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超见杨博士终于来回访,松一口气的同时,还心怀忐忑,生怕他再拉着自己研究数学。
但这回他却是多心了,杨博士好歹是一家之主,在县城教育界也颇有名声,像浴兰这样的大节,公私活动都有不少,此次石河子之行,算是忙里偷闲了。
“昨日与大郎多番讨教,为兄受益匪浅。没想到,大郎对算学一道有这般多见解。不瞒大郎,为兄初时仅以为大郎不过学到些异域算学文字,与简单地计算法则,可越是与大郎交谈,方才发现大郎的算学之能远非如此。”
“非是为兄自夸,为兄痴长经年,在永宁县治,经营尚可,于治学一道还能说上几分话。”
“以大郎的算学造诣,窝居山野之中,实是屈才。”
“如若大郎有意,为兄可行举荐之事,为大郎谋得蒙学内算学助教一职,到时不仅我二人可以时时切磋,也是满县学子之福。”
临走之时,杨博士骤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炸的苟超晕头转向。
自己是怎么回得来着,是“才疏学浅”还是“见识不高”?好像还说过什么“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反正当时被搞得措手不及,说话都语无伦次,也不知有没有脱口,说出些神奇词儿。
估计清远兄也是看出自己一时情难自持,不然也不会说出
“大郎尽管好生想想,等下次送赟儿就学,再告知为兄”。
就这一番话,把苟超郁气狂扫而空。从此杨博士不再是他心中的“那老头”、“老学究”,而是“杨兄”、“清远兄”。
不怪他转变这样快,前世他一高中都没上多久的小农民,忽的被人邀请当老师,甭管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胆量上任,但那份被抬举,被重视的自豪,如何也压抑不住。
屁颠屁颠地赠送了一把艾草、一束桃枝、一摞粽叶,直将人送出村口,苟超才飘飘然走回家中,打算好好规划一下日后的人生。
与魏校尉谈好伤药事宜,张小四便快马加鞭地往回赶,终于在端四这一日回到村中。
因身负重任,他连家门都没入,径直跑到赵家,目之所及的就是一脸傻笑的赵大郎。
“哟呵,大郎这是看到俺回来,欢喜的傻啦?”
被急促的马蹄声唤回意识,苟超抬头一看,竟是才走不久的张小四。闻言,摸摸翘起的嘴角,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上半张脸露出不敢相信的吃惊神色,下半张脸却始终保持嘴角上翘,这他奶奶得是一副怎样古怪的表情?苟超啊苟超,你可是两世为人了,能不能活得淡定点!
自我唾弃一番,赶紧整理神态,苟超“淡定”地看看张小四,平静地说道,
“怎么突然回来了?”
张小四哈哈一笑,翻身下马,三两步走到跟前,大掌向其肩膀一拍,笑侃到,
“高兴就高兴,怎又作出如此模样,大郎想俺,俺还能笑话大郎不成!”
哎哟呵,几日不见这家伙脸皮是愈发厚了。
苟超赠与他一记大大的白眼,干脆不再理他,继续包粽子。
石河子过端午节也有包粽子的习俗,不过粽子皮裹得不是多米面,而是粟米、黍米,豆面等两掺、三掺。去年是大灾年份,大家都没有心思过节,也舍不得做干粮过节,致使苟超都不晓得此朝有端午节。
但,今年可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家也都派家里的孩子随村里不上地的大人去采粽叶、艾草等,除了包些粽子来换口味,更重要的是想安稳度过“恶日”
“恶日”指的就是五月初五。五月,自上古到中古都不是一个太好的月份。可能是因为一入此月,那些蚊虫鼠蚁都活跃起来,居住在生态环境过于优越的古代社会,人们至此便会生好多病症,尤其是各类皮肤病,不仅使人身体难受,看起来更是极为可怖,渐渐地五月就被称为“恶月”。
而“五月初五”乃是“重五”,不知何时起成了人们心中的忌讳,认为从此五毒尽出,要想安稳度过整个夏季,就得采取些手段。
其中,大江南北传播较广的就是插艾叶、菖蒲,吃艾草汁拌粮食做成的粽子,以及用艾草煮水沐浴。
苟超不理他,张小四也不觉尴尬,自顾自拿起一个马扎,坐到其对面。
“大郎可是遇到甚喜事了,快说来听听!”
那句至理名言怎么说得来着?
欢乐的事情与人分享,就会得到成倍的欢乐?
