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都需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有人不喜欢听直来直去的话,特别是谈一些不高兴或是别人忌讳的事,从背后或从其他角度,委婉含蓄地把话说出来,听者会觉得很受用,让听者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有矛盾和有意见的人说话,还会使矛盾在柔婉之中自然而然地化去火力,既不激化矛盾,又能解决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更易于人接受。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必言传”。所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委婉能通幽
曲说是指面对某件事情不便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拐弯抹角地绕过主题,用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显得更高明。
不便直说的话往往是由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者的心理状况等等决定的。如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过失,进谏时,就很注意说话的含蓄。因为君王十分讲究保持至高无上的尊严,如果大臣有损“龙颜”,是要掉脑袋的。
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东方朔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回答说:“我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东方朔是聪明的,他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讥讽汉武帝的荒唐,真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这种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在有些特殊的场合下,曲说还可以用来作为隐晦批评的手段,间接地提出意见。《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国家叫南唐。官府的税收很重,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但敢怒而不敢言。当时,都城金陵连续几年大旱,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艰难。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视察国情时见到田地久旱无雨,便问道:“为什么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这时,群臣中走出一人,姓申名潮高,弯身施礼后答道:“而不敢下到京城里来,因为它也怕被征税。”李煜沉思半晌,然后微微含笑。不久,许多苛捐杂税便被取消了。
我们再来看一则现代故事:
甄妮在大连演出时,对台下观众说:“有一种运动,不知大连朋友是否喜欢,先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两只手来回……”她一边说一边用手示范鼓掌的动作。没等她说完,台下掌声四起。
一个演员,最喜欢的就是能听到观众的掌声,甄妮的表演还未开始,观众就为她热烈鼓掌,她主要是用曲说,再配以形象化的动作,生动有趣,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好感。
含蓄意味深
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绵绵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947年初,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采访毛**,当时正值胡宗南五十万大军即将进攻延安。“毛先生,在目前,中国共产主义的前途看来的确令人担忧,将来会怎样呢?请你谈一下。”罗德里克一针见血地问道。毛**胸有成竹地笑着说:“两年后,我邀请你到北京来探望我。”
在那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毛**没有直接回答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借用了一句普通的邀请客人来访的话语,暗示出自己的预见,显示了一代伟人高瞻远瞩的远大目光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念。
1924年4月,泰戈尔来中国访问,徐志摩担任翻译。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完后,徐志摩问泰戈尔:“你这样永远受创作冲动的支配,究竟是苦还是乐?”泰戈尔听后笑了笑,说道:“你还是去问问那些夜莺吧,整日呕尽心血还要唱,它们究竟是苦还是乐?再去问问那深山的瀑布,它终年把它洁白的身体向深谷里摔个粉碎,它究竟是苦还是乐?
很明显,泰戈尔并没有给徐志摩完整而明确的回答,而是用他那诗一般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哲理。
含蓄少伤害
与亲人同事之间交往,说话必须温柔婉约,不伤人自尊,也不要在其伤口上撒盐,相处起来就会轻松愉快得多。
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结婚三十多年来,互敬互爱,从不吵架。一天,她们的女婿来看望他们时,向老岳父请教夫妻和睦的秘方。岳父说:“我结婚时我岳父告诉我:‘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了,要知道,就是因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你要牢记这句话。”
对于女婿的咨询,老岳父并没有从正面有板有眼的教育,而是逆向回溯,正是因为自己姑娘有时做错事,才嫁给你,因此不要对我女儿过分挑剔。
婉约的说话方式,既不伤害对方,有时也能保护自己,使自己不至受到伤害。
有一次,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由于汽车猛的刹车,前面一位文雅的姑娘没有准备,猛的踩到了前面一位小伙子的脚上,由于姑娘穿的是高跟鞋,一下子疼得他无法忍受,姑娘回头看了看他,也不知如何解释。他十分生气,但还是说了一句:“没有把你的脚垫疼吧。”说得姑娘十分地不好意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感到一只手伸进了他裤兜里,他抬头看见对面几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他旁边也站了一位,他也意识到了会发生什么,于是他说了一句:“伙计,你把手放错了,那是我的裤兜。”说完,他觉得他把手抽走了。
