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安国巷已经一个月了。
自从老黄和胖子搬过来以后,邻里和睦,街坊们有什么听来的天下局势、茶楼趣闻轶事都会和两人说,大家在一起生活的很和谐,邻居们对于他们两人的来历也没有过多的打听。
胖子在安国巷头和城里大街相交的地方盘下来一座两层小楼,在楼下做起了杂货生意。胖子长得本来就讨喜,一天到晚满脸堆笑,加上他言辞伶俐从不斤斤计较,街坊邻居们又对他好感非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是小本生意,每天络绎不绝的买家上门,倒也是财源不断。
老黄在二楼一番装修,做了个书简铺,每月月初都差仆人去城外找樵夫农人收购竹片,自己在铺里不急不缓的用刀具切削去皮,穿绳订成竹简,抄录一些启蒙读物和传世典籍售卖,偶尔也聚集附近巷子的学童,给他们稍作点拨。
这其中,受老黄和胖子之邀,来得最频繁的就是青石巷的小缭了。几乎两到三天他就会被叫过来或是自己来,帮老黄一起制订竹简,整理抄录典籍。老黄也经常让他读一些浅显的诸子百家典籍,为他排疑解惑。
魏国迁新都之后重视教化风行,诸国争雄,铁马金戈箭雨的天下局势让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要想在乱世出人头地博取一番功名,必须要有学识能力。天下父母皆是望子成龙之辈,诸子百家争鸣又为这乱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都大梁城一派繁盛之景,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早早启蒙,最好是天赋异禀少年成名。在这样的环境下,私塾盛极一时,而老黄的书简铺也是生意可观。有的大族世家会直接给门下子弟买白板竹简作练字抄录之用,家境稍次或者是市井小民也会给家中子孙买抄录好的典籍名篇仔细研读。老黄本就学识过人,笔下字体遒劲有力方正不阿,偶尔还会在竹简中备注独到的见解,一时间颇受欢迎,供不应求。
然而老黄确实不以为意,一副与世无争率性而为的架势。每天就自己或者和小缭一起不紧不慢的做竹简,外人都传言黄先生这是慢工出细活,片片竹简不马虎,只有胖子急得闹心,只怪老黄没商业头脑不知道什么叫扩大生产。以胖子的话来说,老黄就应该把家里的丫鬟仆人都拉过来,最好再雇上些人,直接盘下一个大宅院整一个书坊,垄断大梁城乃至魏国的竹简供应。只是可惜了胖子一次次的唾沫横飞都被老黄一句别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堵了回去,让他好生郁闷,一上楼见了老黄几乎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怨妇架势。
这天老黄的书简铺来了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孩童,进来了和老黄打过招呼见过礼,就仔仔细细看着书桌书架上的竹简样品,目不转睛,很是专注。还不时打量着在一边专心削竹片剥篾青的老黄,似乎想要将这二楼连人带物看个通透。
老黄还是一如既往的仔细做着自己的事,目不斜视,然而自从进门起的第一刻,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每个神色都没能够逃脱他这位四星执剑人的眼睛。成为执剑人二十多年,历经了大大小小的任务事件,危局险局,明谋暗算,他早已是沉练无比。
“先生文笔不凡见解非常,远超当世英杰,晚生佩服不已啊。可否斗胆问一句,先生和楼下老板到底从何而来?”片刻之后,在铺子内踱步一圈的孩童放下最后一卷竹简,望向老黄,用超出这个年龄的成熟语气问到。
“见解非常远超当世不敢,我只是略通文墨稍读几本先贤典籍而已,迫于生计出来卖弄,惭愧惭愧。”老黄不以为意,丝毫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晚生斗胆,再问先生故乡何处?晚生一家也是飘零流落之人,只是一时好奇,并无恶意。”这孩童确实不凡,眉头微蹙便听出了老黄语气中的丝丝不满。
“生在乱世,随遇而安。故国何处,早已无所记挂。”老黄起身去拿旁边架子上的穿绳,也以此下达了逐客令。
“既然如此,那便打扰先生了,晚生下次再来拜访先生。还请先生将先贤墨翟的《备城门》《杂学》两篇为晚生存留一份,晚生稍过几日便来取。”这孩童也明白了老黄的意思,就行礼告辞了。
