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孙晓鸣分开的这30年,我完成了求学,回国创业,组建家庭,养育孩子,事业进入高峰期这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既忙碌又充实,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但掐指一算,当年我们这三个玩得最好的小伙伴,都已接近花甲之年。有时候我在镜中端详自己,虽然依旧是满头青发,双颊丰满,皮肤光洁而有弹性,但眉眼间还是透出一种沧桑感。
这次来到丁木山庄,我也想好好的放松一下,梳理一下这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丁木山庄地处贵州桐梓凉风垭森林公园,由于几十年封山育林,植被茂密,满山遍野粗硕的松树,成片的竹林,山峦深处还有一个巨大的湖泊,掩隐在茂密的森林中,我认为这里就是我心目中的瓦尔登湖。
我和孙晓鸣的生活既简单又便利,丁木山庄有几家餐饮店,供应早餐,快餐盖饭,重庆小面,当然也有丰盛的点菜,鸡鸭鱼肉齐全。有时候,我们俩也自己在家里弄点吃的,贵州山地,适宜养牛,这里的黄牛肉质鲜美,我们经常卤点牛腱子和牛蹄子,冻在冰箱里,喝酒的时候切上一小盘。
我去的最初几天,孙晓鸣每天带着我,沿着凉风垭森林公园的步道,爬山游玩。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沉默着,我说话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听,偶尔我说到有趣的话题时,他也会抽动嘴角露出一点微笑,这是他最常见的表情。
有一天我们在公园的湖边散步,望着碧绿的湖水,湖面上有几只野鸭划水而过,头顶上的蓝天,漂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我为眼前的景色所感动。我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展开双臂吟咏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动机,想唤醒孙晓鸣,让他生活得不是那么木讷麻木。
来丁木山庄后,我常常一个人到处去溜达,也喜欢找人攀谈聊天,不管到了什么年龄,我觉得自己性格中,好奇心依旧强烈无比。我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群,去研究这些人群的各种生态,也许这和我多年热爱文学有关,因为我知道文学就是人学。我有一个公众号,经常在上面更新文章,收获了不少粉丝,如果隔段时间没有发文章,粉丝们就会留言催促。
来到丁木山庄后,我最早认识的两位老人是老牟和许哥,我把老牟和许哥的经历写成了故事,传上了我的公众号,很多粉丝读了老牟的离奇经历后,挺感动的,一直催促我上传后续文字,我也有心把这个故事写完。直到有一天,我又碰见了老牟,他身边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老牟很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邀请我去他家里坐一坐。在他家的院子里,老牟给我泡了一杯茶,我们就又聊起了天。老牟指了指屋里玩手机那个少年,说是他孙子。我插嘴问,是不是丁磊的孩子?老牟满脸惊愕地望着我,奇怪我怎么会知道丁磊。我急忙解释说,许哥给我讲了很多他在綦江的故事。老牟长长地“哦”了一声。
老牟说丁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他在深圳打工,老二跟丁大哥生活在一起,算是留守儿童。他这次离开了山庄几天,就是去接这孩子。他说这孩子念到初三就不想读书了,天天泡在网吧打游戏,还常常在外边惹事生非,交往了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丁大哥也是80岁的老人了,根本管不住他。远在深圳的丁磊给他打电话,恳求他暂时把这孩子带出来,离开那个环境。
我问老牟,这孩子知道你和他的关系吗?老牟说应该知道,丁磊的两个儿子都叫他小爷爷。我说丁木山庄全是老年人,抬眼望去,全是苍老的衰老的面孔,这个年龄的男孩哪呆得住呀。老牟说,他也不能把这孩子带回重庆去啊,他家里人压根不知道,他当知青时在綦江还有那么一档子事。我吃惊地问,难道嫂子不知道?老牟苦笑着说,他自己知道这件事时,丁磊都二十七八岁了。再说这件事儿怎么也无法启齿啊,十七八岁的屁大孩,就跟乡下女人有了孩子。我知道老牟很犯难,怎么安顿这孩子是他的一块心病?