正一人儿憋得难受呢,可下遇到一个能够分享之人,苟超再也抑制不住,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张小四不过随口一问,哪想到会引来这长一段。起先还想随便听听,等他讲完,就告诉他真正的好消息。结果越听越是入迷,一会儿为好友不为人知的一面感到震惊,一会儿对其随便教人感到不值,一会儿对杨博士“不怀好意”(自己的臆想)感到愤慨,一会儿又对峰回路转的结局感到兴奋。
“那杨博士是不是坐着一辆枣红马拉着的乌蓬马车?”
听苟超讲完,本有好多话想说、想问的张小四,一时竟不知从何处开口,看着苟超亮晶晶的双眼,不知怎么地就来了这么一句。
“对对对,四郎路上碰见‘清远兄’的马车啦?”
“清远兄”,明明年过四十,让一十七岁的少年喊兄长,想想都觉着牙酸。
张小四咧咧嘴角,面上还是十分高兴地说道,
“可不是,就在出山口那。俺还寻思谁家来了贵客,却是大郎遇到了贵人。”
“贵人?四郎的意思是觉得我应该答应他的邀请?”
“那当然!”
一个是乡下小农,一个是县城蒙学里的夫子,这还用寻思么,大郎到底在犹豫什么?
不解苟超的意图,张小四不由得直接问出声。
“我也知道当先生好,可我就学了一点皮毛,去城里教学,不是误人子弟么!”
往常见到那些读书人,苟超还自带穿越人士的优越感,觉得就算仅是初中毕业,好些方面那些“酸子”也不如自己。
可yy归yy,真要见真章时,他又退缩了。哪怕是教一些个小学学段的孩子,教的还是自己比较拿手的数学,他还是胆怯了。
“谦虚个甚!那杨博士都说大郎能行,且他还得向大郎求教,大郎还怕个甚!”
张小四估计好兄弟是羞怯了,不好意思在人前露脸,就决定再推上一把。
“就是教一群娃娃,有甚好怕。大郎只管答应,先教上一阵领领薪俸。要知道那些当官地不仅可以领俸禄,租子还能少交好些,还不用去服劳役,这是多大的好事!再说,大郎要是去了学里,还能就近看着二蛋呢!”
本就有些活心儿,被张小四这么一劝,尤其是提到租税与二蛋,简直正中软肋,再磨叽那可就做作了。
包好的粽子往盆里一摔,苟超豪气地说道,
“好!若是有人嫌教的不好,大不了辞职就是!”
一块心病解决,思绪不再上上下下地翻腾,总算有精力搭理眼前之人,苟超这才又好奇地问一遍,
“四郎不是刚去军营,怎么,今年不用训练啦?”
终于等到这个话题,张小四整整袍服,一脸神秘地回到,
“怎么可能,俺此次回来可是有要事在身,大郎且猜上一猜。”
“让我猜,那是与我有关啦?”
心情不错的苟超也愿意配合了,歪着脑袋作思索状。
“不错,正与大郎相关。”
瞄瞄其喜不自胜的表情,苟超用拇指与食指摸摸下巴,心说此刻嘴里若能叼一只烟斗就完美了。
“看你满面红光,定是好事。才上军营,就返了回来,又与我有关——”
张小四正等着下文呢,冷不丁双手被苟超抓到面前,就听他说,
“这手恢复的不错,莫不是与冻疮有关!”
“神啦!神啦!大郎还有料事如神的本事,这世上还有没有大郎不会之事?”
靠!脸皮厚,嘴还甜,你小子日后不发达,那就是老天爷不开眼!
被张小四捧得脸发热,苟超决定不再奉陪此二货,毕竟自己还要脸面,直接问他来意。
“到底是什么好事,要你大老远的跑回来?”
“嘿嘿,大郎要发财啦!”
张小四没做过生意,与魏校尉探讨了许久,把从苟超那听来的关于冻青的一点知识,全部合盘而出,索性就让人家给出主意。
要不说傻人有傻福,他这”卖家“等着”买家“出价,让魏校尉更觉亲切,再想到买药的钱出自军府官帐,不如肥水流进自家田,便宜便宜自己人,就给定了都尉预先提出的底价。
“多少?!”
苟超不由地掏掏耳朵,打算听得再清楚一些。
张小四听着破音的语调,得意地说道,
“每两50文!”
“什么五十文?”
一道女声突兀出现,苟超与张小四不由得一块朝门口望去。
“三娘怎么来了?”
