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欢和高长恭离开建康后没几日,陈国的皇帝便下旨,解除了韩子高的其他职务,只留下散骑常侍和右将军之职,命他移驻新安寺。韩子高自然遵旨而行。他深知自己兵权过重,非常不安,就上书请求外放,好离开建康,安成王陈琐却不许。
不久,刘师知、到仲举、殷不佞、王暹等人密谋,想将陈琐逐出尚书省,以削弱他的权力,可事到临头却人人犹豫,谁也不敢先出头发难。到仲举几次去找韩子高,想说服他站出来首先发难,韩子高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殷不佞是东宫舍人,自认为是皇帝心腹,便前往尚书省假传圣旨:“今四方无事,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
陈琐其实并不在乎在不在尚书省,反正权力在他手中,便接了旨。正要离开尚书省,他的幕僚毛喜赶来阻止他,认为这话绝不是太后之意。陈国拥有天下的日子很短,先帝新丧,内忧外患与日俱增,正需要陈琐坐镇中枢,处理国事,怎么会让他离开?
陈琐猛然醒悟,立刻派毛喜去与自己的心腹大将吴明彻商议。吴明彻旗帜鲜明地道:“今上正在居丧期间,国事繁重,殿下与皇上是至亲,就如古之周公、召公,当辅佐皇上,以安社稷,现自应留在尚书省,不必迟疑。”
陈琐一听便定下心来,立刻着手制定计策。他自称生病,恐不能料理公务,便召刘师知前来交代一下。刘师知一听,自是欣然前往。
陈琐与他东拉西扯,拖延时间,却派毛喜立刻去向太后禀报。太后明确表示,皇帝年少,政事都委托给陈琐处置,殷不佞的话根本不是她的意思。毛喜又去见小皇帝,懦弱的陈伯宗推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完全不知道刘师知等人的行为。
毛喜迅速赶回,向陈琐禀报。陈琐当即将刘师知擒住,然后进宫面见太后和皇帝,痛述他们的罪行,然后自行草诏,当夜便将刘师知处死,同时将殷不佞和王暹一起抓住,按谋反论罪。很快,王暹便被处死,殷不佞被废为庶人,到仲举降职为金紫光禄大夫。
自此,陈琐独揽朝纲,权倾天下。
然而,还有一个人让他很担心,那就是手握重兵又不肯归附于他的韩子高。不过,陈茜刚刚去世,边境也不安宁,无论在朝在野,官吏和百姓的心中都将韩子高当成了强有力的保护者,如果贸然动他,很可能会引起大祸,甚而激起民变。因此,陈琐一直对韩子高用怀柔政策,不断给他输送士兵和战马扩充军队,还给他大量的铁和木炭用以打造和修理兵器,以便安抚他和他手下的将军们,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动手。
这段时间,到仲举寝食难安,几次派儿子到郁假扮成女人去找韩子高,想说服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以便除掉陈琐。韩子高却知陈国势弱,面对着强大的周国和齐国,本就有些风雨飘摇,根本经不起内乱,因而婉言谢绝。
然而,到郁乔妆改扮去韩府的鬼祟行为已被陈琐派出的暗探察觉,同时又有人检举到郁谋反,这便使陈琐觉得事情紧急,刻不容缓,便决定先发制人。
很快,陈琐便召集百官至尚书省,共同商议立太子的事宜。韩子高和到仲举一进尚书省,便被埋伏的官兵抓住,连同到郁一起押送廷尉。陈琐连审都不愿审,便要皇帝下旨,打算将他们在狱中赐死。
顾欢惊跳起来:“那现在呢?我大哥怎么样?”
