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分享
信陵君明白,救赵就是救魏,救一国就是救六国,在这一点上他顾全了魏国的利益,维护了魏国的信义,他并没有错。
但是,他毕竟窃取了国家的公器,击杀了国家的柱石;他有负于王兄,他有罪于祖国。他是一个罪人,一个无可奈何的罪人。
正如公子的门客唐睢先生对公子所言: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公子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愿公子忘之也。而公子矫王令,杀晋鄙,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公子不可不知也。
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多么深邃的人生哲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照学习,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所以信陵君听了唐睢的话,连忙再拜道:“无忌谨受教。”
既然如此,那么信陵君就回不去魏国了,魏国虽然是他的家,但一个罪人岂能回家?
所以,信陵君只能和他的门客留在赵国,接下来的战事,就交给其他魏将们来处理吧!
在送走大军之前,信陵君嘱咐魏将:秦军败退,这是魏国收复河东故地的大好机会。河东郡守王稽跟郑安平一样也是秦相范雎的人,王龁等秦**方人物肯定跟他合不来,你们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
魏将们齐声道:“惟公子之令。”
待诸将退出后,信陵君忍不住抚掌笑道:秦军若再损兵失地,白起势必更加惹怒秦王,而郑安平与王稽也势必牵连范睢。如此,秦名将能相俱失,吾合纵之势又成,秦恐十余年不得东出了!六国之王侯军民,可夜眠贴席矣!
秦军主力从邯郸败退之后,便向西跃过太行山往山西的汾河岸边撤退。王龁不愧为秦国仅次于白起的名将,为了保存秦军有生力量,竟然来了个千里大撤退;而魏楚联军却也不放弃,来了个宜将剩勇追穷寇,在后紧追不舍,结果,王龁在与河东援军张唐部汇合后立刻反迎战,斩魏军首级六千,魏楚士卒落河而死多达两万人。
联军作战失利,但经过信陵君耳提面命的魏将们却没有泄气,他们鼓舞起精神,渡过汾河,开始围攻河东郡治所汾城。
汾城的守将,正是河东郡守王稽。
胜负尚未分晓,一个惊人的消息突然从秦国传来,称病久的秦国战神武安君白起竟被可恶的范雎谗杀了!
于是,秦军主力不战而退,纷纷从河东撤往河西,只留下可怜的王稽独自守城。王稽守了段时间发现守不住,于是也只得弃城而逃。
数月后,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了河内郡与河东郡,魏王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哭了,河东是魏国的祖地,是魏国的筋骨脊梁,也是魏国故都安邑所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三十多年前就丢在了上代魏王魏昭王手里,谁能想到还有回来的一天!魏王喜极而泣,于是大摆筵席庆祝,荐功祖庙,禀告上天,全军将士,无不向慕公子之义。不久,韩国与西周也加入了合纵的行列,痛打秦国落水狗,甚至连范睢在应县的封地也被韩国给夺回去了,秦军兵败如山倒,纷纷退回关中。而魏国则势力大震,不仅向西收复与河东,向北收复了河内及安阳,并攻占了秦的陶郡,还一举吞灭了卫国,将黄河重镇濮阳收入囊中。赵国此后也派名将乐乘打败了秦军统帅王龁,夺回故都晋阳,先后收复了太原郡以及皮劳、武安。另外韩国也收复了上党郡和汝南。
谁能想到,秦国竟会遭遇有史以来如此惨败,秦昭王辛辛苦苦五十年打下的山东地盘,基本上全丢了。
如果从白起攻打上党开始算,秦国数十万大军在黄河以东足足暴师了五年之久,国力几乎耗半,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落得如此下场,秦王怒火冲天,恨不得生剐了信陵君的皮,以泄心头只恨!
一年后,王稽因通敌之罪被判斩首弃市,按秦律该连坐的范雎惶惶然不可终,终于献上相印,引咎辞职,秦国从此出现人才断档,直到七年后秦庄襄王即位,重用吕不韦和蒙骜这对文武搭档,况才开始好转。
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仅有一人得善终?
