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泰勒小姐都足够引人瞩目,时间也仅仅是前天而已,找到可以证明她去买酒的人,希望还是很大的。”
乔治又故意补充了一句,才继续往下说:“第二天的清晨,当酒店的其他客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泰勒小姐再次悄无声息的返回536房间。
用钥匙打开房门,确认本尼律师已经死亡,小心的伪造了指纹,替换了被下过药的酒瓶和杯子。
大概是利用餐厅吃早餐的时间,她又不露痕迹的,把钥匙交给了她的同伙,由她去继续完成下一步的工作。
嗯,大家不要忘记了,她们这个偷梁换柱的计划还没有完成,此时在酒店前台的柜子里,536房间位置挂着的,实际是202房间的钥匙。
必须在警方到达现场之前,将那把钥匙替换出来,否则警察稍微一调查,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在准备杀人之前,她们就已经谋划好了这一切,做到这一点非常容易,简直是水到渠成。
第二天上午,正像乔伊斯女士和布兰妮小姐所描述的事发过程一样,一直看不到本尼律师出门吃早餐,她们等待了一阵后,去敲房门和打电话也都没有反应,就担心他出了意外。
这时,乔伊斯女士很自然的,交待布兰妮小姐守在房间外,她自己则主动去前台借备用钥匙。
她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她必须这样做,ok,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了让钥匙不露破绽的归位,借钥匙的事情就不能假手于人,泰勒小姐的同谋到底是谁也就呼之欲出。
借到钥匙后再次回到5楼,乔伊斯女士的行为和动作看似急迫,已经只是一种伪装,其实在借到钥匙后的那一刻,她心中悬着的石头就落了地,因为她已经完成了计划中的最后一步。
当她和布兰妮小姐一起去开房门的时候,拿在手上的钥匙已经变成那把,她们整整持有了一个晚上的536房间钥匙。
就是这样,这把神奇的钥匙兜兜转转的转了一个大圈,又终于以一个出人意料,且毫无破绽的方式完璧归赵。”
“在我继续向下讲述之前,我必须要对乔伊斯女士的心里素质表示敬意,即使被我当众指责谋杀,她也稳如泰山,连喝骂驳斥我都不屑为之。”
乔治向着乔伊斯女士的方向故意调笑了一句,不要误会,他的性格就不是一个得意忘形的人,更不会小人得志一样去侮辱别人,而是再为后面的话进行铺垫。
浅尝即止,他立即就恢复到正题,脸色一整继续说道:“也许有人会心生疑惑。
既然乔伊斯女士是谋杀案的同谋,为什么她还要主动告诉杰克警长,在庭院喝下午茶的本尼律师,曾经在中途去给警察局打过电话,这不是会让警察找到杀人动机么?
我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不是她的失误,而是她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她其实是故意为之。
首先,不是只有乔伊斯女士一个人,才知道本尼律师去打电话的事情,前台人员,布兰妮小姐等人都同样知道。
其次,即使没有记忆力出众的爱丽丝小姐,警局的值班人员也会有相应记录,只要等到杰克警长回到办公室,自然就会发现异常。
本尼律师去打电话的这个事实,无论如何都隐瞒不过去,所以她考虑过后,干脆就反其道而行之。
顺着她们去警察局苦等了一个上午,却一直没有合理解释的话题,用着责怪杰克警长的语气,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即使不能误导我们,也可以减轻自己身上的怀疑。
必须要承认,回顾她们的整个作案过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也设计得很是周密细致的计划。
即使我现在可以推测出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可是两把钥匙都已经回到原位,也没有太好的证据去指证她们。
乔伊斯女士和泰勒小姐默契十足,都有着很聪明的头脑,又有着极强的执行力。
但就事论事的话,深入分析整个犯罪过程,还是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个小小的纰漏,有人可以想到么?”
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反应,乔治摇着头说道:“嗯,不是钥匙上胶布的问题,客人因为嫌弃脏乱而撕掉,或者自然脱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说明不了问题。
也不是钥匙上的指纹,泰勒小姐的指纹一定被擦拭过了,乔伊斯女士的指纹本来就应该存在。”又听到下面有人说指纹,乔治不厌其烦的继续进行纠正,之后才继续说道:
“而是在当时那个情景之下,乔伊斯女士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和她行为方式上的反差,有一个很小的细节,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没有。
乔伊斯女士主动去借备用钥匙的时间,是上午9:40左右,当时,清洁人员正好在5楼清理房间卫生。
我问过两位工作人员,她们当时在5楼所处的位置,是走廊里刚刚过了电梯,且靠近536房间的这一侧,所以,乔伊斯女士去乘坐电梯时,其实还要路过她们的身边。
清洁人员的手中也有房间钥匙,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乔伊斯女士没有理由不知道,她也不可能没有看到她们,那么大的推车就放在走廊里。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既然她和布兰妮小姐,都已经开始担心本尼律师出现了意外,她当时的心情就应该很急迫,救人如救火,并不应该舍近求远的去前台借用钥匙。
可是为了完成她们的计划,乔伊斯女士却只能对路过的清洁人员视而不见,为了掩饰自己,她还只能一反常态的,故意表现出失去理智,惊慌失措的样子。
这与她本人的性格和能力都不相符,即使不提我刚才开的那个玩笑,她本身就不是一个普通人。
她有着足够的经历和阅历,是普兰达公益信托公司的掌舵人,如果她不能处变不惊,投资人又怎么会放心让她管理这么多的资金。