高明喘了一口气,赶紧说:“我们和福伯商量过了,他和高亮拿钱上下打点,争取能拖上几天,我便快马加鞭赶回来报信。”
“好。”顾欢心下稍定,转头看向高长恭。“我马上就去建康,一定要救出大哥。”
高长恭也已站起身来:“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早就配合默契,用不着商量,顾欢便赶回府里准备东西,高长恭则召来尉相愿和幕僚们仔细吩咐,说自己有急事要出去几天,军务由尉相愿负责,政务由幕僚们酌情处理,重大事务等他回来再说。
尉相愿和那些幕僚都一口答应,高长恭便急奔回府。
顾欢已经将兵器和一些简单的衣物用品收拾好,等在府中。
高长恭叫来管家,叮嘱了一下,便与顾欢一道,带着兰陵十八骑,飞快地奔出了益都城。
他们每个人都多带了一匹马,在路上轮换着骑,马休息而人不歇,日夜兼程,一路向南。
只用了三天时间,他们便赶到了长江边,高明早就雇好了一艘大船,一直等在江北,他们一到便连人带马一起上船,却不敢直奔建康城中,便吩咐船老大在距建康有五里多地的一个小码头靠岸。
他们给的银子多,虽然人强马壮,顾欢和高长恭却清秀斯文,那船老大便没有怀疑什么,只依言泊在这里不动,随时准备开船。顾欢许诺,一旦回到江北,还要重金谢他。那个憨厚纯朴的船老大乐得合不拢嘴,连声答应。
高长恭留下十二个人带着多余的马住在建康城外的村子里,自己和顾欢只带了五个人进城。他们略微乔妆了一下,扮作南朝人,在客栈中住下,然后派人去韩府外留下特定的记号。
进了房间,高长恭和顾欢坐下来狂喝了几大杯茶,这才算是缓了一口气。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除了讨论行进路线外,几乎没说过什么其他的话。两人都是忧心如焚,深怕还没赶到建康,韩子高便已遭不测。这时虽然也不知道确切消息,但到底已经赶到地方,他们的心这才安定了一些。
很快,高亮便赶来了。
他深知自己的主子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进得门来,不等他们询问,立刻就说:“韩将军还活着。”
顾欢长出一口气,随即急切地问:“他现在关在何处?在里面受罪了吗?情形到底如何?”
高亮沉着地一一禀报。
韩子高刚刚被抓,韩府总管韩福便和高明、高亮二人商议了营救方案。高明立刻去搬救兵,这边由韩福在明,高亮在暗,分头查探,然后由韩福去朝中上下和狱中打点,大把大把地塞银子,根本就不吝惜钱财。
朝中想保韩子高的人本也不少,有些就在朝上提出,不教而诛谓之虐,既然要杀,总得审出罪名来,有凭有证,才能服众,不然何以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如此一来,陈琐也不便立刻杀人,就派了廷尉到狱中审讯。
到郁意图谋反是他在军中接触的一个将军举报的,那是有凭有证,无可辩驳,到仲举自然也逃脱不了主谋之罪。他们父子俩已经在狱中被毒酒赐死,现在只有韩子高还侥幸活着,不过,性命也在旦夕之间。
陈琐在自己草拟的皇帝上谕中说:“韩子高小竖轻佻,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元相不忍多诛,但除君侧……”
意思很明显,陈琐给韩子高加上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就是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但为了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又故作大方,对韩子高的兄弟子侄等亲人一概不究,连他的府第都暂时保留,等到整死他后再查封。
韩福机灵,趁陈琐一时没有动手,便将府中可携带的财物全都转移出来,这才有能力找可靠的人打点,以帮助拖延处决韩子高的时间。
听高亮说完,顾欢看向高长恭,冷静而坚定地道:“现在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陈琐不会给我们时间来布置。为今之计,只有劫狱,你看呢?”
“是啊,我也这么认为。”高长恭点头。“火烧眉毛了,只能当机立断。”
顾欢长出一口气,起身踱来踱去,头脑中十分混乱,一时理不出头绪来。
高长恭却相对比较冷静。他坐在那里,问高亮:“你坐下来,喝杯茶,把大狱的情况说给我听听。”
高亮便坐到桌边,将一杯茶几口喝完,疲倦的神色才消褪了一些。
顾欢也平静下来,走过来坐下,专心地看着他。
高亮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却没有喝,而是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划了一幅大狱的结构图。
韩福用重金贿赂了狱中的一个小头目,在他带队值班的时候曾经进去探过两次监,高亮自然作为下人随行,对其中的各种情形都观察得很细。他把大门外的地形、里面的构造以及守卫的分布等情况一一介绍后,犹豫了一下,才轻声说:“他们用了酷刑,想逼韩将军认罪,韩将军是硬汉子,自是宁死不认,因此伤得很重,行走不便,只能将他背出来。”
进了狱中,受刑是可以想象的,顾欢和高长恭都是既心疼又愤怒,却也无可奈何,现在他们能做的事就只有抓紧时间部署,尽快将韩子高救出来。
顾欢沉思了一会儿,抬头问高亮:“我大哥在建康经营这么些年,手下兵马最盛。他待部属又一向亲厚,照顾有加,现在他被诬下狱,有没有将领为此不平的?”
