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父对刘佳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两人探讨香草美人,刘父首先说,早在《诗经》当中,就有用花草来比喻人的例子出现。在有名的《卫风·淇奥》一篇当中,曾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即用绿竹铺垫出君子的意象,然后进一步说明君子更细致的品德。
在《郑风·野有蔓草》当中,也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句子。
这里将美人的身形比作摇曳的蔓草,使人迅速联想到美人清婉多姿的形态。诸如此例还有许多,其目的都在于赋予诗中人物更生动、更美好的形象。
但是《诗经》当中用香草喻人的描写大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只是片面地抒发作者某些情感。
而在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当中,“香草美人”的意象逐渐具体化,他们被大量运用在诗歌当中,所隐喻的内涵也更加深刻。
据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地位于南方一带,人杰地灵,水草丰茂。楚国早年间向周王室进贡的物品当中,就有祭祀所用的香草。
在楚人心中,这类香草是可以与天上神灵沟通的媒介,而这也同样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屈原的诗歌用词华丽瑰奇,而又气势磅礴,“香草美人”的意象在神秘玄幻的《九歌》和激情奔放的《九章》当中,都有着大量的运用。
在《九歌·山鬼》一篇中,开头两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就写出了山鬼的装束上,带有“薜荔”和“女萝”两种蔓生植物。
下文里接着描写了山鬼所乘之车:“辛夷车兮结桂旗”,这辆车是用辛夷木制成的,车上的彩旗也是由桂花编成。
继而“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两句转而说明主人公的装扮,主人公来寻山鬼,身上佩戴了“石兰”和“杜衡”两种芳草。
而折芳馨一句中说明了主人公所采鲜花的作用,是用来表明相思。全诗的主题在这句中进行了点明,主人公思慕山鬼前来寻找她。
还要采花草向她传达自己的心意。这里的香草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形容人,还有了寄托情感的意义。
但“香草”这个意象出现频率最高的,还要数屈原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我国篇幅最长的抒情诗《离骚》。
《离骚》全诗以作者叙述自己身世、思想、追求为主要内容,其间还有着游历神界的奇幻描写,辅以大量美人香草的比喻,成就了一篇旷世佳作。
在全诗的开头,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身世,说明自己在不断加强修养,有着良好的素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两句则是描写作者本人的装束,与《山鬼》当中的手法相似。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美人”意象在全诗的第一次出现,这个“美人”并不是指代貌美女子,而是用来比喻楚国君主。
屈原担心楚王不能在有限的光阴里及时做出改革拯救国家,就已经行至暮年。
《离骚》当中的美人意象都是用来形容自己或者君主的,后世有三国时期的曹植很好继承了这一比喻手法。
在《美女篇》中曹植就描写了一个姿色上乘却迟迟不嫁的美人,青春年华就此白白流逝,用来指代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句是说作者自己滋养了很多芳草兰花,要等待着他们生长起来。
这里的芳草意象明显是比喻那些屈原培养起来的后生,屈原希望他们能够报效国家,只是最让他痛心的,就是这些“芳草”后来发生了质变。
在香草的映衬下,那些品性高洁的君子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美人与香草在屈原的作品当中相得益彰。
各色人等有了与之相匹配的香草,似乎可以让读者更生动地体会到他们有怎样高尚的情操。
刘佳慧接着说,《红楼梦》对“香草美人”的传承。
时间流逝了千年之后,民间有一本惊世著作悄然问世,后世人更是将其冠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构建了一幅以女性为主体的画卷,里面有着无数兰质蕙心、花容月貌的女孩子,曹公更是精心为她们选择了最贴切的花草来加以形容。
在贾宝玉过生辰的一章当中,众姊妹聚集在怡红院里掣花签做游戏,此时她们抽中的花签正好对应了这个人的品性。
如素有艳冠群芳之称的牡丹花,对应的就是气质雍容的薛宝钗,在众位姊妹当中的容貌佼佼者。
宝钗用牡丹来衬托,在前文就已经有暗示,贾宝玉曾经说其他人都喜欢拿杨妃来比宝钗。