齐三娘站在赵家院门外,遥遥一笑,
“自家男人久归而回,却不入家门,奴可不得看看,到底发生甚事。”
但这回他却是多心了,杨博士好歹是一家之主,在县城教育界也颇有名声,像浴兰这样的大节,公私活动都有不少,此次石河子之行,算是忙里偷闲了。
“昨日与大郎多番讨教,为兄受益匪浅。没想到,大郎对算学一道有这般多见解。不瞒大郎,为兄初时仅以为大郎不过学到些异域算学文字,与简单地计算法则,可越是与大郎交谈,方才发现大郎的算学之能远非如此。”
“非是为兄自夸,为兄痴长经年,在永宁县治,经营尚可,于治学一道还能说上几分话。”
“以大郎的算学造诣,窝居山野之中,实是屈才。”
“如若大郎有意,为兄可行举荐之事,为大郎谋得蒙学内算学助教一职,到时不仅我二人可以时时切磋,也是满县学子之福。”
临走之时,杨博士骤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炸的苟超晕头转向。
自己是怎么回得来着,是“才疏学浅”还是“见识不高”?好像还说过什么“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反正当时被搞得措手不及,说话都语无伦次,也不知有没有脱口,说出些神奇词儿。
估计清远兄也是看出自己一时情难自持,不然也不会说出
“大郎尽管好生想想,等下次送赟儿就学,再告知为兄”。
就这一番话,把苟超郁气狂扫而空。从此杨博士不再是他心中的“那老头”、“老学究”,而是“杨兄”、“清远兄”。
不怪他转变这样快,前世他一高中都没上多久的小农民,忽的被人邀请当老师,甭管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胆量上任,但那份被抬举,被重视的自豪,如何也压抑不住。
屁颠屁颠地赠送了一把艾草、一束桃枝、一摞粽叶,直将人送出村口,苟超才飘飘然走回家中,打算好好规划一下日后的人生。
与魏校尉谈好伤药事宜,张小四便快马加鞭地往回赶,终于在端四这一日回到村中。
因身负重任,他连家门都没入,径直跑到赵家,目之所及的就是一脸傻笑的赵大郎。
“哟呵,大郎这是看到俺回来,欢喜的傻啦?”
被急促的马蹄声唤回意识,苟超抬头一看,竟是才走不久的张小四。闻言,摸摸翘起的嘴角,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上半张脸露出不敢相信的吃惊神色,下半张脸却始终保持嘴角上翘,这他奶奶得是一副怎样古怪的表情?苟超啊苟超,你可是两世为人了,能不能活得淡定点!
自我唾弃一番,赶紧整理神态,苟超“淡定”地看看张小四,平静地说道,
“怎么突然回来了?”
张小四哈哈一笑,翻身下马,三两步走到跟前,大掌向其肩膀一拍,笑侃到,
“高兴就高兴,怎又作出如此模样,大郎想俺,俺还能笑话大郎不成!”
哎哟呵,几日不见这家伙脸皮是愈发厚了。
苟超赠与他一记大大的白眼,干脆不再理他,继续包粽子。
石河子过端午节也有包粽子的习俗,不过粽子皮裹得不是多米面,而是粟米、黍米,豆面等两掺、三掺。去年是大灾年份,大家都没有心思过节,也舍不得做干粮过节,致使苟超都不晓得此朝有端午节。
但,今年可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家也都派家里的孩子随村里不上地的大人去采粽叶、艾草等,除了包些粽子来换口味,更重要的是想安稳度过“恶日”
“恶日”指的就是五月初五。五月,自上古到中古都不是一个太好的月份。可能是因为一入此月,那些蚊虫鼠蚁都活跃起来,居住在生态环境过于优越的古代社会,人们至此便会生好多病症,尤其是各类皮肤病,不仅使人身体难受,看起来更是极为可怖,渐渐地五月就被称为“恶月”。
而“五月初五”乃是“重五”,不知何时起成了人们心中的忌讳,认为从此五毒尽出,要想安稳度过整个夏季,就得采取些手段。
其中,大江南北传播较广的就是插艾叶、菖蒲,吃艾草汁拌粮食做成的粽子,以及用艾草煮水沐浴。
苟超不理他,张小四也不觉尴尬,自顾自拿起一个马扎,坐到其对面。
“大郎可是遇到甚喜事了,快说来听听!”
那句至理名言怎么说得来着?
欢乐的事情与人分享,就会得到成倍的欢乐?
