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绥西路的边墙之外,数百名身披大明边军罩甲的骑兵正在高速机动。
他们身下的战马喂食的相当健壮,再加上这些边军精良的盔甲和娴熟的骑术。只要对大明武装力量稍有一些了解的人,都要为这支精悍的部队喝一声彩。
这数百名骑兵摆出了一个边军惯用的三迭阵,三道阵线上又有总计九个骑兵方阵。而在此之外,还有不少游骑在这支队伍外围负责警戒。
这整支快速行进的部队,表现地十分有秩序,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在中军之中突然响起一阵奇怪的唢呐声,得到信号的骑兵部队们,在各自指挥官的带领下迅速停止了步伐。
接着中军队伍里,又是一阵不同旋律的唢呐声响起。原来三迭阵内的九个骑兵方阵,除了中军骑兵全部下马原地不动之外,外围的八个方阵的骑兵们都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纷纷各自转向背对着中军队伍朝外列阵。
没有花多少的时间,整个队伍就迅速从三迭阵转化成了一个数百人组成的大方阵。虽然这是明军习惯的作战方式,但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完成这样的队形变换,就算是在辽东那些明军精锐身上也很少看到。(注一)
“矮子,你们那里看来练的挺勤快,现在就连军号声也能立刻分辨出来了。”
对于负责一侧防御的友军,张孟金感到十分满意。虽然在一些战术细节的执行上有不小差别,但是在明军正规军都使用的东西,大家还是能保持一致。
“也多亏了秀才,要不是他送来那些叫军号的东西,还教会了我们这边的人如何使用,这次共同出击还有些麻烦会不好处理。”
蔡矮子对于自己部下展现的素质也很满意,此次他带出来的骑兵队也是他精心训练出来的。
“这次就说好了,不管咱们这次能得到多少的达子人马辎重。在戴大人面前咱们都不许瞎争啥,就按照六、四分账。”张孟金看对方的表现不错,有些担心蔡矮子会有其他的想法,所以就再次强调了两家之前的协议。
“行了,你就别再瞎操心了,我啥时候有说话不算话的时候。也就是你们金鼎山的哨骑强了一些,要不然这次六分应该归我们艾蒿巅。”
这次的出征艾蒿巅的收获分配份额更少,主要还是在两家哨骑实力的比较之下做出的。艾蒿巅的旋风队虽然作为哨骑,也能有不错的表现。可是相比于有周绍腾和范顺疆两名经验丰富的哨骑头领来说,旋风队的哨探能力就显得很一般了,甚至还比不上秀才。
“你能记住就行,日后我可能要跟着曹文诏去山西剿贼。西路的敌情自然就主要靠你们艾蒿巅的弟兄们挡着,有的是捞功的机会。”张孟金得了便宜还卖乖,谁都知道西路在日后的日子里的立功机会,肯定比不上贼乱严重的山西。
蔡矮子看不惯张孟金的嘴脸,所以就老毛病复发再次开始与其斗嘴。这次金鼎山一伙走在了自己前面,让蔡矮子心里也有些嫉妒。可是对方有门路,蔡矮子也无可奈何。
就在两位大当家还在斗嘴时,队伍里的其他头领都赶到了中军的位置。
金鼎山的头领有张孟广、张昭恩、马项仲、赵万奎,还有最近才转职成龙骑兵的何宗伟。而李丹则是在大军之外继续带队巡哨,没有返回中军里面。
艾蒿巅则依然是蔡氏的天下,一些归入山寨的骑兵虽然不乏有杰出能力的人。但是在更高一级的决策上,依然是蔡姓的人说了算。所以就只有老二蔡仲德,老三蔡仲祥,老四蔡仲光几名骑兵头领出现。
另外就是老五蔡仲全努力纠缠,终于在说服了他大哥以后临时加入了队伍。只不过此时他在阵中管事,并没有来的中军队伍里商议。
看到大伙都差不多来齐了,张孟金和蔡矮子为了维护两人的尊严,终于也就停止了斗嘴。
张孟金毕竟是比蔡矮子的职位高一些,所以他首先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伙都到齐了,咱们也就不罗嗦其他的事情,都先报一下各自队伍里的状况吧。”
“本队全员在阵,人马并无大碍。”张孟广率走出来汇报,而负责带领亲卫队的张昭恩不用汇报,因为张孟广早就已经知道亲卫队没有缺员。
“本队全员在阵,亦未缺员。”马项仲的汇报也是一样。
“本队兵丁一人坠马负伤,另有两匹战马气力不支,已经退出队伍。”赵万奎有些无奈,自己手下的士兵主要还是骑马步兵,马匹的质量确实比不上其他人。
不过那个骑马时意外把胳膊摔折的兵丁,多少让赵万奎有些难堪。不过此人是跟着何宗伟临时升为龙骑兵的一名原步卒,骑术未能跟上也是情理之中。
