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危急的时候,艄公见巡船并没追上来,却一动不动地停在原来的地方。他这才明白,原来是突然的退潮,使江水骤然落了下来,沿江边而行的巡船,被搁浅划不动了。很快地,他们就将巡检司的巡船远远甩在后面了。
艄公愉快地大笑起来:“没事了,大伙都出来吧!”
大伙都拥着齐泰和齐天瑞从舱里走了出来。出来一吸夜气,大家顿感一身轻松,紧张情绪顿时消失殆尽。
齐泰站立在桅杆面前,双手插腰,昂首长空。
正在船行顺风,大伙十分轻松的时候,突然听到艄公发出一声叹息:“糟了!”
接着,船突然慢了下来。大伙这才明白,风停了!这时艄公又说:“这才刚过龙潭二十来里哩。”
“大伙动手,自己划吧!”于庆元这么号召说。
立时,甲板上响起杂沓的脚步声。人们又各自操起了桨和篙,齐心协力地划了起来。于庆元又忙向艄公建议,将船驶向岸边的浅水处,自已先跳下船。接着又跳下几个,他们是去拉纤。
齐泰最关注的是东边天际。他反身面对掌舵的艄公,双眼紧盯着东方天际。此刻,天上的灰色的云团在滚动着,渐渐出现亮色的豁口。那豁口处慢慢变白,骤然染红,随着红色的不段扩大,一大片蓝天上,浮现出层层的彩色的鳞片。十分绚丽灿烂。
天亮了。在大伙奋力的划动下,站在船头的齐泰,隐隐看到对岸瓜埠小岛的城楼了。
然而。艄公却指着江边的一条小河说:“到那河口,就是一个码头了。从这里到江宁城里,有水、陆两条路,水路是从那小河去,得有潮水才能行船。现在潮水退了,船没法进了。走陆路,就五十里地。天已亮,得快一点。这一带是常有巡检司的巡逻队的。”
大家一听,心又沉下来了。
齐泰说:“那就感谢你了!庆元,我们赶快上岸赶路吧!”
于庆元说:“好,大家快上岸。我带路。”
待他们爬上高峻的江岸后,在蒙蒙的朝暾辉映下,只见四处一片平坦,连一个躲身的土包都没有,若真遇上巡检司的巡逻骑兵,如果说不清楚,他们现在又不敢亮出靖海侯的招牌,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齐泰刚这么想着,迎来了刚冒出地平线的日头。红彤彤的,将耀眼的金光,辉耀在对面浩瀚的长江上上。长江成了一条金闪闪的带子。
好难得的回笼觉。被吵醒了。盛庸躺在帐内,还迷迷糊糊的,已经近七十岁的年龄,禁不住像是昨夜的那场宿醉了。他打了一个哈欠,问:“什么事打扰我,要不是本侯爷想要知道的事情。小心你们的屁股?”
家仆在门外答道:“都到江宁的南城门口了。”
盛庸还在迷糊着,怒道:“谁到江宁南城门口了。侯爷我是奉皇上的命令来的,谁到了南门口也不管,除非是靖海侯到了!”
家仆战战兢兢回道:“正是靖海侯,他们一行人刚到南门口,还没有来得及进城,被盛兵看到了,让我赶快回来禀报侯爷。”
盛庸又被弄糊涂了:“什么,靖海侯?本侯爷什么时候让你们去看着到没有?”
