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潼关“失守”
“臣相,朕知道你的担心,你是害怕哥舒瀚此人背叛于朕.到时候难免失去一座雄关,而且白白的便宜了安禄山是不是?”
“是啊。若真的如此,我部和安军的实力差距就会更加巨大,到时候,安禄山一定会进攻我部,因为我们占有的是中原最富庶之地。”
“是的。臣相,这是最坏的打算。可是此事一旦成功,则安禄山的一切军事部署,都逃不过我们的监视,而且最重要的是,安禄山的胸口,随时插着一把尖刀,我们只要他在最需要的时候刺出去,则大事可成,岂非胜于得到十万雄兵?”
“话虽如此,但我总觉得风险很大。”
“臣相。我们现在争夺天下,其实好比在下棋,有些时候,该冒险的时候,一定不能犹豫。不然的话,可能坐失良机。哥舒瀚既已经投效于我,我相信他会认清形势的。另外,你即刻派凤萧再秘密的到潼关,告诉哥舒瀚,该是投降的时候了。”
“是。”李白领命而去。看着李白的背影消失在帘外,唐朝心中升起感慨:李大哥这一生多历磨难,因此事事持重,却不知道兵法的要义就是一个变,我既然敢相信他,还将一年的粮草军饷都给了他,难道就没有钳制他的方法?
不过,这些事情,即使亲如李白,都暂时不告诉他的好。
……
潼关,哥舒瀚帅营。
所有的将领齐集军中,这是出征的信号。
大家的脸上都有紧张和期待的神色,憋在关中的时间太久了,真的不是个滋味。
哥舒瀚的黑脸上满是威严:“各位,高仙芝将军按兵不动,李亨太子又不再发救兵,潼关城下的史思明大军却是越聚越多,已达二十万,他这段时间又不要命的进攻,我们双方的损失都是极大,我部本来有十万大军,但是现在只有八万。成败在此一战,各位务必努力向前,即使被打败,大家也不要慌,跟在我身后,史思明不是说了吗,只要我们投降,他不会杀我们。太子对我们怎么样,大家都清楚,灵武明明有郭子仪这样的良将,却派个只会按兵不动的高仙芝来救我们。”
众将士一听,心中都是气愤,有人心想,既然这样,不如投降的好。
这就是唐朝要求凤萧传递的命令。
哥舒瀚在如此形势下,实在也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他虽然是一员勇将,忠心唐朝,可是不断的上奏李隆基,李隆基又指挥不动李亨不说,而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也只有区区数万,只得有好言敷衍他。
这样一来,哥舒瀚就更加的相信唐朝的判断,选择投降史思明,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是按照唐朝的意思,若是直接投降,显然容易引起史思明的猜疑,只得一战。
……
史思明军中,史朝义火速的禀报:“父帅,哥舒瀚就要出城了,他想偷袭我们。”接着就将探子的发现告诉了史思明。
史思明先还不信,但是很快的营外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火急的出营一看,只见哥舒瀚的大军已经漫山遍野而来。
妈米的,居然敢偷袭我?
