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龙啊,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头如雄牛硬朗,须似怒羊顺柔,角若鹿,眼若兔,耳似牛,身似蛇,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声如戛铜盘,呵气成云,呼风唤雨。颔下有明珠,口旁有须髯,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兴云吐雾,隐介藏形……”
祖父将我搂在怀里,喃喃低语,目光炯炯,苍老的脸上神采奕奕,嘴角微微上扬。我在祖父怀中,好奇地睁大眼睛。一缕明媚的阳光洒进小屋,照耀着祖父微卷的霜鬓。那光,或许就似龙的金鳞罢。
这个龙的形象,从黄帝时起,历经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直至清朝、今朝,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呢喃。那千年的低絮,从遥远的上古传到我的耳边。一提及龙,我就想起墨染的宣纸,祖母的白发;想起父亲深邃的双眸,如莫测的沉思;想起野村的星月,友人的欢笑,自制的龙灯;想起大江里的龙舟,母亲的华发……在我记忆的汪洋中,那波澜里便全都是。
记得我小时常与祖母来到村里的田野,卧躺在谷堆中,仰望那似水的月华,如沸的繁星,耳边是蟋蟀的谰语。秋菊一缕清浅,暗香隐约,弥散在这朦胧的夜气里。那满天的星,耀成一条银河,闪烁着,恍若在潺潺悠游。几点流星划过,是牛郎织女同舟相见?一叶扁舟在银河里荡漾着,仿佛望见了两人的欢颜。我心沉静,又自失起来,想在这夜阑中迷醉,许久如梦。不久,星烛聚在银河,化身为一条银龙。那银龙全身璀璨,是月气中闪耀的龙鳞吗?皎洁的月却成了龙眼。两三道星尾,成了须髯,仿若在随风飘动。几组星斗,幻为爪,舞动着。夜空中,巨龙仿佛受了惊,张牙舞爪,若要震撼山河大地,一片白光,不知何处是乾坤,好像在不断飞腾。再缓过神来,骄龙已幻化为烛火,如烟花般散去,怕是潜入深海龙宫了罢。
那年金吾不禁的元宵,我同父母到姑妈家中去,山城小县中,张灯结彩,虽远不及盛唐时那种风至锵然,却也够辉煌了。厂门口,烟火照亮了黑夜,满场里围得不透风。我挤在说说笑笑的人群中,踮起脚朝里看去:二十来人舞着龙灯,上蹿下跳,时而奔腾,若追赶戏珠;时而低蹲,似潜入江河;时而蹦跃,如直上云宵;时而慢步,像草中徐行。金红的龙灯栩栩如生,龙嘴里还不时喷出耀眼的烟火。几声炮响,空中怒绽出五朵绝美的花,爆竹、鞭炮轰轰隆隆地响,一时焰火纷纷乱落如雨,似千树繁花。阿晋在一旁笑着,随着人群欢呼喧哗起来。我们跟着龙灯跑了半夜,回家时,明月西斜,可知已是深夜。
“怎么这般晚才回来?”母亲却一直在门口侯着,有些生气,可不多时又高兴起来,要给我们做炒饭、饺子。可阿晋和我说太晚了,也都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便自去入梦了。
每至端午时节,祖父都同我去观看那赛龙舟。三村江上,十余条龙船就序。岸边,早已是人头攒动,红红绿绿一片。一声炮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但见船头的人拼命地捶鼓,大起大落地敲击着;船身上十来人随着有力的鼓点,奋力地摇着橹,还不时咆哮着,鼓舞士气;船尾一人摇着单棹,控制船向。朱红的龙舟如飞疾驶,激起素湍猛浪,白花花一片,如云雾般承着龙舟,互相追赶。前一秒还领先数米,后一秒便被反超。人群跟着船挪动,我和祖父跟着龙舟的轨迹,挤向岸边,想看得更仔细一点。