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又所谓人不知史,何以辨是非;国不知史,何以图将来。
虞伯麾下谏言之臣西门半甲与股肱之臣南宫断各执说辞,前者谏言夏君虽死,夏民犹存,务必烧太史草堂,焚《夏史》简牍;后者认为《夏史》简牍镌刻文明符号,可以教化万民,务必保留。
二人争执之间,年轻斥候往南望去,夏邑学宫与太史草堂一并起火,火光冲天。
年轻斥候询问南宫断:“父亲,救还是不救?”
西门半甲面露高深莫测笑容,道:“王上,夏人崇尚火德,这最后一把火何其熊熊,燃尽夏人国祚。臣下以为,此乃天意,天意难违呀。”
虞伯率群臣出来时,夏邑学宫多数沦为焦土,只剩土坯墙摇摇欲坠。
一位中年,相貌堂堂,立在学宫门口,怔神凝视门楣上一只堂前燕,绕巢三匝,无处可依。
“可是子兰?”虞伯询问南宫断,得到准确答复后焦急呼喊,“子先生,火势猛于虎,当心呐。”
学宫主人子兰,乃是中兴天子少鼎座上贵宾,本该接替南史手里高贵玉圭,在夏人庙堂之高占据一席之地。可惜流言缠身,难评清流,未入庙堂,留在学宫,为庙堂种子启蒙。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浅显道理,学宫主人自然了然于心,后撤避开,只是依旧惦记门楣燕巢。
土坯墙轰然坍塌,燕巢倾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学宫主人彻底收心,从身边庖子手里夺过刀刃,杀气腾腾,喝道:“子修,你站住!”
子修逃之夭夭,示弱道:“子兰,有话好商量,你先放下刀。”
虞伯甚是不解,这天底下最大的读书人,提一把刀,委实别扭。
东郭五弦解释道:“王上,此子名子修,乃是夏邑学宫学子,甚是顽劣,恐怕夏邑学宫与太史草堂失火,不是天灾,是人祸。”
西门半甲摩挲龟甲,哂笑道:“当年子兰在华胥联盟颇有名望,因为一件风流韵事被逐出华胥,南下入夏邑。又听华胥游商说起北方被辜负母子凄惨事,倍感愧疚,每年接孤儿来夏邑住些日子。子兰将孤儿起名子修,意为君子四德最小者修身。彼时夏天子少鼎已为他修筑恢宏夏邑学宫,庙堂执圭南史有意将手里玉圭让贤给他,子兰忧谗畏讥,唯恐玷污了高洁伟岸名声,并未亲口承认,人前以师徒相称,人后就不得而知了。”
“有这等事?”虞伯半信半疑,子兰何许人也,天底下最有名君子,德才兼备。南宫断向来对子兰推崇备至,谏言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文治首推子兰。
西门半甲笃定且轻蔑说道:“否则,子兰如何不入夏人庙堂?”
南宫断瞥西门半甲一眼,本来不愿与他逞口舌之利,又见不惯他摆弄龟甲故作高深莫测姿态,说道:“西门大人嘴上积德。有暇君子,瑕难掩瑜。”
“那你又是什么东西?”子修径直而来,瞥一眼西门半甲,嗤笑道,“我认
()
得你,三年前夏天子少康诛杀西门甲大人,你西门正避难华胥,自称有西门甲大人一半本事,易名西门半甲,求帝君收留。华胥人才济济,装神弄鬼本事实在不入流,被逐出华胥。避难无果,如丧家之犬,夹尾逃窜。犬别三年,依旧狗眼看人。”
西门半甲脸色阴寒,正要发作时子修拔腿直奔虞伯而来。泰山徒横在虞伯身前,子修瞥一眼,有些诧异泰山徒魁梧体格,识趣绕开,朝南宫断喊道:“姑父,救我。”
这下,虞伯更疑惑了,这少年,不是子兰私生子?咋又与南宫断扯上关系?