杨妃即是国色天香的杨玉环,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后,杨玉环便成为了牡丹花的代表,宝钗体形丰腴,又端庄稳重,恰好与牡丹花相得益彰。
湘云对应的是海棠花,一方面海棠花娇艳明媚,和素来爽朗豁达的湘云品格相似,另一方面海棠花有“睡美人”之称,湘云白日里喝醉后在园中青石上睡觉的行径。
也在此时又呼应了一遍,黛玉笑说要把原诗改成“只恐石凉花睡去”,也足以让人感受到湘云娇憨可爱的一面。
年轻守寡的李纨对应冬日里的寒梅,因为她受制于寡妇的身份,平日里要遵守许多繁琐的规矩,也不能有任何鲜艳的装扮。
但是她依然能够在贾府这个温柔富贵乡里面秉持自己的心志,恰如不与其他花草争奇斗艳的梅花。
精明强干的探春对应早春的杏花,但探春更加深入人心的,是她“玫瑰花”的绰号。探春的生母是地位低下的赵姨娘,但她却不为出身所限,甚至被赋予过管家的职责。
在有人看轻她的身份时,她身上锐利的一面便会毫不留情地展现出来。
女主角林黛玉对应的,则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但林黛玉与香草的缘分,是从前世就已经开始的了。
她前世是西方仙界的一株绛珠仙草,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怜惜这株仙草,便日日用甘露浇灌,因此林黛玉才脱去草木之胎,化形成人。
也许曹公是觉得无论世间哪种花草,都无法诠释林黛玉的品格,所以才有了这个安排。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萌生的情愫,也被作者称为“木石前盟”,这两个看起来普通的意象,其实是香草与美玉的浪漫邂逅。
除去这些明显的对应之外,一些主要角色居住的庭院里,布置的花草也是极为考究的。
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中是清一色的修竹,环境清幽雅致,林黛玉钟情于诗书,贾政恰好曾说过能够在这个地方月下读书,才算不枉一世。
而竹子又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追捧,因为其宁折不弯、四季苍翠,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植物,这也暗示了林妹妹的矢志不渝。
贾宝玉的怡红院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左右两侧的西府海棠与芭蕉树。西府海棠又被称为“女儿棠”。
贾宝玉素来喜欢与女子相处,又对她们多有照拂,怡红院中的女孩子几乎都在贾宝玉的庇护下过着较为安稳的生活。
贾宝玉幼年时期有一个外号叫做“绛洞花王”,这个称号里的“绛”暗示了他和林黛玉之间的前缘。
而花王又可以理解为总花神,他生来就是会陷入女儿丛中,并且见证这些女子最终的衰败命运,因为他对人世间的太多事情无能为力。
这首诗开头两句即用绿竹铺垫出君子的意象,然后进一步说明君子更细致的品德。
在《郑风·野有蔓草》当中,也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句子。
这里将美人的身形比作摇曳的蔓草,使人迅速联想到美人清婉多姿的形态。诸如此例还有许多,其目的都在于赋予诗中人物更生动、更美好的形象。
但是《诗经》当中用香草喻人的描写大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只是片面地抒发作者某些情感。
而在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当中,“香草美人”的意象逐渐具体化,他们被大量运用在诗歌当中,所隐喻的内涵也更加深刻。
据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地位于南方一带,人杰地灵,水草丰茂。楚国早年间向周王室进贡的物品当中,就有祭祀所用的香草。
在楚人心中,这类香草是可以与天上神灵沟通的媒介,而这也同样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屈原的诗歌用词华丽瑰奇,而又气势磅礴,“香草美人”的意象在神秘玄幻的《九歌》和激情奔放的《九章》当中,都有着大量的运用。
在《九歌·山鬼》一篇中,开头两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就写出了山鬼的装束上,带有“薜荔”和“女萝”两种蔓生植物。
下文里接着描写了山鬼所乘之车:“辛夷车兮结桂旗”,这辆车是用辛夷木制成的,车上的彩旗也是由桂花编成。
继而“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两句转而说明主人公的装扮,主人公来寻山鬼,身上佩戴了“石兰”和“杜衡”两种芳草。
而折芳馨一句中说明了主人公所采鲜花的作用,是用来表明相思。全诗的主题在这句中进行了点明,主人公思慕山鬼前来寻找她。
还要采花草向她传达自己的心意。这里的香草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形容人,还有了寄托情感的意义。
但“香草”这个意象出现频率最高的,还要数屈原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我国篇幅最长的抒情诗《离骚》。
