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王府的此次会议并没有持续太久,待到太阳西斜,落在屋檐下的时候,一队人马从王府的大门而出,浩浩荡荡的往着城东奔去。
郓王去了南京应天府(北宋的南京应天府是宋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而目的也很简单,便是巡查都水监疏浚汴河河道一事……
经过方才一番商议,郓王府的一众主宾悲伤的发现,在现有的情况和规则下,若是想要再在城中得到一批粮食来解决灾民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指望着这些,还不如指望着汴河疏浚,纲粮北上了……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赵楷郓王如今看似是大权在握,掌握着皇城司和救灾事宜,但终究也只是一个皇子罢了。在官家没有首肯的情况下,他无论如何是不敢去动京中那些个官仓的。而京中另外的那些个大粮商,在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前,赵楷同样是不敢妄动的!
毕竟,那些个人的背后,站着的可都是朝中的那一位位声名显赫的人物!若是有了确凿的证据,将那些个粮商们给抄家缉拿,榨上一番,只要不往上牵连,那些个朝臣们还会捏鼻子认了,毕竟这尚在“规则”的范围之内。
但若是没有证据,赵楷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直接拿人、抄家——这便相当于是下棋时掀了棋桌,撕破了脸皮了的!除非赵楷以后没了争做皇储的想法,不然是绝然不会这样做的!
至于抓住那些个粮商们的把柄……经此一役,那些个粮商们又岂能不加强防备?
故而,商议了一圈,王府的众人突然发现,他们能够期求到的粮食,便就只有那还不知道何时才能过来的纲粮了!
“纲粮此刻大多积压在扬州,何不使纲粮运抵汴、淮交界,再转马车运抵东京?”方才会议之中,郓王如是的问道。
只是遂即便被杨庚给驳回了。
很浅显的一个道理,大运河中行驶的纲船每一艘都足有数百料,足以装下三四千石的粮食。如此,一纲是十艘船,便有三四万石的粮食,只需一百艘船,便能运来三十多万石的粮食,足够京中内外这上百万的百姓吃到秋收的!
但若是换成马车,每辆马车能装下一二十石的粮食已是不易——如此,莫说是三十万石,只是十万石的话,便需要四五千辆马车运送。
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运送途中,那数千匹马和民夫们的消耗!要知道,一匹马的消耗可是比得上七八个壮汉了的!(马虽然是可以吃草的,但若是要让它拉车或者远距离跋涉的话,便只能给它们吃粮食了。恩,我见过骡子只吃草拉磨时流虚汗的样子……真是可怕!)
而相比之下,若是换成了纲船,消耗则会少了许多。
所以,郓王在会议结束之后,便匆匆的赶往了应天府,亲自去监督汴河疏浚的工程!想必如此一来,那位新上任的都水大监会暂时忘记他的那位前任落水身亡的事情吧!
当然,搜查那些粮商的藏粮地这一要务,也不会落下的。
……
……
出了郓王府,李存看了下时间,便往家中走去。
“存哥儿回来了!”
还是王婆开的门,声音有些惊喜,这些日子存哥儿还没有这般早的回来过的。
这几****和王府内的其他人一样,着急于粮食的事情,每日早出晚归,就连饭也不多在家中吃,父母一天也见不到他几面。
“恩,今日的事情都忙完了,所以回来的早些。”
李存含糊的解释着。昨夜他跟踪郑家运粮的马车,所以一夜没有回家,自然也就没有睡觉,此时困得厉害,自然顾不得再去处理什么事情,只想回到家中,安稳的吃上一顿晚饭,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
“饭好了吗?”李存走到水井旁,打了一桶清水,双手捧起,使劲洗了把脸,再起身的时候,向已经回去忙活了的王婆问道。
“这就好了!”
王婆的声音从厨房里面传了出来。
一刻钟后,李存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起了晚饭。
“今晨城东的那场火灾怎么回事?”