这里,这位小伙子碰上的两件事,他都用了避免直接对抗的方式。遇到别人踩了自己的脚,这只是由于车的原因,姑娘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他在这里用了自嘲的手法,将两个人的矛盾化解了,以自己为中心,而将姑娘置于旁观者的位置,豁达地开自己的玩笑。第二件事他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做,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但是他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法,同样化解了冲突和意外。
一位漂亮的小姐戴着一顶很别致的装饰帽在大街上走着,几个小流氓围上来,把她的帽子抢了去,并戏谑道:“小阿妹的帽子真漂亮啊。”这位小姐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微笑着镇静地说:“是吗?我想你们一定想给你们的姐姐妹妹也买一顶,对吗?不过,我劝你们不要买,因为她们也会像我一样被别人抢了帽于。”几句话,把对方说得无言以对,乖乖地把帽子还给了这位小姐。
委婉解尴尬
在交际和与人说话时,常常用委婉的说法,可增强你的交际形象和说话效果,委婉有时实在是妙不可言。
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篮球教练叫佩迈尔。他带领欧洲迪鲍尔大学的篮球队曾获得国内比赛39次冠军,使球迷们为之倾倒。可是,他的球队在蝉联29次冠军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惨败。比赛一结束,记者们蜂拥而至,把他围个水泄不通,问他这位败军之将有何感想。他微笑着,不无幽默地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
在社交公关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这种不文雅的举动很是让其他顾客反感。经理叫来一位侍者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含蓄。”
怎么办呢?既要不得罪顾客,又要提醒他。侍者想了想,走过去很有礼貌地问了那位顾客一句话,说:“先生,你是刮胡子呢,还是理发?”话音刚落,那位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某青年到一对年轻夫妇家做客。年仅4岁的小主人公大声地对这位客人叔叔说:“叔叔,爸爸昨晚又打妈妈了。”年轻的女主人嗔怪地瞪了女儿一眼,表情甚为尴尬,见状,客人随机应变,对孩子说:“云云,你爸爸和你妈妈不是在打架,他们昨晚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你看,是不是这样,‘嗄,嗄,嗄……”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起来。女主人脸上的尴尬也消失了。
委婉含蓄的话受青睐,主要是它能两全其美。当然,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社交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会,必然影响表达效果。要做到语言含蓄,须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说话形象和风格优于常人,别具姿彩。
七、怎样用恭维的话征服人心
每个人都有喜欢被别人恭维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时说讨厌恭维话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喜欢听恭维话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维话要说得巧妙,不显山露水,不着丝毫痕迹,又恰到好处,被恭维的人就会信然而自得了。
善于说恭维话,不但能讨人喜欢,在关键时候,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特别是在一些不利的形势下,善于说恭维话,对方就不再为难你。具体来说,说好恭维话有如下好处:
(1)能转危为安
如,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每天做着皇帝梦。有一次竟在白天进入梦中。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心头肉”,过去连太后佛爷他也不愿用来孝敬,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的了。正当她惶惶然惟思自尽之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王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侍婢连忙哭诉着:“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达。”袁骂道:“快说快说,看你编的什么鬼话!”侍婢道:“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帐东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
婢女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一句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了对方的奖赏。
使用美言赞誉术必须了解对方的嗜好、习性,乃至脾气和情感,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选用对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恭维,使对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才能取得好的说话效果。
唐太宗继位后,有个叫法琳的僧人写了本宣扬佛教的《辩正论》,结果引起唐太宗的不满。太宗一怒之下,把法琳关进大牢,并对他说:“朕听说念观音者,刀枪不人,现在让你念七天,然后试试我的宝刀。”法琳吓得魂不附体。七天一到,面见太宗时便说道:
“七天以来,我没有念观音,只念陛下,因为陛下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啊!”
法琳和尚在生死危急关头,通过恭维对方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结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人们的心理总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所以说话者应特别注意把握对方的嗜好、习性乃至性格、脾气和情感,选用令对方最感兴趣的事物来恭维,就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2)能皆大欢喜
南朝齐代有个著名的书画家叫王僧虔,是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一手隶书也写得行云流水一般。
当朝皇上齐高帝萧道成也是一个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乐意听别人说自己的书法低于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
一天,齐高帝萧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试书法高低。于是君臣二人都认真写完了一幅字。写毕,齐高帝萧道成傲然问王僧虔:“你说,谁为第一,谁为第二?”