“有。”高亮立刻点头。“但是,我们不了解哪些人可靠,因而不敢信任任何人。昔日跟随韩将军的几员大将都已调往外任,非奉诏不得回建康,否则以叛反论处,他们即使气愤,也鞭长莫及,一时半刻是赶不回来的。目前看来,只有湘州刺史华皎是信得过的,他得知韩将军入狱后,已经派心腹之人赶来,与福伯接触。他们悄悄带了一千人过来,一半是水军,方便接应。”
顾欢有些感动:“华皎为了韩子高什么都不顾了,反叛朝廷都敢干。”
“是啊。”高长恭沉吟道。“这人的确是个讲义气的好汉子,而且有勇有谋,水上陆地都能征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欢儿,我有个想法,这次行动咱们最好不要连累他,以备他日有大用。”
“好,我赞同。”顾欢有些兴奋了。“我觉得,大哥被捕后,一直没人有过什么作为,陈琐也会认为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多半不会料到有人劫狱。我们装作探监,将人劫出来,快马加鞭直奔江边,上船就走,他们肯定追不到。只要到了江北一上岸,那就基本安全了。”
“对。”高长恭点头,仔细思索了一会儿,便道。“高亮,你回去找福伯,让他去打点一下狱中的看守,我们明天晚上乔妆成大哥的家眷前去探监。此外,你今天务必打听清楚,明晚在各个城门守卫的兵将里有哪一部分曾经是大哥的子弟兵,咱们就从那里出城。”
高亮立刻答道“是”,便起身离去。
高长恭看着顾欢,沉声道:“明日晚间一定要动手。欢儿,咱们这是深入虎穴,你千万要当心。”
“我明白。”顾欢郑重地点头。“你也一样,注意安全。”
高长恭伸出手去,紧紧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放心,我们定会平平安安地将大哥救出来。”
不久,刘师知、到仲举、殷不佞、王暹等人密谋,想将陈琐逐出尚书省,以削弱他的权力,可事到临头却人人犹豫,谁也不敢先出头发难。到仲举几次去找韩子高,想说服他站出来首先发难,韩子高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殷不佞是东宫舍人,自认为是皇帝心腹,便前往尚书省假传圣旨:“今四方无事,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
陈琐其实并不在乎在不在尚书省,反正权力在他手中,便接了旨。正要离开尚书省,他的幕僚毛喜赶来阻止他,认为这话绝不是太后之意。陈国拥有天下的日子很短,先帝新丧,内忧外患与日俱增,正需要陈琐坐镇中枢,处理国事,怎么会让他离开?