史思明虽然是变起俄顷,不过此人的确是个帅才,立即喝令身边的传令官传达自己的命令,一路向西逃窜。
哥舒瀚大喜,立即起了贪心,带领手下无数骁将直扑后营来捉拿史思明。他心中想的是,投降昂胡人,性情难测,随时有性命之忧,若是能击败史思明,则不管是李隆基还是唐朝,都会对他另眼相看。
于是,哥舒瀚接受李隆基的“皇令”,只留三万军马守城,其余五六万兵马则随他追击史思明部。
本来,双方之间强弱悬殊,哥舒瀚根本不能得逞,可是长期以来哥部都龟缩在城中,史思明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敢冲出来。
在这种出其不意的攻击之下,史思明兵败也是正常的。
哥部带兵刚追出夹山,砰砰的号炮声中,左边蔡希德,右边田承嗣带领大军冲出,逃走的史思明随即收住大军回身合围,喊声如雷。
哥舒瀚傻了眼,妈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他心中本来还有的一点侥幸获胜的心态顿时当然无存,知道敌不过,赶紧带领大军复回,想要回城,但是呐喊声中,安禄山手下大将安守忠带领大军杀出。
就是这一只军队,使得哥舒瀚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之中。
其实,以哥舒瀚之勇,即使不能取胜,但是要再杀回潼关,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安守忠的到来,却使他绝望。
不过他并不打算立即投降,而是带领大军接战。
这一场真正的较量。
这是李隆基当年最精锐部队和安禄山的较量。
这场大战虽不惨烈,可是即便是精锐如史思明的骑兵,也不能一鼓作气的拿下哥舒瀚。
只见哥舒瀚带兵四面冲突,血染征袍。
他这倒不是听唐朝的话,要将投降的戏码演绎的逼真一点,而是他心中的确存了要报答李隆基的意思。再怎么说,李隆基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是深重的。
两军混战,可是哥舒瀚手下之兵渐渐抵挡不住。
原来,安守忠之所以能及时的赶来包围哥舒瀚,乃是安禄山的“皇令”。
就在潼关之战前不久,安禄山忽然接到确切的情报,哥舒瀚想要出其不意的偷袭史思明。
向安禄山透露这个消息的人乃是他手下谋士严庄。
据严庄的报告,他是无意之中出去打猎,抓住从潼关上逃走士兵之后,逼问得出的消息。
其实,这个消息是唐朝故意让凤萧泄露给严庄的。
严庄知道这是唐朝的意思,自然要透露给安禄山。
安禄山带领大军在潼关西北十余里驻扎,正在为久攻不下潼关而发愁。他其实在就想带领大军和史思明会合,攻打潼关,可是心中又担心攻打不下来被手下将领所笑。
他也不是笨人,看了潼关的天险,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即使真的派百万大军去攻打,也未必能打得下来,毕竟在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他派出蔡希德和田承嗣各带十万步兵前去支援,已经是他的底线。
但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当然不能放过,立即派手下大将安守忠带兵前去支援。
哥舒瀚带领大军和数倍于自己的兵力激战了两个时辰,渐渐支持不住,但是史思明忽然长刀一举,下令停止攻击。
“所有将士,立即停止作战,原地待命!”
作为大燕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所有的大将,在没有安禄山的情况下,都归他节制。
于是,蔡希德、田承嗣以及安守忠都停止攻击,只是将大军散开,如铁桶一般的包围住哥舒瀚。
……
其实,史思明深有谋略,故意使散布在潼关四周的士兵纪律废弛,为的就是要引得哥舒瀚出来偷袭,他先前的溃败乃是一种伪装。
其实他真正的精兵,都驻扎在夹山一带。
史思明最初的打算,只是要取得胜利,并非要想生擒哥舒瀚,但是安禄山派蔡希德和田承嗣前来支持,才使他想要全歼哥部。
以他的身份,攻打区区一座潼关就费了这么大的力,早有不少的将领在背后说他无能。以四时万的兵力若不能全歼哥部,他真的是自己没有脸面。
现在可好,安守忠居然在这样的时候带兵来援,那可是他建绝世之功的好机会,现在有了五十万兵马,是哥舒瀚的十倍。
他这一下令停止攻击,安守忠很是不满,骑马冲到史思明的面前:“你是怎么搞的,这些都是叛逆,为什么不全部杀光?”
和安守忠的想法一样的将领大有人在。以区区的一座潼关,居然抵挡了安禄山上百万的军队,的确使这些一向在北国战无不胜的军队感觉耻辱。
史思明知道不少的将领对自己这个大元帅的位置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就是这个安守忠,明白他这是借题发挥,冷哼了一声,如平地起了一声虎啸,不回答他的问题,却用眼睛瞪着他:“安将军,你不听我的命令,擅离职守,在三军之前脱离自己的兵前来质问我,不管有没有理,都是杀头的罪名!我敬你是大将,不追究,即使有什么是非曲直,将来在皇上面前由他圣裁,速速回军,不然的话,我可以将你就地格杀?”
史思明当然不是威胁,排列在他身后的上万亲兵随时接受他的命令。安守忠知道,只要自己一个应对不当,就是血溅当场的下场。他也知道自己的资格是老,但是武功不及史思明,他说要在三军之前杀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听了史思明这番充满威胁的话,冷笑数声,终于策马回到自己的军中,心中打定主意:到时候到了皇上面前,我看你是不是还能有这样的威风?