“小的也搞不清楚,是刚才从城楼上来的盛兵要我这么禀告的。”
拍了拍宿醉的额头,盛庸有点痛苦的坐了起来,昨天江宁的几个老部下,加上卫戍京师的羽林卫的统领拉着自己去喝酒,喝了多少他能算出来不少,但是事后做了什么他真的不知道了,可能是怕误事,交代了家将们的任务吧。
盛庸这次出现在江宁,绝对不是偶然,是奉旨来江宁接齐泰父子的,当然是密旨了,皇上想看看失踪了齐泰之后,太子爷的反应,这件事偏偏让他盛庸来做,也不知道皇上再想什么。
他可是太子爷的老丈人啊,一边是自己的女婿,一边是齐泰,这个从靖难开始就交往的朋友兼同僚,几十年的感情,让盛庸如何自处,要不是这一点心事,盛庸何至于快七十岁了,还要喝这么多久。
原来借酒浇愁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这些老家伙也需要的。
盛庸心里还是不放心。他想,如果来的真是齐泰,那是绝不可怠慢的。齐泰这个名字在他心目中,也不是几十年的同僚这么简单,当初他盛庸带着兵南征北战的时候,齐泰正是兵部尚书,也算是盛庸的老上级才是,而且齐泰的超群的才学和刚正的品格,他也是熟知并佩服的。
他觉得齐泰的到来,对他来说,反正是一种福音,至少皇上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这么想着,他动心了,真心希望来的就是齐泰。但是他刚才仔细问了家仆,那个盛兵也是猜测了,这个盛兵才多大年纪啊,又没有见过靖海侯,光是猜测判断,怎么能作准。这么想着,就打算亲自去看看。
他刚匆匆嗽罢口,洗罢脸,那家仆又来了,禀报说:
“侯爷,按你的吩咐,我们的斥候乔装走近了打探,来的确是靖海侯齐大人。”
盛庸听了,有点高兴,但仍不放心,问:“你看到没有?什么模样?带了多少人?”
那家仆说:“小的亲眼见了。高高的,白净脸,眼睛炯炯有神,年纪和侯爷差不多。他讲的确是一口南京话,是靖海侯无疑。他和随从一共十二人。他的随从一个个也很精明,他本人没说多少话,都是那个连巴胡子随从嘴里不小心露出来的,气派大得很哩。”
从那家仆的描述。盛庸也认定来者是齐泰无疑。以齐泰的刚正率直,是从不愿多说求人的话的。
盛庸吩咐的时间,齐泰一行人已经走近了江宁城。城门洞开,被灿烂的朝阳铺照着的街道、铺面、楼房,显亮地敞在他们眼前。在这一瞬间,这些渴望着快快进城的逃亡者,竟然如在梦中,好一阵都没迈动步子。是齐泰昂首阔步跨上吊桥之后,大家才猛醒过来。一个个才喜笑颜开地跟了上去。
在跨过城门第一步时,齐泰突然眼睛潮润了。他既激动。又伤感。这种滋味,跟他第一次锦衣还乡踏进那生他养他的那座旧宅时完全一样。他觉得自己又回家了,回到了一个与溧水一般无二的家。
江宁距离溧水并不算远,满眼满耳。都是熟悉而有舒服感的衣着、陈设和乡音。连在街头漫游着的鸡呀狗的,也都叫他感到亲切。
一位家将模样打扮的魁梧汉子来到他面前,一看就知道是当过兵的人,齐泰心里有数,当初顺妃的传信人说的很明白,让他来江宁城,自然有人接他,于是收回了刚才跑走的思路,就听见那家将十分客气地说:
“齐先生。我家侯爷正在州衙的清边堂迎候!”
侯爷,那个侯爷,齐泰把熟人或者朝中的大臣们想了一遍。隐隐约约猜到是谁,但此时也不好说出口,不禁也有些欣慰,这些人在自己刚进城就过来迎接,看来是下了一番心思,于是矜持的回道:
“那你前面领路吧!”
就在这时。另一位军官模样的人,拦住了除了齐天瑞之外的于庆元等人。客气地说:“请各位先到客馆小歇。”
要和齐泰分开,于庆元、刘安等人很不放心,说:“齐先生不能没有随从!”
那军官的态度客气而坚定,说:“有我们很多人跟随着,还少随从吗?”
齐泰觉得,既已进了城,就得听盛庸的安排了,量他也不会有什么恶意,就向于庆元等人说:“你们先随这位老哥去吧,等会我着人找你们。”
穿过州衙大院内的小径,来到深处的圆洞门,门上小匾额刻着三个极清秀的行书字:“清边堂”。齐泰顿时便有了一种清爽的感觉:在这等悠静、舒适的地方接待他,可知对方用意极善,他也可放宽心了。
“靖海侯爷请走!”走在前面领路的家将这时突然让在门边,客气地请他先走,这时候已经不用再像是在外面那么顾忌良多了。
齐泰也不客气,朝那家将微笑地一点头后,就大步跨进圆洞门。刚一抬头,他眼睛都亮了,原来这里别有风光。几年来来,常见到的,多是满目苍凉,或是浩瀚的大海。只在沈颐的大院里,见到了些许生机,可这清边堂的小院里,才真正称得上是关住了满园春花雪夜。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暖和的阳光铺满了树呀、花呀、草呀、池呀,无处不在闪耀着金辉。
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好心情,穿过一条绿树掩映的小径的。
盛庸已迎在一座小巧的四合小院门边的阶檐上。那是一位体态魁梧、相貌堂堂、鬓边泛霜的老将军,一身整洁的戎装,更增加了他的威严。他一见到齐泰健步走出小径,便双手抱拳,十分谦恭地说:
“末将失迎了,请大人海涵!”