《离骚》全诗以作者叙述自己身世、思想、追求为主要内容,其间还有着游历神界的奇幻描写,辅以大量美人香草的比喻,成就了一篇旷世佳作。
在全诗的开头,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身世,说明自己在不断加强修养,有着良好的素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两句则是描写作者本人的装束,与《山鬼》当中的手法相似。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美人”意象在全诗的第一次出现,这个“美人”并不是指代貌美女子,而是用来比喻楚国君主。
屈原担心楚王不能在有限的光阴里及时做出改革拯救国家,就已经行至暮年。
《离骚》当中的美人意象都是用来形容自己或者君主的,后世有三国时期的曹植很好继承了这一比喻手法。
在《美女篇》中曹植就描写了一个姿色上乘却迟迟不嫁的美人,青春年华就此白白流逝,用来指代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句是说作者自己滋养了很多芳草兰花,要等待着他们生长起来。
这里的芳草意象明显是比喻那些屈原培养起来的后生,屈原希望他们能够报效国家,只是最让他痛心的,就是这些“芳草”后来发生了质变。
在香草的映衬下,那些品性高洁的君子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美人与香草在屈原的作品当中相得益彰。
各色人等有了与之相匹配的香草,似乎可以让读者更生动地体会到他们有怎样高尚的情操。
刘佳慧接着说,《红楼梦》对“香草美人”的传承。
时间流逝了千年之后,民间有一本惊世著作悄然问世,后世人更是将其冠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构建了一幅以女性为主体的画卷,里面有着无数兰质蕙心、花容月貌的女孩子,曹公更是精心为她们选择了最贴切的花草来加以形容。
在贾宝玉过生辰的一章当中,众姊妹聚集在怡红院里掣花签做游戏,此时她们抽中的花签正好对应了这个人的品性。
如素有艳冠群芳之称的牡丹花,对应的就是气质雍容的薛宝钗,在众位姊妹当中的容貌佼佼者。
宝钗用牡丹来衬托,在前文就已经有暗示,贾宝玉曾经说其他人都喜欢拿杨妃来比宝钗。
杨妃即是国色天香的杨玉环,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后,杨玉环便成为了牡丹花的代表,宝钗体形丰腴,又端庄稳重,恰好与牡丹花相得益彰。
湘云对应的是海棠花,一方面海棠花娇艳明媚,和素来爽朗豁达的湘云品格相似,另一方面海棠花有“睡美人”之称,湘云白日里喝醉后在园中青石上睡觉的行径。
也在此时又呼应了一遍,黛玉笑说要把原诗改成“只恐石凉花睡去”,也足以让人感受到湘云娇憨可爱的一面。
年轻守寡的李纨对应冬日里的寒梅,因为她受制于寡妇的身份,平日里要遵守许多繁琐的规矩,也不能有任何鲜艳的装扮。
但是她依然能够在贾府这个温柔富贵乡里面秉持自己的心志,恰如不与其他花草争奇斗艳的梅花。
精明强干的探春对应早春的杏花,但探春更加深入人心的,是她“玫瑰花”的绰号。探春的生母是地位低下的赵姨娘,但她却不为出身所限,甚至被赋予过管家的职责。
在有人看轻她的身份时,她身上锐利的一面便会毫不留情地展现出来。
女主角林黛玉对应的,则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但林黛玉与香草的缘分,是从前世就已经开始的了。
她前世是西方仙界的一株绛珠仙草,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怜惜这株仙草,便日日用甘露浇灌,因此林黛玉才脱去草木之胎,化形成人。
也许曹公是觉得无论世间哪种花草,都无法诠释林黛玉的品格,所以才有了这个安排。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萌生的情愫,也被作者称为“木石前盟”,这两个看起来普通的意象,其实是香草与美玉的浪漫邂逅。
除去这些明显的对应之外,一些主要角色居住的庭院里,布置的花草也是极为考究的。
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中是清一色的修竹,环境清幽雅致,林黛玉钟情于诗书,贾政恰好曾说过能够在这个地方月下读书,才算不枉一世。
而竹子又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追捧,因为其宁折不弯、四季苍翠,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植物,这也暗示了林妹妹的矢志不渝。
贾宝玉的怡红院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左右两侧的西府海棠与芭蕉树。西府海棠又被称为“女儿棠”。
贾宝玉素来喜欢与女子相处,又对她们多有照拂,怡红院中的女孩子几乎都在贾宝玉的庇护下过着较为安稳的生活。
贾宝玉幼年时期有一个外号叫做“绛洞花王”,这个称号里的“绛”暗示了他和林黛玉之间的前缘。
而花王又可以理解为总花神,他生来就是会陷入女儿丛中,并且见证这些女子最终的衰败命运,因为他对人世间的太多事情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