提到战国,那可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期,不过那个时候也是涌现了一大批奇人异士,比较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先来介绍一下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信陵君、申君、平原君和孟尝君,这四位在战国时期可是名气威望很大,不过这四人的下场也是很悲惨。
信陵君。原名魏无忌,战国时期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他虽然没有继承王位,也算是魏安釐王的弟弟,被封为信陵君。他处在魏国即将走向没落的时代,为了保卫魏国,他模仿孟尝君还有平原君,自己招收门客,由于他礼贤下士,一时间手下的人士达到了数千。他也曾经靠着自己的势力拯救了魏国和赵国,但是他由于收留门客,一直被魏安釐王猜忌,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魏无忌留守赵国十年,威望巨大。这个时候他临危受命,返回魏国,被魏安釐王封为上将军,也是不负众望取得了胜利。秦昭王认为魏无忌的出现对他产生了威胁,于是派遣人员暗地里诋毁魏无忌,结果导致魏无忌又被魏安釐王猜忌,最后不得以待在家里。为了表示忠,结果魏无忌整在家里和宾客们天天把酒言欢,然后和各种女人厮混,终于因为饮酒过度得病而死,也是死在了女人堆里。
申君,原名黄歇,楚国大臣,曾经当过相国,而且能力特别强,后来被楚王封赏,赏赐为申君。曾经代表楚国前去游说秦国,使秦国免于灭国;更是后来说服范雎,成功说服秦昭王,使楚国免于灭顶之灾,可以说为楚国贡献了很多。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这可是让申君很是焦急,因为王生前特别的信任他,于是他打算前去看望。他的手下提醒他注意李园这个人,可是申君太过自信,完全不听手下的建议,结果等到楚考烈王病逝的那天,李园的野心终于暴露,他派人刺杀了申君,砍下他的头,而申君的家人也全部被处斩,就这样申君死在了自己的轻率和无知上,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平原君,原名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此人特别的有能力,门下食客数千人,和平民关系也是很好,在赵国境内很受戴。赵惠文王在位时,担任赵惠文王的相国;赵惠文王去世后有担任赵孝成王的相国。当时秦军进攻邯郸,他派手下的门客毛遂前去说服楚王,最终解邯郸之围。平原君也算是运气好,并没有像其他三人一样死的那么悲惨,而是寿终正寝,也算是对得起他生前的作为吧。
孟尝君。原名田文,齐威王田因齐之孙,他袭封父亲的爵位,被称为孟尝君。孟尝君依靠父亲留下的财产,广招门客,门下食客数千人,可以说是能人异士众多。秦昭王看重他,招他来秦国担任相国,后出逃,多次担任他国相国,足以见证他的能力。不过孟尝君的心特别狭窄,而且手法特别的残忍,还背叛自己的国家,滥杀无辜,后世对他的评价也不算高。孟尝君也是正常死去的,但是他的结局并不好。因为孟尝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忙着争着继承他的位置,丝毫不顾亲。后来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他的几个儿子全部死掉了。所以孟尝君绝嗣没有后代,可怜的孟尝君就这样绝后了。
总的来说,战国四公子仅信陵君军事才能最高,但和战国四大战将或同时期的其他名将相比就要逊色了,而战国四公子自己豢养门客、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品格是值得称赞的。
战国四公子,一个死在酒色中;一个尸首异处;一个断子绝孙;只有一个人得到了善终,可以说四君子的结局并不美好,不过在世上也是留得了名声,这些已经足矣了。
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见古今都对士的作用很认同。
战国末期中原诸国为了抵制强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英雄,在那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的时代,他们应运而生。同时也造就了以士为尊,以有才者居上的时代。
【】喜欢就分享
信陵君明白,救赵就是救魏,救一国就是救六国,在这一点上他顾全了魏国的利益,维护了魏国的信义,他并没有错。
但是,他毕竟窃取了国家的公器,击杀了国家的柱石;他有负于王兄,他有罪于祖国。他是一个罪人,一个无可奈何的罪人。
正如公子的门客唐睢先生对公子所言: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公子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愿公子忘之也。而公子矫王令,杀晋鄙,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公子不可不知也。
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多么深邃的人生哲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照学习,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所以信陵君听了唐睢的话,连忙再拜道:“无忌谨受教。”
既然如此,那么信陵君就回不去魏国了,魏国虽然是他的家,但一个罪人岂能回家?
所以,信陵君只能和他的门客留在赵国,接下来的战事,就交给其他魏将们来处理吧!
在送走大军之前,信陵君嘱咐魏将:秦军败退,这是魏国收复河东故地的大好机会。河东郡守王稽跟郑安平一样也是秦相范雎的人,王龁等秦**方人物肯定跟他合不来,你们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
魏将们齐声道:“惟公子之令。”
待诸将退出后,信陵君忍不住抚掌笑道:秦军若再损兵失地,白起势必更加惹怒秦王,而郑安平与王稽也势必牵连范睢。如此,秦名将能相俱失,吾合纵之势又成,秦恐十余年不得东出了!六国之王侯军民,可夜眠贴席矣!
秦军主力从邯郸败退之后,便向西跃过太行山往山西的汾河岸边撤退。王龁不愧为秦国仅次于白起的名将,为了保存秦军有生力量,竟然来了个千里大撤退;而魏楚联军却也不放弃,来了个宜将剩勇追穷寇,在后紧追不舍,结果,王龁在与河东援军张唐部汇合后立刻反迎战,斩魏军首级六千,魏楚士卒落河而死多达两万人。
联军作战失利,但经过信陵君耳提面命的魏将们却没有泄气,他们鼓舞起精神,渡过汾河,开始围攻河东郡治所汾城。
汾城的守将,正是河东郡守王稽。
胜负尚未分晓,一个惊人的消息突然从秦国传来,称病久的秦国战神武安君白起竟被可恶的范雎谗杀了!
