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阁,泉州最大的酒楼。
泉州通判唐克之,录事参军郭建平,司户参军许如松,司理参军章纯,司法参军苗璞玉等泉州官员一齐筹资,在这望月阁宴请新到任的知州李越。
正午时分,李越来到望月阁。在通判唐克之的带领下,泉州一众曹官迎了上来。众人一番寒暄过后,上楼坐定。
席间李越以爽朗之姿与众人频频举杯,谈笑风生。
酒过一巡之后,李越才放下酒杯对众人一拱手道:“承蒙圣上信任,本官提举海上商行兼知泉州事。海上商行尚在筹备之中,事无巨细都须本官亲自过问。所以泉州府各项政务,就有劳各位定理相助了!”
“李知州客气了,此皆我等分内之事!”通判唐克之首先应道,其余一众曹官也是纷纷附和。
大梁州一级得行政机构大致如此:
一把手知州,一般由朝廷委派在京文官担任,称“知某某州事”或者“权知某某州事”,权是临时的意思,知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而非常设官职。
知州之下的通判和都曹,户曹,理曹,法曹等曹官才是常设官。
都曹为诸曹之首,白天掌管州印,主持诸曹日常事务。所以录事参军又称都曹,办公场所为录事厅。录事参军还兼管州院,也就是审讯机构和监狱,负责拘押案犯,受理诉讼。
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收支,以及与户籍关系密切的田宅诉讼。大体相当于李越前世的税务局和国土局的一个混合体。
司理参军主管刑狱,督捕盗贼,办公场所为司理院。近似于现代的公安局。
司法参军,掌议法断刑。主要司法权力在录事参军和司理参军手中。司法参军只是在案件审理后,检索处适当的法律条文,供判决时使用,但是不可提供判决建议,办公衙署为司法厅。其职责接近于后世的检察院。
作为知州副手的通判,其职责是协助州长官处理州政,参与司法案件的录问,答押与拟判,行使司法监察权。衙门为常置司,职权与录事参军有所重叠。
事实上,判官以前只是知州的幕僚之一。他是知州为了监控诸曹官,显示自己的权威而存在的。唐末之时,诸曹官被知州幕僚架空,造成了知州独大,各州府逐渐脱离朝廷控制,形成割据势力。
大梁立国之后,通判一职便由朝廷派遣,权力在录事参军之上,同时知州政令必须有通判副署才能生效。
如此一来,通判由知州的幕僚官变成朝廷制约知州的手段之一。
从通判和诸曹官的职能来看,似乎事情都让他们做完了,没知州什么事了。似乎有没有知州的存在都不影响一州的行政运行。
但是!知州握有最高的地方司法权,也就是说录事参军和司户参军判定的案件,只要知州认为不合理的,都可以推到重审;而且涉及到定人生死的重大案件,必须由知州亲自审理。最关键的是,各种施政措施必须由知州首肯后,方能执行。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知州才是老大。
李越如是想着,目光扫视一圈后道:“本官此次赴任途中,见泉州经历旱蝗两灾,各地民生凋敝,百姓筚路蓝缕。实在让人心痛,可否拿出钱粮救助一下贫苦百姓。”
“知州大人心系泉州百姓,下官钦佩不已。”钱粮的事归司户参军管理,所以许如松答道:“只是,泉州府库并不充裕。不瞒知州大人,去岁尚有五万贯的亏空无法填平。”
“什么?”李越惊讶的目瞪口呆,“泉州不是有市舶之利,怎会拮据如此?”