齐泰忙拱手迎了上去,连声说:“鄙人逃难到此,匆忙叨扰,万分不恭,万请老将军宽容。”
这一番客套之后,两人携手进入厅堂。刚坐定,未及上茶,却有小厮送上一盆热水来。
“料想侯爷连夜赶路,未及净面,请大人自便!”盛庸指着那盆热水这么说。
两个人许久没有见面,谁也没有想到见面竟然是这么的平淡,不过盛庸这样做,倒是真的像是一个细心的下属,用细节来关心老上级。
于是,齐泰匆匆地净罢面,就兴奋地对盛庸说:
“盛大人,我是从虎口中逃出来的。历一整夜的风险,从京口逃到江宁来了。”
盛庸点头道:“陛下如此做,本侯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不过靖海侯冒险倒是真的,但是此举下来,真的不知道太子该如何自处啊!!!”
齐泰这才想起了盛庸的尴尬。身为老岳父,竟然开始算计自己的女婿,要是这个女婿真的没有出息就算了,偏偏这个女婿又是最有希望统治这个国家的太子,他要是作为盛庸,也不知道该如何办了。
由此,齐泰也想通了盛庸为什么和自己拉开了距离。双方竟然没有同僚之友谊,感到如此陌生。不由哑然。半晌才说道:
“让盛大人为难了,但是陛下这么做,肯定是有更深的意思,这些对于太子。未尝不是一种磨练呢?”
盛庸不理会齐泰的安慰,反问道:“靖海侯最近被困镇江,对于京师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了解呢?”
“待罪之身,不敢多问,我每天除了觐见太子之外,很少出门,更是很少人会给我说朝中之事,只是畏我如虎,何敢与我搭上关系。”齐泰黯然的道。
想着齐泰的遭遇。不是也是被皇上架在火盆上烤着,盛庸的心里平和一点,反而透出了一丝同情。自己的女婿无论怎么着,也有着皇族的身份,太子的尊贵。但是齐泰不一样,稍有个省察差错,那么就是灭族大罪。
此时齐泰私自离开镇江,要是被大臣们攻击。那可是有着数不清的罪名,只有皇上一个人能保住他。但是就这样下来,一旦皇上明年真的出海,太子一旦登基,那也是不会轻易的饶过齐泰一家。
那时候,恐怕自己讲情都没有用处的。由此一来,那不是皇上把齐泰推到太子的对立面吗?难道皇上想要齐泰扶持那个皇子?盛庸本来就是武将出身,虽然在年轻时也号称儒将、智将,但是毕竟年岁不饶人,想着想着,就钻进了牛角尖。
就这样出神的想了一会,竟然把齐泰给凉在一边,弄得好不尴尬。
按照齐泰的才智,当然知道盛庸此刻在想什么,但是一旁的齐天瑞也洗完脸,在旁边站着,却心里不是滋味,齐天瑞的年纪也不算笑了,四十一岁,算是男人最巅峰的时候,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养成了一身的脾气,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冷哼了一声。
这一声却把盛庸惊醒了,不满意的看了齐天瑞一眼,却是带着歉意的向齐泰道了个歉,依他的资历,绝对没有将这个齐天瑞放在心上。
齐泰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笑道:“我要是侯爷,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做不到侯爷这个境界的,想来侯爷在朝中真的是获益良多,比不上我们在外面风催雨送的。”
被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感动了,说:“我这边就教教学生,养养老,算的上什么,倒是靖海侯和令公子一路辛苦了。冒昧的问一句,靖海侯觉得太子有错吗?”