何宗伟看到三当家有点难堪,他心里也有些郁闷。本以为自己训练的士兵,至少在骑马行军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是第一次出战就闹出这么个状况。对于身为山寨头领一员的他来说,这确实是很掉面子的事情。
张孟金听闻己方已经有了三名士兵缺员,比心里的预估要好上一些,所以也就没有太过在意。至于那些掉队的士兵,多半会碰上跟在后方收拢士卒的管二他们,不需要花自己太多的心思。
在金鼎山的头领们汇报结束以后,张孟金向蔡矮子点了一个头,接下来就轮到了艾蒿巅的头领们开始汇报信息。
在蔡矮子的示意下,老二蔡仲德率先出来发言道:“本队人马具齐,并未缺员。”
蔡仲祥跟着他二哥之后说道:“本队亦未缺员。”
轮到老四蔡仲光时,他有些郁闷地说道:“本队有一匹战马瘸了,目前缺员一名。”
本以为己方没有金鼎山骑马步兵那种设置,所以平均水准在友军之上的艾蒿巅会全装满员,己方能在这里压金鼎山一头。可是想不到自己最放心的老四那边出了状况,蔡矮子心里突然有了些腻味。
蔡仲光看得出自己大哥的不正常,但是他也觉得有些冤。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手下的一名骑兵在雪地的沙漠里居然就突然把马给骑瘸了。这名士兵平常也是很优秀的,所以这个状况让旋风队也很意外。
张孟金看得出身旁的蔡矮子有些憋屈,虽然张孟金心里有些暗爽,可是他还是忍住没表现出来。所以他带过了此事,对众头领说道:“此次出征,一些意外是难免的。不过大家表现的都还不错,现在就先各自回去,让队伍里的兵丁们尽快开始就食要紧。”
“大人,前方哨骑急报。”
中军中的众位头领还没有散去,突然就有一名传令兵来到了中军队伍里。来人并不是按照山寨老兵的称呼,所以可以知道此人是新近加入的一名边兵。
“说吧。”
张孟金很好奇,他怀疑是不是前方的哨骑们已经找到了达子的驻牧地。周绍腾和范顺疆哨探的能力很强,要找到达子的踪迹应该是有很大希望的。
“忻都大川与青山湖交汇处一带发现达子驻牧,昨夜三位哨骑管队向达子发起奇袭,包括达酋在内已经全灭该处所有达贼。”
“什么!”
“仗已经打完了!”
“那这军功该怎么分,咱们一大帮子人白忙活了吗?”
中军内的其他头领,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相当惊讶,以至于没有继续维持应有的纪律。
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张孟金没有在意手下人的失礼,因为他此时也非常惊讶。他虽然对哨骑们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可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一口气就把达子都收拾了。
现在张孟金都有些愣神,下面他应该还要坚持之前与艾蒿巅的六四分的说法吗?
ps:明代中后期真正的打仗没那么复杂,三迭阵和四门方营是两个用的最多的东西。别以为这种简单的战法是明军无能的体现,在郑成功与清军对战,以及一些其他的文献资料的记载看来。头叠绿营、次叠满兵、三叠最精锐士兵的清军,用的战法本来就和明军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实际上像兵书里那些文人们杜撰出的的奇怪阵法,才是真的没什么实际效用的东西。这个就连清代的湘军领袖曾国藩,这名有过实际战阵经验的文官,就认为打仗还是简单实用的好。他认为打仗用二字阵最好,另外再加上一字阵和方城阵就足够应付骑兵出名的捻军。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明史》卷六十八记载,“嘉靖六年定,下营布阵,止用三叠阵及四门方营。”类似的记载出处,或许就是《大明会典》的卷一百三十四。而在《辽东志》和《苍梧总督军门志》这两本地方资料里面,军队的演练也确实是此方法。
需注意的是,《辽东志》最早是在正统八年刊印的。虽然在嘉靖年间续修,但是大体上是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明军对于三迭阵和四门方营的使用,应该在嘉靖时期之前就比较常见了。而嘉靖时期则是在考量之后,留下了最有实战作用的方法。而《苍梧总督军门志》又是南方地区的记载,依然能见到三迭阵和四门方营的描述。
所以这套战法,是明朝无论南北的正规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通用的法子,而且本身也是一套经过各种环境检验过的战法。