可以说,清洁人员的意外存在,是一个她们意料之外的巧合,却也是证明她们的计划并不足够完美的瑕疵。”
乔治又故意补充了一句,才继续往下说:“第二天的清晨,当酒店的其他客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泰勒小姐再次悄无声息的返回536房间。
用钥匙打开房门,确认本尼律师已经死亡,小心的伪造了指纹,替换了被下过药的酒瓶和杯子。
大概是利用餐厅吃早餐的时间,她又不露痕迹的,把钥匙交给了她的同伙,由她去继续完成下一步的工作。
嗯,大家不要忘记了,她们这个偷梁换柱的计划还没有完成,此时在酒店前台的柜子里,536房间位置挂着的,实际是202房间的钥匙。
必须在警方到达现场之前,将那把钥匙替换出来,否则警察稍微一调查,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在准备杀人之前,她们就已经谋划好了这一切,做到这一点非常容易,简直是水到渠成。
第二天上午,正像乔伊斯女士和布兰妮小姐所描述的事发过程一样,一直看不到本尼律师出门吃早餐,她们等待了一阵后,去敲房门和打电话也都没有反应,就担心他出了意外。
这时,乔伊斯女士很自然的,交待布兰妮小姐守在房间外,她自己则主动去前台借备用钥匙。
她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她必须这样做,ok,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了让钥匙不露破绽的归位,借钥匙的事情就不能假手于人,泰勒小姐的同谋到底是谁也就呼之欲出。
借到钥匙后再次回到5楼,乔伊斯女士的行为和动作看似急迫,已经只是一种伪装,其实在借到钥匙后的那一刻,她心中悬着的石头就落了地,因为她已经完成了计划中的最后一步。
当她和布兰妮小姐一起去开房门的时候,拿在手上的钥匙已经变成那把,她们整整持有了一个晚上的536房间钥匙。
就是这样,这把神奇的钥匙兜兜转转的转了一个大圈,又终于以一个出人意料,且毫无破绽的方式完璧归赵。”
“在我继续向下讲述之前,我必须要对乔伊斯女士的心里素质表示敬意,即使被我当众指责谋杀,她也稳如泰山,连喝骂驳斥我都不屑为之。”
乔治向着乔伊斯女士的方向故意调笑了一句,不要误会,他的性格就不是一个得意忘形的人,更不会小人得志一样去侮辱别人,而是再为后面的话进行铺垫。
浅尝即止,他立即就恢复到正题,脸色一整继续说道:“也许有人会心生疑惑。
既然乔伊斯女士是谋杀案的同谋,为什么她还要主动告诉杰克警长,在庭院喝下午茶的本尼律师,曾经在中途去给警察局打过电话,这不是会让警察找到杀人动机么?
我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不是她的失误,而是她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她其实是故意为之。
首先,不是只有乔伊斯女士一个人,才知道本尼律师去打电话的事情,前台人员,布兰妮小姐等人都同样知道。
其次,即使没有记忆力出众的爱丽丝小姐,警局的值班人员也会有相应记录,只要等到杰克警长回到办公室,自然就会发现异常。
本尼律师去打电话的这个事实,无论如何都隐瞒不过去,所以她考虑过后,干脆就反其道而行之。
顺着她们去警察局苦等了一个上午,却一直没有合理解释的话题,用着责怪杰克警长的语气,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即使不能误导我们,也可以减轻自己身上的怀疑。
必须要承认,回顾她们的整个作案过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也设计得很是周密细致的计划。
即使我现在可以推测出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可是两把钥匙都已经回到原位,也没有太好的证据去指证她们。
乔伊斯女士和泰勒小姐默契十足,都有着很聪明的头脑,又有着极强的执行力。
但就事论事的话,深入分析整个犯罪过程,还是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个小小的纰漏,有人可以想到么?”
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反应,乔治摇着头说道:“嗯,不是钥匙上胶布的问题,客人因为嫌弃脏乱而撕掉,或者自然脱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说明不了问题。
也不是钥匙上的指纹,泰勒小姐的指纹一定被擦拭过了,乔伊斯女士的指纹本来就应该存在。”又听到下面有人说指纹,乔治不厌其烦的继续进行纠正,之后才继续说道:
“而是在当时那个情景之下,乔伊斯女士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和她行为方式上的反差,有一个很小的细节,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没有。
乔伊斯女士主动去借备用钥匙的时间,是上午9:40左右,当时,清洁人员正好在5楼清理房间卫生。
我问过两位工作人员,她们当时在5楼所处的位置,是走廊里刚刚过了电梯,且靠近536房间的这一侧,所以,乔伊斯女士去乘坐电梯时,其实还要路过她们的身边。
清洁人员的手中也有房间钥匙,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乔伊斯女士没有理由不知道,她也不可能没有看到她们,那么大的推车就放在走廊里。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既然她和布兰妮小姐,都已经开始担心本尼律师出现了意外,她当时的心情就应该很急迫,救人如救火,并不应该舍近求远的去前台借用钥匙。
可是为了完成她们的计划,乔伊斯女士却只能对路过的清洁人员视而不见,为了掩饰自己,她还只能一反常态的,故意表现出失去理智,惊慌失措的样子。
这与她本人的性格和能力都不相符,即使不提我刚才开的那个玩笑,她本身就不是一个普通人。
她有着足够的经历和阅历,是普兰达公益信托公司的掌舵人,如果她不能处变不惊,投资人又怎么会放心让她管理这么多的资金。
可以说,清洁人员的意外存在,是一个她们意料之外的巧合,却也是证明她们的计划并不足够完美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