明白了镇国公的暗示。“是啊,征北大将军行踪至关重要,小的心中已有分寸了……”
“那你下去吧!”镇国公虞垩面无表情挥了挥手。精致的瓷器茶杯已经化作白色的瓷粉从指尖滑落。
黄逸生,如果你被蛮族围攻,你背后的修仙者到底是救你还是不救
……
黄逸生放了兵卒们半天假,让他们去和亲人告别辞行。
第二日的清晨才散漫的拔营离开。
离开前,黄逸生还带着十几个兵堵了大营的辎重营,强行勒索了数百担芜湖稻米才走。
芜湖是陈国的产粮大区,是陈国著名的粮仓。芜湖稻米是新稻,粒大爆满不说,大米还被碾压去壳了,只需要烧开水就能下锅。这几百担芜湖稻米还是黄逸生用征北大将军的手令勒索来的。像是寻常兵卒去领辎重,人家给的都是些旧米烂谷之类……
吃了早饭后,黄逸生终于带着兵卒们踏上了北去的征程。
他们第一天走了二十里。
第二天走了三十里。
第三天走了二十里。
一路上磨磨蹭蹭的慢慢走着。每逢天阴下雨不走,每逢日落不走,甚至有时太阳还在半空,也要停下来休息……
黄逸生听军伍里的老兵说过,北方蛮族入侵,通常都是天寒地冻就自行撤走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黄逸生自然不愿意去做什么炮灰。再说这是一个君主制国度,边关守住了祖宗社稷的功劳,守不住则是三军将士的无能
打赢了无功,打输了有过。
黄逸生虽然是一山村布衣,但对这些事情可看的极透。
谁不是爹生娘养的谁的命不是命
黄逸生的行军速度极慢,反正一路上也没有什么传令官粗催他们行军,自然是能多慢就多慢。
陈国位于南方,七千里的江山。
南方是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而北方则是虎视眈眈的蛮族。
北方边疆一共有五座关隘守卫着南方七千里江山。
嘉峪关,散关,西极关,一线天和葫芦州。
黄逸生从荥城出发,沿途路过闾楔,廊坊,卫州,三川等大城。
最后在路过陈都,然后一路向西北方向,接着又路过几座大城,最终抵达目的地…散关。
黄逸生在陈都获得了粮草辎重等补助后,随后率领大军便继续进发。
而陈国镇守北方的各个军团也在镇国公虞垩的调动下,奔赴各大关隘。
陈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运作。
北上的大道上皆是一望无际的兵卒,旌旗招展,浩浩荡荡的向北方边疆奔赴而去。
而黄逸生的百人小队则是那么的不起眼。
……
雍城。
是陈国北方的一座重镇。
之所以是重镇,并不是因为雍城地势有多险要,而是因为雍城是陈国北方的炼铁之城,北方苦寒,镇守北方边疆的将士们的刀枪弓箭等武器,几乎都要依靠雍城打造配送。
黄逸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陈国北方的军事重镇。
雍城过了之后,再走二百里路便是散关。
散关乃陈国北方雄关。
也是此番黄逸生的目的地。守住散关,守住散关背后的七千里江山。
雍城乃黄逸生最后的补给站。
黄逸生取出纸张,写好手令,然后盖上征北大将军的大印。随后吩咐十余名兵卒拿着手令去雍城兵武库领取甲衣,武器,弓箭等。
黄逸生则率领着其他兵卒在雍城城外安营扎寨。
征北大将军的名头还是挺响的。
黄逸生搬出一条大板凳,身后侍立着两个亲卫。竖着招兵旗,开始招兵。
从荥城走时,虞垩给了他四口大箱子的大荥钱。因此这些钱给了黄逸生招兵的资本。
其余人等则迅速埋锅造饭。
一个时辰后。
十余名兵卒推着几艘人力独轮车开始回返。
车子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辎重。
招兵旗已经树立很久了,仍然没有一个人前来报名投军,选择当兵吃皇粮。
没有招到一个兵,黄逸生却丝毫不以为意。毕竟让他招兵可是镇国公虞垩的主意,黄逸生可不想上战场去与蛮族杀得你死我活。
但这兵不招不行啊?
毕竟是军令。
尽管一路磨磨蹭蹭的,一个月的路程硬是走了两个月才走到。但大是大非面前,黄逸生还是分的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