于是,秦军主力不战而退,纷纷从河东撤往河西,只留下可怜的王稽独自守城。王稽守了段时间发现守不住,于是也只得弃城而逃。
数月后,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了河内郡与河东郡,魏王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哭了,河东是魏国的祖地,是魏国的筋骨脊梁,也是魏国故都安邑所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三十多年前就丢在了上代魏王魏昭王手里,谁能想到还有回来的一天!魏王喜极而泣,于是大摆筵席庆祝,荐功祖庙,禀告上天,全军将士,无不向慕公子之义。不久,韩国与西周也加入了合纵的行列,痛打秦国落水狗,甚至连范睢在应县的封地也被韩国给夺回去了,秦军兵败如山倒,纷纷退回关中。而魏国则势力大震,不仅向西收复与河东,向北收复了河内及安阳,并攻占了秦的陶郡,还一举吞灭了卫国,将黄河重镇濮阳收入囊中。赵国此后也派名将乐乘打败了秦军统帅王龁,夺回故都晋阳,先后收复了太原郡以及皮劳、武安。另外韩国也收复了上党郡和汝南。
谁能想到,秦国竟会遭遇有史以来如此惨败,秦昭王辛辛苦苦五十年打下的山东地盘,基本上全丢了。
如果从白起攻打上党开始算,秦国数十万大军在黄河以东足足暴师了五年之久,国力几乎耗半,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落得如此下场,秦王怒火冲天,恨不得生剐了信陵君的皮,以泄心头只恨!
一年后,王稽因通敌之罪被判斩首弃市,按秦律该连坐的范雎惶惶然不可终,终于献上相印,引咎辞职,秦国从此出现人才断档,直到七年后秦庄襄王即位,重用吕不韦和蒙骜这对文武搭档,况才开始好转。
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仅有一人得善终?
提到战国,那可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期,不过那个时候也是涌现了一大批奇人异士,比较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先来介绍一下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信陵君、申君、平原君和孟尝君,这四位在战国时期可是名气威望很大,不过这四人的下场也是很悲惨。
信陵君。原名魏无忌,战国时期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他虽然没有继承王位,也算是魏安釐王的弟弟,被封为信陵君。他处在魏国即将走向没落的时代,为了保卫魏国,他模仿孟尝君还有平原君,自己招收门客,由于他礼贤下士,一时间手下的人士达到了数千。他也曾经靠着自己的势力拯救了魏国和赵国,但是他由于收留门客,一直被魏安釐王猜忌,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魏无忌留守赵国十年,威望巨大。这个时候他临危受命,返回魏国,被魏安釐王封为上将军,也是不负众望取得了胜利。秦昭王认为魏无忌的出现对他产生了威胁,于是派遣人员暗地里诋毁魏无忌,结果导致魏无忌又被魏安釐王猜忌,最后不得以待在家里。为了表示忠,结果魏无忌整在家里和宾客们天天把酒言欢,然后和各种女人厮混,终于因为饮酒过度得病而死,也是死在了女人堆里。
申君,原名黄歇,楚国大臣,曾经当过相国,而且能力特别强,后来被楚王封赏,赏赐为申君。曾经代表楚国前去游说秦国,使秦国免于灭国;更是后来说服范雎,成功说服秦昭王,使楚国免于灭顶之灾,可以说为楚国贡献了很多。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这可是让申君很是焦急,因为王生前特别的信任他,于是他打算前去看望。他的手下提醒他注意李园这个人,可是申君太过自信,完全不听手下的建议,结果等到楚考烈王病逝的那天,李园的野心终于暴露,他派人刺杀了申君,砍下他的头,而申君的家人也全部被处斩,就这样申君死在了自己的轻率和无知上,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平原君,原名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此人特别的有能力,门下食客数千人,和平民关系也是很好,在赵国境内很受戴。赵惠文王在位时,担任赵惠文王的相国;赵惠文王去世后有担任赵孝成王的相国。当时秦军进攻邯郸,他派手下的门客毛遂前去说服楚王,最终解邯郸之围。平原君也算是运气好,并没有像其他三人一样死的那么悲惨,而是寿终正寝,也算是对得起他生前的作为吧。
孟尝君。原名田文,齐威王田因齐之孙,他袭封父亲的爵位,被称为孟尝君。孟尝君依靠父亲留下的财产,广招门客,门下食客数千人,可以说是能人异士众多。秦昭王看重他,招他来秦国担任相国,后出逃,多次担任他国相国,足以见证他的能力。不过孟尝君的心特别狭窄,而且手法特别的残忍,还背叛自己的国家,滥杀无辜,后世对他的评价也不算高。孟尝君也是正常死去的,但是他的结局并不好。因为孟尝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忙着争着继承他的位置,丝毫不顾亲。后来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他的几个儿子全部死掉了。所以孟尝君绝嗣没有后代,可怜的孟尝君就这样绝后了。
总的来说,战国四公子仅信陵君军事才能最高,但和战国四大战将或同时期的其他名将相比就要逊色了,而战国四公子自己豢养门客、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品格是值得称赞的。
战国四公子,一个死在酒色中;一个尸首异处;一个断子绝孙;只有一个人得到了善终,可以说四君子的结局并不美好,不过在世上也是留得了名声,这些已经足矣了。
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见古今都对士的作用很认同。
战国末期中原诸国为了抵制强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英雄,在那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的时代,他们应运而生。同时也造就了以士为尊,以有才者居上的时代。
【】喜欢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