这天晚上,老牟叫上许哥和我,找了一家餐馆,点了几个菜。我们开了一瓶白酒,边喝边聊这事儿。老牟说,丁磊的意思是等这孩子满了16岁,就把他安排进深圳的工厂,流水线上的活也不累。许哥到底是体制内的干部,关系多,思考问题也全面。他对老牟说,这孩子毕竟是你的亲孙子,还是尽量让他多受点教育吧,你看丁大哥苦哈哈的辛苦了一辈子。接着他又说,重庆有所商业学校,他认识这个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可以住读,给他选个实用一点的专业,毕业后学校还可以推荐工作。老牟在一旁笑呵呵地不断地点着头,到底还是许哥厉害,三下五除二就解除了他的心病。
我觉得,许哥是丁木山庄这群老人群体中的清醒者,尽管他也天天打麻将。他曾诙谐地对我说,在这个老年人扎堆的地方,你不打麻将你就没有朋友。许哥有个习惯,每天黄昏时分,他总是要爬上植被茂密的山梁,大声的喊山。他的声音在群峰间回荡,满天晚霞,夕阳徐徐坠下。
我知道,许哥心中也隐藏有痛楚,他的曾祖父创办了重庆桐君阁,他的爷爷把这个老字号发扬光大,然而公私合营,又让他们家族失去了这家老字号。许哥本来作为商贾世家子弟,应该是另外一种命运。然而,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变迁中,只是一粒微尘,那么得微不足道。就像老牟常说的那句话,人都是带着剧本来来到这个世上的。
这次来到丁木山庄,我也想好好的放松一下,梳理一下这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丁木山庄地处贵州桐梓凉风垭森林公园,由于几十年封山育林,植被茂密,满山遍野粗硕的松树,成片的竹林,山峦深处还有一个巨大的湖泊,掩隐在茂密的森林中,我认为这里就是我心目中的瓦尔登湖。
我和孙晓鸣的生活既简单又便利,丁木山庄有几家餐饮店,供应早餐,快餐盖饭,重庆小面,当然也有丰盛的点菜,鸡鸭鱼肉齐全。有时候,我们俩也自己在家里弄点吃的,贵州山地,适宜养牛,这里的黄牛肉质鲜美,我们经常卤点牛腱子和牛蹄子,冻在冰箱里,喝酒的时候切上一小盘。
我去的最初几天,孙晓鸣每天带着我,沿着凉风垭森林公园的步道,爬山游玩。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沉默着,我说话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听,偶尔我说到有趣的话题时,他也会抽动嘴角露出一点微笑,这是他最常见的表情。
有一天我们在公园的湖边散步,望着碧绿的湖水,湖面上有几只野鸭划水而过,头顶上的蓝天,漂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我为眼前的景色所感动。我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展开双臂吟咏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动机,想唤醒孙晓鸣,让他生活得不是那么木讷麻木。
来丁木山庄后,我常常一个人到处去溜达,也喜欢找人攀谈聊天,不管到了什么年龄,我觉得自己性格中,好奇心依旧强烈无比。我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群,去研究这些人群的各种生态,也许这和我多年热爱文学有关,因为我知道文学就是人学。我有一个公众号,经常在上面更新文章,收获了不少粉丝,如果隔段时间没有发文章,粉丝们就会留言催促。
来到丁木山庄后,我最早认识的两位老人是老牟和许哥,我把老牟和许哥的经历写成了故事,传上了我的公众号,很多粉丝读了老牟的离奇经历后,挺感动的,一直催促我上传后续文字,我也有心把这个故事写完。直到有一天,我又碰见了老牟,他身边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老牟很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邀请我去他家里坐一坐。在他家的院子里,老牟给我泡了一杯茶,我们就又聊起了天。老牟指了指屋里玩手机那个少年,说是他孙子。我插嘴问,是不是丁磊的孩子?老牟满脸惊愕地望着我,奇怪我怎么会知道丁磊。我急忙解释说,许哥给我讲了很多他在綦江的故事。老牟长长地“哦”了一声。
老牟说丁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他在深圳打工,老二跟丁大哥生活在一起,算是留守儿童。他这次离开了山庄几天,就是去接这孩子。他说这孩子念到初三就不想读书了,天天泡在网吧打游戏,还常常在外边惹事生非,交往了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丁大哥也是80岁的老人了,根本管不住他。远在深圳的丁磊给他打电话,恳求他暂时把这孩子带出来,离开那个环境。
我问老牟,这孩子知道你和他的关系吗?老牟说应该知道,丁磊的两个儿子都叫他小爷爷。我说丁木山庄全是老年人,抬眼望去,全是苍老的衰老的面孔,这个年龄的男孩哪呆得住呀。老牟说,他也不能把这孩子带回重庆去啊,他家里人压根不知道,他当知青时在綦江还有那么一档子事。我吃惊地问,难道嫂子不知道?老牟苦笑着说,他自己知道这件事时,丁磊都二十七八岁了。再说这件事儿怎么也无法启齿啊,十七八岁的屁大孩,就跟乡下女人有了孩子。我知道老牟很犯难,怎么安顿这孩子是他的一块心病?
这天晚上,老牟叫上许哥和我,找了一家餐馆,点了几个菜。我们开了一瓶白酒,边喝边聊这事儿。老牟说,丁磊的意思是等这孩子满了16岁,就把他安排进深圳的工厂,流水线上的活也不累。许哥到底是体制内的干部,关系多,思考问题也全面。他对老牟说,这孩子毕竟是你的亲孙子,还是尽量让他多受点教育吧,你看丁大哥苦哈哈的辛苦了一辈子。接着他又说,重庆有所商业学校,他认识这个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可以住读,给他选个实用一点的专业,毕业后学校还可以推荐工作。老牟在一旁笑呵呵地不断地点着头,到底还是许哥厉害,三下五除二就解除了他的心病。
我觉得,许哥是丁木山庄这群老人群体中的清醒者,尽管他也天天打麻将。他曾诙谐地对我说,在这个老年人扎堆的地方,你不打麻将你就没有朋友。许哥有个习惯,每天黄昏时分,他总是要爬上植被茂密的山梁,大声的喊山。他的声音在群峰间回荡,满天晚霞,夕阳徐徐坠下。
我知道,许哥心中也隐藏有痛楚,他的曾祖父创办了重庆桐君阁,他的爷爷把这个老字号发扬光大,然而公私合营,又让他们家族失去了这家老字号。许哥本来作为商贾世家子弟,应该是另外一种命运。然而,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变迁中,只是一粒微尘,那么得微不足道。就像老牟常说的那句话,人都是带着剧本来来到这个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