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赵构此问,秦桧便笑道:“眼前正有二人可用!有得此二人出手,则陛下必定转换新意。”
赵构便开口问道:“敢问是何二人?”
秦桧便开口道:“一为王黼王宰执。据宫中眼线传回消息,陛下接见王黼之后,又紧急诏命蔡京入见。若是臣所料不差,蔡京必定主张议和。如今王黼虽得相位,却时时忧心蔡京复相。当初童贯便以不再支持蔡京复相为代价,王黼便欣然许诺由其领兵复燕,可见王黼惧蔡京之深也!”
赵构抚掌大叹:“果为其人也!”
秦桧便继续开口道:“金人南侵,蔡京便主张议和。殿下既为贤王,闻听得此事自然是义愤填膺。唯有人单势薄,便不得不于王黼相商,且欲要联手王黼一同进言陛下,当遣军北上抵抗为上,万不可轻言议和。到得此时,殿下便可抽身而退,其余之事王黼自当尽全力支吾。”
赵构稍一沉吟,便开口道:“只王黼能说动陛下否?”
秦桧便摇头笑道:“王宰执但知敛财而已,于军国大事却一窍不通,陛下又安肯从其之言?此着不过欲要借其权势而已!彼既身为宰辅,背后自然有一帮拥趸,王黼主意已定,麾下拥趸便不得不主张抗敌。陛下见得群臣纷纷言战,虽不至于遂下决断,多少也会有几分动摇。”
赵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另一人为谁?”
秦桧便开口道:“李纲李伯纪。此人耿直无比,再加之胆大包天,上次因种世道之事,竟然敢抬棺哭太庙,几乎弄得陛下下不得台来。若此人得知官家欲要议和,哪怕是碰死阶前,亦必会劝陛下回转心意。”
赵构一听得种世道之事,瞬间大怒,便开口道:“当日明明已是死局,谁料得竟让种世道此贼逃得生天。”
秦桧便开口道:“事后臣也几番查证,原来却是李彦无意之言。”
赵构便看了过来,反问道:“果然是无意之言?”
秦桧便摇头道:“这世上哪有如此巧合之事,想来便是种世道背后有得高人献策。一招剑走偏锋,以折损宝刀相献,便引得陛下睹物思人,这才让种世道逃得一命。”
赵构赶紧追问道:“可知是何人献策?”
秦桧继续摇头:“民间藏龙卧虎,又岂能一一查证!”
赵构犹自不忿,便暴喝道:“若让孤得知何人所为,必亲手斩其首级。”
到了这里,赵构才猛然想起方才似乎是跑题了,便赶紧叫来侍卫,命其前去召李纲前来商议。
待到侍卫既去,秦桧便继续开口道:“若得李伯纪出手,此事便成了一半。”
花费了如此多功夫,事情才成了一半?
当下赵构便继续问道:“然则另外一半又当如何?”
秦桧便笑道:“王将明也好,李伯纪也好,皆不过臣子。为人臣者又岂能抢为君者的风头?这决胜的一击,自然得殿下亲自出手!”
听得此话,赵构颇为满意,便开口道:“会之莫非已有成算?”
秦桧笑道:“有得王将明同李伯纪出手,必然让陛下下不得台来。如今殿下所急需者,便是为陛下铸就一台阶,以保圣上脸面。此策其实也很简单,无非便是和稀泥。待到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殿下当亲自入宫求见陛下,且献上一两全其美之计。此计其实也很简单,便是先行发兵抵挡为主,若是战而能胜,自是不用再说其他。万一兵锋受挫,此时再行议和不晚。”
赵构便叹道:“以朝廷士卒战力,又如何是金人对手?只恐最后的结局仍然是议和。既是如此,我等不过徒费手脚而已。”
秦桧便摇头道:“非也!臣所忧心者,便是陛下一心议和,不肯于金人交战。只要两军兵锋一交,臣自有后手,可使两国必不能议和。”
赵构闻言大喜,便开口道:“未知是何妙策?”