陈琐猛然醒悟,立刻派毛喜去与自己的心腹大将吴明彻商议。吴明彻旗帜鲜明地道:“今上正在居丧期间,国事繁重,殿下与皇上是至亲,就如古之周公、召公,当辅佐皇上,以安社稷,现自应留在尚书省,不必迟疑。”
陈琐一听便定下心来,立刻着手制定计策。他自称生病,恐不能料理公务,便召刘师知前来交代一下。刘师知一听,自是欣然前往。
陈琐与他东拉西扯,拖延时间,却派毛喜立刻去向太后禀报。太后明确表示,皇帝年少,政事都委托给陈琐处置,殷不佞的话根本不是她的意思。毛喜又去见小皇帝,懦弱的陈伯宗推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完全不知道刘师知等人的行为。
毛喜迅速赶回,向陈琐禀报。陈琐当即将刘师知擒住,然后进宫面见太后和皇帝,痛述他们的罪行,然后自行草诏,当夜便将刘师知处死,同时将殷不佞和王暹一起抓住,按谋反论罪。很快,王暹便被处死,殷不佞被废为庶人,到仲举降职为金紫光禄大夫。
自此,陈琐独揽朝纲,权倾天下。
然而,还有一个人让他很担心,那就是手握重兵又不肯归附于他的韩子高。不过,陈茜刚刚去世,边境也不安宁,无论在朝在野,官吏和百姓的心中都将韩子高当成了强有力的保护者,如果贸然动他,很可能会引起大祸,甚而激起民变。因此,陈琐一直对韩子高用怀柔政策,不断给他输送士兵和战马扩充军队,还给他大量的铁和木炭用以打造和修理兵器,以便安抚他和他手下的将军们,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动手。
这段时间,到仲举寝食难安,几次派儿子到郁假扮成女人去找韩子高,想说服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以便除掉陈琐。韩子高却知陈国势弱,面对着强大的周国和齐国,本就有些风雨飘摇,根本经不起内乱,因而婉言谢绝。
然而,到郁乔妆改扮去韩府的鬼祟行为已被陈琐派出的暗探察觉,同时又有人检举到郁谋反,这便使陈琐觉得事情紧急,刻不容缓,便决定先发制人。
很快,陈琐便召集百官至尚书省,共同商议立太子的事宜。韩子高和到仲举一进尚书省,便被埋伏的官兵抓住,连同到郁一起押送廷尉。陈琐连审都不愿审,便要皇帝下旨,打算将他们在狱中赐死。
顾欢惊跳起来:“那现在呢?我大哥怎么样?”
高明喘了一口气,赶紧说:“我们和福伯商量过了,他和高亮拿钱上下打点,争取能拖上几天,我便快马加鞭赶回来报信。”
“好。”顾欢心下稍定,转头看向高长恭。“我马上就去建康,一定要救出大哥。”
高长恭也已站起身来:“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早就配合默契,用不着商量,顾欢便赶回府里准备东西,高长恭则召来尉相愿和幕僚们仔细吩咐,说自己有急事要出去几天,军务由尉相愿负责,政务由幕僚们酌情处理,重大事务等他回来再说。
尉相愿和那些幕僚都一口答应,高长恭便急奔回府。
顾欢已经将兵器和一些简单的衣物用品收拾好,等在府中。
高长恭叫来管家,叮嘱了一下,便与顾欢一道,带着兰陵十八骑,飞快地奔出了益都城。
他们每个人都多带了一匹马,在路上轮换着骑,马休息而人不歇,日夜兼程,一路向南。
只用了三天时间,他们便赶到了长江边,高明早就雇好了一艘大船,一直等在江北,他们一到便连人带马一起上船,却不敢直奔建康城中,便吩咐船老大在距建康有五里多地的一个小码头靠岸。
他们给的银子多,虽然人强马壮,顾欢和高长恭却清秀斯文,那船老大便没有怀疑什么,只依言泊在这里不动,随时准备开船。顾欢许诺,一旦回到江北,还要重金谢他。那个憨厚纯朴的船老大乐得合不拢嘴,连声答应。
高长恭留下十二个人带着多余的马住在建康城外的村子里,自己和顾欢只带了五个人进城。他们略微乔妆了一下,扮作南朝人,在客栈中住下,然后派人去韩府外留下特定的记号。
进了房间,高长恭和顾欢坐下来狂喝了几大杯茶,这才算是缓了一口气。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除了讨论行进路线外,几乎没说过什么其他的话。两人都是忧心如焚,深怕还没赶到建康,韩子高便已遭不测。这时虽然也不知道确切消息,但到底已经赶到地方,他们的心这才安定了一些。
很快,高亮便赶来了。
他深知自己的主子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进得门来,不等他们询问,立刻就说:“韩将军还活着。”
顾欢长出一口气,随即急切地问:“他现在关在何处?在里面受罪了吗?情形到底如何?”