“这……”
许如松面露难色,李越却还是盯着他等待回答。李越气势凌人,许如松被盯得额头渗出密密麻麻的细汗,不停的用手擦拭。
“李知州有所不知,这事情就坏在了这市舶之利。何况这泉州市舶司是归福建路转运使管辖,泉州地方只能分到不到一成的利润。”还好有通判唐克之替许如松解了围:“而且南外宗正司在泉州,而这花费朝廷每年只给调拨一小部分,其余皆由泉州府负担。”
“每年光是南外宗正司宗室子弟的月钱泉州府就要支付十四万三千七百贯,还有宗正司官属和宗学教授的花费也有一万一千贯钱,外加一千五白石米。”
许如松虽然胆小,但是工作显然尽职尽责。有唐克之揭开这个盖子,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便能随口说出如此详细的数据。
李越听完无奈的笑了笑,自己还是有些幼稚,羊长得肥了惦记的狼自然就多了。自己都知道泉州市舶之利丰厚,大梁皇室又岂会放过。
“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汤知州在任的这些年,对南外宗正司是有求必应。每年都给他们增加月钱数额,所以泉州府这几年越来越入不敷出。”唐克之苦涩的说道:“估计知南外宗正司事的靖安郡王很快就会来找李知州,要求继续增加宗室的月钱。汤知州为了抹平亏空,以泉州府的名义向民间商户借贷了不少钱,也快到期了。”
“这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吗?”李越忍不住骂道。
汤浩虽说已经告老还乡,但是他的门生故吏遍布大梁朝野,势力盘根错节。所以听到李越痛骂汤家公子汤远,连唐克之都沉默了。
难怪这些年汤远的政绩在州一级主官的考核中,每年都是第一。原来是用泉州府的财政收入抱住了皇家宗室这棵大树。至于泉州府财政紧张这个大麻烦,那就是继任官员要面对的问题了。
看来不管哪个时空的官员,都不喜欢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而都是乐于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满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想到此处李越摇了摇头,此刻他又记起在临安为武安郡王送行时,老人家送他的那六个字——多做事,少说话。
于是李越拱手道:“李某失态,还望各位同僚海涵!”
“知州大人也是为泉州政务心急所致。”唐克之圆场道。
“通判大人所言极是。”其他人亦附和道。
接着李越和他们闲聊一番后,众人也就互相道辞散去。
泉州通判唐克之,录事参军郭建平,司户参军许如松,司理参军章纯,司法参军苗璞玉等泉州官员一齐筹资,在这望月阁宴请新到任的知州李越。
正午时分,李越来到望月阁。在通判唐克之的带领下,泉州一众曹官迎了上来。众人一番寒暄过后,上楼坐定。
席间李越以爽朗之姿与众人频频举杯,谈笑风生。
酒过一巡之后,李越才放下酒杯对众人一拱手道:“承蒙圣上信任,本官提举海上商行兼知泉州事。海上商行尚在筹备之中,事无巨细都须本官亲自过问。所以泉州府各项政务,就有劳各位定理相助了!”
“李知州客气了,此皆我等分内之事!”通判唐克之首先应道,其余一众曹官也是纷纷附和。
大梁州一级得行政机构大致如此:
一把手知州,一般由朝廷委派在京文官担任,称“知某某州事”或者“权知某某州事”,权是临时的意思,知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而非常设官职。
知州之下的通判和都曹,户曹,理曹,法曹等曹官才是常设官。
都曹为诸曹之首,白天掌管州印,主持诸曹日常事务。所以录事参军又称都曹,办公场所为录事厅。录事参军还兼管州院,也就是审讯机构和监狱,负责拘押案犯,受理诉讼。
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收支,以及与户籍关系密切的田宅诉讼。大体相当于李越前世的税务局和国土局的一个混合体。
司理参军主管刑狱,督捕盗贼,办公场所为司理院。近似于现代的公安局。
司法参军,掌议法断刑。主要司法权力在录事参军和司理参军手中。司法参军只是在案件审理后,检索处适当的法律条文,供判决时使用,但是不可提供判决建议,办公衙署为司法厅。其职责接近于后世的检察院。
