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棐献书赦父之事在极短的时间便传遍了整个颍川,并以雒阳和颍川为中心向天下各州迅速扩散开去。
消息所到之处,士人赞誉,皆感叹荀棐之能,同时也纷纷议论起党锢一事。
他们认为天子之所以解荀爽之锢,不完全是因为荀棐献农书之功,更是因为天子认识到治国牧民还是需要靠他们士人!
如此天下诸君离解锢不远矣!
士人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殊不知解锢之事只是刘宏系在驴头上的胡萝卜,看得见,吃不着……
……
荆州,南阳郡,阴县。
今年五十六岁的荀爽待在屋中,专心地为《易》著述,刚提笔写下“谓坤六五,本出于坤,故曰:‘本乎地’……几行字时,门外就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荀爽眉头微皱,他一听脚步声就知道这是自己的长子荀表。
“大人(父亲)可在里面?”
荀表一路跑来,缓了口气,询问侍立在门外的仆从。
“家主在的。”仆从低声回道。
荀表遂轻轻扣门,荀爽隔着门道:“进来吧,何事如此急躁?”
荀表推门而入,面带喜色道:“阿父,有大喜事啊!”
荀爽放下手中笔,抬头道:“什么喜事,难道是阿采和公至来看我了?”
阿采是荀爽的女儿荀采,公至则是她的夫君韩暨(音同既)。
说起荀采,在原本历史上她被荀爽嫁给了南阳阴氏的阴瑜,但没过两年,阴瑜就因病去世了。
荀爽不忍女儿守活寡,于是令荀采改嫁给郡人郭奕,但是荀采不愿意改嫁,说自己曾经发下誓言,要和阴瑜死则同墓,如今夫君早逝,自己怎么能够急着改嫁呢?
不过她终究拗不过荀爽,于是盛装嫁到了郭家,新婚之夜时荀采假意高兴,命令仆婢点灯四盏,与郭奕彻夜长谈,郭奕对她敬惮不敢逼迫。
后来荀采假托沐浴,趁着旁人没有防备,用粉在门上写下“尸还阴”三个字,而后自缢而死。
荀棐前世读书时就曾经看到过荀采的事迹,为其贞烈感慨不已,如今来了此世,自然不会让悲剧重演——
四年前荀爽来信,说自己准备为荀采订下婚事,届时荀棐如果不能成行,也可遣人来南阳参加婚宴。
荀棐得知订婚之人为阴瑜时,立刻便去信:“儿有一友,在南阳中尝见阴君,称其人虽有风仪,然声微音弱,病态隐露。
再细问瑜之仆属、乡人,言瑜幼时落水,伤及肺腑,旧伤顽固,恐寿不久,若大人嫁阿姐与瑜,儿惧有不忍言之事,请大人三思,儿顿首以拜……”
这封信寄过去没多久荀爽就回信说这桩婚事取消了,又过了一年,荀爽同南阳韩氏的家长谈好了亲事,将荀采嫁给了韩暨。
韩暨的祖父名叫韩术,曾任河东太守。
父亲叫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所以韩氏也算是世家名门,荀韩二氏结亲,算得上门当户对。
而且韩暨本人也称得上英才。
早年间,韩暨的同县中有一人名叫陈茂,他出身豪族,还与州郡高官有裙带关系,所以向来目中无人、欺压乡人、夺人家产。
当时韩暨的父兄因事得罪了他,陈茂便在暗中陷害,几乎令他们被判死刑。
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却在暗地里积蓄钱财,并寻找死士,最终杀掉了陈茂,韩暨因此闻名郡内,后来被举为孝廉。
荀爽也正是因为此事才看中了韩暨,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荀表兴奋道:“不是阿采和公至来了,而是有关于阿棐和大人您的,您被天子下诏解除党锢了,我们可以回乡了!”
荀爽闻言一下子蒙了,“解除党锢?天子怎么会大改心意,赦免天下被禁锢的士人?”
荀表纠正道:“天子只解禁了您一人。”
荀爽一脸茫然,说道:“你且细细道来,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荀表为他详细的讲述了荀棐献呈农书和天子下诏赦免一事。
良久,荀爽长叹一声:“吾儿至仁,所以至孝!”