“策儿母亲也是华胥人,与子先生是姐弟,子修自然称呼我姑父,”南宫断将子修护在身后,先为虞伯解惑,又瞥一眼西门半甲,道,“子修他姑姑,最为护短。”
西门半甲脸色难看,他敢肆意诋毁学宫主人子兰,敢与南宫断一争长短,却不敢得罪那位,哪怕只是一个女人。
学宫主人显然在乎名声,遥遥与子修对峙,冷声道:“子修,晚食前来兰山草庐领罚。”
子修脸一垮,抱着南宫断胳膊,诉苦道:“姑父,冤枉呀。子兰待我刻薄,你再不来,他非得打死我。我来夏邑半年,天天逼我学礼、乐、书、数四艺,实在乏味,又怕挨打,不敢怠慢。姑父你瞧,东郭小囡边上那位姑娘,我喜欢得很,她是华胥采诗官,去年被我拐到夏邑。我听闻隔壁太史草堂藏书两百册,常去翻书,好增补谈资;又随太史三兄弟学制作竹简技艺,好讨她欢心。这制作竹简颇为繁琐,分为伐、裁、煮、烘,今日我光顾着趴在墙头看热闹,无端起火。”
少年又强调一句:“我本无心烧学宫,奈何学宫因我焚。”
南宫断往东瞧一眼,两个丫头年纪相当,都未及笄,分辨不出东郭小囡和华胥采诗官,敷衍道:“眼光不错,同你姑姑一样好看。”
子修朝东边两位少女挥手致意,又调侃道:“姑父几时也会说谎了,那两位,一位是我学宫同学舒礼,一位是夏妃池鸯的侍女轻罗。去年末时东郭小囡将我堂客拐跑了,为这事我还被子兰毒打一顿。”
南宫断哑然一笑,子修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东郭五弦冷哼一声,显然不待见子修。子修自讨没趣,嚷道:“东郭大人,还记仇呢?不怪我!我堂客借宿你家,还不能去看了?怪你早早关门,我只能摸黑翻墙,误打误撞进了你家小囡卧房。说到底,吃亏的是我,你孙女把我堂客拐跑了,留我一人黯然神伤,还挨了子兰一顿毒打,狠呐,拿浸水的鞭子,抽得我皮开肉绽屁股开花。”
东郭五弦别开脸,骂一句:“梁上君子。”
“堂客?”虞伯有些疑惑。
南宫断解惑道:“王上,华胥崇礼,婚嫁之日,行穿堂礼,新人穿堂而过,请祖先认可,便是夫家人了,又因为不共祖先,所以称为堂客。”
子修摇头,显然不认可这种说法。南宫断皱眉沉思片刻,信誓旦旦:“你姑姑讲的,错不了。”
子修一挑眉,
()
道:“对了,但不全对。百年前,大概就是有记载的华胥首位帝君姜伯以前,华胥部落乃是女子为尊,盛行走婚风俗,春临节便是有此衍生。春临节前后,燕子在堂前筑巢,男子在堂内过夜,女方家人不知其姓名,以堂客称呼。”
“受教了。”南宫断朝子修行一个华胥礼,虚心诚恳。
西门半甲记恨子修出言不逊,趁机讥讽道:“南宫大人勤勉好学,与老农问农时,与渔夫问收获,与小辈扯闲谈。”
南宫断神情冷漠,道:“师无长幼,达者为先。”
西门半甲朝虞伯拱手,语气咄咄逼人,道:“王上,臣下以为,太史草堂失火无妨,乃是天意;可夏邑学宫乃是将来庙堂种子安身之所,不该付之一炬。”
南宫断知晓西门半甲素来心胸狭隘,这分明是要刁难子修,正欲替子修开脱时,后者神态自若,鄙夷道:“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三番两次被谩骂,西门半甲冷眼怒视子修,义愤填膺道:“子修,学宫失火,你难辞其咎!”