若一般臣子,当然立即会回答说:“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愿贬低自己,明明自己的书法高于皇帝,为什么要作违心的回答呢?但又不敢得罪皇帝,怎么办?王僧虔眼珠子一转,竟说出一句流传千古的绝妙答词:“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与帝的书法比赛分为两组,即“臣组”和“帝组”,并对之加以评比,既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说他的书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满足了皇帝的冠军欲,又维护了自己的荣誉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自己的风骨,觉得自己不是那种专门拍马屁的家伙。
果真,齐高帝萧道成听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问两人到底谁为第一了。
恭维话既然有以上两大好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说好恭维话呢?
选好恭维话题
恭维他人,必须选好恭维话题,恭维话实际上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在每一个层次,选好恰当的恭维话题十分重要。如果你的某位同事被派到外地去出差,恰好这位同事是位不爱往外跑的人,你恭维他得到领导信任,外出又可以领略各地风情等活,此君肯定不爱听。如果他喜欢书法,你不如恭维他的书法更好受用一些。
只要你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最迫切的需求,并有的放矢,予以激发和派遣,那他就会善待你了。尤其是对那些攻击性很强的对方,你不妨多动动脑子,不失时机地“美言”他几句,给他戴上一顶高帽子,让他的心里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他就会自动减弱锐气,转而善待你。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个体商场遇到这样一些情形:开始,营业员同顾客在商品质量、样式或价格上争论得很厉害,但后来聪明的营业员改变了战术,突然转而夸奖顾客在谈商品方面的丰富知识经验,说:“先生看起来是一个特别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问问,请教请教!”“即使您不买这件衣服,我的收获也很大!”说也奇怪,对方被你这么一夸奖,一恭维,反而变得心中不安,行为上变得不自在了。甚至还有些顾客,营业员一抬举他,他就感到不买下商品就对不住营业员似的,你说怪不怪?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广结善缘,就必须学会运用这种“给他戴顶高帽子”的办法,多夸夸对方,抬举抬举他,让他心理得到满足,自然,他也就不会“刁难”你了。当然,给人戴高帽子不可戴得太高,太高了他反而会因为不自在而对你生厌。最好不要把正在扫地的医院清洁工叫做“医生”,或把皱纹明显的妇人称作“小姐”。这样,人家反而会以为你在调侃他(她)而对你生厌了。
世人都喜欢恭维,但是恭维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讲不同的恭维话。比如男客户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同志的相貌。对青年客户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年客户恭维他的身体健康、富有经验就比较合适。对于商人,如果你说他道德高尚,学问出众,清廉自持,他一定无动于衷,不屑一顾。如果你说他才能出众,头脑聪明,手腕灵活,生财有道,脸泛红光,必定马上发财,他听了一定高兴。对于官吏,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日进斗金,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他才听得高兴。对于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根底,笔上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看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这样才显得你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恭维要恰到好处
选择好了恭维的话题,还必须要善于恭维才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售书情况。书店老板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在所有的书架上,他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
“别的书在哪里?”
“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
显然,这位书店老板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因此,善于说恭维话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做生意的朋友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不如直接赞扬他推销商品的能力,或赞扬他经营的手段。这种比较真实的话更能触及对方,说到人心里去。
特别是关心别人的某一件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余还有感激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钟子斯死后,伯牙终身不再鼓琴,其感恩知己之情如此之甚,不外乎钟子期能抓住他的心给他赞美。善于说话的人,常因几句话说得好,为他的前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里讲个有关拍马屁的老笑话。某丙是拍马屁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屁?我是最恨这种人的!”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屁,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的话呢?”阎王听后,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实则阎王也爱听恭维话,不过说恭维话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罢了。
这个故事,是说明了爱听恭维乃人之常情,只要你的恭维话说得有相当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但无伤人格,而是得人欢心的一法呢!