话音落下,已是老泪纵横。
说起来,荀爽被禁锢十几年真是运气不好。
他本是个通权变的性格,虽然讨厌宦官,但从来都不主张以命对抗。
比如说他曾经给天下楷模李元礼去信,“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
荀爽建议李膺躲躲风头,不要平白丢弃了性命,让他屈节以全乱世。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荀爽不是个死硬的性子,但是他很倒霉,因为族兄弟荀昙和荀昱坚决反对宦官,所以身为族亲的他也被牵连禁锢至今。
荀表见老父流泪,心酸之下亦是泪流不止道:“阿父,我们可以回乡了!”
荀爽拭干眼泪,感叹道:“十余年了,不知颍阴风貌若何,乡、里小儿可还识得我荀爽?”
他起身,抬起右手抚在荀表的肩上道:“德率,你先动身前往堵阳找你阿姐,问她是否愿意与我等一同返乡,我与友人作别之后便去堵阳和你汇合。”
堵阳县刚好在阴县和颍阴的中间,是必经之地,所以即便要携上荀采同行,也无需绕路。
“诺,孩儿这便动身去堵阳。”荀表点头。
待荀表离去后,荀爽回到席上坐下,心情大好,忽然又想到:“阿棐年已加冠,却仍未成婚,这是我的过错啊,趁着此次回乡,便把阿棐的婚事定下来。
我记得山阳王谦似乎有一女,年方十六,容貌姣好、品性温良,或可为阿棐求娶之……”
王谦的祖父王龚曾担任太尉,父亲王畅曾担任司空,王氏可以称得上“二世二公”,名门望族。
而王谦本人也有清名,是个结亲的好选择。
思来想去,荀爽下定决心,当即书信一封,让仆从快马带去山阳郡。
忙完之后,荀爽负手缓行至屋外,看着黄昏落日、倦鸟投林之景,心中有喜悦之情,亦有人老力衰之感。
“十余年间,世道大变,我已成老朽,可叹、可怜……好在,阿棐才高,国人赞誉,我心稍慰。
但年少传名海内,恐惹他人嫉忿,待回到颍阴后,需劝一劝阿棐,名高者易毁,昔日李元礼何等英才,受阉竖毁谤,终难逃一死。”
荀爽幽幽长叹一声,望着颍阴方向愣愣出神。
消息所到之处,士人赞誉,皆感叹荀棐之能,同时也纷纷议论起党锢一事。
他们认为天子之所以解荀爽之锢,不完全是因为荀棐献农书之功,更是因为天子认识到治国牧民还是需要靠他们士人!
如此天下诸君离解锢不远矣!
士人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殊不知解锢之事只是刘宏系在驴头上的胡萝卜,看得见,吃不着……
……
荆州,南阳郡,阴县。
今年五十六岁的荀爽待在屋中,专心地为《易》著述,刚提笔写下“谓坤六五,本出于坤,故曰:‘本乎地’……几行字时,门外就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荀爽眉头微皱,他一听脚步声就知道这是自己的长子荀表。
“大人(父亲)可在里面?”
荀表一路跑来,缓了口气,询问侍立在门外的仆从。
“家主在的。”仆从低声回道。
荀表遂轻轻扣门,荀爽隔着门道:“进来吧,何事如此急躁?”
荀表推门而入,面带喜色道:“阿父,有大喜事啊!”
荀爽放下手中笔,抬头道:“什么喜事,难道是阿采和公至来看我了?”
阿采是荀爽的女儿荀采,公至则是她的夫君韩暨(音同既)。
说起荀采,在原本历史上她被荀爽嫁给了南阳阴氏的阴瑜,但没过两年,阴瑜就因病去世了。
荀爽不忍女儿守活寡,于是令荀采改嫁给郡人郭奕,但是荀采不愿意改嫁,说自己曾经发下誓言,要和阴瑜死则同墓,如今夫君早逝,自己怎么能够急着改嫁呢?
