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局势
太子已经上了函谷关,正在和徐家四虎中的老大徐向对峙。
而徐国公本人,则是带着另外两虎去了汉中与蜀王作战。
徐国公可能是太自信了,居然犯了这样的兵家大忌,两线作战又怎么可能会容易?而且蜀中自古天府之国又岂是好欺负的。
可事实是……
徐国公不得不两线作战,自从他放弃西北选择进入关中那一刻,蜀王就成了他的心腹大患,一旦他全力进攻中原的时候,蜀王便可以给他来个突然一击让他的谋划全部落空。
自成都起,经过绵阳汉中宝鸡一线便可以直击长安,也可以从德阳广元从大小剑山入褒斜道直入八百里秦川,而且这些道路向来是出蜀容易,入蜀可就难于登天了。
同样的,当徐国公全力进攻汉中的时候又害怕太子西出函谷关。
所以,他不得不带着其余两虎前往宝鸡防御来自汉中秦岭一线的敌人。
而这,也给了此刻军力已经膨胀到五十万人之众的太子以机会。
至于那四十万壮丁的军饷和粮食从哪里来?死人和炮灰是不需要吃饭的。
而这样被强征的壮丁,死了的话甚至连给家里人的补助都没有。
……
“还没完吗?”
徐皇后监国,正在坤宁宫中批阅着本该送去承乾宫的奏折。
朱红色的白瓷笔,在徐皇后那如同白玉般的手指当中翻飞。
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也有被太子托付重任的一天,大概这就是兄弟阋墙于内而御敌于外吧?只是这每天的工作量也太大了,都已经影响到她每天中午的养生觉了。
长皱纹了怎么办?
想到这里,她已经有吩咐半夏去将明是非从燕王府拉回来的冲动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可以劳烦她这个已经隐居深宫的皇后呢?
“快了,娘娘!”
“还有最后一箱……”
半夏轻笑着,然后旁边的两个小太监从宫门之外运了一大箱的奏折,直接就放在了徐皇后的案几旁边,等待着徐皇后用印接收。
“劳碌命啊!”
“真的是劳碌命啊……”
宫斗了几十年,已经够累了。
现在还要改奏折……
等到明是非登基了,她不知道还要帮明是非批改多少奏折,毕竟皇帝要十四岁大婚之后才能亲政,也就是说她至少还要当五年的监国,想到这里的徐皇后精神头又萎靡了几分。
但这种一言而决生死的权利……
还真是让人沉迷啊!
虽然现在政令不出中原,可数千万人的生死,也是很大的权利了。
“啪!”
国玺重器,配合代表着皇后权利的凤印一起印在了封存奏折的箱子上。
而在这样的仪式之后,那两个小太监才有打开箱子,取出奏折送到徐皇后案前御览的权利。
如果没有这道用印的程序,那私自打开这个箱子就是死罪,甚至是牵连三族的死罪。
“启禀陛下,”
“各地军队,途径百越淮南之时,”
“各地官府多有阻挠,”
“或不予文书,或不与钱粮,”
“北上之事,一拖再拖,”
“恐冬至之前,百越,淮南,江东诸军难入中原,”
“稽首稽首,难全皇命,”
“心中郁积,恐为天下人弃,”
“臣,郎中令兼都督淮北诸军事裴庆之,供奉御览。”
放下手中的奏折和朱笔,徐皇后对着空气一叹,然后往身后画着百鸟朝凤的屏风下面一躺。
从裴庆之的奏折不难看出,虽然各地军队在裴庆之的压力之下,依旧缓慢的向北移动着,可那些百越之地和淮南以及江东的文武官员们却已经跟朝堂不是一条心了,阻碍军队北上勤王的他们已经跟徐国公没有什么区别。
无非,就是想着大乾覆灭之后他们就可以割据自立。
“本宫,偏偏要叫你们难受!”