总之,恭维话有人爱听,你对人所说的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过的是,越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的人义正辞严,说自己不爱恭维,愿听批评,其实这只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缺点,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表面上虽然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安,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绝不会增进。
当然,说恭维话应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不合实际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曲意迎合是人们所不齿的。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必言传”。所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委婉能通幽
曲说是指面对某件事情不便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拐弯抹角地绕过主题,用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显得更高明。
不便直说的话往往是由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者的心理状况等等决定的。如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过失,进谏时,就很注意说话的含蓄。因为君王十分讲究保持至高无上的尊严,如果大臣有损“龙颜”,是要掉脑袋的。
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东方朔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回答说:“我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东方朔是聪明的,他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讥讽汉武帝的荒唐,真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这种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在有些特殊的场合下,曲说还可以用来作为隐晦批评的手段,间接地提出意见。《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国家叫南唐。官府的税收很重,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但敢怒而不敢言。当时,都城金陵连续几年大旱,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艰难。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视察国情时见到田地久旱无雨,便问道:“为什么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这时,群臣中走出一人,姓申名潮高,弯身施礼后答道:“而不敢下到京城里来,因为它也怕被征税。”李煜沉思半晌,然后微微含笑。不久,许多苛捐杂税便被取消了。
我们再来看一则现代故事:
甄妮在大连演出时,对台下观众说:“有一种运动,不知大连朋友是否喜欢,先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两只手来回……”她一边说一边用手示范鼓掌的动作。没等她说完,台下掌声四起。
一个演员,最喜欢的就是能听到观众的掌声,甄妮的表演还未开始,观众就为她热烈鼓掌,她主要是用曲说,再配以形象化的动作,生动有趣,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好感。
含蓄意味深
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绵绵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947年初,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采访毛**,当时正值胡宗南五十万大军即将进攻延安。“毛先生,在目前,中国共产主义的前途看来的确令人担忧,将来会怎样呢?请你谈一下。”罗德里克一针见血地问道。毛**胸有成竹地笑着说:“两年后,我邀请你到北京来探望我。”
在那个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毛**没有直接回答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借用了一句普通的邀请客人来访的话语,暗示出自己的预见,显示了一代伟人高瞻远瞩的远大目光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念。
1924年4月,泰戈尔来中国访问,徐志摩担任翻译。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完后,徐志摩问泰戈尔:“你这样永远受创作冲动的支配,究竟是苦还是乐?”泰戈尔听后笑了笑,说道:“你还是去问问那些夜莺吧,整日呕尽心血还要唱,它们究竟是苦还是乐?再去问问那深山的瀑布,它终年把它洁白的身体向深谷里摔个粉碎,它究竟是苦还是乐?
很明显,泰戈尔并没有给徐志摩完整而明确的回答,而是用他那诗一般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哲理。
含蓄少伤害
与亲人同事之间交往,说话必须温柔婉约,不伤人自尊,也不要在其伤口上撒盐,相处起来就会轻松愉快得多。
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结婚三十多年来,互敬互爱,从不吵架。一天,她们的女婿来看望他们时,向老岳父请教夫妻和睦的秘方。岳父说:“我结婚时我岳父告诉我:‘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了,要知道,就是因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你要牢记这句话。”
对于女婿的咨询,老岳父并没有从正面有板有眼的教育,而是逆向回溯,正是因为自己姑娘有时做错事,才嫁给你,因此不要对我女儿过分挑剔。
婉约的说话方式,既不伤害对方,有时也能保护自己,使自己不至受到伤害。
有一次,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由于汽车猛的刹车,前面一位文雅的姑娘没有准备,猛的踩到了前面一位小伙子的脚上,由于姑娘穿的是高跟鞋,一下子疼得他无法忍受,姑娘回头看了看他,也不知如何解释。他十分生气,但还是说了一句:“没有把你的脚垫疼吧。”说得姑娘十分地不好意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感到一只手伸进了他裤兜里,他抬头看见对面几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他旁边也站了一位,他也意识到了会发生什么,于是他说了一句:“伙计,你把手放错了,那是我的裤兜。”说完,他觉得他把手抽走了。
