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地会把大燕所有州府都推翻,难不成还能没有皇帝?试问没有皇帝,国策如何制定?政令如何执行?还不是由你们天地会代替朝廷?只是可怜了那些为你们卖命的百姓。”
南宫燕冷笑一声:“你还挺有点歪理。”
这分明是个中了封建毒的女子,脑子里全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已经被统治阶级洗脑洗彻底了,这样的人如果是一般的愚人还好,如果在川南有极大影响力,任她回去歪曲蛊惑,势必会阻碍天地会在川南道的推进。
南宫燕这么一想,还真不能放这个女道士走。就算要放走,也要先把她这一脑袋忠孝不能两全的思想洗过来再放。
于是转换了话题:“吃饭了吗?”
玉烛早就饿了,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听到南宫燕问,脸上不由一红。
“哈哈,来一起吃,店家再来两碗抄手。”
热气腾腾的抄手端上来,玉烛郑重道谢,这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个小碗,用勺子舀出几个抄手放在小碗里,等待稍凉之后喂给怀里的孩子。
“这孩子都已经牙齿长全了,怎么还抱着?”南宫燕细心发现。
玉烛这才把铁牛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叹息道:“这孩子营养不良,到现在还不会说话,稍走上几步就累,其实从牙齿来看已经三岁多了,个头只有这么大一点,像是一两岁的孩子。”
南宫燕就着这件事问道:“你觉得铁牛因何而死?”
玉烛道:“实在是因贫道而死,如果不是贫道在治疗癔症的时候,用大话哄他,他也不会行鲁莽之事。”
南宫燕摇了摇头:“你错了,铁牛是因这个世道而死。本来川南道就已经大旱,农民无粮,连饭都吃不上,还交什么粮税?凭什么交粮税?”
玉烛道:“你这样想是不对的,粮税是朝廷征收,为了全天下百姓的,如果不征粮,遇到有粮荒的地方拿什么救济?”
南宫燕见这个女道士油盐不进,死咬着歪理不放,不由得怒道:“放屁!那按理说每年收上的粮食都不少,现在川南道遭灾了,陵扬道也遭灾了,朝廷怎么不把存粮拿出来救济呢?”
玉烛被他一吼,吓了一跳,抄手也不吃了。
南宫燕把语气缓和下来,说道:“你既然从川南道上来,应该知道皇帝半年前就下旨要求遭灾的州府开仓放粮了吧?”
玉烛摇了摇头,她并不知道这件朝廷政令。
“你可以去各州府看一下,皇帝的圣旨完完整整地贴在州府衙门的外墙上,写得明明白白要求遭灾的州府开仓放粮,可是结果呢?这群贪官污吏阳奉阴违,粮仓的确是开了,粮也是真放了,都放到自家粮库里去了,都放到跟自家关系好的人家里去了,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没有,这不该死吗?”
玉烛虽然有点怕南宫燕凶起来的样子,不过她很坚定的,坚持自己的底线毫不退让,说道:“那也是大臣们坏,皇帝还是好的,只要清除了那批大臣,换上一批清廉好人,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南宫燕反问道:“这一批大臣好,难道能保证下一批大臣还好?就算下一批还好,能保证下一位皇帝也好?历朝历代不就是这样?皇帝杀奸臣,可是杀了还有,要么就是大臣杀昏君,杀完了自己变成皇帝,周而复始。”
“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无论怎么杀来杀去,卖命的都是百姓,最后坐稳了江山,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吸血鬼,受苦的还是百姓。”
玉烛反驳:“就算你们天地会把官府杀个干干净净,还能不设官府不成?我也看了,奚州所有的政事都是天地会在管着,跟官府有什么两样?”
“没错!”南宫燕一拍手:“天地会跟官府是截然不同的!天地会管理政务不假,但管理政务的人,都是天地会帮众带领百姓选出来的!”
玉烛不禁惊呆,官不都是学而优则仕吗?不都是熟读经典才行的吗?如果不会吟诗作赋,胸无点墨,怎么当官?这天地会简直是胡搞。
南宫燕得意地看着玉烛:“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说的?”
玉烛道:“我不信!”
南宫燕笑道:“这个容易,跟我去辽州你就知道了。”
数日后。
辽州境内迎来了天地会大暴动,有了粮食的支持,天地会轻而易举地就聚集起了大半个州的百姓,辽州太守见到势头不好,早就偷偷溜走了,百姓们愤怒的砸开了粮仓,里面半粒粮食都没有。
天地会有了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做保证,开始实行奚州那一套,让百姓们出劳工换粮食,按照天地会的命令行事。
于是天地会自然而然就代替了官府,轻车熟路地接管了辽州政务。
从最简单的拆房子拆墙,到难一点的兴修水利,还有丈量田亩,收拢帐册,重新核发土地凭证,虽然有些百姓反对,但形势比人强,不拿天地会的粮食就要饿死。
至于家中土地多的地主豪绅,无论你喜不喜欢,对不起,土地一律收归天地会所有,重新分配。
所谓的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是改朝换代,就必然有无辜之人利益受损,这无可避免,也不需要避免,只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保证,就算是可以了。
当南宫燕和玉烛到达辽州的时候,天地会的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大多数百姓都喜笑颜开,在官僚和豪绅的双重压榨下,土地早就成了极少数人的囊中物,如今天地会重分土地,虽然说土地归天地会所有,但土地的使用权都平均分给原本无地的农民,更是声明了不收粮税。
所以就算是原本有点怨言的人,那点不满也都烟消云散了。
南宫燕和玉烛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保证粮食是一个王朝的根本,所以天地会一旦夺取政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划分田亩,兴修水利,指导农稼。一条条架高起来的水渠跨越广袤的土地,犹如一条条巨龙蜿蜒,尽管河里的水位也在下降,但有了水渠,至少能保证明年再遭遇干旱时有水可用。
南宫燕冷笑一声:“你还挺有点歪理。”
这分明是个中了封建毒的女子,脑子里全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已经被统治阶级洗脑洗彻底了,这样的人如果是一般的愚人还好,如果在川南有极大影响力,任她回去歪曲蛊惑,势必会阻碍天地会在川南道的推进。
南宫燕这么一想,还真不能放这个女道士走。就算要放走,也要先把她这一脑袋忠孝不能两全的思想洗过来再放。
于是转换了话题:“吃饭了吗?”