秦桧笑了笑,便朝赵构行了一礼,且开口道:“此计尚且未到说的时候。臣若于此时说出,徒陷殿下于不忠不义之地。”
赵构闻言已知其意,秦桧这计策八成见不得光,当下也不再追问。
正在此时,便有侍卫来报,只言梁溪先生求见。
赵构同秦桧相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不多时,李纲入见,便见的书房内赵构同秦桧一脸阴郁,正对坐无语。
金人南侵之事今日这才传来,王公大臣之类的消息灵通,故此早早便已经得知此事。李纲此时又不是重臣,却未曾闻听得风声。
见得房内二人如此模样,李纲便开口道:“康王召下官前来,可是有何吩咐?”
赵构也不言语,但仰头长叹。
秦桧却站起身来,朝李纲深深一揖,便开口道:“桧今日表章既上,只恐必有杀身之祸。为国尽忠,本应死亦无怨!唯有老母在堂,妻子待哺,实有几分放心不下。伯纪兄忠义,日后敢请照拂一二!”
这是要托孤啊!李纲闻言大惊,赶紧起身避礼之余,便朝赵构问道:“敢问康王,朝中到底有何大事。何以会之兄竟然有此语?”
赵构便站起身来,示意二人坐下,且开口道:“伯纪尚且未闻否?今日童贯急报,金人已然犯边,请朝廷速发援兵为助。然则事后又有风声传来,官家并无遣兵抵抗之心,反倒有议和之意。故此会之便欲要效仿伯纪前番所为,先上表章力主抗金。若是官家不用,复抬棺哭太庙!”
李纲闻言又是大惊,赶紧开口道:“金人果然南下?”
赵构便开口道:“童贯曾占据得析津府,几复得南京道。然则金人前锋以擒拿天祚帝相欺,诈入得南京道,陡然偷袭童贯大军。如今童贯已然退守紫荆关,且为金人攻打甚急。金人只一面攻打紫荆关,却又一面南侵雄州等地。此外,金人尚且于中京道大发兵马南下,如今正为耶律大石拼死阻拦于杀虎口。金人彪悍无比,耶律大石不过辽国残将,又如何能抵挡许久?待到两股金人一旦汇合,必定南下直扑汴梁!”
李纲闻言又是大惊,便开口道:“康王手中可有童道夫告急文书?下官请借一观。”
赵构便开口道:“此文书已至银台司,如今银台司人人皆知。”
李纲低头沉吟。
旁边秦桧便趁机补刀,先朝赵构开口道:“万一官家诏书既下,又如何肯收回?此事宜早不宜迟,下官先行告退,且前去草拟表章。”
又朝李纲行礼道:“伯纪兄,日后还请多多费心。”
赵构闻言大叹!
秦桧转身正要离去,却为李纲伸手拦住。
却见得李纲开口道:“会之兄且慢!此等美事,何妨相让于吾?家中兄弟数人,虽缺吾一人,亦足以奉养父母百年。兄弟和睦,有得彼等照料,亦不至于令妻子有饥馁之虞。”
又转身朝赵构开口道:“下官这边前去银台司,待核实得此事,自当即刻拜表。”
说完此语,也不待二人反应过来,李纲朝赵构行得一礼,便退了出去。正可谓来也匆匆,却也匆匆。
待到李纲既去,赵构秦桧二人相视大笑。
如今既然搞定了李纲,接下来便是引动王黼出手了。
二人便联袂往王黼府第而来,又是一番双簧演下来,便引动得王黼大怒,赶紧召集众拥趸,一起上表请求遣兵抵挡金人。
往日里这种表章自然是王黼自己处理。唯有此次正要让官家明白百官心思,也有暗中向官家施压之意,故此王黼便借口避嫌,且命人将表章一起送入大内,恭请陛下圣裁。
前文便已经说过,宋徽宗平日里不怎么看奏章,大多交由王黼处理。
如今猛然见得上百本奏章前来,宋徽宗自然大惊,百官竟然全部上表了?这要是一个弄不好便会于史书上留下污名。
为了自己名声,赵佶也难得地勤政了一回,便命人备下香榻,自己躺于其上歇息,且使读折官员一一读来。
第一封,力主抗金;第二封,力主抗金;第三封,还是力主抗金……
连着听了十来封奏折,见得封封皆是力主抗金,赵佶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今日百官一齐上表,人人皆主张抗金,自己若是便行议和,只恐必失百官之意,若是果然发兵抵抗,又恐不能必胜。
实在是难以决断,宋徽宗也只能将这些表章留中不发。
留中不发也是一种态度。
见得陛下犹自在动摇,到得第二日,百官更是疯狂上表,且言辞比昨日更为激进。
有官员扬言碰死阶前,也有官员欲要效仿李纲,往哭太庙。
宋徽宗自是头疼不已。
这些人只说不做的激进官员还算好,唯有只做不说的李纲更令人头疼。
这货早早便已经备得表章,朝服跪于皇宫之前,欲要求见官家面禀。
这种时候,宋徽宗又如何敢见?
