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西面丁家庄,丁家的成年族人正在自己小小的宗祠里听老族长开会。
吧嗒着旱烟袋的族长眉头紧锁的介绍着自己知道的消息:“现在女真建奴来了,其实,他们来来往往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原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次却是和以往有所不同,我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他们要在辽阳建都,和咱们的大明分庭抗礼了,也就是说,他们这次是准备不走了,这里以后就是那群建奴的天下了,所以我们就要研究一下,我们是走还是不走?”
这时候,蹲在门槛子上的一个本家汉子就嘟囔一句:“走,往哪里走,去大明还是去朝鲜?”
老族长就接口道:“要走,当然是去大明了,那是我们的父母之邦。”天下汉人以中原为正统,那是父母之邦,那是大家的根。
这个汉子就偷偷的撇下嘴:“我们一家在这里祖祖辈辈的,好歹在这里还有一点根基土地,要是逃进关内岂不是一无所有,如何生存?一家老小面朝西北张口大嘴和西北风吗?”
这是实话,大家在这里还能有点土地,土里刨食,除去上缴的,多少还能到秋落点嚼过,在加上悄悄的开点荒地,大家还能混个肚子圆,一旦进了关,关里的土地早就全部有主了,那可是什么也没有,那才叫个走投无路呢。
怀着这样心思的大有人在,于是一个中年人欠身道:“二憨说的也不是不对,族长大叔还是考虑一下,再说了,在哪不是种地吃粮,谁上来不是征粮纳税,对咱们百姓而言,我看到哪里都一样。”
“就是就是,依照我看,当初大明的狗官对咱们盘剥压榨的也是狠,尤其那个矿监高潜,更是让我们没有活路,说不定这建奴来了,要把这里当做他们的根基了,也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抢掠一空,不会将我们全部当做奴才,要不谁给他们种地,谁给他们完粮?说不定这建奴还会比明朝狗官强上一点呢。”
这种想法在这个时候,普遍存在于现在辽东刚刚被后金占领的地方,也体现在后金攻打城市之时,一些辽人会选择里应外合的原因,因为当初大明的官员也的确太黑,和强盗根本就没有区别。
在百姓想来,换一个老爷也许能好上一点吧。
这是很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真实写照,“天下大事,自然有大人物管着,关我们什么事?”如曹刿的邻居那句“肉食者谋之,关你屁事?”与其说愚昧不如说这是一种务实,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屈服,这是好听一些的说法,往难听说,老百姓就是被欺压的看客。
这也是当时的明朝庙堂之上对辽人不甚好感的原因,主政辽东的巡抚王化贞长把“荡平辽东”天天挂在嘴边,就连相对冷静明智的熊廷弼也数次提及“辽人不可用”。
族长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离开,正所谓众愿难违,看看再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也只好从了大家的心思,于是站起来,在桌子角磕打了下烟袋锅子,将烟袋塞在怀里淡淡的道:“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撇家舍业的走,那我们就先这么滴吧,咱们看看再说。”
“对,对,脚长在我们的腿上,要是这帮建奴比明狗还狠,到时候我们就一走了之。”众人纷纷附和。
于是族长就一面往外走,一面对着众人吩咐:“我看今年冬天没有下多少雪,明年开春一定墒情不好,大家回去多准备一些木桶水管,准备来年抗旱浇地,不管怎么说,这日子还要好好的过不是。”
大家就连连点头遵从照办。
结果族长的脚步还没出门口,就听见街上一阵轰轰的马蹄声,宗祠里立刻就炸了锅,认为又是哪股绺子跑过来抢掠了,一时间女人哭孩子叫。
丁家老族长立刻大声的对在大门附近的族人吩咐:“关门,快关门。”然后又对满院子惊慌失措的人大吼:“女人孩子都躲屋子里去,男人操家伙。”
东北人彪悍,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打打杀杀的是经常的事情。
只是一阵慌乱之后,大家就已经按照老族长的意思各行其事,院子里再次安定起来。
然后老族长就深深的吸了口气,对着大家道:“我出去看看。”
面对土匪或者是官军,百姓们的规矩是在能承受的范围内,还是要承受的,不管是土匪还是官军,还不是快过年了,大家想要点年货,按照规矩,给了他们也就能保得一村平安了,所有这些,还都要这个族长出面应付。
马蹄声在宗祠外面停下了,没有呐喊叫骂,倒是一声和蔼的通报:“里面有人吗?县尊大人驾临,还请里面的人出来一个搭话。”
这是这片里正的声音,这错不了,但县尊驾到?在这个对乡村疏散管理的年代,这对这些百姓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官了,于是族长赶紧对着全神戒备的族人道:“快快,赶紧的丢下手中的家伙,出去迎接县尊大人。”
宗祠的门被几个家族的汉子打开,就在忠祠的门口,里正正谦卑的站在那里,手中拉着一匹高头大马,马上端坐着一个顶戴花翎的女真官员。
原本以为是明朝的县令,确是女真的官员,这的确出乎了族长的意料,但想一想,现在这片地方已经归了女真人管理了,来了一个女真人的县官也不足为奇,还是那句话,日子还要过,小民哪里管上面是谁?
族长就机灵的拉着身边族里的长者,给这个新的县长跪下,走了全套的礼仪。
那个高高在上的县令就对着跪满一地的丁家族人说道:“万岁已经开了恩,在整个辽东推行《记丁授田法》,你们立刻将你们族里的所有人头报上数目来,按照新的授田法,每一个人可以领取三十亩的土地,这些土地会让你们子子孙孙世代耕作下去。”
族长和族人的脑袋嗡的一下子,一个个就惊呆在当场,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巨大的幸福。这是新皇帝的恩典啊,看来,还是新皇帝比大明的皇帝好啊。
吧嗒着旱烟袋的族长眉头紧锁的介绍着自己知道的消息:“现在女真建奴来了,其实,他们来来往往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原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次却是和以往有所不同,我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他们要在辽阳建都,和咱们的大明分庭抗礼了,也就是说,他们这次是准备不走了,这里以后就是那群建奴的天下了,所以我们就要研究一下,我们是走还是不走?”
