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迎春回孙家后,王夫人想着自己抚养了一场,不禁替迎春难过。几日茶饭不思,只是黯然神伤。
这日,正勉强用了一些午餐,有些告乏,准备休息。忽听得有脚步声进来,原来是贾政欢欢喜喜地进来。
王夫人忙问:“看你的神情,是有什么喜事?”
贾政笑道:“天大的喜讯!茜香国遣派使者求亲,皇上已经允诺,将探春许配给茜香国国王!”
王夫人听了,顿时脸上了有喜色。可很快便又愁道:“只是那茜香国路途遥远……”
“欸……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迎春如今好不好原是她的命,探春远嫁虽不能回来,但谁知不是她的福气呢!但凡做了女孩儿,终究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哪里顾得了?嫁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贾珍说着,便叹气扭头往赵姨娘那边去了。
王夫人听了无法,只得命人将探春唤来,嘱咐了一番。
那探春十分不舍,不禁哭道:“之前二姐姐回来,哭得如此凄惨,好歹她还能够时常回家来哭,若我去了那山高水远的地方,便是死是活,也不能跟你们通知一声呢!”
王夫人劝道:“那茜香国虽是蛮夷小国,但你嫁过去好歹也是一国之母,哪里会向你二姐姐那般。难道全天下的男人都跟孙绍祖一样不成?”
探春听了这话勉强止住了啼哭。王夫人又道:“你看看你大姐,做了娘娘是何等的荣耀。咱们家能够再出一个王妃,也是祖上的光荣。说不定,这也是你的造化了!”
探春素来因为自己不是太太生的,虽然吃穿用度与惜春、迎春一样,底下的丫鬟婆子也极少有人另眼相待的。但由于赵姨娘时常兴风作浪,众人难免有恶气,便与她和生母看作一起。
如今能够脱离这里,探春暗想:“或许能够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不一定。”如此想着,便收起眼泪,又与王夫人坐了一回。自去。
且不说那探春出嫁前三日,已经有宫里的夏太监领人送来许多皇上和元妃赏赐的礼物。
当日,探春盛装打扮,先乘轿子进宫向皇上拜别,又有茜香国的婚使护送并宫里的侍卫,浩浩荡荡地往海面去了。
此时,贾母率贾府上下,已经在船只边的堤岸等候。贾家的亲戚也都来了不少,又有城内百姓围观,好不热闹!
贾母先上前,与探春话别嘱咐一番。又有探春来跟贾政、王夫人等人道别。
那茜香国的使者向翻译催促一番,翻译才上前道:“吉时已经到了,王妃请登舟罢。”
探春只得含泪点了点头,才在丫鬟的搀扶下,登舟去了。
一时间几艘大船,扬帆出海。在海上渐渐如海燕、如黑点……直到消失不见。
那宝玉伤心不已,回家后,顿时放声大哭。黛玉、惜春、宝钗都在房内劝他。
宝玉哭道:“如今咱们这个园子也已经不像园子了。走的走,嫁的嫁。再过几年,只怕咱们几人也不能再聚了。若是这么,你们只由得我哭死,早你们一步离开。或许对我才是一种解脱呢!”
宝钗劝道:“你又在说胡话了。好好的,怎么又这么了?快别哭了,今日是喜庆的日子呢!他们还在外头设宴,你快换了衣裳,出去热闹一番。我们也是要和太太们一起看戏的,免得传到皇上耳朵里,就不好了!”
“这也叫好好的?”宝玉坐起身来,一边抹泪一边道,“你们今天也看见了,那个茜香国的人说话一个字也听不懂,难不成将来还有翻译时刻陪着三妹妹不成?二姐姐婚姻尚且如此,更何况三妹妹与丈夫连言语交流不也成?”
黛玉、宝钗、惜春等人听了,都不说话。
半晌,黛玉才道:“你再难过,又能怎么样?再这样,我们也只能陪着一起哭,何苦来?他们外头既然高高兴兴,咱们在这里哭,越发被人骂作是痴了!”说着,不禁滚下泪来,转身出门回去换衣服了。
惜春心里怅然若失,与宝钗双双离开怡红院后,却只是摘下了头上的首饰,换了一身素衣,呆呆地坐在床边发呆。
小丫鬟来劝道:“姑娘是时候去院子里了,太太、奶奶、小姐们都在那边听戏呢,若姑娘不去,只怕不合适。”
惜春叹气道:“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且去回太太,就说我身体不适,想静养。谁也别来打搅!就说我吃了药,睡下了!”
小丫鬟只得悻悻地去回话了。
因今日宾客女眷亦有不少,贾母、王夫人等唯恐旁人闲话,只得全程陪坐着,一直闹到三更天方罢。
只因史湘云难得过来,林黛玉便留她在自己房里睡。
这几夜,林黛玉每每失眠,加之近日又有探春和迎春的事情,越发睡不着了。
史湘云听得外头一片寂静,不禁拍了拍黛玉的肩膀,轻声道:“你听,适才还热闹得很呢,这会子,便静得跟什么似的!”
黛玉叹气道:“既然睡不着,不如咱们出去走走罢。只是不知道你敢不敢?”
史湘云道:“我怎么不敢?走罢!别吵醒了丫鬟,不然就出去不了了!”