“我记下了,一共十五布币,三日以后可以来取。”老黄语气与眼神一样古井无波。
“谢过先生,告辞了。”他再次行礼后就转身下了楼,就此离开。
老黄则在他离开后,陷入了沉思。
“噔噔噔……”
没过一会儿,胖子挺着肉圆的肚子上来了。
“老黄,刚刚这个孩子,你有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离开时回头看了我们的小楼几眼,我感觉有些异常啊。”胖子一边大大咧咧的坐下,一边说到,那把倒霉的竹椅发出了几声痛苦的吱嘎。
“从他的言行举止,我感觉他已经留意我们很久了,对我们的行为和来历也很好奇。虽然他有超过这个年龄的沉静干练,但是我相信他身后一定有人一直在观察我们。而且他要的书其实就是后世所称的墨子里面关于实用技术的篇章,这和大梁城学子们推崇儒法兵三家思想的风气很不一样。”老黄放下手里穿了一半的竹简,呷了口茶说到。
“要不要采取一些行动?至少我们要掌握他们的信息和动机。”胖子露出久违的凝重之色。
“不需要,他身后的人应该很快就要亲自来探查我们了,不出意外会是他的父亲。”
“那就静观其变吧,李白可说了,抽刀断水水更流。”
“注意你的言辞,现在可是战国时期,可没有什么李白和唐诗。”
“哼,我说有就有,过几天城里最大的私塾还有什么儒法论道呢,要是胖爷我去了,我能用几句唐诗忽悠得他们怀疑人生!”胖子忍不住吹嘘到。
“胖子你说话真的要注意,我感觉这次的事情指不定就是你口无遮拦留下的毛病。”
“怎么可能,胖爷我和别人说话从来是规规矩矩没透露什么不该透露的信息,你老黄就算是牛逼哄哄的四星执剑人,也不能冤枉我。”胖子一听就不乐意了。
“行了,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两天我们也要多加小心。”老黄道。
“对了,都这么久了,老黄你给魏缭这小子要灌输的东西到底怎么样了?虽然说这是你规划的逆转张良刺秦最安全有效的办法,但是也该有进展了吧。”想起这次的任务,胖子不禁问到,毕竟按照老黄的规划,这次行动他可不需要执行太多的干预。
“不要慌,既然追求安全和可靠,就不要着急。”老黄又开始拿起竹片穿绳了。
“好好好,反正有你这个四星执剑人在,我不着急,现在我胖爷日子滋润得很。”见老黄开始做事,胖子也识趣的起身下楼了。一直被重压的椅子吱呀一声,长出了一口气。
第三天,那个孩童和他的父亲一起来了。他的父亲身着文士长衫,是一个微微发福的中年人,面色和善,但是眼神在澄澈中却有几丝疲惫,在老黄看来,这应该是长年不分昼夜读书所致。
“见过黄先生,见过老板。”他和前几天来过的孩子一起向正在二楼吃午饭的老黄和胖子见礼。
“不敢不敢,先生快快请坐。”老黄和胖子一起起身迎客,胖子则转身添了两杯茶。
中年人一番客气后落座,男孩则恭敬的站在父亲背后,并没有落座,见此老黄和胖子也是一声暗赞,不管来人是何意图,至少是个知书达理之人。
“不想两位先生正在吃饭,真是抱歉叨扰。在下魏昆,此次前来是为了陪同我孩儿思源来取几日前向黄先生预定的竹简。岂知时辰不佳,打扰了两位先生用饭,还请两位先生见谅。”落座后这个自称魏昆的人再一次抬手抱歉。
“先生言重了,开门即是迎客,没有打扰一说,而且我二人正好用饭完毕,先生既来便是贵客已至,何来抱歉啊。”老黄说完,便举杯敬茶,魏昆也不再客气,抬手轻呷一口,旁边,胖子招呼楼下的伙计把餐具收拾完毕。
老黄喝完茶,起身到后面的书架上取出用红绳捆在一起的两卷竹简,双手托起递给了魏昆。魏昆同样双手接过,连连称谢。
“时下学子多以各家大论为主流,殊不知与此专攻实用的典籍结合效果非凡。令公子有此慧眼,一定是魏先生教导有方,黄某佩服不已。”老黄道。
“黄先生谬赞了,魏某一生无所成就,只是对各种稀奇古怪,精巧绝伦的事物兴致盎然,犬子也多少受我的影响,故此向先生求这两卷典籍一观。”
“魏先生谦虚了。”老黄回答到。“不知魏先生现居何处?我二人来此经商也几月了,却孤陋寡闻不知先生这等学士,真是惭愧,先生若能告知,下次一定登门拜访。”
“惭愧惭愧,魏某就住在旁边青石巷,只是一向籍籍无名,不敢劳烦两位先生记挂。”魏昆答到。
“没想到魏先生就住在青石巷啊,改天胖子我一定和老黄登门拜访,哈哈。”胖子大声说到。
聊了一会儿,胖子和老黄起身送客。这期间魏昆旁敲侧击的问起了两人之前的经历和故乡,这样一个书生又哪里能够套到两个人精的话,他们两一唱一和就带过去了,魏昆付了两卷竹简的钱就和他儿子魏思源离开了。
“老黄,没问题吧?”