正是因为国朝善待文官,与士大夫共天下,便引得文官们嚣张无比。
若果然相见,必定有一番辩论,到时候必为李纲喷一头口水不说,又恐为其所驳倒,无端失了脸面。
关键是这种事情宋徽宗还不能翻脸。就好比你家出了点事情,周围邻舍一起前来安慰,且给你乱出主意。
虽则这种主意听起来匪夷所思,你也不能相骂,反而得出言感激,否则日后你再碰到点事情,还有谁肯来?
到得此时,宋徽宗唯一能想起来的便是蔡京。这主意既然是你出得,出了事情你就得出面摆平。
于蔡京说来,自己所做的一切无非便是为了复相而已。如今王黼闹得越凶,越能引起陛下反感,自己越能早日复相。
故此蔡京明明有制衡手段,却不肯使出来,只一味的装软弱。
不仅如此,这货犹自看热闹不嫌大,且命自己未曾暴露的党徒也相跟着王黼瞎闹。
面对着众文官气势汹汹的逼宫,宋徽宗也只能装起死狗来,每日间但托病藏于宫内,既不肯批阅奏章,也不敢与百官相见。
如此过得两日,汴梁内已是满城风雨。
见得时机已至,自然就轮到赵构出来收拾残局了。
官家既然病了,身为人臣,身为人子自当前往探视。
待见得宋徽宗,赵构不由得流下泪来,只拜服于地,且开口道:“儿臣数日不曾入宫问安,谁料得父皇竟清减许多,想来便是每日间国事操劳之故。”
一听得赵构提及国事,宋徽宗又头疼起来。好在这事情赵构竟然未曾掺合。当下宋徽宗便开口道:“吾儿久负贤王之名,但凡京中不平事,吾儿总是仗义执言。谁料得此番竟未掺合,吾心实慰!”
赵构便磕头道:“此等国事,自当父皇乾纲独断。儿臣所言者,敢言者,皆不过小事而已。实不敢妄言国事。”
宋徽宗闻言大叹:“若彼等皆如皇儿般识得大体,朕又何以烦恼至此。”
赵构继续磕头道:“为君父分忧,乃人臣、人子之本分。儿臣斗胆,愿替父皇平息得此事。”
宋徽宗闻言大喜,便开口道:“吾儿有何妙计?且起来说话!”
赵构继续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作揖道:“彼等所以闹腾者,但为战和二字而已。既是如此,父皇何不顺其意而为之?”
宋徽宗便摇头道:“我朝承平日久,又岂是金人对手?万一战事既开,必惹得万民荼毒。朕为万民计,不得不以和为意。”
赵构便继续开口道:“父皇仁厚爱民之心,奈何彼等不知?既是如此,莫如阳为战,阴为和;先为战,后为和。”
这话颇有新意,宋徽宗有点兴趣了,便开口道:“吾儿只说当如何行事?”
赵构便开口道:“父皇可遣兵北上,阳为与金人争战之势,实在严令大军以保守边境为要。金人若果然南下,必与我军交战。若我军能保守得边境不失,如此自然是最好。若果不能,此时再言议和不晚。”
这个可以有!
众文官只请遣兵北上与金人争战,如今经过赵构之口,便折中了一下,变成保守边境,这样大家都能接受。
与众文官而言,其实也是于王黼而言,只要不是直接议和就好,如此便能压过蔡京风头。
于宋徽宗而言,只要不是主动与金人争战便好。保守城池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不能你来打我,我还不抵抗了?
更何况万一守不住边境,还可以议和嘛!
到时候有得铁一般的事实在,百官也必然不再坚持。
如此简单的办法,自己竟然没想到,可见是被百官给气糊涂了。
赵构便开口问道:“敢问是何二人?”