吃饭间,李清开口问道。上月出了广济仓失火一事,将他的儿子牵连了进去,自然对这大火有些紧张。
果然,正在给媛娘擦着小嘴的李林氏闻言,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了头,紧张的看向了李存。
李存便简单的将事情说出了一遍。当然,并没有说他昨夜跟踪的事情,只是京中那些个粮商秘密储存粮食的仓库被官府发现,为了不被抓住把柄,便狠心将上万石的粮食付之一炬。
李清闻言,不由的沉默了一会。
“现在市面上的粮价已经涨到了七贯一石,京中已经有许多家境并不殷实的人不得不抵卖祖产,聊以度日了。”李清叹了口气,说道。
七贯每石的粮食已经七八倍于往日了,不可谓不高,但若真的细论起来,京中的大多数百姓并非是吃不起的。毕竟从大雨到了现在也只是月余的时间罢了,只是吃粮食的话,月余功夫一家四五口人也吃不了太多的。虽说生活在东京城内的花销很大,但对于寻常每月能有个二三贯收入的市民家庭来说,多少还是会有些积蓄,应付个一二个月还是可以的。
但这可是大灾刚过,洪水来的时候很多人只来的急自己跑了了出来,并未将细软带出。而大水虽然没有将大多数人的房屋完全冲塌,但门窗却没有那般的幸运,不少人屋中的摆设也随之被冲的干净,无论是存放的粮食还是钱银,许多都不见了踪影。
更何况,在京中大水方才退去的那些日子,许多泼皮和盗贼都是异常活跃,光顾了不少人家,收获也是很丰厚的。
再加上大水刚过,市面上并不景气,道路也被拥塞,许多商户店铺都纷纷停业,那些个靠着做工为生的百姓们一时半会也没了进项。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很多家庭手中所剩的钱银并不多,若是寻常还能坚持些时日,可这生活必需品的粮价高涨,却是很快的将他们手本就不多的钱银榨得干净。而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便不得不将自己几辈传下来的的宅院,或者不多的田地以极低的价格抵押给了那些粮商或者当铺,来换取不多的粮食用以果腹……
(本章完)
郓王去了南京应天府(北宋的南京应天府是宋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而目的也很简单,便是巡查都水监疏浚汴河河道一事……
经过方才一番商议,郓王府的一众主宾悲伤的发现,在现有的情况和规则下,若是想要再在城中得到一批粮食来解决灾民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指望着这些,还不如指望着汴河疏浚,纲粮北上了……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赵楷郓王如今看似是大权在握,掌握着皇城司和救灾事宜,但终究也只是一个皇子罢了。在官家没有首肯的情况下,他无论如何是不敢去动京中那些个官仓的。而京中另外的那些个大粮商,在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前,赵楷同样是不敢妄动的!
毕竟,那些个人的背后,站着的可都是朝中的那一位位声名显赫的人物!若是有了确凿的证据,将那些个粮商们给抄家缉拿,榨上一番,只要不往上牵连,那些个朝臣们还会捏鼻子认了,毕竟这尚在“规则”的范围之内。
但若是没有证据,赵楷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直接拿人、抄家——这便相当于是下棋时掀了棋桌,撕破了脸皮了的!除非赵楷以后没了争做皇储的想法,不然是绝然不会这样做的!
至于抓住那些个粮商们的把柄……经此一役,那些个粮商们又岂能不加强防备?
故而,商议了一圈,王府的众人突然发现,他们能够期求到的粮食,便就只有那还不知道何时才能过来的纲粮了!
“纲粮此刻大多积压在扬州,何不使纲粮运抵汴、淮交界,再转马车运抵东京?”方才会议之中,郓王如是的问道。
只是遂即便被杨庚给驳回了。
很浅显的一个道理,大运河中行驶的纲船每一艘都足有数百料,足以装下三四千石的粮食。如此,一纲是十艘船,便有三四万石的粮食,只需一百艘船,便能运来三十多万石的粮食,足够京中内外这上百万的百姓吃到秋收的!