虽然很想拉拢这些士族,但既然已经站在了对立阵营,那自然就要分个胜负出来了。
徐皇后坐了起来,开始拿着朱笔在裴庆之的奏折上面批改,然后又叫旁边的半夏去承乾宫拿了张空白的圣旨。
徐皇后写到,
“敕令,”
“淮南诸军不必北上,转入百越,”
“百越诸军亦是,转入江东,”
“江东诸军,转入淮南,”
“各军就地取粮,”
“若有不从,各军主官可以自决,”
“其余淮北齐鲁之军,”
“限冬至日前赶赴京都,”
“命裴庆之再任诸军转运使,”
“督促各军,便宜行事!”
徐皇后一气呵成,期间甚至没有半点更改,连手都没有抖一下。
事实证明,后宫的权术用到朝堂上面一样的管用。
百越江东一向不和,当初武皇帝征伐百越,便是以江东淮南各军作为主力来代替不习水性的北方军队,一战而灭百越八百年基业。再加上江东淮南各地自大乾建立至今,文风一度盖过中原齐鲁等地,所以那些士子们怎么会看得起百越的蛮夷?而百越的蛮夷们又怎么看得起这些文绉绉的娘炮?
两百年来,双方从战场到朝堂可以说是争斗无数……
而这次,徐皇后命令百越的军队进入淮南和江东,又将淮南江东的军队调入百越驻守,并且给了他们就地取粮便宜行事的权利。
想来,当地的官员肯定都是不肯给这些世仇们钱粮的,可当兵不就是为了吃粮吗?而获得了便宜行事之权又得不到粮食的各军主官又会如何做呢?
大江和淮河流域的一场大乱,几乎是可以预期的了。
仅仅只是一张圣旨,又是亿万平民被卷入了大乱……
可以想象,徐皇后亲笔写就的这张圣旨又会埋葬多少人的希望。
要知道,大江淮河之地的户口在五十年前就已经超过三千五百余万。
“用印!”
半夏递过来国玺,徐皇后起身双手将国玺举起,然后重重的按在了那张黄色的布条上面,鲜红的印记里面好像有些无数的冤魂在呻吟。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着这八个大字,徐皇后已经可以想象那些官员们焦头烂额的样子了。
……
而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的北方更北方,草原的天骄已经在准备着南下迎娶他的王妃了。
(本章完)
太子已经上了函谷关,正在和徐家四虎中的老大徐向对峙。
而徐国公本人,则是带着另外两虎去了汉中与蜀王作战。
徐国公可能是太自信了,居然犯了这样的兵家大忌,两线作战又怎么可能会容易?而且蜀中自古天府之国又岂是好欺负的。
可事实是……
徐国公不得不两线作战,自从他放弃西北选择进入关中那一刻,蜀王就成了他的心腹大患,一旦他全力进攻中原的时候,蜀王便可以给他来个突然一击让他的谋划全部落空。
自成都起,经过绵阳汉中宝鸡一线便可以直击长安,也可以从德阳广元从大小剑山入褒斜道直入八百里秦川,而且这些道路向来是出蜀容易,入蜀可就难于登天了。
同样的,当徐国公全力进攻汉中的时候又害怕太子西出函谷关。
所以,他不得不带着其余两虎前往宝鸡防御来自汉中秦岭一线的敌人。
而这,也给了此刻军力已经膨胀到五十万人之众的太子以机会。
至于那四十万壮丁的军饷和粮食从哪里来?死人和炮灰是不需要吃饭的。
而这样被强征的壮丁,死了的话甚至连给家里人的补助都没有。
……
“还没完吗?”
徐皇后监国,正在坤宁宫中批阅着本该送去承乾宫的奏折。
朱红色的白瓷笔,在徐皇后那如同白玉般的手指当中翻飞。
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也有被太子托付重任的一天,大概这就是兄弟阋墙于内而御敌于外吧?只是这每天的工作量也太大了,都已经影响到她每天中午的养生觉了。
长皱纹了怎么办?
想到这里,她已经有吩咐半夏去将明是非从燕王府拉回来的冲动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可以劳烦她这个已经隐居深宫的皇后呢?
“快了,娘娘!”
“还有最后一箱……”
半夏轻笑着,然后旁边的两个小太监从宫门之外运了一大箱的奏折,直接就放在了徐皇后的案几旁边,等待着徐皇后用印接收。
“劳碌命啊!”