高亮沉着地一一禀报。
韩子高刚刚被抓,韩府总管韩福便和高明、高亮二人商议了营救方案。高明立刻去搬救兵,这边由韩福在明,高亮在暗,分头查探,然后由韩福去朝中上下和狱中打点,大把大把地塞银子,根本就不吝惜钱财。
朝中想保韩子高的人本也不少,有些就在朝上提出,不教而诛谓之虐,既然要杀,总得审出罪名来,有凭有证,才能服众,不然何以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如此一来,陈琐也不便立刻杀人,就派了廷尉到狱中审讯。
到郁意图谋反是他在军中接触的一个将军举报的,那是有凭有证,无可辩驳,到仲举自然也逃脱不了主谋之罪。他们父子俩已经在狱中被毒酒赐死,现在只有韩子高还侥幸活着,不过,性命也在旦夕之间。
陈琐在自己草拟的皇帝上谕中说:“韩子高小竖轻佻,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元相不忍多诛,但除君侧……”
意思很明显,陈琐给韩子高加上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就是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但为了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又故作大方,对韩子高的兄弟子侄等亲人一概不究,连他的府第都暂时保留,等到整死他后再查封。
韩福机灵,趁陈琐一时没有动手,便将府中可携带的财物全都转移出来,这才有能力找可靠的人打点,以帮助拖延处决韩子高的时间。
听高亮说完,顾欢看向高长恭,冷静而坚定地道:“现在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陈琐不会给我们时间来布置。为今之计,只有劫狱,你看呢?”
“是啊,我也这么认为。”高长恭点头。“火烧眉毛了,只能当机立断。”
顾欢长出一口气,起身踱来踱去,头脑中十分混乱,一时理不出头绪来。
高长恭却相对比较冷静。他坐在那里,问高亮:“你坐下来,喝杯茶,把大狱的情况说给我听听。”
高亮便坐到桌边,将一杯茶几口喝完,疲倦的神色才消褪了一些。
顾欢也平静下来,走过来坐下,专心地看着他。
高亮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却没有喝,而是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划了一幅大狱的结构图。
韩福用重金贿赂了狱中的一个小头目,在他带队值班的时候曾经进去探过两次监,高亮自然作为下人随行,对其中的各种情形都观察得很细。他把大门外的地形、里面的构造以及守卫的分布等情况一一介绍后,犹豫了一下,才轻声说:“他们用了酷刑,想逼韩将军认罪,韩将军是硬汉子,自是宁死不认,因此伤得很重,行走不便,只能将他背出来。”
进了狱中,受刑是可以想象的,顾欢和高长恭都是既心疼又愤怒,却也无可奈何,现在他们能做的事就只有抓紧时间部署,尽快将韩子高救出来。
顾欢沉思了一会儿,抬头问高亮:“我大哥在建康经营这么些年,手下兵马最盛。他待部属又一向亲厚,照顾有加,现在他被诬下狱,有没有将领为此不平的?”
“有。”高亮立刻点头。“但是,我们不了解哪些人可靠,因而不敢信任任何人。昔日跟随韩将军的几员大将都已调往外任,非奉诏不得回建康,否则以叛反论处,他们即使气愤,也鞭长莫及,一时半刻是赶不回来的。目前看来,只有湘州刺史华皎是信得过的,他得知韩将军入狱后,已经派心腹之人赶来,与福伯接触。他们悄悄带了一千人过来,一半是水军,方便接应。”
顾欢有些感动:“华皎为了韩子高什么都不顾了,反叛朝廷都敢干。”
“是啊。”高长恭沉吟道。“这人的确是个讲义气的好汉子,而且有勇有谋,水上陆地都能征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欢儿,我有个想法,这次行动咱们最好不要连累他,以备他日有大用。”
“好,我赞同。”顾欢有些兴奋了。“我觉得,大哥被捕后,一直没人有过什么作为,陈琐也会认为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多半不会料到有人劫狱。我们装作探监,将人劫出来,快马加鞭直奔江边,上船就走,他们肯定追不到。只要到了江北一上岸,那就基本安全了。”
“对。”高长恭点头,仔细思索了一会儿,便道。“高亮,你回去找福伯,让他去打点一下狱中的看守,我们明天晚上乔妆成大哥的家眷前去探监。此外,你今天务必打听清楚,明晚在各个城门守卫的兵将里有哪一部分曾经是大哥的子弟兵,咱们就从那里出城。”
高亮立刻答道“是”,便起身离去。
高长恭看着顾欢,沉声道:“明日晚间一定要动手。欢儿,咱们这是深入虎穴,你千万要当心。”
“我明白。”顾欢郑重地点头。“你也一样,注意安全。”
高长恭伸出手去,紧紧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放心,我们定会平平安安地将大哥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