这最后一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齐泰的心头。
有些念头只是一闪,就瞬即让“尊君”二字盖过去了。名节为重呀!这一声严峻的警告,使他不再想下去了,慨然回道:
“盛大人所言错了,咱们做臣子的,那又议论上位的福分呢。”
凝神看着齐泰,一副极不理解这一回答的表情。但齐泰满脸的真诚,使他突然悟到点什么。他叹了一声,说:
“嗯,靖海侯这话,怕也有点道理。但不知现在太子怎么样了?”
齐泰说:“自奉旨往京师以来,镇江的情况也不大清楚了。只听说太子精神状况极好,现在一点也不着急,天天有大儒求见也都允了。”
盛庸一听,面露喜色,正要说话时,一位家将来了,将他的话打断了。道:“靖海侯的随从他们都洗漱好了,等靖海侯大人去用餐哩。”
盛庸很奇怪的,又很认真地反问了一句:“都洗好了?”
“是的,都洗好了。”那家将回答得很果决。
盛庸这才说:“侯爷,我俩要说的话还多。你担惊受怕了一整夜,先吃了好好歇歇再谈。惭愧的是城里寻不出什么好吃的,淡薄了,万请见谅!”
当齐泰父子出现在膳馆的时候,于庆元等人都一齐高兴地拥了上来,见他神采奕奕的模样,知道受到了礼遇,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
“大家都洗好了?”齐泰这么问,想着刚才盛庸的神情。笑道:“那就饱饱地吃上一顿,再饱饱地睡上一觉,让大伙舒服舒服!”
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朦朦胧胧中,齐泰耳边响着麻雀子吱吱喳喳的吵闹声,忙睁开眼,只见窗口灰蒙蒙的,他心里一怔:唔,已是傍晚时分?这一觉竟睡了大半天!他忙爬了起来,想去庭院里活动活动。刚走出门,却见盛庸站在院里。
“侯爷醒来了?”
齐泰歉意地说:“这一觉睡久了,倒叫盛大人久等,太不敢当了!”
盛庸笑着说:“侯爷一路辛劳,就该好好安歇。是我的不该,倒来吵扰。有两样东西想请侯爷过目。”
齐泰忙客气地说:“请进,那**人进来说话吧,请进!”
这时,家仆已在清边堂的小厅里点上了灯。盛庸没来得及坐下,家仆已送上酒菜。
盛庸含有深意的说:“关于这次觐见陛下之事,我自当与侯爷细议。这里备了几杯薄酒,算是为侯爷接风,不成敬意呀!”
艄公愉快地大笑起来:“没事了,大伙都出来吧!”
大伙都拥着齐泰和齐天瑞从舱里走了出来。出来一吸夜气,大家顿感一身轻松,紧张情绪顿时消失殆尽。
齐泰站立在桅杆面前,双手插腰,昂首长空。
正在船行顺风,大伙十分轻松的时候,突然听到艄公发出一声叹息:“糟了!”
接着,船突然慢了下来。大伙这才明白,风停了!这时艄公又说:“这才刚过龙潭二十来里哩。”
“大伙动手,自己划吧!”于庆元这么号召说。
立时,甲板上响起杂沓的脚步声。人们又各自操起了桨和篙,齐心协力地划了起来。于庆元又忙向艄公建议,将船驶向岸边的浅水处,自已先跳下船。接着又跳下几个,他们是去拉纤。
齐泰最关注的是东边天际。他反身面对掌舵的艄公,双眼紧盯着东方天际。此刻,天上的灰色的云团在滚动着,渐渐出现亮色的豁口。那豁口处慢慢变白,骤然染红,随着红色的不段扩大,一大片蓝天上,浮现出层层的彩色的鳞片。十分绚丽灿烂。
天亮了。在大伙奋力的划动下,站在船头的齐泰,隐隐看到对岸瓜埠小岛的城楼了。
然而。艄公却指着江边的一条小河说:“到那河口,就是一个码头了。从这里到江宁城里,有水、陆两条路,水路是从那小河去,得有潮水才能行船。现在潮水退了,船没法进了。走陆路,就五十里地。天已亮,得快一点。这一带是常有巡检司的巡逻队的。”
大家一听,心又沉下来了。
齐泰说:“那就感谢你了!庆元,我们赶快上岸赶路吧!”