“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读书人。我们以后多加小心就是了。”
青石巷,魏府。
“父亲,您看这两人如何?是否真的是太爷爷手札里记载的当年我们家迁过来时遇见的怪人?”魏思源问到。
“不确定啊,我们家几代人都有记载奇人逸事的习惯,只是距离我们迁来新都已经过去了近百年,很多事情难以考证啊。”魏昆收起手中从老黄手里买来的竹简,说到。
“如果是真的,那就着实神秘了。”
“是啊,百年了,容貌行事一如既往,加上手札中的推断,也许他们真的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但是,历代先祖记载的事件物件很多都被证实只是一些不足为奇的东西,说不定他们两人也只是我们父子的异想天开而已。”想到各种手札,魏昆既充满了对先祖的敬佩,也有许多哭笑不得。
“不管怎样,我们稍加留意也没什么事的。”魏思源还是觉得事情不简单。
“嗯,但是我感觉他们已经对我们有所戒备了,以后要多加注意,不要被好奇心蒙蔽了双眼,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对了,源儿,今日你可注意到了他们吃的一道菜?甲鱼汤在我大魏可是少见之极,为父甚至以前都没听说过这道菜,这也是一个疑点呐。”魏昆想起了几天在楼上见到的那道菜。“不管怎样,以后适当留意就好了。”
“放心吧,父亲。”
魏思源说完行礼转身离去,眼神深邃悠远。
自从老黄和胖子搬过来以后,邻里和睦,街坊们有什么听来的天下局势、茶楼趣闻轶事都会和两人说,大家在一起生活的很和谐,邻居们对于他们两人的来历也没有过多的打听。
胖子在安国巷头和城里大街相交的地方盘下来一座两层小楼,在楼下做起了杂货生意。胖子长得本来就讨喜,一天到晚满脸堆笑,加上他言辞伶俐从不斤斤计较,街坊邻居们又对他好感非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是小本生意,每天络绎不绝的买家上门,倒也是财源不断。
老黄在二楼一番装修,做了个书简铺,每月月初都差仆人去城外找樵夫农人收购竹片,自己在铺里不急不缓的用刀具切削去皮,穿绳订成竹简,抄录一些启蒙读物和传世典籍售卖,偶尔也聚集附近巷子的学童,给他们稍作点拨。
这其中,受老黄和胖子之邀,来得最频繁的就是青石巷的小缭了。几乎两到三天他就会被叫过来或是自己来,帮老黄一起制订竹简,整理抄录典籍。老黄也经常让他读一些浅显的诸子百家典籍,为他排疑解惑。
魏国迁新都之后重视教化风行,诸国争雄,铁马金戈箭雨的天下局势让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要想在乱世出人头地博取一番功名,必须要有学识能力。天下父母皆是望子成龙之辈,诸子百家争鸣又为这乱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都大梁城一派繁盛之景,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早早启蒙,最好是天赋异禀少年成名。在这样的环境下,私塾盛极一时,而老黄的书简铺也是生意可观。有的大族世家会直接给门下子弟买白板竹简作练字抄录之用,家境稍次或者是市井小民也会给家中子孙买抄录好的典籍名篇仔细研读。老黄本就学识过人,笔下字体遒劲有力方正不阿,偶尔还会在竹简中备注独到的见解,一时间颇受欢迎,供不应求。
然而老黄确实不以为意,一副与世无争率性而为的架势。每天就自己或者和小缭一起不紧不慢的做竹简,外人都传言黄先生这是慢工出细活,片片竹简不马虎,只有胖子急得闹心,只怪老黄没商业头脑不知道什么叫扩大生产。以胖子的话来说,老黄就应该把家里的丫鬟仆人都拉过来,最好再雇上些人,直接盘下一个大宅院整一个书坊,垄断大梁城乃至魏国的竹简供应。只是可惜了胖子一次次的唾沫横飞都被老黄一句别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堵了回去,让他好生郁闷,一上楼见了老黄几乎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怨妇架势。