急弯处,船尾的人肌肉紧绷,怒吼着划着桨,摇晃着,努力保持重心平稳。有一人不慎从舟上跌入江中,岸上一片惊嘘。祖父焦虑地望着,紧锁眉头。“我去了!”几个人毅然跳下江去,上前搭手。定睛一瞧,是阿晋、阿华、阿钟等人——这几人可是有名的弄潮高手。我与祖父长舒了一口气。人群也都放松下来,看来无不认同我们的意见。果真,不多时那人便打着哆嗦,被阿晋等人扶持上岸。待缓过神来时,龙舟早已驶远了。人群便疯一般向驶去的方向冲去,然而也没看到赛果。人们悻悻地散去了,却无不议论着阿晋、阿华、阿钟等勇士。祖父久久地称赞道:“年纪轻轻就有这般胆魄,可贵啊,可贵!”还一边摸着自己如波涛翻滚的胡须。
欢娱之外,父母也是要求我有些爱好的。父亲教我画画,最初我极不情愿,可渐渐地,便自发地喜爱上了。回想起来,那时并不是为了什么振兴传统、增加能力范畴,是根本就爱那玩意,就像人们在中秋爱吃月饼一样。父亲初始时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笔地勾勒,一划一划地涂染,后来就让我自会其意,全靠自画了。父亲教我画过许多事物,有严冬中的傲雪腊梅,一脉幽悄;南山下的盈袖菊花,挺拔的翠竹,如梦的兰草,但最不倦的是画龙。画龙时,笔法复杂,多用浓墨绘脊,每个鳞片都有颜色渐变,叠处用焦墨以示阴影,后为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虽不如顾恺之那般细致画绝,但也未始没有点韵味。
有时也偶尔临摹皇君,画过龙袍。每个帝君麾下,都有忠诚的战将。难道你不曾想见“将略兵机命世雄”的韩信吗?不曾思索,烧尽匈奴千里帐幄的霍嫖姚吗?不曾追溯拒胡兵于阴山外的汉将李广吗?不曾怀念挑灯看剑、塞外点兵、吹角连营的辛弃疾吗?
最壮阔的是潇潇雨歇,贺兰山缺,乱世时候,猎猎龙旗下,将军在仰天长啸。南征北战八千里,披星戴月,怒发冲冠,有朝一日,将朝天阙。你听,咏辛辛兮匹马鸣,我愿是那龙后的过河卒!
看!那巨龙飞升起来了,狂野起来了,腾冲起来了!应数最金光绚烂的惊鸿,数最瑰丽耀眼的灯塔,数那最辉煌的似火骄阳!
祖父将我搂在怀里,喃喃低语,目光炯炯,苍老的脸上神采奕奕,嘴角微微上扬。我在祖父怀中,好奇地睁大眼睛。一缕明媚的阳光洒进小屋,照耀着祖父微卷的霜鬓。那光,或许就似龙的金鳞罢。
这个龙的形象,从黄帝时起,历经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直至清朝、今朝,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呢喃。那千年的低絮,从遥远的上古传到我的耳边。一提及龙,我就想起墨染的宣纸,祖母的白发;想起父亲深邃的双眸,如莫测的沉思;想起野村的星月,友人的欢笑,自制的龙灯;想起大江里的龙舟,母亲的华发……在我记忆的汪洋中,那波澜里便全都是。
记得我小时常与祖母来到村里的田野,卧躺在谷堆中,仰望那似水的月华,如沸的繁星,耳边是蟋蟀的谰语。秋菊一缕清浅,暗香隐约,弥散在这朦胧的夜气里。那满天的星,耀成一条银河,闪烁着,恍若在潺潺悠游。几点流星划过,是牛郎织女同舟相见?一叶扁舟在银河里荡漾着,仿佛望见了两人的欢颜。我心沉静,又自失起来,想在这夜阑中迷醉,许久如梦。不久,星烛聚在银河,化身为一条银龙。那银龙全身璀璨,是月气中闪耀的龙鳞吗?皎洁的月却成了龙眼。两三道星尾,成了须髯,仿若在随风飘动。几组星斗,幻为爪,舞动着。夜空中,巨龙仿佛受了惊,张牙舞爪,若要震撼山河大地,一片白光,不知何处是乾坤,好像在不断飞腾。再缓过神来,骄龙已幻化为烛火,如烟花般散去,怕是潜入深海龙宫了罢。