秦桧便开口道:“一为王黼王宰执。据宫中眼线传回消息,陛下接见王黼之后,又紧急诏命蔡京入见。若是臣所料不差,蔡京必定主张议和。如今王黼虽得相位,却时时忧心蔡京复相。当初童贯便以不再支持蔡京复相为代价,王黼便欣然许诺由其领兵复燕,可见王黼惧蔡京之深也!”
赵构抚掌大叹:“果为其人也!”
秦桧便继续开口道:“金人南侵,蔡京便主张议和。殿下既为贤王,闻听得此事自然是义愤填膺。唯有人单势薄,便不得不于王黼相商,且欲要联手王黼一同进言陛下,当遣军北上抵抗为上,万不可轻言议和。到得此时,殿下便可抽身而退,其余之事王黼自当尽全力支吾。”
赵构稍一沉吟,便开口道:“只王黼能说动陛下否?”
秦桧便摇头笑道:“王宰执但知敛财而已,于军国大事却一窍不通,陛下又安肯从其之言?此着不过欲要借其权势而已!彼既身为宰辅,背后自然有一帮拥趸,王黼主意已定,麾下拥趸便不得不主张抗敌。陛下见得群臣纷纷言战,虽不至于遂下决断,多少也会有几分动摇。”
赵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另一人为谁?”
秦桧便开口道:“李纲李伯纪。此人耿直无比,再加之胆大包天,上次因种世道之事,竟然敢抬棺哭太庙,几乎弄得陛下下不得台来。若此人得知官家欲要议和,哪怕是碰死阶前,亦必会劝陛下回转心意。”
赵构一听得种世道之事,瞬间大怒,便开口道:“当日明明已是死局,谁料得竟让种世道此贼逃得生天。”
秦桧便开口道:“事后臣也几番查证,原来却是李彦无意之言。”
赵构便看了过来,反问道:“果然是无意之言?”
秦桧便摇头道:“这世上哪有如此巧合之事,想来便是种世道背后有得高人献策。一招剑走偏锋,以折损宝刀相献,便引得陛下睹物思人,这才让种世道逃得一命。”
赵构赶紧追问道:“可知是何人献策?”
秦桧继续摇头:“民间藏龙卧虎,又岂能一一查证!”
赵构犹自不忿,便暴喝道:“若让孤得知何人所为,必亲手斩其首级。”
到了这里,赵构才猛然想起方才似乎是跑题了,便赶紧叫来侍卫,命其前去召李纲前来商议。
待到侍卫既去,秦桧便继续开口道:“若得李伯纪出手,此事便成了一半。”
花费了如此多功夫,事情才成了一半?
当下赵构便继续问道:“然则另外一半又当如何?”
秦桧便笑道:“王将明也好,李伯纪也好,皆不过臣子。为人臣者又岂能抢为君者的风头?这决胜的一击,自然得殿下亲自出手!”
听得此话,赵构颇为满意,便开口道:“会之莫非已有成算?”
秦桧笑道:“有得王将明同李伯纪出手,必然让陛下下不得台来。如今殿下所急需者,便是为陛下铸就一台阶,以保圣上脸面。此策其实也很简单,无非便是和稀泥。待到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殿下当亲自入宫求见陛下,且献上一两全其美之计。此计其实也很简单,便是先行发兵抵挡为主,若是战而能胜,自是不用再说其他。万一兵锋受挫,此时再行议和不晚。”
赵构便叹道:“以朝廷士卒战力,又如何是金人对手?只恐最后的结局仍然是议和。既是如此,我等不过徒费手脚而已。”
秦桧便摇头道:“非也!臣所忧心者,便是陛下一心议和,不肯于金人交战。只要两军兵锋一交,臣自有后手,可使两国必不能议和。”
赵构闻言大喜,便开口道:“未知是何妙策?”
秦桧笑了笑,便朝赵构行了一礼,且开口道:“此计尚且未到说的时候。臣若于此时说出,徒陷殿下于不忠不义之地。”
赵构闻言已知其意,秦桧这计策八成见不得光,当下也不再追问。
正在此时,便有侍卫来报,只言梁溪先生求见。
赵构同秦桧相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不多时,李纲入见,便见的书房内赵构同秦桧一脸阴郁,正对坐无语。
金人南侵之事今日这才传来,王公大臣之类的消息灵通,故此早早便已经得知此事。李纲此时又不是重臣,却未曾闻听得风声。
见得房内二人如此模样,李纲便开口道:“康王召下官前来,可是有何吩咐?”