这天老黄的书简铺来了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孩童,进来了和老黄打过招呼见过礼,就仔仔细细看着书桌书架上的竹简样品,目不转睛,很是专注。还不时打量着在一边专心削竹片剥篾青的老黄,似乎想要将这二楼连人带物看个通透。
老黄还是一如既往的仔细做着自己的事,目不斜视,然而自从进门起的第一刻,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每个神色都没能够逃脱他这位四星执剑人的眼睛。成为执剑人二十多年,历经了大大小小的任务事件,危局险局,明谋暗算,他早已是沉练无比。
“先生文笔不凡见解非常,远超当世英杰,晚生佩服不已啊。可否斗胆问一句,先生和楼下老板到底从何而来?”片刻之后,在铺子内踱步一圈的孩童放下最后一卷竹简,望向老黄,用超出这个年龄的成熟语气问到。
“见解非常远超当世不敢,我只是略通文墨稍读几本先贤典籍而已,迫于生计出来卖弄,惭愧惭愧。”老黄不以为意,丝毫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晚生斗胆,再问先生故乡何处?晚生一家也是飘零流落之人,只是一时好奇,并无恶意。”这孩童确实不凡,眉头微蹙便听出了老黄语气中的丝丝不满。
“生在乱世,随遇而安。故国何处,早已无所记挂。”老黄起身去拿旁边架子上的穿绳,也以此下达了逐客令。
“既然如此,那便打扰先生了,晚生下次再来拜访先生。还请先生将先贤墨翟的《备城门》《杂学》两篇为晚生存留一份,晚生稍过几日便来取。”这孩童也明白了老黄的意思,就行礼告辞了。
“我记下了,一共十五布币,三日以后可以来取。”老黄语气与眼神一样古井无波。
“谢过先生,告辞了。”他再次行礼后就转身下了楼,就此离开。
老黄则在他离开后,陷入了沉思。
“噔噔噔……”
没过一会儿,胖子挺着肉圆的肚子上来了。
“老黄,刚刚这个孩子,你有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离开时回头看了我们的小楼几眼,我感觉有些异常啊。”胖子一边大大咧咧的坐下,一边说到,那把倒霉的竹椅发出了几声痛苦的吱嘎。
“从他的言行举止,我感觉他已经留意我们很久了,对我们的行为和来历也很好奇。虽然他有超过这个年龄的沉静干练,但是我相信他身后一定有人一直在观察我们。而且他要的书其实就是后世所称的墨子里面关于实用技术的篇章,这和大梁城学子们推崇儒法兵三家思想的风气很不一样。”老黄放下手里穿了一半的竹简,呷了口茶说到。
“要不要采取一些行动?至少我们要掌握他们的信息和动机。”胖子露出久违的凝重之色。
“不需要,他身后的人应该很快就要亲自来探查我们了,不出意外会是他的父亲。”
“那就静观其变吧,李白可说了,抽刀断水水更流。”
“注意你的言辞,现在可是战国时期,可没有什么李白和唐诗。”
“哼,我说有就有,过几天城里最大的私塾还有什么儒法论道呢,要是胖爷我去了,我能用几句唐诗忽悠得他们怀疑人生!”胖子忍不住吹嘘到。
“胖子你说话真的要注意,我感觉这次的事情指不定就是你口无遮拦留下的毛病。”
“怎么可能,胖爷我和别人说话从来是规规矩矩没透露什么不该透露的信息,你老黄就算是牛逼哄哄的四星执剑人,也不能冤枉我。”胖子一听就不乐意了。
“行了,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两天我们也要多加小心。”老黄道。
“对了,都这么久了,老黄你给魏缭这小子要灌输的东西到底怎么样了?虽然说这是你规划的逆转张良刺秦最安全有效的办法,但是也该有进展了吧。”想起这次的任务,胖子不禁问到,毕竟按照老黄的规划,这次行动他可不需要执行太多的干预。