那年金吾不禁的元宵,我同父母到姑妈家中去,山城小县中,张灯结彩,虽远不及盛唐时那种风至锵然,却也够辉煌了。厂门口,烟火照亮了黑夜,满场里围得不透风。我挤在说说笑笑的人群中,踮起脚朝里看去:二十来人舞着龙灯,上蹿下跳,时而奔腾,若追赶戏珠;时而低蹲,似潜入江河;时而蹦跃,如直上云宵;时而慢步,像草中徐行。金红的龙灯栩栩如生,龙嘴里还不时喷出耀眼的烟火。几声炮响,空中怒绽出五朵绝美的花,爆竹、鞭炮轰轰隆隆地响,一时焰火纷纷乱落如雨,似千树繁花。阿晋在一旁笑着,随着人群欢呼喧哗起来。我们跟着龙灯跑了半夜,回家时,明月西斜,可知已是深夜。
“怎么这般晚才回来?”母亲却一直在门口侯着,有些生气,可不多时又高兴起来,要给我们做炒饭、饺子。可阿晋和我说太晚了,也都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便自去入梦了。
每至端午时节,祖父都同我去观看那赛龙舟。三村江上,十余条龙船就序。岸边,早已是人头攒动,红红绿绿一片。一声炮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但见船头的人拼命地捶鼓,大起大落地敲击着;船身上十来人随着有力的鼓点,奋力地摇着橹,还不时咆哮着,鼓舞士气;船尾一人摇着单棹,控制船向。朱红的龙舟如飞疾驶,激起素湍猛浪,白花花一片,如云雾般承着龙舟,互相追赶。前一秒还领先数米,后一秒便被反超。人群跟着船挪动,我和祖父跟着龙舟的轨迹,挤向岸边,想看得更仔细一点。急弯处,船尾的人肌肉紧绷,怒吼着划着桨,摇晃着,努力保持重心平稳。有一人不慎从舟上跌入江中,岸上一片惊嘘。祖父焦虑地望着,紧锁眉头。“我去了!”几个人毅然跳下江去,上前搭手。定睛一瞧,是阿晋、阿华、阿钟等人——这几人可是有名的弄潮高手。我与祖父长舒了一口气。人群也都放松下来,看来无不认同我们的意见。果真,不多时那人便打着哆嗦,被阿晋等人扶持上岸。待缓过神来时,龙舟早已驶远了。人群便疯一般向驶去的方向冲去,然而也没看到赛果。人们悻悻地散去了,却无不议论着阿晋、阿华、阿钟等勇士。祖父久久地称赞道:“年纪轻轻就有这般胆魄,可贵啊,可贵!”还一边摸着自己如波涛翻滚的胡须。
欢娱之外,父母也是要求我有些爱好的。父亲教我画画,最初我极不情愿,可渐渐地,便自发地喜爱上了。回想起来,那时并不是为了什么振兴传统、增加能力范畴,是根本就爱那玩意,就像人们在中秋爱吃月饼一样。父亲初始时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笔地勾勒,一划一划地涂染,后来就让我自会其意,全靠自画了。父亲教我画过许多事物,有严冬中的傲雪腊梅,一脉幽悄;南山下的盈袖菊花,挺拔的翠竹,如梦的兰草,但最不倦的是画龙。画龙时,笔法复杂,多用浓墨绘脊,每个鳞片都有颜色渐变,叠处用焦墨以示阴影,后为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虽不如顾恺之那般细致画绝,但也未始没有点韵味。
有时也偶尔临摹皇君,画过龙袍。每个帝君麾下,都有忠诚的战将。难道你不曾想见“将略兵机命世雄”的韩信吗?不曾思索,烧尽匈奴千里帐幄的霍嫖姚吗?不曾追溯拒胡兵于阴山外的汉将李广吗?不曾怀念挑灯看剑、塞外点兵、吹角连营的辛弃疾吗?
最壮阔的是潇潇雨歇,贺兰山缺,乱世时候,猎猎龙旗下,将军在仰天长啸。南征北战八千里,披星戴月,怒发冲冠,有朝一日,将朝天阙。你听,咏辛辛兮匹马鸣,我愿是那龙后的过河卒!
看!那巨龙飞升起来了,狂野起来了,腾冲起来了!应数最金光绚烂的惊鸿,数最瑰丽耀眼的灯塔,数那最辉煌的似火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