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大帝 第三十五章 最终决战(十)

小说:北冥大帝 作者:飞飞DW 更新时间:2024-08-17 07:29:51 源网站:顶点小说
  第三十五章最终决战(十)

  战争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力量的竞逐。孙子对军队管理和训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个基本因素。事实上,离开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战场上要取得任何胜利都是不可能的。韩信卓越的军事谋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军事实力基础上的。井陉之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此战,韩信率领的部队是新募之卒,如韩信所言是“驱市人而战”,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却进退有序,潜伏无形,攻则必取,战则必胜。显然,如果不是韩信长于训练军队和善于统驭士卒,这支军队是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的。由井径之战,我们既可领略韩信用兵如神的智慧,也可管窥韩信治军如神的风采。

  孙子强调:“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作战时部队要能伪装混乱以诱敌,战前必须先有严明的法治;作战时部队要能伪装怯懦以诱敌,战前必须先有勇敢的素质;作战时要能伪装弱小以诱敌,战前必须先有强大的兵力。部队实治而敢于示敌以乱,是因为组织有序;部队实勇而敢于示敌怯懦,是因为态势有利;部队实强而敢于示敌以弱,是因为兵力雄厚。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条件,欺骗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引诱敌人,敌人必会贪利上当。由韩信所创造的一系列著名战例来看,韩信用兵如神,每战必胜,既有赖于韩信卓越的用兵智慧,也必有赖于韩信过人的治军之能。

  孙子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运用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究其实质,就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等一系列非军事手段来达到胜利的目的。这种全胜战略思想,成为后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韩信既重视奇谋诡诈的军事手段的运用,也重视“伐谋”、“伐交”的政治智慧的运用,他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军事斗争融为一体,这对古代军事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要在心理上或是计谋上胜过敌方,从而避免交战,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样的战争才是高妙的战争,而这种取胜的方式,是兵法所谓“善之善者”,高招中的高招。韩信兵不血刃下燕就是运用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例。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以背水阵大破赵军,迅速平定赵地,燕、齐成为他要依次打击的两个目标。当时的情况正如李左车所分析的那样,韩信虽然连战皆捷,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但其所部汉军,由于长期征战,已经疲惫不堪,实难再用。如果强攻燕国,势必钝兵挫锐于坚城之下,旷日持久,屈力殚货,使齐国乘敝于后。只要燕、齐不下,韩信对项羽实施战略包围的计划便不能实现,而楚汉间之胜负也就难见分晓。所以,如何迫使燕国屈服,确是当时既费筹划而又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韩信毅然采纳李左车“先声而后实”的策略,不费一兵一卒,使燕国望风而靡。

  《太公兵法》说:“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攻期于无战,战期于无杀,不战不杀,却能使敌人不得不自甘屈服,实为军事斗争的无上妙谛。但这种十全十美的胜利不可能毫不费力,唾手可得,它必须通过高妙的运筹和艰苦的斗争才能得来。在战前作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还必须运用伐谋、伐交等手段,同敌人进行曲折的较量。这样一来,即使战争爆发,敌人刀己临颈,智不及谋,勇不及斗,动弹不得,只有低头认输,自甘屈服。韩信兵不血刃下燕确系由心计功力伐谋伐交换来的:一是通过显示有自己战则必胜的力量,对燕国形成强大的威慑;二是把在战争不可避免时敢于使用力量的决心和意志显示出来,并把这一信息明确地传给燕国。燕国之所以自甘屈服,实出于万不得已。

