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爷。”
本来还以为袭人会借机做些什么,没想到她只是将茶放下,就低着头退了下去。
这倒是引得宝玉多看了她一眼,总觉得事情不应该这样简单。
“宝二哥的诗词确实比之前工整了一些,不过好像失去了一些灵性,尤其是起承转合,总是有些生疏和怪异。”
惜春将喝了一半儿的茶盏放下,接着刚刚的话题道。
迎春几人没有说什么,但是从脸上的表情来看,应该也是十分赞同她的说法。
“四妹妹说的有理,之前山夫子也是这样点评的,只是我刚开始适应科举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一下。”
宝玉回过神来,点点头说道。
虽说有不少明清的诗词打底,但是考试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他记忆中的那些诗词出题,为了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也在努力学习诗词。
不过他不是原身,种花国也没什么作诗的氛围,如今需要重新学起就有些力不从心,又想着县试没多长时间了,他的做法难免会急功近利些。
采用的也是他当初在种花国考大学时的那套学习办法,惜春的话已经足够委婉了。用文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不解其意,盲目的词藻堆积”“匠气十足”“诗词大忌”。
他明白自己这样做的问题很大,也有心改正,但是一直不得其法,这两日没能去文先生那儿请教,好像诗词之路走的更歪了些。
“我们是闺阁女子,对于科举考试的要求倒是不那么懂得,姨丈身边的清客不少,你要是没时间去家学,去找他们请教一番也未尝不可。”
宝钗将手里茶盏放下,笑着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便宜爹的清客?
宝玉在心里摇了摇头,物随主人形,那些清客们都随了贾政的性子,酸腐有余灵气不足,找他们去请教,只怕往下走的路不只是难走,直接就夭折了。
“我倒是觉得宝玉诗词错的不是平仄韵脚那些能请教的,而是意境……”
宝玉将之前从书案上拿到的诗词看了又看,抬起头说道。
“……”
宝钗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又端起茶盏,像是没听到黛玉的话一样。
刚刚匾额的事情就让她隐隐的不舒服,这会儿黛玉又驳了她的话,这让她的心里更是不满,不过她向来喜怒不形于色,除了亲近之人,别人倒是看不出什么。
当然,这事儿也有例外。
那就是探春,探春虽然不了解这位宝姐姐,但是她在王夫人手下讨生活久了,对王夫人的性子还是很了解的。宝钗的做派和王夫人有几分相似。
这种认知让她的眉心不自觉的跳了跳,捏起一旁桌上的点心,笑着说道:
“我啊,也不懂林姐姐说的什么意境,不过倒是觉得晴雯这丫头做的点心极好,不止是颜色好口味好,就连名字都独树一帜,叫什么“梅花雪”,让人都舍不得用了。”
“三姑娘喜欢就好,是二爷说的法子,奴试着做的,这才是第二次做。”
晴雯见探春喜欢,笑着说道。
“第二次就如此精致,你这丫头果然是个好的,快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做的,也让入画和司棋两人学学。”
惜春尝了一口点心,眼睛也是一亮,歪着头说道。
晴雯看了若有所思的宝玉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也笑着走过去,和探春惜春姐妹说起了点心的做法。
迎春的诗词差强人意,对点心方子倒是比诗词更上心些,见她们说的热闹也凑上前去。
见她们姐妹都一副对诗词没兴趣的样子,宝钗的嘴角弯了弯,也凑过去和她们分享起了儿时正在金陵见过的南方点心的做法。
说到底她并没对宝玉起什么心思,之所以不舒服也是觉得被黛玉抢了风头,隐晦的里看了被落在一盘的黛玉,心里的郁气也消散了些。
黛玉心思敏感,这会儿也感觉到了宝钗的可以针对,不过也没说什么,抿了抿唇坐下了。
“林妹妹,你说的意境是什么?能否再仔细说说。”
宝玉只顾着琢磨黛玉的话,倒是没注意到刚刚发生的事情,他总觉得黛玉说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思来想去总觉得像是蒙了一层纱,见黛玉坐下,放下吃了一半儿的点心凑过去问道。
黛玉见他凑过来,还以为他是特地来安慰自己,心里甜滋滋的,想了想又道:
“与其说是意境,倒不如说是你的心境,你的心境对诗词很抵触,就像是将门紧紧关住一般,给人一种局促感。
这样的局促就很容易导致彷徨,在起承转合之间就容易遵循守旧,采用最稳妥的处理办法,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失去了灵气。”
说到这里,黛玉也觉得有些奇怪,又问宝玉:
“你之前每日待在二门以里,心境倒是开阔,如何如今时常出府交际,作诗倒是保守了许多?”