于庆元说:“好,大家快上岸。我带路。”
待他们爬上高峻的江岸后,在蒙蒙的朝暾辉映下,只见四处一片平坦,连一个躲身的土包都没有,若真遇上巡检司的巡逻骑兵,如果说不清楚,他们现在又不敢亮出靖海侯的招牌,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齐泰刚这么想着,迎来了刚冒出地平线的日头。红彤彤的,将耀眼的金光,辉耀在对面浩瀚的长江上上。长江成了一条金闪闪的带子。
好难得的回笼觉。被吵醒了。盛庸躺在帐内,还迷迷糊糊的,已经近七十岁的年龄,禁不住像是昨夜的那场宿醉了。他打了一个哈欠,问:“什么事打扰我,要不是本侯爷想要知道的事情。小心你们的屁股?”
家仆在门外答道:“都到江宁的南城门口了。”
盛庸还在迷糊着,怒道:“谁到江宁南城门口了。侯爷我是奉皇上的命令来的,谁到了南门口也不管,除非是靖海侯到了!”
家仆战战兢兢回道:“正是靖海侯,他们一行人刚到南门口,还没有来得及进城,被盛兵看到了,让我赶快回来禀报侯爷。”
盛庸又被弄糊涂了:“什么,靖海侯?本侯爷什么时候让你们去看着到没有?”
“小的也搞不清楚,是刚才从城楼上来的盛兵要我这么禀告的。”
拍了拍宿醉的额头,盛庸有点痛苦的坐了起来,昨天江宁的几个老部下,加上卫戍京师的羽林卫的统领拉着自己去喝酒,喝了多少他能算出来不少,但是事后做了什么他真的不知道了,可能是怕误事,交代了家将们的任务吧。
盛庸这次出现在江宁,绝对不是偶然,是奉旨来江宁接齐泰父子的,当然是密旨了,皇上想看看失踪了齐泰之后,太子爷的反应,这件事偏偏让他盛庸来做,也不知道皇上再想什么。
他可是太子爷的老丈人啊,一边是自己的女婿,一边是齐泰,这个从靖难开始就交往的朋友兼同僚,几十年的感情,让盛庸如何自处,要不是这一点心事,盛庸何至于快七十岁了,还要喝这么多久。
原来借酒浇愁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这些老家伙也需要的。
盛庸心里还是不放心。他想,如果来的真是齐泰,那是绝不可怠慢的。齐泰这个名字在他心目中,也不是几十年的同僚这么简单,当初他盛庸带着兵南征北战的时候,齐泰正是兵部尚书,也算是盛庸的老上级才是,而且齐泰的超群的才学和刚正的品格,他也是熟知并佩服的。
他觉得齐泰的到来,对他来说,反正是一种福音,至少皇上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这么想着,他动心了,真心希望来的就是齐泰。但是他刚才仔细问了家仆,那个盛兵也是猜测了,这个盛兵才多大年纪啊,又没有见过靖海侯,光是猜测判断,怎么能作准。这么想着,就打算亲自去看看。
他刚匆匆嗽罢口,洗罢脸,那家仆又来了,禀报说:
“侯爷,按你的吩咐,我们的斥候乔装走近了打探,来的确是靖海侯齐大人。”
盛庸听了,有点高兴,但仍不放心,问:“你看到没有?什么模样?带了多少人?”
那家仆说:“小的亲眼见了。高高的,白净脸,眼睛炯炯有神,年纪和侯爷差不多。他讲的确是一口南京话,是靖海侯无疑。他和随从一共十二人。他的随从一个个也很精明,他本人没说多少话,都是那个连巴胡子随从嘴里不小心露出来的,气派大得很哩。”
从那家仆的描述。盛庸也认定来者是齐泰无疑。以齐泰的刚正率直,是从不愿多说求人的话的。
盛庸吩咐的时间,齐泰一行人已经走近了江宁城。城门洞开,被灿烂的朝阳铺照着的街道、铺面、楼房,显亮地敞在他们眼前。在这一瞬间,这些渴望着快快进城的逃亡者,竟然如在梦中,好一阵都没迈动步子。是齐泰昂首阔步跨上吊桥之后,大家才猛醒过来。一个个才喜笑颜开地跟了上去。
在跨过城门第一步时,齐泰突然眼睛潮润了。他既激动。又伤感。这种滋味,跟他第一次锦衣还乡踏进那生他养他的那座旧宅时完全一样。他觉得自己又回家了,回到了一个与溧水一般无二的家。
江宁距离溧水并不算远,满眼满耳。都是熟悉而有舒服感的衣着、陈设和乡音。连在街头漫游着的鸡呀狗的,也都叫他感到亲切。
一位家将模样打扮的魁梧汉子来到他面前,一看就知道是当过兵的人,齐泰心里有数,当初顺妃的传信人说的很明白,让他来江宁城,自然有人接他,于是收回了刚才跑走的思路,就听见那家将十分客气地说:
“齐先生。我家侯爷正在州衙的清边堂迎候!”