这里,这位小伙子碰上的两件事,他都用了避免直接对抗的方式。遇到别人踩了自己的脚,这只是由于车的原因,姑娘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他在这里用了自嘲的手法,将两个人的矛盾化解了,以自己为中心,而将姑娘置于旁观者的位置,豁达地开自己的玩笑。第二件事他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做,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但是他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法,同样化解了冲突和意外。
一位漂亮的小姐戴着一顶很别致的装饰帽在大街上走着,几个小流氓围上来,把她的帽子抢了去,并戏谑道:“小阿妹的帽子真漂亮啊。”这位小姐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微笑着镇静地说:“是吗?我想你们一定想给你们的姐姐妹妹也买一顶,对吗?不过,我劝你们不要买,因为她们也会像我一样被别人抢了帽于。”几句话,把对方说得无言以对,乖乖地把帽子还给了这位小姐。
委婉解尴尬
在交际和与人说话时,常常用委婉的说法,可增强你的交际形象和说话效果,委婉有时实在是妙不可言。
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篮球教练叫佩迈尔。他带领欧洲迪鲍尔大学的篮球队曾获得国内比赛39次冠军,使球迷们为之倾倒。可是,他的球队在蝉联29次冠军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惨败。比赛一结束,记者们蜂拥而至,把他围个水泄不通,问他这位败军之将有何感想。他微笑着,不无幽默地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
在社交公关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这种不文雅的举动很是让其他顾客反感。经理叫来一位侍者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含蓄。”
怎么办呢?既要不得罪顾客,又要提醒他。侍者想了想,走过去很有礼貌地问了那位顾客一句话,说:“先生,你是刮胡子呢,还是理发?”话音刚落,那位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某青年到一对年轻夫妇家做客。年仅4岁的小主人公大声地对这位客人叔叔说:“叔叔,爸爸昨晚又打妈妈了。”年轻的女主人嗔怪地瞪了女儿一眼,表情甚为尴尬,见状,客人随机应变,对孩子说:“云云,你爸爸和你妈妈不是在打架,他们昨晚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你看,是不是这样,‘嗄,嗄,嗄……”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起来。女主人脸上的尴尬也消失了。
委婉含蓄的话受青睐,主要是它能两全其美。当然,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社交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会,必然影响表达效果。要做到语言含蓄,须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说话形象和风格优于常人,别具姿彩。
七、怎样用恭维的话征服人心
每个人都有喜欢被别人恭维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时说讨厌恭维话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喜欢听恭维话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维话要说得巧妙,不显山露水,不着丝毫痕迹,又恰到好处,被恭维的人就会信然而自得了。
善于说恭维话,不但能讨人喜欢,在关键时候,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特别是在一些不利的形势下,善于说恭维话,对方就不再为难你。具体来说,说好恭维话有如下好处:
(1)能转危为安
如,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每天做着皇帝梦。有一次竟在白天进入梦中。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心头肉”,过去连太后佛爷他也不愿用来孝敬,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的了。正当她惶惶然惟思自尽之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王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侍婢连忙哭诉着:“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达。”袁骂道:“快说快说,看你编的什么鬼话!”侍婢道:“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帐东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
婢女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一句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了对方的奖赏。
使用美言赞誉术必须了解对方的嗜好、习性,乃至脾气和情感,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选用对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恭维,使对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才能取得好的说话效果。
唐太宗继位后,有个叫法琳的僧人写了本宣扬佛教的《辩正论》,结果引起唐太宗的不满。太宗一怒之下,把法琳关进大牢,并对他说:“朕听说念观音者,刀枪不人,现在让你念七天,然后试试我的宝刀。”法琳吓得魂不附体。七天一到,面见太宗时便说道:
“七天以来,我没有念观音,只念陛下,因为陛下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啊!”
法琳和尚在生死危急关头,通过恭维对方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结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人们的心理总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所以说话者应特别注意把握对方的嗜好、习性乃至性格、脾气和情感,选用令对方最感兴趣的事物来恭维,就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2)能皆大欢喜
南朝齐代有个著名的书画家叫王僧虔,是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一手隶书也写得行云流水一般。
当朝皇上齐高帝萧道成也是一个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乐意听别人说自己的书法低于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
一天,齐高帝萧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试书法高低。于是君臣二人都认真写完了一幅字。写毕,齐高帝萧道成傲然问王僧虔:“你说,谁为第一,谁为第二?”