但若是换成马车,每辆马车能装下一二十石的粮食已是不易——如此,莫说是三十万石,只是十万石的话,便需要四五千辆马车运送。
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运送途中,那数千匹马和民夫们的消耗!要知道,一匹马的消耗可是比得上七八个壮汉了的!(马虽然是可以吃草的,但若是要让它拉车或者远距离跋涉的话,便只能给它们吃粮食了。恩,我见过骡子只吃草拉磨时流虚汗的样子……真是可怕!)
而相比之下,若是换成了纲船,消耗则会少了许多。
所以,郓王在会议结束之后,便匆匆的赶往了应天府,亲自去监督汴河疏浚的工程!想必如此一来,那位新上任的都水大监会暂时忘记他的那位前任落水身亡的事情吧!
当然,搜查那些粮商的藏粮地这一要务,也不会落下的。
……
……
出了郓王府,李存看了下时间,便往家中走去。
“存哥儿回来了!”
还是王婆开的门,声音有些惊喜,这些日子存哥儿还没有这般早的回来过的。
这几****和王府内的其他人一样,着急于粮食的事情,每日早出晚归,就连饭也不多在家中吃,父母一天也见不到他几面。
“恩,今日的事情都忙完了,所以回来的早些。”
李存含糊的解释着。昨夜他跟踪郑家运粮的马车,所以一夜没有回家,自然也就没有睡觉,此时困得厉害,自然顾不得再去处理什么事情,只想回到家中,安稳的吃上一顿晚饭,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
“饭好了吗?”李存走到水井旁,打了一桶清水,双手捧起,使劲洗了把脸,再起身的时候,向已经回去忙活了的王婆问道。
“这就好了!”
王婆的声音从厨房里面传了出来。
一刻钟后,李存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起了晚饭。
“今晨城东的那场火灾怎么回事?”
吃饭间,李清开口问道。上月出了广济仓失火一事,将他的儿子牵连了进去,自然对这大火有些紧张。
果然,正在给媛娘擦着小嘴的李林氏闻言,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了头,紧张的看向了李存。
李存便简单的将事情说出了一遍。当然,并没有说他昨夜跟踪的事情,只是京中那些个粮商秘密储存粮食的仓库被官府发现,为了不被抓住把柄,便狠心将上万石的粮食付之一炬。
李清闻言,不由的沉默了一会。
“现在市面上的粮价已经涨到了七贯一石,京中已经有许多家境并不殷实的人不得不抵卖祖产,聊以度日了。”李清叹了口气,说道。
七贯每石的粮食已经七八倍于往日了,不可谓不高,但若真的细论起来,京中的大多数百姓并非是吃不起的。毕竟从大雨到了现在也只是月余的时间罢了,只是吃粮食的话,月余功夫一家四五口人也吃不了太多的。虽说生活在东京城内的花销很大,但对于寻常每月能有个二三贯收入的市民家庭来说,多少还是会有些积蓄,应付个一二个月还是可以的。
但这可是大灾刚过,洪水来的时候很多人只来的急自己跑了了出来,并未将细软带出。而大水虽然没有将大多数人的房屋完全冲塌,但门窗却没有那般的幸运,不少人屋中的摆设也随之被冲的干净,无论是存放的粮食还是钱银,许多都不见了踪影。
更何况,在京中大水方才退去的那些日子,许多泼皮和盗贼都是异常活跃,光顾了不少人家,收获也是很丰厚的。
再加上大水刚过,市面上并不景气,道路也被拥塞,许多商户店铺都纷纷停业,那些个靠着做工为生的百姓们一时半会也没了进项。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很多家庭手中所剩的钱银并不多,若是寻常还能坚持些时日,可这生活必需品的粮价高涨,却是很快的将他们手本就不多的钱银榨得干净。而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便不得不将自己几辈传下来的的宅院,或者不多的田地以极低的价格抵押给了那些粮商或者当铺,来换取不多的粮食用以果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