侯爷,那个侯爷,齐泰把熟人或者朝中的大臣们想了一遍。隐隐约约猜到是谁,但此时也不好说出口,不禁也有些欣慰,这些人在自己刚进城就过来迎接,看来是下了一番心思,于是矜持的回道:
“那你前面领路吧!”
就在这时。另一位军官模样的人,拦住了除了齐天瑞之外的于庆元等人。客气地说:“请各位先到客馆小歇。”
要和齐泰分开,于庆元、刘安等人很不放心,说:“齐先生不能没有随从!”
那军官的态度客气而坚定,说:“有我们很多人跟随着,还少随从吗?”
齐泰觉得,既已进了城,就得听盛庸的安排了,量他也不会有什么恶意,就向于庆元等人说:“你们先随这位老哥去吧,等会我着人找你们。”
穿过州衙大院内的小径,来到深处的圆洞门,门上小匾额刻着三个极清秀的行书字:“清边堂”。齐泰顿时便有了一种清爽的感觉:在这等悠静、舒适的地方接待他,可知对方用意极善,他也可放宽心了。
“靖海侯爷请走!”走在前面领路的家将这时突然让在门边,客气地请他先走,这时候已经不用再像是在外面那么顾忌良多了。
齐泰也不客气,朝那家将微笑地一点头后,就大步跨进圆洞门。刚一抬头,他眼睛都亮了,原来这里别有风光。几年来来,常见到的,多是满目苍凉,或是浩瀚的大海。只在沈颐的大院里,见到了些许生机,可这清边堂的小院里,才真正称得上是关住了满园春花雪夜。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暖和的阳光铺满了树呀、花呀、草呀、池呀,无处不在闪耀着金辉。
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好心情,穿过一条绿树掩映的小径的。
盛庸已迎在一座小巧的四合小院门边的阶檐上。那是一位体态魁梧、相貌堂堂、鬓边泛霜的老将军,一身整洁的戎装,更增加了他的威严。他一见到齐泰健步走出小径,便双手抱拳,十分谦恭地说:
“末将失迎了,请大人海涵!”
齐泰忙拱手迎了上去,连声说:“鄙人逃难到此,匆忙叨扰,万分不恭,万请老将军宽容。”
这一番客套之后,两人携手进入厅堂。刚坐定,未及上茶,却有小厮送上一盆热水来。
“料想侯爷连夜赶路,未及净面,请大人自便!”盛庸指着那盆热水这么说。
两个人许久没有见面,谁也没有想到见面竟然是这么的平淡,不过盛庸这样做,倒是真的像是一个细心的下属,用细节来关心老上级。
于是,齐泰匆匆地净罢面,就兴奋地对盛庸说:
“盛大人,我是从虎口中逃出来的。历一整夜的风险,从京口逃到江宁来了。”
盛庸点头道:“陛下如此做,本侯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不过靖海侯冒险倒是真的,但是此举下来,真的不知道太子该如何自处啊!!!”
齐泰这才想起了盛庸的尴尬。身为老岳父,竟然开始算计自己的女婿,要是这个女婿真的没有出息就算了,偏偏这个女婿又是最有希望统治这个国家的太子,他要是作为盛庸,也不知道该如何办了。
由此,齐泰也想通了盛庸为什么和自己拉开了距离。双方竟然没有同僚之友谊,感到如此陌生。不由哑然。半晌才说道:
“让盛大人为难了,但是陛下这么做,肯定是有更深的意思,这些对于太子。未尝不是一种磨练呢?”
盛庸不理会齐泰的安慰,反问道:“靖海侯最近被困镇江,对于京师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了解呢?”