子修斜眼看人,道:“自家房子,我想烧就烧,关你屁事。”
“和我自然无关,”西门半甲朝虞伯拱手,道,“天下,是虞王的天下;学宫,自然也是虞王的学宫。”
“我家的,”子修信誓旦旦,道,“当年子兰入夏邑,学富五车。夏天子少鼎为挽留子兰,为他修筑恢宏学宫。”
虞伯目光凛然,西门半甲所言有道理,又顾及子修与南宫断那一层关系,打趣道:“子修,你要烧,也该和孤打声招呼。”
子修朝虞伯行一个夏礼,双手握拳平置胸前,微微颔首,开口道:“虞王,小子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虞伯见子修行夏礼有些不悦,并未计较,大手一挥,道:“但说无妨。”
“我向来口无遮拦,往往祸从口出,虞王莫怪,”子修微微一笑,直言道,“夏邑学宫于夏历五十六年动土,夏历五十八年落成。彼时虞王在哪?我想想,哦,对了。夏历五十六年时虞王还是虞侯,北执戈严厉殉国后执掌镇北军,风光无限;同年北伐狄人,大败,失地三百里,折损两万兵;此后一年四处逃窜,万夫长严肃遭受无妄之灾,引咎自责,身陷囹圄;夏历五十七年时被华胥人遣送回夏邑,剥夺世袭诸侯,剥夺军职,流放江南。”
陈述完毕,子修笑道:“如此看来,夏邑学宫自动土到落成,虞王既没有出一抔土,也没有出一份力,如何成虞王的财产了?”
虞伯左右,有人哀求连连,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无动于衷,神态微妙,各自不同。
“呼,”虞伯吐一口浊气,见不得人的事,被人当面揭短,他难得按捺情绪听完,以此酝酿足量杀意,盖过对南宫断的宽容,子修陈述完毕,杀意正浓,生杀夺予尽在一念之间,虞伯以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忽略南宫断的哀求,又以看待卑微蝼蚁的悲悯眼神审视子修,再以睥睨天下的天子姿态缓缓发声,“挺好一个孩子,可惜长了张嘴。”
(本章完)
又所谓人不知史,何以辨是非;国不知史,何以图将来。
虞伯麾下谏言之臣西门半甲与股肱之臣南宫断各执说辞,前者谏言夏君虽死,夏民犹存,务必烧太史草堂,焚《夏史》简牍;后者认为《夏史》简牍镌刻文明符号,可以教化万民,务必保留。
二人争执之间,年轻斥候往南望去,夏邑学宫与太史草堂一并起火,火光冲天。
年轻斥候询问南宫断:“父亲,救还是不救?”
西门半甲面露高深莫测笑容,道:“王上,夏人崇尚火德,这最后一把火何其熊熊,燃尽夏人国祚。臣下以为,此乃天意,天意难违呀。”
虞伯率群臣出来时,夏邑学宫多数沦为焦土,只剩土坯墙摇摇欲坠。
一位中年,相貌堂堂,立在学宫门口,怔神凝视门楣上一只堂前燕,绕巢三匝,无处可依。
“可是子兰?”虞伯询问南宫断,得到准确答复后焦急呼喊,“子先生,火势猛于虎,当心呐。”
学宫主人子兰,乃是中兴天子少鼎座上贵宾,本该接替南史手里高贵玉圭,在夏人庙堂之高占据一席之地。可惜流言缠身,难评清流,未入庙堂,留在学宫,为庙堂种子启蒙。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浅显道理,学宫主人自然了然于心,后撤避开,只是依旧惦记门楣燕巢。
土坯墙轰然坍塌,燕巢倾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学宫主人彻底收心,从身边庖子手里夺过刀刃,杀气腾腾,喝道:“子修,你站住!”