这时候,蹲在门槛子上的一个本家汉子就嘟囔一句:“走,往哪里走,去大明还是去朝鲜?”
老族长就接口道:“要走,当然是去大明了,那是我们的父母之邦。”天下汉人以中原为正统,那是父母之邦,那是大家的根。
这个汉子就偷偷的撇下嘴:“我们一家在这里祖祖辈辈的,好歹在这里还有一点根基土地,要是逃进关内岂不是一无所有,如何生存?一家老小面朝西北张口大嘴和西北风吗?”
这是实话,大家在这里还能有点土地,土里刨食,除去上缴的,多少还能到秋落点嚼过,在加上悄悄的开点荒地,大家还能混个肚子圆,一旦进了关,关里的土地早就全部有主了,那可是什么也没有,那才叫个走投无路呢。
怀着这样心思的大有人在,于是一个中年人欠身道:“二憨说的也不是不对,族长大叔还是考虑一下,再说了,在哪不是种地吃粮,谁上来不是征粮纳税,对咱们百姓而言,我看到哪里都一样。”
“就是就是,依照我看,当初大明的狗官对咱们盘剥压榨的也是狠,尤其那个矿监高潜,更是让我们没有活路,说不定这建奴来了,要把这里当做他们的根基了,也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抢掠一空,不会将我们全部当做奴才,要不谁给他们种地,谁给他们完粮?说不定这建奴还会比明朝狗官强上一点呢。”
这种想法在这个时候,普遍存在于现在辽东刚刚被后金占领的地方,也体现在后金攻打城市之时,一些辽人会选择里应外合的原因,因为当初大明的官员也的确太黑,和强盗根本就没有区别。
在百姓想来,换一个老爷也许能好上一点吧。
这是很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真实写照,“天下大事,自然有大人物管着,关我们什么事?”如曹刿的邻居那句“肉食者谋之,关你屁事?”与其说愚昧不如说这是一种务实,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屈服,这是好听一些的说法,往难听说,老百姓就是被欺压的看客。
这也是当时的明朝庙堂之上对辽人不甚好感的原因,主政辽东的巡抚王化贞长把“荡平辽东”天天挂在嘴边,就连相对冷静明智的熊廷弼也数次提及“辽人不可用”。
族长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离开,正所谓众愿难违,看看再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也只好从了大家的心思,于是站起来,在桌子角磕打了下烟袋锅子,将烟袋塞在怀里淡淡的道:“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撇家舍业的走,那我们就先这么滴吧,咱们看看再说。”
“对,对,脚长在我们的腿上,要是这帮建奴比明狗还狠,到时候我们就一走了之。”众人纷纷附和。
于是族长就一面往外走,一面对着众人吩咐:“我看今年冬天没有下多少雪,明年开春一定墒情不好,大家回去多准备一些木桶水管,准备来年抗旱浇地,不管怎么说,这日子还要好好的过不是。”
大家就连连点头遵从照办。
结果族长的脚步还没出门口,就听见街上一阵轰轰的马蹄声,宗祠里立刻就炸了锅,认为又是哪股绺子跑过来抢掠了,一时间女人哭孩子叫。
丁家老族长立刻大声的对在大门附近的族人吩咐:“关门,快关门。”然后又对满院子惊慌失措的人大吼:“女人孩子都躲屋子里去,男人操家伙。”
东北人彪悍,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打打杀杀的是经常的事情。
只是一阵慌乱之后,大家就已经按照老族长的意思各行其事,院子里再次安定起来。
然后老族长就深深的吸了口气,对着大家道:“我出去看看。”
面对土匪或者是官军,百姓们的规矩是在能承受的范围内,还是要承受的,不管是土匪还是官军,还不是快过年了,大家想要点年货,按照规矩,给了他们也就能保得一村平安了,所有这些,还都要这个族长出面应付。
马蹄声在宗祠外面停下了,没有呐喊叫骂,倒是一声和蔼的通报:“里面有人吗?县尊大人驾临,还请里面的人出来一个搭话。”
这是这片里正的声音,这错不了,但县尊驾到?在这个对乡村疏散管理的年代,这对这些百姓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官了,于是族长赶紧对着全神戒备的族人道:“快快,赶紧的丢下手中的家伙,出去迎接县尊大人。”
宗祠的门被几个家族的汉子打开,就在忠祠的门口,里正正谦卑的站在那里,手中拉着一匹高头大马,马上端坐着一个顶戴花翎的女真官员。
原本以为是明朝的县令,确是女真的官员,这的确出乎了族长的意料,但想一想,现在这片地方已经归了女真人管理了,来了一个女真人的县官也不足为奇,还是那句话,日子还要过,小民哪里管上面是谁?
族长就机灵的拉着身边族里的长者,给这个新的县长跪下,走了全套的礼仪。
那个高高在上的县令就对着跪满一地的丁家族人说道:“万岁已经开了恩,在整个辽东推行《记丁授田法》,你们立刻将你们族里的所有人头报上数目来,按照新的授田法,每一个人可以领取三十亩的土地,这些土地会让你们子子孙孙世代耕作下去。”
族长和族人的脑袋嗡的一下子,一个个就惊呆在当场,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巨大的幸福。这是新皇帝的恩典啊,看来,还是新皇帝比大明的皇帝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