玉烛早就饿了,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听到南宫燕问,脸上不由一红。
“哈哈,来一起吃,店家再来两碗抄手。”
热气腾腾的抄手端上来,玉烛郑重道谢,这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个小碗,用勺子舀出几个抄手放在小碗里,等待稍凉之后喂给怀里的孩子。
“这孩子都已经牙齿长全了,怎么还抱着?”南宫燕细心发现。
玉烛这才把铁牛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叹息道:“这孩子营养不良,到现在还不会说话,稍走上几步就累,其实从牙齿来看已经三岁多了,个头只有这么大一点,像是一两岁的孩子。”
南宫燕就着这件事问道:“你觉得铁牛因何而死?”
玉烛道:“实在是因贫道而死,如果不是贫道在治疗癔症的时候,用大话哄他,他也不会行鲁莽之事。”
南宫燕摇了摇头:“你错了,铁牛是因这个世道而死。本来川南道就已经大旱,农民无粮,连饭都吃不上,还交什么粮税?凭什么交粮税?”
玉烛道:“你这样想是不对的,粮税是朝廷征收,为了全天下百姓的,如果不征粮,遇到有粮荒的地方拿什么救济?”
南宫燕见这个女道士油盐不进,死咬着歪理不放,不由得怒道:“放屁!那按理说每年收上的粮食都不少,现在川南道遭灾了,陵扬道也遭灾了,朝廷怎么不把存粮拿出来救济呢?”
玉烛被他一吼,吓了一跳,抄手也不吃了。
南宫燕把语气缓和下来,说道:“你既然从川南道上来,应该知道皇帝半年前就下旨要求遭灾的州府开仓放粮了吧?”
玉烛摇了摇头,她并不知道这件朝廷政令。
“你可以去各州府看一下,皇帝的圣旨完完整整地贴在州府衙门的外墙上,写得明明白白要求遭灾的州府开仓放粮,可是结果呢?这群贪官污吏阳奉阴违,粮仓的确是开了,粮也是真放了,都放到自家粮库里去了,都放到跟自家关系好的人家里去了,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没有,这不该死吗?”
玉烛虽然有点怕南宫燕凶起来的样子,不过她很坚定的,坚持自己的底线毫不退让,说道:“那也是大臣们坏,皇帝还是好的,只要清除了那批大臣,换上一批清廉好人,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南宫燕反问道:“这一批大臣好,难道能保证下一批大臣还好?就算下一批还好,能保证下一位皇帝也好?历朝历代不就是这样?皇帝杀奸臣,可是杀了还有,要么就是大臣杀昏君,杀完了自己变成皇帝,周而复始。”
“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无论怎么杀来杀去,卖命的都是百姓,最后坐稳了江山,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吸血鬼,受苦的还是百姓。”
玉烛反驳:“就算你们天地会把官府杀个干干净净,还能不设官府不成?我也看了,奚州所有的政事都是天地会在管着,跟官府有什么两样?”
“没错!”南宫燕一拍手:“天地会跟官府是截然不同的!天地会管理政务不假,但管理政务的人,都是天地会帮众带领百姓选出来的!”
玉烛不禁惊呆,官不都是学而优则仕吗?不都是熟读经典才行的吗?如果不会吟诗作赋,胸无点墨,怎么当官?这天地会简直是胡搞。
南宫燕得意地看着玉烛:“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说的?”
玉烛道:“我不信!”
南宫燕笑道:“这个容易,跟我去辽州你就知道了。”
数日后。
辽州境内迎来了天地会大暴动,有了粮食的支持,天地会轻而易举地就聚集起了大半个州的百姓,辽州太守见到势头不好,早就偷偷溜走了,百姓们愤怒的砸开了粮仓,里面半粒粮食都没有。
天地会有了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做保证,开始实行奚州那一套,让百姓们出劳工换粮食,按照天地会的命令行事。
于是天地会自然而然就代替了官府,轻车熟路地接管了辽州政务。
从最简单的拆房子拆墙,到难一点的兴修水利,还有丈量田亩,收拢帐册,重新核发土地凭证,虽然有些百姓反对,但形势比人强,不拿天地会的粮食就要饿死。
至于家中土地多的地主豪绅,无论你喜不喜欢,对不起,土地一律收归天地会所有,重新分配。
所谓的绝对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是改朝换代,就必然有无辜之人利益受损,这无可避免,也不需要避免,只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保证,就算是可以了。
当南宫燕和玉烛到达辽州的时候,天地会的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大多数百姓都喜笑颜开,在官僚和豪绅的双重压榨下,土地早就成了极少数人的囊中物,如今天地会重分土地,虽然说土地归天地会所有,但土地的使用权都平均分给原本无地的农民,更是声明了不收粮税。
所以就算是原本有点怨言的人,那点不满也都烟消云散了。
南宫燕和玉烛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保证粮食是一个王朝的根本,所以天地会一旦夺取政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划分田亩,兴修水利,指导农稼。一条条架高起来的水渠跨越广袤的土地,犹如一条条巨龙蜿蜒,尽管河里的水位也在下降,但有了水渠,至少能保证明年再遭遇干旱时有水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