子修逃之夭夭,示弱道:“子兰,有话好商量,你先放下刀。”
虞伯甚是不解,这天底下最大的读书人,提一把刀,委实别扭。
东郭五弦解释道:“王上,此子名子修,乃是夏邑学宫学子,甚是顽劣,恐怕夏邑学宫与太史草堂失火,不是天灾,是人祸。”
西门半甲摩挲龟甲,哂笑道:“当年子兰在华胥联盟颇有名望,因为一件风流韵事被逐出华胥,南下入夏邑。又听华胥游商说起北方被辜负母子凄惨事,倍感愧疚,每年接孤儿来夏邑住些日子。子兰将孤儿起名子修,意为君子四德最小者修身。彼时夏天子少鼎已为他修筑恢宏夏邑学宫,庙堂执圭南史有意将手里玉圭让贤给他,子兰忧谗畏讥,唯恐玷污了高洁伟岸名声,并未亲口承认,人前以师徒相称,人后就不得而知了。”
“有这等事?”虞伯半信半疑,子兰何许人也,天底下最有名君子,德才兼备。南宫断向来对子兰推崇备至,谏言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文治首推子兰。
西门半甲笃定且轻蔑说道:“否则,子兰如何不入夏人庙堂?”
南宫断瞥西门半甲一眼,本来不愿与他逞口舌之利,又见不惯他摆弄龟甲故作高深莫测姿态,说道:“西门大人嘴上积德。有暇君子,瑕难掩瑜。”
“那你又是什么东西?”子修径直而来,瞥一眼西门半甲,嗤笑道,“我认
()
得你,三年前夏天子少康诛杀西门甲大人,你西门正避难华胥,自称有西门甲大人一半本事,易名西门半甲,求帝君收留。华胥人才济济,装神弄鬼本事实在不入流,被逐出华胥。避难无果,如丧家之犬,夹尾逃窜。犬别三年,依旧狗眼看人。”
西门半甲脸色阴寒,正要发作时子修拔腿直奔虞伯而来。泰山徒横在虞伯身前,子修瞥一眼,有些诧异泰山徒魁梧体格,识趣绕开,朝南宫断喊道:“姑父,救我。”
这下,虞伯更疑惑了,这少年,不是子兰私生子?咋又与南宫断扯上关系?
“策儿母亲也是华胥人,与子先生是姐弟,子修自然称呼我姑父,”南宫断将子修护在身后,先为虞伯解惑,又瞥一眼西门半甲,道,“子修他姑姑,最为护短。”
西门半甲脸色难看,他敢肆意诋毁学宫主人子兰,敢与南宫断一争长短,却不敢得罪那位,哪怕只是一个女人。
学宫主人显然在乎名声,遥遥与子修对峙,冷声道:“子修,晚食前来兰山草庐领罚。”
子修脸一垮,抱着南宫断胳膊,诉苦道:“姑父,冤枉呀。子兰待我刻薄,你再不来,他非得打死我。我来夏邑半年,天天逼我学礼、乐、书、数四艺,实在乏味,又怕挨打,不敢怠慢。姑父你瞧,东郭小囡边上那位姑娘,我喜欢得很,她是华胥采诗官,去年被我拐到夏邑。我听闻隔壁太史草堂藏书两百册,常去翻书,好增补谈资;又随太史三兄弟学制作竹简技艺,好讨她欢心。这制作竹简颇为繁琐,分为伐、裁、煮、烘,今日我光顾着趴在墙头看热闹,无端起火。”
少年又强调一句:“我本无心烧学宫,奈何学宫因我焚。”
南宫断往东瞧一眼,两个丫头年纪相当,都未及笄,分辨不出东郭小囡和华胥采诗官,敷衍道:“眼光不错,同你姑姑一样好看。”
子修朝东边两位少女挥手致意,又调侃道:“姑父几时也会说谎了,那两位,一位是我学宫同学舒礼,一位是夏妃池鸯的侍女轻罗。去年末时东郭小囡将我堂客拐跑了,为这事我还被子兰毒打一顿。”
南宫断哑然一笑,子修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东郭五弦冷哼一声,显然不待见子修。子修自讨没趣,嚷道:“东郭大人,还记仇呢?不怪我!我堂客借宿你家,还不能去看了?怪你早早关门,我只能摸黑翻墙,误打误撞进了你家小囡卧房。说到底,吃亏的是我,你孙女把我堂客拐跑了,留我一人黯然神伤,还挨了子兰一顿毒打,狠呐,拿浸水的鞭子,抽得我皮开肉绽屁股开花。”