  在攻心夺气不能屈人之兵的情况下,在“伐兵”问题上,韩信总是根据敌我力量的强弱,采取不同打法,灵活机动地战胜敌人,努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事实雄辩地证明,在力量优势、态势有利、主观指导高明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损失小而战果大的胜利。垓下之战,汉军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韩信并未因此死板地采用四面围攻的打法,而是针对楚军战斗力很强的特点,以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战术,正面佯攻,两翼包抄,将楚军击败,挫其锐气。然后围而困之,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兵少粮尽,加之听到四面楚歌,军心更加涣散,纷纷逃亡。项羽见大势已去,在逃跑途中自刎于乌江。韩信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绝唱为自己的军事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从战争自身特点出发,只有突然袭击才能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这也是由“兵之情主速”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韩信指挥的战役都是以主动进攻的形式出现的,秦亡后,诸侯兵罢戏下,项羽本想一心一意去当他的西楚霸王,而刘邦则要东向争权天下,这就使汉军处于主动进攻的地位上。刘邦在彭城会战失败后,自己坚守荥阳、成皋一线,而派韩信率偏师对楚军实施战略包围,韩信仍处于主动进攻的地位。这种主动进攻的地位和当时的战场态势,都要求韩信每战必须迅速取胜。而在这一方面,韩信恰恰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能。还定三秦之战,他仅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破魏之战,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破赵之战尤其神速,更是在一个早晨即大破赵军20万。

  “久则钝兵挫锐”,战争久拖不决,伤亡不断增加,武器装备大量损耗,人力、物力逐渐困难,就会使军队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受到极大的损伤,这样就容易陷入师老兵疲的被动地位。井陉之战,韩信指挥的军队是得胜之师,锐气正盛,足可以以一当十。韩信所担忧的只是被敌人切断粮道,在山冈小路上无法进军,旷日持久,消磨了军队的锐气,所希望的是与敌人速战速决。赵军以主迎客,贵在持久,如果能采取消磨汉军的锐气,打击其后勤供应,截断其归路的行动方针,就会使汉军处于粮秣不济、归路断绝的境地。这种局面为双方主帅施展其智略和才能,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而在这一成败攸关的重要时刻,韩信超人的智略,为汉军的获胜起到决定性作用。汉军背水布阵、拔帜易帜,灵活巧妙的战术,迅猛快速的行动,一举打乱赵军指挥和部署。此战,韩信“拔赵帜竖汉帜,斩将成功,奇谋胜算,今古莫敌。”

  从战术的实施上看,神速出击往往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令敌人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韩信善于连续作战,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如还定三秦时,韩信在陈仓首战告捷后,即乘胜紧追,使章邯无法退保关中西部的战略要地雍城而败退废丘。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雍城)居四山之中,五水之会。陇关西阻,益门南扼,当关中之心膂,为长安之右辅……规关中者,此其先资也”。汉军迅速拿下雍城,为以后平定关中奠定了基础。其后,韩信围章邯于孤城废丘之中,遣诸将四出攻城略地,迅速平定三秦。至于破魏、灭代、下赵、定齐等战役,韩信也都是在初战告捷以后,借破竹之势,乘胜追击,从不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最终大获全胜。

  战事已经结束。秋天的暮色中,红色衣甲的步兵骑兵已经退到主战场之外的南部山头,大纛旗上的“晋”字尚依稀可见。主战场北面的山头上黑蒙蒙一片,黑色旗甲的兵团整肃的排列在“风”字大纛旗下严阵以待,愤怒的望着南面山头的晋军,随时准备再次冲杀。南面山头的晋军,也重新聚集成步骑两阵,同样愤怒的望着北面山头的紫风军,同样准备随时冲杀。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e)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在两军相持阶段,能否不断地补给军粮,会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一天,曹军的探子侦察到,有几千辆袁军的粮车,正往官渡这边押运过来。押运官韩猛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打起仗来轻敌少备。荀攸听到这一情况,便建议曹操派兵去劫夺袁绍的粮车。曹操派部将徐晃和史涣率兵前往,在半路上打跑了韩猛,烧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到了十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一万多车军粮,囤积在大营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还特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驻在那里保护。由于上次粮车被烧,沮授这次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一员战将率领一部分军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冥大帝,北冥大帝最新章节,北冥大帝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