“臣相,朕知道你的担心,你是害怕哥舒瀚此人背叛于朕.到时候难免失去一座雄关,而且白白的便宜了安禄山是不是?”
“是啊。若真的如此,我部和安军的实力差距就会更加巨大,到时候,安禄山一定会进攻我部,因为我们占有的是中原最富庶之地。”
“是的。臣相,这是最坏的打算。可是此事一旦成功,则安禄山的一切军事部署,都逃不过我们的监视,而且最重要的是,安禄山的胸口,随时插着一把尖刀,我们只要他在最需要的时候刺出去,则大事可成,岂非胜于得到十万雄兵?”
“话虽如此,但我总觉得风险很大。”
“臣相。我们现在争夺天下,其实好比在下棋,有些时候,该冒险的时候,一定不能犹豫。不然的话,可能坐失良机。哥舒瀚既已经投效于我,我相信他会认清形势的。另外,你即刻派凤萧再秘密的到潼关,告诉哥舒瀚,该是投降的时候了。”
“是。”李白领命而去。看着李白的背影消失在帘外,唐朝心中升起感慨:李大哥这一生多历磨难,因此事事持重,却不知道兵法的要义就是一个变,我既然敢相信他,还将一年的粮草军饷都给了他,难道就没有钳制他的方法?
不过,这些事情,即使亲如李白,都暂时不告诉他的好。
……
潼关,哥舒瀚帅营。
所有的将领齐集军中,这是出征的信号。
大家的脸上都有紧张和期待的神色,憋在关中的时间太久了,真的不是个滋味。
哥舒瀚的黑脸上满是威严:“各位,高仙芝将军按兵不动,李亨太子又不再发救兵,潼关城下的史思明大军却是越聚越多,已达二十万,他这段时间又不要命的进攻,我们双方的损失都是极大,我部本来有十万大军,但是现在只有八万。成败在此一战,各位务必努力向前,即使被打败,大家也不要慌,跟在我身后,史思明不是说了吗,只要我们投降,他不会杀我们。太子对我们怎么样,大家都清楚,灵武明明有郭子仪这样的良将,却派个只会按兵不动的高仙芝来救我们。”
众将士一听,心中都是气愤,有人心想,既然这样,不如投降的好。
这就是唐朝要求凤萧传递的命令。
哥舒瀚在如此形势下,实在也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他虽然是一员勇将,忠心唐朝,可是不断的上奏李隆基,李隆基又指挥不动李亨不说,而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也只有区区数万,只得有好言敷衍他。
这样一来,哥舒瀚就更加的相信唐朝的判断,选择投降史思明,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是按照唐朝的意思,若是直接投降,显然容易引起史思明的猜疑,只得一战。
……
史思明军中,史朝义火速的禀报:“父帅,哥舒瀚就要出城了,他想偷袭我们。”接着就将探子的发现告诉了史思明。
史思明先还不信,但是很快的营外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火急的出营一看,只见哥舒瀚的大军已经漫山遍野而来。
妈米的,居然敢偷袭我?