不过她终究拗不过荀爽,于是盛装嫁到了郭家,新婚之夜时荀采假意高兴,命令仆婢点灯四盏,与郭奕彻夜长谈,郭奕对她敬惮不敢逼迫。
后来荀采假托沐浴,趁着旁人没有防备,用粉在门上写下“尸还阴”三个字,而后自缢而死。
荀棐前世读书时就曾经看到过荀采的事迹,为其贞烈感慨不已,如今来了此世,自然不会让悲剧重演——
四年前荀爽来信,说自己准备为荀采订下婚事,届时荀棐如果不能成行,也可遣人来南阳参加婚宴。
荀棐得知订婚之人为阴瑜时,立刻便去信:“儿有一友,在南阳中尝见阴君,称其人虽有风仪,然声微音弱,病态隐露。
再细问瑜之仆属、乡人,言瑜幼时落水,伤及肺腑,旧伤顽固,恐寿不久,若大人嫁阿姐与瑜,儿惧有不忍言之事,请大人三思,儿顿首以拜……”
这封信寄过去没多久荀爽就回信说这桩婚事取消了,又过了一年,荀爽同南阳韩氏的家长谈好了亲事,将荀采嫁给了韩暨。
韩暨的祖父名叫韩术,曾任河东太守。
父亲叫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所以韩氏也算是世家名门,荀韩二氏结亲,算得上门当户对。
而且韩暨本人也称得上英才。
早年间,韩暨的同县中有一人名叫陈茂,他出身豪族,还与州郡高官有裙带关系,所以向来目中无人、欺压乡人、夺人家产。
当时韩暨的父兄因事得罪了他,陈茂便在暗中陷害,几乎令他们被判死刑。
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却在暗地里积蓄钱财,并寻找死士,最终杀掉了陈茂,韩暨因此闻名郡内,后来被举为孝廉。
荀爽也正是因为此事才看中了韩暨,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荀表兴奋道:“不是阿采和公至来了,而是有关于阿棐和大人您的,您被天子下诏解除党锢了,我们可以回乡了!”
荀爽闻言一下子蒙了,“解除党锢?天子怎么会大改心意,赦免天下被禁锢的士人?”
荀表纠正道:“天子只解禁了您一人。”
荀爽一脸茫然,说道:“你且细细道来,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荀表为他详细的讲述了荀棐献呈农书和天子下诏赦免一事。
良久,荀爽长叹一声:“吾儿至仁,所以至孝!”
话音落下,已是老泪纵横。
说起来,荀爽被禁锢十几年真是运气不好。
他本是个通权变的性格,虽然讨厌宦官,但从来都不主张以命对抗。
比如说他曾经给天下楷模李元礼去信,“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
荀爽建议李膺躲躲风头,不要平白丢弃了性命,让他屈节以全乱世。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荀爽不是个死硬的性子,但是他很倒霉,因为族兄弟荀昙和荀昱坚决反对宦官,所以身为族亲的他也被牵连禁锢至今。
荀表见老父流泪,心酸之下亦是泪流不止道:“阿父,我们可以回乡了!”
荀爽拭干眼泪,感叹道:“十余年了,不知颍阴风貌若何,乡、里小儿可还识得我荀爽?”
他起身,抬起右手抚在荀表的肩上道:“德率,你先动身前往堵阳找你阿姐,问她是否愿意与我等一同返乡,我与友人作别之后便去堵阳和你汇合。”
堵阳县刚好在阴县和颍阴的中间,是必经之地,所以即便要携上荀采同行,也无需绕路。
“诺,孩儿这便动身去堵阳。”荀表点头。
待荀表离去后,荀爽回到席上坐下,心情大好,忽然又想到:“阿棐年已加冠,却仍未成婚,这是我的过错啊,趁着此次回乡,便把阿棐的婚事定下来。
我记得山阳王谦似乎有一女,年方十六,容貌姣好、品性温良,或可为阿棐求娶之……”
王谦的祖父王龚曾担任太尉,父亲王畅曾担任司空,王氏可以称得上“二世二公”,名门望族。
而王谦本人也有清名,是个结亲的好选择。
思来想去,荀爽下定决心,当即书信一封,让仆从快马带去山阳郡。
忙完之后,荀爽负手缓行至屋外,看着黄昏落日、倦鸟投林之景,心中有喜悦之情,亦有人老力衰之感。
“十余年间,世道大变,我已成老朽,可叹、可怜……好在,阿棐才高,国人赞誉,我心稍慰。
但年少传名海内,恐惹他人嫉忿,待回到颍阴后,需劝一劝阿棐,名高者易毁,昔日李元礼何等英才,受阉竖毁谤,终难逃一死。”
荀爽幽幽长叹一声,望着颍阴方向愣愣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