“真的是劳碌命啊……”
宫斗了几十年,已经够累了。
现在还要改奏折……
等到明是非登基了,她不知道还要帮明是非批改多少奏折,毕竟皇帝要十四岁大婚之后才能亲政,也就是说她至少还要当五年的监国,想到这里的徐皇后精神头又萎靡了几分。
但这种一言而决生死的权利……
还真是让人沉迷啊!
虽然现在政令不出中原,可数千万人的生死,也是很大的权利了。
“啪!”
国玺重器,配合代表着皇后权利的凤印一起印在了封存奏折的箱子上。
而在这样的仪式之后,那两个小太监才有打开箱子,取出奏折送到徐皇后案前御览的权利。
如果没有这道用印的程序,那私自打开这个箱子就是死罪,甚至是牵连三族的死罪。
“启禀陛下,”
“各地军队,途径百越淮南之时,”
“各地官府多有阻挠,”
“或不予文书,或不与钱粮,”
“北上之事,一拖再拖,”
“恐冬至之前,百越,淮南,江东诸军难入中原,”
“稽首稽首,难全皇命,”
“心中郁积,恐为天下人弃,”
“臣,郎中令兼都督淮北诸军事裴庆之,供奉御览。”
放下手中的奏折和朱笔,徐皇后对着空气一叹,然后往身后画着百鸟朝凤的屏风下面一躺。
从裴庆之的奏折不难看出,虽然各地军队在裴庆之的压力之下,依旧缓慢的向北移动着,可那些百越之地和淮南以及江东的文武官员们却已经跟朝堂不是一条心了,阻碍军队北上勤王的他们已经跟徐国公没有什么区别。
无非,就是想着大乾覆灭之后他们就可以割据自立。
“本宫,偏偏要叫你们难受!”
虽然很想拉拢这些士族,但既然已经站在了对立阵营,那自然就要分个胜负出来了。
徐皇后坐了起来,开始拿着朱笔在裴庆之的奏折上面批改,然后又叫旁边的半夏去承乾宫拿了张空白的圣旨。
徐皇后写到,
“敕令,”
“淮南诸军不必北上,转入百越,”
“百越诸军亦是,转入江东,”
“江东诸军,转入淮南,”
“各军就地取粮,”
“若有不从,各军主官可以自决,”
“其余淮北齐鲁之军,”
“限冬至日前赶赴京都,”
“命裴庆之再任诸军转运使,”
“督促各军,便宜行事!”
徐皇后一气呵成,期间甚至没有半点更改,连手都没有抖一下。
事实证明,后宫的权术用到朝堂上面一样的管用。
百越江东一向不和,当初武皇帝征伐百越,便是以江东淮南各军作为主力来代替不习水性的北方军队,一战而灭百越八百年基业。再加上江东淮南各地自大乾建立至今,文风一度盖过中原齐鲁等地,所以那些士子们怎么会看得起百越的蛮夷?而百越的蛮夷们又怎么看得起这些文绉绉的娘炮?
两百年来,双方从战场到朝堂可以说是争斗无数……
而这次,徐皇后命令百越的军队进入淮南和江东,又将淮南江东的军队调入百越驻守,并且给了他们就地取粮便宜行事的权利。
想来,当地的官员肯定都是不肯给这些世仇们钱粮的,可当兵不就是为了吃粮吗?而获得了便宜行事之权又得不到粮食的各军主官又会如何做呢?
大江和淮河流域的一场大乱,几乎是可以预期的了。
仅仅只是一张圣旨,又是亿万平民被卷入了大乱……
可以想象,徐皇后亲笔写就的这张圣旨又会埋葬多少人的希望。
要知道,大江淮河之地的户口在五十年前就已经超过三千五百余万。
“用印!”
半夏递过来国玺,徐皇后起身双手将国玺举起,然后重重的按在了那张黄色的布条上面,鲜红的印记里面好像有些无数的冤魂在呻吟。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着这八个大字,徐皇后已经可以想象那些官员们焦头烂额的样子了。
……
而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的北方更北方,草原的天骄已经在准备着南下迎娶他的王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