“待罪之身,不敢多问,我每天除了觐见太子之外,很少出门,更是很少人会给我说朝中之事,只是畏我如虎,何敢与我搭上关系。”齐泰黯然的道。
想着齐泰的遭遇。不是也是被皇上架在火盆上烤着,盛庸的心里平和一点,反而透出了一丝同情。自己的女婿无论怎么着,也有着皇族的身份,太子的尊贵。但是齐泰不一样,稍有个省察差错,那么就是灭族大罪。
此时齐泰私自离开镇江,要是被大臣们攻击。那可是有着数不清的罪名,只有皇上一个人能保住他。但是就这样下来,一旦皇上明年真的出海,太子一旦登基,那也是不会轻易的饶过齐泰一家。
那时候,恐怕自己讲情都没有用处的。由此一来,那不是皇上把齐泰推到太子的对立面吗?难道皇上想要齐泰扶持那个皇子?盛庸本来就是武将出身,虽然在年轻时也号称儒将、智将,但是毕竟年岁不饶人,想着想着,就钻进了牛角尖。
就这样出神的想了一会,竟然把齐泰给凉在一边,弄得好不尴尬。
按照齐泰的才智,当然知道盛庸此刻在想什么,但是一旁的齐天瑞也洗完脸,在旁边站着,却心里不是滋味,齐天瑞的年纪也不算笑了,四十一岁,算是男人最巅峰的时候,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养成了一身的脾气,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冷哼了一声。
这一声却把盛庸惊醒了,不满意的看了齐天瑞一眼,却是带着歉意的向齐泰道了个歉,依他的资历,绝对没有将这个齐天瑞放在心上。
齐泰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笑道:“我要是侯爷,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做不到侯爷这个境界的,想来侯爷在朝中真的是获益良多,比不上我们在外面风催雨送的。”
被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感动了,说:“我这边就教教学生,养养老,算的上什么,倒是靖海侯和令公子一路辛苦了。冒昧的问一句,靖海侯觉得太子有错吗?”
这最后一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齐泰的心头。
有些念头只是一闪,就瞬即让“尊君”二字盖过去了。名节为重呀!这一声严峻的警告,使他不再想下去了,慨然回道:
“盛大人所言错了,咱们做臣子的,那又议论上位的福分呢。”
凝神看着齐泰,一副极不理解这一回答的表情。但齐泰满脸的真诚,使他突然悟到点什么。他叹了一声,说:
“嗯,靖海侯这话,怕也有点道理。但不知现在太子怎么样了?”
齐泰说:“自奉旨往京师以来,镇江的情况也不大清楚了。只听说太子精神状况极好,现在一点也不着急,天天有大儒求见也都允了。”
盛庸一听,面露喜色,正要说话时,一位家将来了,将他的话打断了。道:“靖海侯的随从他们都洗漱好了,等靖海侯大人去用餐哩。”
盛庸很奇怪的,又很认真地反问了一句:“都洗好了?”
“是的,都洗好了。”那家将回答得很果决。
盛庸这才说:“侯爷,我俩要说的话还多。你担惊受怕了一整夜,先吃了好好歇歇再谈。惭愧的是城里寻不出什么好吃的,淡薄了,万请见谅!”
当齐泰父子出现在膳馆的时候,于庆元等人都一齐高兴地拥了上来,见他神采奕奕的模样,知道受到了礼遇,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
“大家都洗好了?”齐泰这么问,想着刚才盛庸的神情。笑道:“那就饱饱地吃上一顿,再饱饱地睡上一觉,让大伙舒服舒服!”
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朦朦胧胧中,齐泰耳边响着麻雀子吱吱喳喳的吵闹声,忙睁开眼,只见窗口灰蒙蒙的,他心里一怔:唔,已是傍晚时分?这一觉竟睡了大半天!他忙爬了起来,想去庭院里活动活动。刚走出门,却见盛庸站在院里。
“侯爷醒来了?”
齐泰歉意地说:“这一觉睡久了,倒叫盛大人久等,太不敢当了!”
盛庸笑着说:“侯爷一路辛劳,就该好好安歇。是我的不该,倒来吵扰。有两样东西想请侯爷过目。”
齐泰忙客气地说:“请进,那**人进来说话吧,请进!”
这时,家仆已在清边堂的小厅里点上了灯。盛庸没来得及坐下,家仆已送上酒菜。
盛庸含有深意的说:“关于这次觐见陛下之事,我自当与侯爷细议。这里备了几杯薄酒,算是为侯爷接风,不成敬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