若一般臣子,当然立即会回答说:“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愿贬低自己,明明自己的书法高于皇帝,为什么要作违心的回答呢?但又不敢得罪皇帝,怎么办?王僧虔眼珠子一转,竟说出一句流传千古的绝妙答词:“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与帝的书法比赛分为两组,即“臣组”和“帝组”,并对之加以评比,既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说他的书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满足了皇帝的冠军欲,又维护了自己的荣誉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自己的风骨,觉得自己不是那种专门拍马屁的家伙。
果真,齐高帝萧道成听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问两人到底谁为第一了。
恭维话既然有以上两大好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说好恭维话呢?
选好恭维话题
恭维他人,必须选好恭维话题,恭维话实际上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在每一个层次,选好恰当的恭维话题十分重要。如果你的某位同事被派到外地去出差,恰好这位同事是位不爱往外跑的人,你恭维他得到领导信任,外出又可以领略各地风情等活,此君肯定不爱听。如果他喜欢书法,你不如恭维他的书法更好受用一些。
只要你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最迫切的需求,并有的放矢,予以激发和派遣,那他就会善待你了。尤其是对那些攻击性很强的对方,你不妨多动动脑子,不失时机地“美言”他几句,给他戴上一顶高帽子,让他的心里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他就会自动减弱锐气,转而善待你。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个体商场遇到这样一些情形:开始,营业员同顾客在商品质量、样式或价格上争论得很厉害,但后来聪明的营业员改变了战术,突然转而夸奖顾客在谈商品方面的丰富知识经验,说:“先生看起来是一个特别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问问,请教请教!”“即使您不买这件衣服,我的收获也很大!”说也奇怪,对方被你这么一夸奖,一恭维,反而变得心中不安,行为上变得不自在了。甚至还有些顾客,营业员一抬举他,他就感到不买下商品就对不住营业员似的,你说怪不怪?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广结善缘,就必须学会运用这种“给他戴顶高帽子”的办法,多夸夸对方,抬举抬举他,让他心理得到满足,自然,他也就不会“刁难”你了。当然,给人戴高帽子不可戴得太高,太高了他反而会因为不自在而对你生厌。最好不要把正在扫地的医院清洁工叫做“医生”,或把皱纹明显的妇人称作“小姐”。这样,人家反而会以为你在调侃他(她)而对你生厌了。
世人都喜欢恭维,但是恭维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讲不同的恭维话。比如男客户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同志的相貌。对青年客户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年客户恭维他的身体健康、富有经验就比较合适。对于商人,如果你说他道德高尚,学问出众,清廉自持,他一定无动于衷,不屑一顾。如果你说他才能出众,头脑聪明,手腕灵活,生财有道,脸泛红光,必定马上发财,他听了一定高兴。对于官吏,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日进斗金,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他才听得高兴。对于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根底,笔上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看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这样才显得你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恭维要恰到好处
选择好了恭维的话题,还必须要善于恭维才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售书情况。书店老板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在所有的书架上,他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
“别的书在哪里?”
“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
显然,这位书店老板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因此,善于说恭维话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做生意的朋友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不如直接赞扬他推销商品的能力,或赞扬他经营的手段。这种比较真实的话更能触及对方,说到人心里去。
特别是关心别人的某一件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余还有感激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钟子斯死后,伯牙终身不再鼓琴,其感恩知己之情如此之甚,不外乎钟子期能抓住他的心给他赞美。善于说话的人,常因几句话说得好,为他的前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里讲个有关拍马屁的老笑话。某丙是拍马屁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屁?我是最恨这种人的!”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屁,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的话呢?”阎王听后,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实则阎王也爱听恭维话,不过说恭维话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罢了。
这个故事,是说明了爱听恭维乃人之常情,只要你的恭维话说得有相当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但无伤人格,而是得人欢心的一法呢!
总之,恭维话有人爱听,你对人所说的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过的是,越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的人义正辞严,说自己不爱恭维,愿听批评,其实这只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缺点,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表面上虽然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安,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绝不会增进。
当然,说恭维话应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不合实际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曲意迎合是人们所不齿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最新章节,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最新章节,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