史思明虽然是变起俄顷,不过此人的确是个帅才,立即喝令身边的传令官传达自己的命令,一路向西逃窜。
哥舒瀚大喜,立即起了贪心,带领手下无数骁将直扑后营来捉拿史思明。他心中想的是,投降昂胡人,性情难测,随时有性命之忧,若是能击败史思明,则不管是李隆基还是唐朝,都会对他另眼相看。
于是,哥舒瀚接受李隆基的“皇令”,只留三万军马守城,其余五六万兵马则随他追击史思明部。
本来,双方之间强弱悬殊,哥舒瀚根本不能得逞,可是长期以来哥部都龟缩在城中,史思明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敢冲出来。
在这种出其不意的攻击之下,史思明兵败也是正常的。
哥部带兵刚追出夹山,砰砰的号炮声中,左边蔡希德,右边田承嗣带领大军冲出,逃走的史思明随即收住大军回身合围,喊声如雷。
哥舒瀚傻了眼,妈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他心中本来还有的一点侥幸获胜的心态顿时当然无存,知道敌不过,赶紧带领大军复回,想要回城,但是呐喊声中,安禄山手下大将安守忠带领大军杀出。
就是这一只军队,使得哥舒瀚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之中。
其实,以哥舒瀚之勇,即使不能取胜,但是要再杀回潼关,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安守忠的到来,却使他绝望。
不过他并不打算立即投降,而是带领大军接战。
这一场真正的较量。
这是李隆基当年最精锐部队和安禄山的较量。
这场大战虽不惨烈,可是即便是精锐如史思明的骑兵,也不能一鼓作气的拿下哥舒瀚。
只见哥舒瀚带兵四面冲突,血染征袍。
他这倒不是听唐朝的话,要将投降的戏码演绎的逼真一点,而是他心中的确存了要报答李隆基的意思。再怎么说,李隆基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是深重的。
两军混战,可是哥舒瀚手下之兵渐渐抵挡不住。
原来,安守忠之所以能及时的赶来包围哥舒瀚,乃是安禄山的“皇令”。
就在潼关之战前不久,安禄山忽然接到确切的情报,哥舒瀚想要出其不意的偷袭史思明。
向安禄山透露这个消息的人乃是他手下谋士严庄。
据严庄的报告,他是无意之中出去打猎,抓住从潼关上逃走士兵之后,逼问得出的消息。
其实,这个消息是唐朝故意让凤萧泄露给严庄的。
严庄知道这是唐朝的意思,自然要透露给安禄山。
安禄山带领大军在潼关西北十余里驻扎,正在为久攻不下潼关而发愁。他其实在就想带领大军和史思明会合,攻打潼关,可是心中又担心攻打不下来被手下将领所笑。
他也不是笨人,看了潼关的天险,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即使真的派百万大军去攻打,也未必能打得下来,毕竟在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他派出蔡希德和田承嗣各带十万步兵前去支援,已经是他的底线。
但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当然不能放过,立即派手下大将安守忠带兵前去支援。
哥舒瀚带领大军和数倍于自己的兵力激战了两个时辰,渐渐支持不住,但是史思明忽然长刀一举,下令停止攻击。
“所有将士,立即停止作战,原地待命!”
作为大燕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所有的大将,在没有安禄山的情况下,都归他节制。
于是,蔡希德、田承嗣以及安守忠都停止攻击,只是将大军散开,如铁桶一般的包围住哥舒瀚。
……
其实,史思明深有谋略,故意使散布在潼关四周的士兵纪律废弛,为的就是要引得哥舒瀚出来偷袭,他先前的溃败乃是一种伪装。
其实他真正的精兵,都驻扎在夹山一带。
史思明最初的打算,只是要取得胜利,并非要想生擒哥舒瀚,但是安禄山派蔡希德和田承嗣前来支持,才使他想要全歼哥部。
以他的身份,攻打区区一座潼关就费了这么大的力,早有不少的将领在背后说他无能。以四时万的兵力若不能全歼哥部,他真的是自己没有脸面。
现在可好,安守忠居然在这样的时候带兵来援,那可是他建绝世之功的好机会,现在有了五十万兵马,是哥舒瀚的十倍。
他这一下令停止攻击,安守忠很是不满,骑马冲到史思明的面前:“你是怎么搞的,这些都是叛逆,为什么不全部杀光?”
和安守忠的想法一样的将领大有人在。以区区的一座潼关,居然抵挡了安禄山上百万的军队,的确使这些一向在北国战无不胜的军队感觉耻辱。
史思明知道不少的将领对自己这个大元帅的位置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就是这个安守忠,明白他这是借题发挥,冷哼了一声,如平地起了一声虎啸,不回答他的问题,却用眼睛瞪着他:“安将军,你不听我的命令,擅离职守,在三军之前脱离自己的兵前来质问我,不管有没有理,都是杀头的罪名!我敬你是大将,不追究,即使有什么是非曲直,将来在皇上面前由他圣裁,速速回军,不然的话,我可以将你就地格杀?”
史思明当然不是威胁,排列在他身后的上万亲兵随时接受他的命令。安守忠知道,只要自己一个应对不当,就是血溅当场的下场。他也知道自己的资格是老,但是武功不及史思明,他说要在三军之前杀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听了史思明这番充满威胁的话,冷笑数声,终于策马回到自己的军中,心中打定主意:到时候到了皇上面前,我看你是不是还能有这样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