作为知州副手的通判,其职责是协助州长官处理州政,参与司法案件的录问,答押与拟判,行使司法监察权。衙门为常置司,职权与录事参军有所重叠。
事实上,判官以前只是知州的幕僚之一。他是知州为了监控诸曹官,显示自己的权威而存在的。唐末之时,诸曹官被知州幕僚架空,造成了知州独大,各州府逐渐脱离朝廷控制,形成割据势力。
大梁立国之后,通判一职便由朝廷派遣,权力在录事参军之上,同时知州政令必须有通判副署才能生效。
如此一来,通判由知州的幕僚官变成朝廷制约知州的手段之一。
从通判和诸曹官的职能来看,似乎事情都让他们做完了,没知州什么事了。似乎有没有知州的存在都不影响一州的行政运行。
但是!知州握有最高的地方司法权,也就是说录事参军和司户参军判定的案件,只要知州认为不合理的,都可以推到重审;而且涉及到定人生死的重大案件,必须由知州亲自审理。最关键的是,各种施政措施必须由知州首肯后,方能执行。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知州才是老大。
李越如是想着,目光扫视一圈后道:“本官此次赴任途中,见泉州经历旱蝗两灾,各地民生凋敝,百姓筚路蓝缕。实在让人心痛,可否拿出钱粮救助一下贫苦百姓。”
“知州大人心系泉州百姓,下官钦佩不已。”钱粮的事归司户参军管理,所以许如松答道:“只是,泉州府库并不充裕。不瞒知州大人,去岁尚有五万贯的亏空无法填平。”
“什么?”李越惊讶的目瞪口呆,“泉州不是有市舶之利,怎会拮据如此?”
“这……”
许如松面露难色,李越却还是盯着他等待回答。李越气势凌人,许如松被盯得额头渗出密密麻麻的细汗,不停的用手擦拭。
“李知州有所不知,这事情就坏在了这市舶之利。何况这泉州市舶司是归福建路转运使管辖,泉州地方只能分到不到一成的利润。”还好有通判唐克之替许如松解了围:“而且南外宗正司在泉州,而这花费朝廷每年只给调拨一小部分,其余皆由泉州府负担。”
“每年光是南外宗正司宗室子弟的月钱泉州府就要支付十四万三千七百贯,还有宗正司官属和宗学教授的花费也有一万一千贯钱,外加一千五白石米。”
许如松虽然胆小,但是工作显然尽职尽责。有唐克之揭开这个盖子,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便能随口说出如此详细的数据。
李越听完无奈的笑了笑,自己还是有些幼稚,羊长得肥了惦记的狼自然就多了。自己都知道泉州市舶之利丰厚,大梁皇室又岂会放过。
“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汤知州在任的这些年,对南外宗正司是有求必应。每年都给他们增加月钱数额,所以泉州府这几年越来越入不敷出。”唐克之苦涩的说道:“估计知南外宗正司事的靖安郡王很快就会来找李知州,要求继续增加宗室的月钱。汤知州为了抹平亏空,以泉州府的名义向民间商户借贷了不少钱,也快到期了。”
“这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吗?”李越忍不住骂道。
汤浩虽说已经告老还乡,但是他的门生故吏遍布大梁朝野,势力盘根错节。所以听到李越痛骂汤家公子汤远,连唐克之都沉默了。
难怪这些年汤远的政绩在州一级主官的考核中,每年都是第一。原来是用泉州府的财政收入抱住了皇家宗室这棵大树。至于泉州府财政紧张这个大麻烦,那就是继任官员要面对的问题了。
看来不管哪个时空的官员,都不喜欢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而都是乐于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满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想到此处李越摇了摇头,此刻他又记起在临安为武安郡王送行时,老人家送他的那六个字——多做事,少说话。
于是李越拱手道:“李某失态,还望各位同僚海涵!”
“知州大人也是为泉州政务心急所致。”唐克之圆场道。
“通判大人所言极是。”其他人亦附和道。
接着李越和他们闲聊一番后,众人也就互相道辞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