赵构也不言语,但仰头长叹。
秦桧却站起身来,朝李纲深深一揖,便开口道:“桧今日表章既上,只恐必有杀身之祸。为国尽忠,本应死亦无怨!唯有老母在堂,妻子待哺,实有几分放心不下。伯纪兄忠义,日后敢请照拂一二!”
这是要托孤啊!李纲闻言大惊,赶紧起身避礼之余,便朝赵构问道:“敢问康王,朝中到底有何大事。何以会之兄竟然有此语?”
赵构便站起身来,示意二人坐下,且开口道:“伯纪尚且未闻否?今日童贯急报,金人已然犯边,请朝廷速发援兵为助。然则事后又有风声传来,官家并无遣兵抵抗之心,反倒有议和之意。故此会之便欲要效仿伯纪前番所为,先上表章力主抗金。若是官家不用,复抬棺哭太庙!”
李纲闻言又是大惊,赶紧开口道:“金人果然南下?”
赵构便开口道:“童贯曾占据得析津府,几复得南京道。然则金人前锋以擒拿天祚帝相欺,诈入得南京道,陡然偷袭童贯大军。如今童贯已然退守紫荆关,且为金人攻打甚急。金人只一面攻打紫荆关,却又一面南侵雄州等地。此外,金人尚且于中京道大发兵马南下,如今正为耶律大石拼死阻拦于杀虎口。金人彪悍无比,耶律大石不过辽国残将,又如何能抵挡许久?待到两股金人一旦汇合,必定南下直扑汴梁!”
李纲闻言又是大惊,便开口道:“康王手中可有童道夫告急文书?下官请借一观。”
赵构便开口道:“此文书已至银台司,如今银台司人人皆知。”
李纲低头沉吟。
旁边秦桧便趁机补刀,先朝赵构开口道:“万一官家诏书既下,又如何肯收回?此事宜早不宜迟,下官先行告退,且前去草拟表章。”
又朝李纲行礼道:“伯纪兄,日后还请多多费心。”
赵构闻言大叹!
秦桧转身正要离去,却为李纲伸手拦住。
却见得李纲开口道:“会之兄且慢!此等美事,何妨相让于吾?家中兄弟数人,虽缺吾一人,亦足以奉养父母百年。兄弟和睦,有得彼等照料,亦不至于令妻子有饥馁之虞。”
又转身朝赵构开口道:“下官这边前去银台司,待核实得此事,自当即刻拜表。”
说完此语,也不待二人反应过来,李纲朝赵构行得一礼,便退了出去。正可谓来也匆匆,却也匆匆。
待到李纲既去,赵构秦桧二人相视大笑。
如今既然搞定了李纲,接下来便是引动王黼出手了。
二人便联袂往王黼府第而来,又是一番双簧演下来,便引动得王黼大怒,赶紧召集众拥趸,一起上表请求遣兵抵挡金人。
往日里这种表章自然是王黼自己处理。唯有此次正要让官家明白百官心思,也有暗中向官家施压之意,故此王黼便借口避嫌,且命人将表章一起送入大内,恭请陛下圣裁。
前文便已经说过,宋徽宗平日里不怎么看奏章,大多交由王黼处理。
如今猛然见得上百本奏章前来,宋徽宗自然大惊,百官竟然全部上表了?这要是一个弄不好便会于史书上留下污名。
为了自己名声,赵佶也难得地勤政了一回,便命人备下香榻,自己躺于其上歇息,且使读折官员一一读来。
第一封,力主抗金;第二封,力主抗金;第三封,还是力主抗金……
连着听了十来封奏折,见得封封皆是力主抗金,赵佶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今日百官一齐上表,人人皆主张抗金,自己若是便行议和,只恐必失百官之意,若是果然发兵抵抗,又恐不能必胜。
实在是难以决断,宋徽宗也只能将这些表章留中不发。
留中不发也是一种态度。
见得陛下犹自在动摇,到得第二日,百官更是疯狂上表,且言辞比昨日更为激进。
有官员扬言碰死阶前,也有官员欲要效仿李纲,往哭太庙。
宋徽宗自是头疼不已。
这些人只说不做的激进官员还算好,唯有只做不说的李纲更令人头疼。
这货早早便已经备得表章,朝服跪于皇宫之前,欲要求见官家面禀。
这种时候,宋徽宗又如何敢见?