“不要慌,既然追求安全和可靠,就不要着急。”老黄又开始拿起竹片穿绳了。
“好好好,反正有你这个四星执剑人在,我不着急,现在我胖爷日子滋润得很。”见老黄开始做事,胖子也识趣的起身下楼了。一直被重压的椅子吱呀一声,长出了一口气。
第三天,那个孩童和他的父亲一起来了。他的父亲身着文士长衫,是一个微微发福的中年人,面色和善,但是眼神在澄澈中却有几丝疲惫,在老黄看来,这应该是长年不分昼夜读书所致。
“见过黄先生,见过老板。”他和前几天来过的孩子一起向正在二楼吃午饭的老黄和胖子见礼。
“不敢不敢,先生快快请坐。”老黄和胖子一起起身迎客,胖子则转身添了两杯茶。
中年人一番客气后落座,男孩则恭敬的站在父亲背后,并没有落座,见此老黄和胖子也是一声暗赞,不管来人是何意图,至少是个知书达理之人。
“不想两位先生正在吃饭,真是抱歉叨扰。在下魏昆,此次前来是为了陪同我孩儿思源来取几日前向黄先生预定的竹简。岂知时辰不佳,打扰了两位先生用饭,还请两位先生见谅。”落座后这个自称魏昆的人再一次抬手抱歉。
“先生言重了,开门即是迎客,没有打扰一说,而且我二人正好用饭完毕,先生既来便是贵客已至,何来抱歉啊。”老黄说完,便举杯敬茶,魏昆也不再客气,抬手轻呷一口,旁边,胖子招呼楼下的伙计把餐具收拾完毕。
老黄喝完茶,起身到后面的书架上取出用红绳捆在一起的两卷竹简,双手托起递给了魏昆。魏昆同样双手接过,连连称谢。
“时下学子多以各家大论为主流,殊不知与此专攻实用的典籍结合效果非凡。令公子有此慧眼,一定是魏先生教导有方,黄某佩服不已。”老黄道。
“黄先生谬赞了,魏某一生无所成就,只是对各种稀奇古怪,精巧绝伦的事物兴致盎然,犬子也多少受我的影响,故此向先生求这两卷典籍一观。”
“魏先生谦虚了。”老黄回答到。“不知魏先生现居何处?我二人来此经商也几月了,却孤陋寡闻不知先生这等学士,真是惭愧,先生若能告知,下次一定登门拜访。”
“惭愧惭愧,魏某就住在旁边青石巷,只是一向籍籍无名,不敢劳烦两位先生记挂。”魏昆答到。
“没想到魏先生就住在青石巷啊,改天胖子我一定和老黄登门拜访,哈哈。”胖子大声说到。
聊了一会儿,胖子和老黄起身送客。这期间魏昆旁敲侧击的问起了两人之前的经历和故乡,这样一个书生又哪里能够套到两个人精的话,他们两一唱一和就带过去了,魏昆付了两卷竹简的钱就和他儿子魏思源离开了。
“老黄,没问题吧?”
“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读书人。我们以后多加小心就是了。”
青石巷,魏府。
“父亲,您看这两人如何?是否真的是太爷爷手札里记载的当年我们家迁过来时遇见的怪人?”魏思源问到。
“不确定啊,我们家几代人都有记载奇人逸事的习惯,只是距离我们迁来新都已经过去了近百年,很多事情难以考证啊。”魏昆收起手中从老黄手里买来的竹简,说到。
“如果是真的,那就着实神秘了。”
“是啊,百年了,容貌行事一如既往,加上手札中的推断,也许他们真的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但是,历代先祖记载的事件物件很多都被证实只是一些不足为奇的东西,说不定他们两人也只是我们父子的异想天开而已。”想到各种手札,魏昆既充满了对先祖的敬佩,也有许多哭笑不得。
“不管怎样,我们稍加留意也没什么事的。”魏思源还是觉得事情不简单。
“嗯,但是我感觉他们已经对我们有所戒备了,以后要多加注意,不要被好奇心蒙蔽了双眼,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对了,源儿,今日你可注意到了他们吃的一道菜?甲鱼汤在我大魏可是少见之极,为父甚至以前都没听说过这道菜,这也是一个疑点呐。”魏昆想起了几天在楼上见到的那道菜。“不管怎样,以后适当留意就好了。”
“放心吧,父亲。”
魏思源说完行礼转身离去,眼神深邃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