东郭五弦别开脸,骂一句:“梁上君子。”
“堂客?”虞伯有些疑惑。
南宫断解惑道:“王上,华胥崇礼,婚嫁之日,行穿堂礼,新人穿堂而过,请祖先认可,便是夫家人了,又因为不共祖先,所以称为堂客。”
子修摇头,显然不认可这种说法。南宫断皱眉沉思片刻,信誓旦旦:“你姑姑讲的,错不了。”
子修一挑眉,
()
道:“对了,但不全对。百年前,大概就是有记载的华胥首位帝君姜伯以前,华胥部落乃是女子为尊,盛行走婚风俗,春临节便是有此衍生。春临节前后,燕子在堂前筑巢,男子在堂内过夜,女方家人不知其姓名,以堂客称呼。”
“受教了。”南宫断朝子修行一个华胥礼,虚心诚恳。
西门半甲记恨子修出言不逊,趁机讥讽道:“南宫大人勤勉好学,与老农问农时,与渔夫问收获,与小辈扯闲谈。”
南宫断神情冷漠,道:“师无长幼,达者为先。”
西门半甲朝虞伯拱手,语气咄咄逼人,道:“王上,臣下以为,太史草堂失火无妨,乃是天意;可夏邑学宫乃是将来庙堂种子安身之所,不该付之一炬。”
南宫断知晓西门半甲素来心胸狭隘,这分明是要刁难子修,正欲替子修开脱时,后者神态自若,鄙夷道:“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三番两次被谩骂,西门半甲冷眼怒视子修,义愤填膺道:“子修,学宫失火,你难辞其咎!”
子修斜眼看人,道:“自家房子,我想烧就烧,关你屁事。”
“和我自然无关,”西门半甲朝虞伯拱手,道,“天下,是虞王的天下;学宫,自然也是虞王的学宫。”
“我家的,”子修信誓旦旦,道,“当年子兰入夏邑,学富五车。夏天子少鼎为挽留子兰,为他修筑恢宏学宫。”
虞伯目光凛然,西门半甲所言有道理,又顾及子修与南宫断那一层关系,打趣道:“子修,你要烧,也该和孤打声招呼。”
子修朝虞伯行一个夏礼,双手握拳平置胸前,微微颔首,开口道:“虞王,小子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虞伯见子修行夏礼有些不悦,并未计较,大手一挥,道:“但说无妨。”
“我向来口无遮拦,往往祸从口出,虞王莫怪,”子修微微一笑,直言道,“夏邑学宫于夏历五十六年动土,夏历五十八年落成。彼时虞王在哪?我想想,哦,对了。夏历五十六年时虞王还是虞侯,北执戈严厉殉国后执掌镇北军,风光无限;同年北伐狄人,大败,失地三百里,折损两万兵;此后一年四处逃窜,万夫长严肃遭受无妄之灾,引咎自责,身陷囹圄;夏历五十七年时被华胥人遣送回夏邑,剥夺世袭诸侯,剥夺军职,流放江南。”
陈述完毕,子修笑道:“如此看来,夏邑学宫自动土到落成,虞王既没有出一抔土,也没有出一份力,如何成虞王的财产了?”
虞伯左右,有人哀求连连,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无动于衷,神态微妙,各自不同。
“呼,”虞伯吐一口浊气,见不得人的事,被人当面揭短,他难得按捺情绪听完,以此酝酿足量杀意,盖过对南宫断的宽容,子修陈述完毕,杀意正浓,生杀夺予尽在一念之间,虞伯以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忽略南宫断的哀求,又以看待卑微蝼蚁的悲悯眼神审视子修,再以睥睨天下的天子姿态缓缓发声,“挺好一个孩子,可惜长了张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