正是因为国朝善待文官,与士大夫共天下,便引得文官们嚣张无比。
若果然相见,必定有一番辩论,到时候必为李纲喷一头口水不说,又恐为其所驳倒,无端失了脸面。
关键是这种事情宋徽宗还不能翻脸。就好比你家出了点事情,周围邻舍一起前来安慰,且给你乱出主意。
虽则这种主意听起来匪夷所思,你也不能相骂,反而得出言感激,否则日后你再碰到点事情,还有谁肯来?
到得此时,宋徽宗唯一能想起来的便是蔡京。这主意既然是你出得,出了事情你就得出面摆平。
于蔡京说来,自己所做的一切无非便是为了复相而已。如今王黼闹得越凶,越能引起陛下反感,自己越能早日复相。
故此蔡京明明有制衡手段,却不肯使出来,只一味的装软弱。
不仅如此,这货犹自看热闹不嫌大,且命自己未曾暴露的党徒也相跟着王黼瞎闹。
面对着众文官气势汹汹的逼宫,宋徽宗也只能装起死狗来,每日间但托病藏于宫内,既不肯批阅奏章,也不敢与百官相见。
如此过得两日,汴梁内已是满城风雨。
见得时机已至,自然就轮到赵构出来收拾残局了。
官家既然病了,身为人臣,身为人子自当前往探视。
待见得宋徽宗,赵构不由得流下泪来,只拜服于地,且开口道:“儿臣数日不曾入宫问安,谁料得父皇竟清减许多,想来便是每日间国事操劳之故。”
一听得赵构提及国事,宋徽宗又头疼起来。好在这事情赵构竟然未曾掺合。当下宋徽宗便开口道:“吾儿久负贤王之名,但凡京中不平事,吾儿总是仗义执言。谁料得此番竟未掺合,吾心实慰!”
赵构便磕头道:“此等国事,自当父皇乾纲独断。儿臣所言者,敢言者,皆不过小事而已。实不敢妄言国事。”
宋徽宗闻言大叹:“若彼等皆如皇儿般识得大体,朕又何以烦恼至此。”
赵构继续磕头道:“为君父分忧,乃人臣、人子之本分。儿臣斗胆,愿替父皇平息得此事。”
宋徽宗闻言大喜,便开口道:“吾儿有何妙计?且起来说话!”
赵构继续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作揖道:“彼等所以闹腾者,但为战和二字而已。既是如此,父皇何不顺其意而为之?”
宋徽宗便摇头道:“我朝承平日久,又岂是金人对手?万一战事既开,必惹得万民荼毒。朕为万民计,不得不以和为意。”
赵构便继续开口道:“父皇仁厚爱民之心,奈何彼等不知?既是如此,莫如阳为战,阴为和;先为战,后为和。”
这话颇有新意,宋徽宗有点兴趣了,便开口道:“吾儿只说当如何行事?”
赵构便开口道:“父皇可遣兵北上,阳为与金人争战之势,实在严令大军以保守边境为要。金人若果然南下,必与我军交战。若我军能保守得边境不失,如此自然是最好。若果不能,此时再言议和不晚。”
这个可以有!
众文官只请遣兵北上与金人争战,如今经过赵构之口,便折中了一下,变成保守边境,这样大家都能接受。
与众文官而言,其实也是于王黼而言,只要不是直接议和就好,如此便能压过蔡京风头。
于宋徽宗而言,只要不是主动与金人争战便好。保守城池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不能你来打我,我还不抵抗了?
更何况万一守不住边境,还可以议和嘛!
到时候有得铁一般的事实在,百官也必然不再坚持。
如此简单的办法,自己竟然没想到,可见是被百官给气糊涂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宋末玩三国,回到宋末玩三国最新章节,回到宋末玩三国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宋末玩三国,回到宋末玩三国最新章节,回到宋末玩三国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