正一人儿憋得难受呢,可下遇到一个能够分享之人,苟超再也抑制不住,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张小四不过随口一问,哪想到会引来这长一段。起先还想随便听听,等他讲完,就告诉他真正的好消息。结果越听越是入迷,一会儿为好友不为人知的一面感到震惊,一会儿对其随便教人感到不值,一会儿对杨博士“不怀好意”(自己的臆想)感到愤慨,一会儿又对峰回路转的结局感到兴奋。
“那杨博士是不是坐着一辆枣红马拉着的乌蓬马车?”
听苟超讲完,本有好多话想说、想问的张小四,一时竟不知从何处开口,看着苟超亮晶晶的双眼,不知怎么地就来了这么一句。
“对对对,四郎路上碰见‘清远兄’的马车啦?”
“清远兄”,明明年过四十,让一十七岁的少年喊兄长,想想都觉着牙酸。
张小四咧咧嘴角,面上还是十分高兴地说道,
“可不是,就在出山口那。俺还寻思谁家来了贵客,却是大郎遇到了贵人。”
“贵人?四郎的意思是觉得我应该答应他的邀请?”
“那当然!”
一个是乡下小农,一个是县城蒙学里的夫子,这还用寻思么,大郎到底在犹豫什么?
不解苟超的意图,张小四不由得直接问出声。
“我也知道当先生好,可我就学了一点皮毛,去城里教学,不是误人子弟么!”
往常见到那些读书人,苟超还自带穿越人士的优越感,觉得就算仅是初中毕业,好些方面那些“酸子”也不如自己。
可yy归yy,真要见真章时,他又退缩了。哪怕是教一些个小学学段的孩子,教的还是自己比较拿手的数学,他还是胆怯了。
“谦虚个甚!那杨博士都说大郎能行,且他还得向大郎求教,大郎还怕个甚!”
张小四估计好兄弟是羞怯了,不好意思在人前露脸,就决定再推上一把。
“就是教一群娃娃,有甚好怕。大郎只管答应,先教上一阵领领薪俸。要知道那些当官地不仅可以领俸禄,租子还能少交好些,还不用去服劳役,这是多大的好事!再说,大郎要是去了学里,还能就近看着二蛋呢!”
本就有些活心儿,被张小四这么一劝,尤其是提到租税与二蛋,简直正中软肋,再磨叽那可就做作了。
包好的粽子往盆里一摔,苟超豪气地说道,
“好!若是有人嫌教的不好,大不了辞职就是!”
一块心病解决,思绪不再上上下下地翻腾,总算有精力搭理眼前之人,苟超这才又好奇地问一遍,
“四郎不是刚去军营,怎么,今年不用训练啦?”
终于等到这个话题,张小四整整袍服,一脸神秘地回到,
“怎么可能,俺此次回来可是有要事在身,大郎且猜上一猜。”
“让我猜,那是与我有关啦?”
心情不错的苟超也愿意配合了,歪着脑袋作思索状。
“不错,正与大郎相关。”
瞄瞄其喜不自胜的表情,苟超用拇指与食指摸摸下巴,心说此刻嘴里若能叼一只烟斗就完美了。
“看你满面红光,定是好事。才上军营,就返了回来,又与我有关——”
张小四正等着下文呢,冷不丁双手被苟超抓到面前,就听他说,
“这手恢复的不错,莫不是与冻疮有关!”
“神啦!神啦!大郎还有料事如神的本事,这世上还有没有大郎不会之事?”
靠!脸皮厚,嘴还甜,你小子日后不发达,那就是老天爷不开眼!
被张小四捧得脸发热,苟超决定不再奉陪此二货,毕竟自己还要脸面,直接问他来意。
“到底是什么好事,要你大老远的跑回来?”
“嘿嘿,大郎要发财啦!”
张小四没做过生意,与魏校尉探讨了许久,把从苟超那听来的关于冻青的一点知识,全部合盘而出,索性就让人家给出主意。
要不说傻人有傻福,他这”卖家“等着”买家“出价,让魏校尉更觉亲切,再想到买药的钱出自军府官帐,不如肥水流进自家田,便宜便宜自己人,就给定了都尉预先提出的底价。
“多少?!”
苟超不由地掏掏耳朵,打算听得再清楚一些。
张小四听着破音的语调,得意地说道,
“每两50文!”
“什么五十文?”
一道女声突兀出现,苟超与张小四不由得一块朝门口望去。
“三娘怎么来了?”
齐三娘站在赵家院门外,遥遥一笑,
“自家男人久归而回,却不入家门,奴可不得看看,到底发生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