对诗词抵触,用词用典不够自信,总是挑选最稳妥最常见的转承启合……
黛玉的话简直如醍醐灌顶,让一直摸不到诗词门径的宝玉豁然开朗。
文先生没见过原身写的诗词,倒是总结不出他的这些变化,病症摸不清楚自然无法针对性的指正,反不如黛玉,很直接的就说出了其中的不同。
诗词讲究真情实感,讲究有感而发,他一味的注重形式和拿分点,用种花国的“题海战术”来套模板,想要做出灵气十足的诗词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当然,这也不是说非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黛玉,她虽然每日在深宅待着,但是她的心灵很自由,照样能做出文采飞扬的诗词。
自觉找到了要领,宝玉的手痒痒的,走到书案前,想要用原本的题目重新作上一篇。
迎春姐妹和宝钗几个见他起身站起,也对视一眼,和黛玉一起走到书案前,围站到了一旁,看起他作诗词来。
这篇题目为《咏梅》,是文先生给他留的年假功课之一,他试着作过四五篇,之前黛玉看得是其中他相对满意的一篇。
提起笔来,宝玉仿若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字一句的开始写了起来:
琼姿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故人来。
写完,宝玉忍不住又小声的读了一遍,心里微微满意,这才将手里的羊毫笔放下了。
一旁的惜春大为惊异,又看一眼,笑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不相信了,宝二哥的诗词突然好了许多。”
“虽说还不尽如人意,不过确实比之前好多了,起承转合也极为顺畅。”
探春点点头,赞同的说道。
“林妹妹跟宝玉说了什么,确实……咦,宝玉,你手上是怎么了?”
本来还以为袭人会借机做些什么,没想到她只是将茶放下,就低着头退了下去。
这倒是引得宝玉多看了她一眼,总觉得事情不应该这样简单。
“宝二哥的诗词确实比之前工整了一些,不过好像失去了一些灵性,尤其是起承转合,总是有些生疏和怪异。”
惜春将喝了一半儿的茶盏放下,接着刚刚的话题道。
迎春几人没有说什么,但是从脸上的表情来看,应该也是十分赞同她的说法。
“四妹妹说的有理,之前山夫子也是这样点评的,只是我刚开始适应科举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一下。”
宝玉回过神来,点点头说道。
虽说有不少明清的诗词打底,但是考试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他记忆中的那些诗词出题,为了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也在努力学习诗词。
不过他不是原身,种花国也没什么作诗的氛围,如今需要重新学起就有些力不从心,又想着县试没多长时间了,他的做法难免会急功近利些。
采用的也是他当初在种花国考大学时的那套学习办法,惜春的话已经足够委婉了。用文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不解其意,盲目的词藻堆积”“匠气十足”“诗词大忌”。
他明白自己这样做的问题很大,也有心改正,但是一直不得其法,这两日没能去文先生那儿请教,好像诗词之路走的更歪了些。
“我们是闺阁女子,对于科举考试的要求倒是不那么懂得,姨丈身边的清客不少,你要是没时间去家学,去找他们请教一番也未尝不可。”
宝钗将手里茶盏放下,笑着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便宜爹的清客?