他们身下的战马喂食的相当健壮,再加上这些边军精良的盔甲和娴熟的骑术。只要对大明武装力量稍有一些了解的人,都要为这支精悍的部队喝一声彩。
这数百名骑兵摆出了一个边军惯用的三迭阵,三道阵线上又有总计九个骑兵方阵。而在此之外,还有不少游骑在这支队伍外围负责警戒。
这整支快速行进的部队,表现地十分有秩序,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在中军之中突然响起一阵奇怪的唢呐声,得到信号的骑兵部队们,在各自指挥官的带领下迅速停止了步伐。
接着中军队伍里,又是一阵不同旋律的唢呐声响起。原来三迭阵内的九个骑兵方阵,除了中军骑兵全部下马原地不动之外,外围的八个方阵的骑兵们都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纷纷各自转向背对着中军队伍朝外列阵。
没有花多少的时间,整个队伍就迅速从三迭阵转化成了一个数百人组成的大方阵。虽然这是明军习惯的作战方式,但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完成这样的队形变换,就算是在辽东那些明军精锐身上也很少看到。(注一)
“矮子,你们那里看来练的挺勤快,现在就连军号声也能立刻分辨出来了。”
对于负责一侧防御的友军,张孟金感到十分满意。虽然在一些战术细节的执行上有不小差别,但是在明军正规军都使用的东西,大家还是能保持一致。
“也多亏了秀才,要不是他送来那些叫军号的东西,还教会了我们这边的人如何使用,这次共同出击还有些麻烦会不好处理。”
蔡矮子对于自己部下展现的素质也很满意,此次他带出来的骑兵队也是他精心训练出来的。
“这次就说好了,不管咱们这次能得到多少的达子人马辎重。在戴大人面前咱们都不许瞎争啥,就按照六、四分账。”张孟金看对方的表现不错,有些担心蔡矮子会有其他的想法,所以就再次强调了两家之前的协议。
“行了,你就别再瞎操心了,我啥时候有说话不算话的时候。也就是你们金鼎山的哨骑强了一些,要不然这次六分应该归我们艾蒿巅。”
这次的出征艾蒿巅的收获分配份额更少,主要还是在两家哨骑实力的比较之下做出的。艾蒿巅的旋风队虽然作为哨骑,也能有不错的表现。可是相比于有周绍腾和范顺疆两名经验丰富的哨骑头领来说,旋风队的哨探能力就显得很一般了,甚至还比不上秀才。
“你能记住就行,日后我可能要跟着曹文诏去山西剿贼。西路的敌情自然就主要靠你们艾蒿巅的弟兄们挡着,有的是捞功的机会。”张孟金得了便宜还卖乖,谁都知道西路在日后的日子里的立功机会,肯定比不上贼乱严重的山西。
蔡矮子看不惯张孟金的嘴脸,所以就老毛病复发再次开始与其斗嘴。这次金鼎山一伙走在了自己前面,让蔡矮子心里也有些嫉妒。可是对方有门路,蔡矮子也无可奈何。
就在两位大当家还在斗嘴时,队伍里的其他头领都赶到了中军的位置。
金鼎山的头领有张孟广、张昭恩、马项仲、赵万奎,还有最近才转职成龙骑兵的何宗伟。而李丹则是在大军之外继续带队巡哨,没有返回中军里面。
艾蒿巅则依然是蔡氏的天下,一些归入山寨的骑兵虽然不乏有杰出能力的人。但是在更高一级的决策上,依然是蔡姓的人说了算。所以就只有老二蔡仲德,老三蔡仲祥,老四蔡仲光几名骑兵头领出现。
另外就是老五蔡仲全努力纠缠,终于在说服了他大哥以后临时加入了队伍。只不过此时他在阵中管事,并没有来的中军队伍里商议。
看到大伙都差不多来齐了,张孟金和蔡矮子为了维护两人的尊严,终于也就停止了斗嘴。
张孟金毕竟是比蔡矮子的职位高一些,所以他首先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伙都到齐了,咱们也就不罗嗦其他的事情,都先报一下各自队伍里的状况吧。”
“本队全员在阵,人马并无大碍。”张孟广率走出来汇报,而负责带领亲卫队的张昭恩不用汇报,因为张孟广早就已经知道亲卫队没有缺员。
“本队全员在阵,亦未缺员。”马项仲的汇报也是一样。
“本队兵丁一人坠马负伤,另有两匹战马气力不支,已经退出队伍。”赵万奎有些无奈,自己手下的士兵主要还是骑马步兵,马匹的质量确实比不上其他人。
不过那个骑马时意外把胳膊摔折的兵丁,多少让赵万奎有些难堪。不过此人是跟着何宗伟临时升为龙骑兵的一名原步卒,骑术未能跟上也是情理之中。
何宗伟看到三当家有点难堪,他心里也有些郁闷。本以为自己训练的士兵,至少在骑马行军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是第一次出战就闹出这么个状况。对于身为山寨头领一员的他来说,这确实是很掉面子的事情。