一时间,两人便轻手轻脚地穿上了衣衫,出潇湘馆去了。
黛玉、湘云见外头已经息了灯。
湘云笑道:“倒是他们睡了好。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
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
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
这日,正勉强用了一些午餐,有些告乏,准备休息。忽听得有脚步声进来,原来是贾政欢欢喜喜地进来。
王夫人忙问:“看你的神情,是有什么喜事?”
贾政笑道:“天大的喜讯!茜香国遣派使者求亲,皇上已经允诺,将探春许配给茜香国国王!”
王夫人听了,顿时脸上了有喜色。可很快便又愁道:“只是那茜香国路途遥远……”
“欸……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迎春如今好不好原是她的命,探春远嫁虽不能回来,但谁知不是她的福气呢!但凡做了女孩儿,终究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哪里顾得了?嫁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贾珍说着,便叹气扭头往赵姨娘那边去了。
王夫人听了无法,只得命人将探春唤来,嘱咐了一番。
那探春十分不舍,不禁哭道:“之前二姐姐回来,哭得如此凄惨,好歹她还能够时常回家来哭,若我去了那山高水远的地方,便是死是活,也不能跟你们通知一声呢!”
王夫人劝道:“那茜香国虽是蛮夷小国,但你嫁过去好歹也是一国之母,哪里会向你二姐姐那般。难道全天下的男人都跟孙绍祖一样不成?”
探春听了这话勉强止住了啼哭。王夫人又道:“你看看你大姐,做了娘娘是何等的荣耀。咱们家能够再出一个王妃,也是祖上的光荣。说不定,这也是你的造化了!”
探春素来因为自己不是太太生的,虽然吃穿用度与惜春、迎春一样,底下的丫鬟婆子也极少有人另眼相待的。但由于赵姨娘时常兴风作浪,众人难免有恶气,便与她和生母看作一起。
如今能够脱离这里,探春暗想:“或许能够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不一定。”如此想着,便收起眼泪,又与王夫人坐了一回。自去。
且不说那探春出嫁前三日,已经有宫里的夏太监领人送来许多皇上和元妃赏赐的礼物。
当日,探春盛装打扮,先乘轿子进宫向皇上拜别,又有茜香国的婚使护送并宫里的侍卫,浩浩荡荡地往海面去了。
此时,贾母率贾府上下,已经在船只边的堤岸等候。贾家的亲戚也都来了不少,又有城内百姓围观,好不热闹!
贾母先上前,与探春话别嘱咐一番。又有探春来跟贾政、王夫人等人道别。
那茜香国的使者向翻译催促一番,翻译才上前道:“吉时已经到了,王妃请登舟罢。”
探春只得含泪点了点头,才在丫鬟的搀扶下,登舟去了。
一时间几艘大船,扬帆出海。在海上渐渐如海燕、如黑点……直到消失不见。
那宝玉伤心不已,回家后,顿时放声大哭。黛玉、惜春、宝钗都在房内劝他。
宝玉哭道:“如今咱们这个园子也已经不像园子了。走的走,嫁的嫁。再过几年,只怕咱们几人也不能再聚了。若是这么,你们只由得我哭死,早你们一步离开。或许对我才是一种解脱呢!”
宝钗劝道:“你又在说胡话了。好好的,怎么又这么了?快别哭了,今日是喜庆的日子呢!他们还在外头设宴,你快换了衣裳,出去热闹一番。我们也是要和太太们一起看戏的,免得传到皇上耳朵里,就不好了!”
“这也叫好好的?”宝玉坐起身来,一边抹泪一边道,“你们今天也看见了,那个茜香国的人说话一个字也听不懂,难不成将来还有翻译时刻陪着三妹妹不成?二姐姐婚姻尚且如此,更何况三妹妹与丈夫连言语交流不也成?”
黛玉、宝钗、惜春等人听了,都不说话。
半晌,黛玉才道:“你再难过,又能怎么样?再这样,我们也只能陪着一起哭,何苦来?他们外头既然高高兴兴,咱们在这里哭,越发被人骂作是痴了!”说着,不禁滚下泪来,转身出门回去换衣服了。
惜春心里怅然若失,与宝钗双双离开怡红院后,却只是摘下了头上的首饰,换了一身素衣,呆呆地坐在床边发呆。
小丫鬟来劝道:“姑娘是时候去院子里了,太太、奶奶、小姐们都在那边听戏呢,若姑娘不去,只怕不合适。”
惜春叹气道:“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且去回太太,就说我身体不适,想静养。谁也别来打搅!就说我吃了药,睡下了!”
小丫鬟只得悻悻地去回话了。
因今日宾客女眷亦有不少,贾母、王夫人等唯恐旁人闲话,只得全程陪坐着,一直闹到三更天方罢。
只因史湘云难得过来,林黛玉便留她在自己房里睡。
这几夜,林黛玉每每失眠,加之近日又有探春和迎春的事情,越发睡不着了。
史湘云听得外头一片寂静,不禁拍了拍黛玉的肩膀,轻声道:“你听,适才还热闹得很呢,这会子,便静得跟什么似的!”
黛玉叹气道:“既然睡不着,不如咱们出去走走罢。只是不知道你敢不敢?”
史湘云道:“我怎么不敢?走罢!别吵醒了丫鬟,不然就出去不了了!”
一时间,两人便轻手轻脚地穿上了衣衫,出潇湘馆去了。
黛玉、湘云见外头已经息了灯。
湘云笑道:“倒是他们睡了好。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
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
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