宝玉在心里摇了摇头,物随主人形,那些清客们都随了贾政的性子,酸腐有余灵气不足,找他们去请教,只怕往下走的路不只是难走,直接就夭折了。
“我倒是觉得宝玉诗词错的不是平仄韵脚那些能请教的,而是意境……”
宝玉将之前从书案上拿到的诗词看了又看,抬起头说道。
“……”
宝钗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又端起茶盏,像是没听到黛玉的话一样。
刚刚匾额的事情就让她隐隐的不舒服,这会儿黛玉又驳了她的话,这让她的心里更是不满,不过她向来喜怒不形于色,除了亲近之人,别人倒是看不出什么。
当然,这事儿也有例外。
那就是探春,探春虽然不了解这位宝姐姐,但是她在王夫人手下讨生活久了,对王夫人的性子还是很了解的。宝钗的做派和王夫人有几分相似。
这种认知让她的眉心不自觉的跳了跳,捏起一旁桌上的点心,笑着说道:
“我啊,也不懂林姐姐说的什么意境,不过倒是觉得晴雯这丫头做的点心极好,不止是颜色好口味好,就连名字都独树一帜,叫什么“梅花雪”,让人都舍不得用了。”
“三姑娘喜欢就好,是二爷说的法子,奴试着做的,这才是第二次做。”
晴雯见探春喜欢,笑着说道。
“第二次就如此精致,你这丫头果然是个好的,快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做的,也让入画和司棋两人学学。”
惜春尝了一口点心,眼睛也是一亮,歪着头说道。
晴雯看了若有所思的宝玉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也笑着走过去,和探春惜春姐妹说起了点心的做法。
迎春的诗词差强人意,对点心方子倒是比诗词更上心些,见她们说的热闹也凑上前去。
见她们姐妹都一副对诗词没兴趣的样子,宝钗的嘴角弯了弯,也凑过去和她们分享起了儿时正在金陵见过的南方点心的做法。
说到底她并没对宝玉起什么心思,之所以不舒服也是觉得被黛玉抢了风头,隐晦的里看了被落在一盘的黛玉,心里的郁气也消散了些。
黛玉心思敏感,这会儿也感觉到了宝钗的可以针对,不过也没说什么,抿了抿唇坐下了。
“林妹妹,你说的意境是什么?能否再仔细说说。”
宝玉只顾着琢磨黛玉的话,倒是没注意到刚刚发生的事情,他总觉得黛玉说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思来想去总觉得像是蒙了一层纱,见黛玉坐下,放下吃了一半儿的点心凑过去问道。
黛玉见他凑过来,还以为他是特地来安慰自己,心里甜滋滋的,想了想又道:
“与其说是意境,倒不如说是你的心境,你的心境对诗词很抵触,就像是将门紧紧关住一般,给人一种局促感。
这样的局促就很容易导致彷徨,在起承转合之间就容易遵循守旧,采用最稳妥的处理办法,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失去了灵气。”
说到这里,黛玉也觉得有些奇怪,又问宝玉:
“你之前每日待在二门以里,心境倒是开阔,如何如今时常出府交际,作诗倒是保守了许多?”
对诗词抵触,用词用典不够自信,总是挑选最稳妥最常见的转承启合……
黛玉的话简直如醍醐灌顶,让一直摸不到诗词门径的宝玉豁然开朗。
文先生没见过原身写的诗词,倒是总结不出他的这些变化,病症摸不清楚自然无法针对性的指正,反不如黛玉,很直接的就说出了其中的不同。
诗词讲究真情实感,讲究有感而发,他一味的注重形式和拿分点,用种花国的“题海战术”来套模板,想要做出灵气十足的诗词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当然,这也不是说非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黛玉,她虽然每日在深宅待着,但是她的心灵很自由,照样能做出文采飞扬的诗词。
自觉找到了要领,宝玉的手痒痒的,走到书案前,想要用原本的题目重新作上一篇。
迎春姐妹和宝钗几个见他起身站起,也对视一眼,和黛玉一起走到书案前,围站到了一旁,看起他作诗词来。
这篇题目为《咏梅》,是文先生给他留的年假功课之一,他试着作过四五篇,之前黛玉看得是其中他相对满意的一篇。
提起笔来,宝玉仿若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字一句的开始写了起来:
琼姿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故人来。
写完,宝玉忍不住又小声的读了一遍,心里微微满意,这才将手里的羊毫笔放下了。
一旁的惜春大为惊异,又看一眼,笑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不相信了,宝二哥的诗词突然好了许多。”
“虽说还不尽如人意,不过确实比之前好多了,起承转合也极为顺畅。”
探春点点头,赞同的说道。
“林妹妹跟宝玉说了什么,确实……咦,宝玉,你手上是怎么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最新章节,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最新章节,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