张孟金听闻己方已经有了三名士兵缺员,比心里的预估要好上一些,所以也就没有太过在意。至于那些掉队的士兵,多半会碰上跟在后方收拢士卒的管二他们,不需要花自己太多的心思。
在金鼎山的头领们汇报结束以后,张孟金向蔡矮子点了一个头,接下来就轮到了艾蒿巅的头领们开始汇报信息。
在蔡矮子的示意下,老二蔡仲德率先出来发言道:“本队人马具齐,并未缺员。”
蔡仲祥跟着他二哥之后说道:“本队亦未缺员。”
轮到老四蔡仲光时,他有些郁闷地说道:“本队有一匹战马瘸了,目前缺员一名。”
本以为己方没有金鼎山骑马步兵那种设置,所以平均水准在友军之上的艾蒿巅会全装满员,己方能在这里压金鼎山一头。可是想不到自己最放心的老四那边出了状况,蔡矮子心里突然有了些腻味。
蔡仲光看得出自己大哥的不正常,但是他也觉得有些冤。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手下的一名骑兵在雪地的沙漠里居然就突然把马给骑瘸了。这名士兵平常也是很优秀的,所以这个状况让旋风队也很意外。
张孟金看得出身旁的蔡矮子有些憋屈,虽然张孟金心里有些暗爽,可是他还是忍住没表现出来。所以他带过了此事,对众头领说道:“此次出征,一些意外是难免的。不过大家表现的都还不错,现在就先各自回去,让队伍里的兵丁们尽快开始就食要紧。”
“大人,前方哨骑急报。”
中军中的众位头领还没有散去,突然就有一名传令兵来到了中军队伍里。来人并不是按照山寨老兵的称呼,所以可以知道此人是新近加入的一名边兵。
“说吧。”
张孟金很好奇,他怀疑是不是前方的哨骑们已经找到了达子的驻牧地。周绍腾和范顺疆哨探的能力很强,要找到达子的踪迹应该是有很大希望的。
“忻都大川与青山湖交汇处一带发现达子驻牧,昨夜三位哨骑管队向达子发起奇袭,包括达酋在内已经全灭该处所有达贼。”
“什么!”
“仗已经打完了!”
“那这军功该怎么分,咱们一大帮子人白忙活了吗?”
中军内的其他头领,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相当惊讶,以至于没有继续维持应有的纪律。
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张孟金没有在意手下人的失礼,因为他此时也非常惊讶。他虽然对哨骑们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可是没想到他们居然一口气就把达子都收拾了。
现在张孟金都有些愣神,下面他应该还要坚持之前与艾蒿巅的六四分的说法吗?
ps:明代中后期真正的打仗没那么复杂,三迭阵和四门方营是两个用的最多的东西。别以为这种简单的战法是明军无能的体现,在郑成功与清军对战,以及一些其他的文献资料的记载看来。头叠绿营、次叠满兵、三叠最精锐士兵的清军,用的战法本来就和明军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实际上像兵书里那些文人们杜撰出的的奇怪阵法,才是真的没什么实际效用的东西。这个就连清代的湘军领袖曾国藩,这名有过实际战阵经验的文官,就认为打仗还是简单实用的好。他认为打仗用二字阵最好,另外再加上一字阵和方城阵就足够应付骑兵出名的捻军。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明史》卷六十八记载,“嘉靖六年定,下营布阵,止用三叠阵及四门方营。”类似的记载出处,或许就是《大明会典》的卷一百三十四。而在《辽东志》和《苍梧总督军门志》这两本地方资料里面,军队的演练也确实是此方法。
需注意的是,《辽东志》最早是在正统八年刊印的。虽然在嘉靖年间续修,但是大体上是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明军对于三迭阵和四门方营的使用,应该在嘉靖时期之前就比较常见了。而嘉靖时期则是在考量之后,留下了最有实战作用的方法。而《苍梧总督军门志》又是南方地区的记载,依然能见到三迭阵和四门方营的描述。
所以这套战法,是明朝无论南北的正规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通用的法子,而且本身也是一套经过各种环境检验过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