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龙腾元年腊月二十五日,荆湖北路治江陵府。
落日悬垂到山顶的时候,夕阳给章华寺的青砖粉墙穿上了一层金色纱衣,也让深冬的寒意减少了几分。
片刻后,静逸的晚钟悠然响起,一声接着一声穿透了竹林石塔。
寺庙更深处,大雄宝殿前的荷花池里,莲叶迎着霞光田田叠阔。有几株将放未放的骨朵,无声地随涟漪起伏。
今年冬天不算寒冷,故而在江陵府还能看到这成片的荷花盛开。
然而此时,在这恬静的景色旁,却响起了不协调的喧闹声。十七八个或穿青袍或穿武服的汉子,簇拥着一位黑衣老者从殿后涌了过来。
有人抢上前去,手脚麻利地在空地上铺了几张毡毯,随即招呼众人随意坐下,倒把穿着绯色袈裟的主持丢在了一旁。
“长老也请就坐。”黑衣老者坐定后微笑着一指身旁。
主持慌忙道:“不敢,不敢,居士面前,贫僧岂能搅合。”
这时,一个面带稚嫩的小沙弥嘟着嘴,端着茶水盘子转了过来。眼见这一幕,小沙弥心中更是不悦,连脚步也慢了几分。
那主持瞧着不对,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连忙自己伸手从盘上去了一盅茶,恭敬地递到老者手上:“居士,请用茶!”
老者细细品了一口,将茶盅放下,点头道:“好茶,长老有心了,无心谢过了。”
主持闻言,竟是欢喜不胜,合掌作揖道:“居士喜欢,老僧便心满意足了,寺中还有些俗事,不便在此久陪诸位,若有事只管招呼便是。”
“如此,便打扰了。”黑衣老者拱了拱手,又将目光扫了一圈,那些汉子顿时乱哄哄地起身谢过。
陪着笑脸,主持一路倒退,直到隐进众人看不见的角落,方才一把扯住小沙弥,低声埋怨道:“你个蠢材,白费了为师一片苦心,怎么连上个茶水的活计都做得磕磕绊绊。”
小沙弥撅着嘴,很有些不以为意:“师傅也忒小心了,左右看来,不过是些小有官身的赤佬,本寺在府城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何必如此?”
大梁重文轻武,武人地位低下,士兵更是经常逃亡,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朝廷常在普通士兵的脸上刺字。所以有了“赤佬”这一蔑视性的称呼。
老和尚听完哼了一声,教训道:“你倒是好威风,晓得些什么?这些武夫可不是寻常的赤佬。我且问你,可知道那老者是谁?”
“不就是个居士么?“
“当真蠢材!”老和尚恨得跺脚,指着小沙弥怒斥道:“他是无心居士!”
“那也还是个居士而已……”小沙弥不耐烦地回了半句,忽然张口结舌,过了半响才“啊呀!”地叫了一声,满脸惊惶道:“这这,刚才那位便是杨拱杨爷爷吗?”
“噤声!居士的名讳也是你能称呼的?现在可知师傅让你上茶的用心了?这般大好机缘竟让你个蠢材白白浪费了。”
主持数落到口干舌燥后才罢了,然后就摇首进了大殿。小沙弥眼珠一转,蹑手蹑脚寻了处竹林,悄悄地将头探了出去。
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那老者便是检校少保,武宁军节度使,京湖镇抚使兼知江陵府事杨拱,怎能不仔细端详一番。
兴国年间,宗鹏将军挽狂澜于既倒,宗家军的故事可是说书人嘴里百听不厌的故事啊。而这位杨少保就是当年宗将军的副帅,宗家军的二把手。
按耐住噗通噗通乱跳的心脏,小沙弥凝目望去,隐隐约约只瞧见那一堆人围成了一个圈,杨拱笑盈盈地斜依在半截槐树桩上,一手搭着膝盖。而另一手只要抬起,必有人侃侃而谈。
众人或高声,或低语,议论不休。有时也不知说了什么趣事,竟引得他也为之抚掌大笑。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渐渐黯淡,那一群人却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小沙弥心中好奇难耐,急得抓耳挠腮。
正在小沙弥盘算着找个什么由头凑上去时,大殿处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小沙弥扭身望去,只见主持又陪着一位身着官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那官人身材魁梧,面色凝重,瞥了一眼小沙弥,几步便抛下主持越过竹林。
“师傅,这位又是?”眼见主持停了脚步,站在身旁,小沙弥望着那官人的背影,小心翼翼地问道。
“镇抚司石机宜。”
“吓,襄阳石氏的进士石老爷啊!”喃喃地嘟囔了两句,小沙弥忽然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
正像他刚才所说的那样,章华寺在江陵城中,香火也算旺盛,府内官差人物,多少总有些耳闻。
若说杨拱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只可仰观,那以白身入杨拱幕府,又去临安行在考中进士,再转回京湖镇抚司任机宜文字的石廷之,便是寻常人等最为羡慕的榜样。
只是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竟然石廷之急匆匆地寻到了这里。
“见过机宜!”
石廷之刚转出拐角,就有眼尖的人窥见。一时间,众人纷纷起身招呼。他受杨拱影响,倒不似普通文臣那样瞧不起武夫,平日与这些统制和校尉们相处也颇为融洽,无奈此时他心思沉重,匆匆点头做了后应后,便径直行到杨拱身前。
杨拱对他的到来也有些意外,收起笑容问道:“廷之,有何要紧事?”
俯身行了一礼后,石廷之凑到杨拱耳旁低声回道:“保相,武安郡王到了。”
杨拱撑着膝盖缓缓立起身子来,拍去身上的草屑飞灰,挥手道:“今日兴致已尽,诸君且散了吧。”
“喏!”众人应了一声,三三两两各自散去。直到再看不见他们身影,杨拱才肃容对石廷之问道:“王爷此次前来,可知所为何事?”
“朝廷已经决定重设三大都督府,保相任京湖都督,武安郡王任四川都督,张琦任江淮都督。”石廷之继续说道:“王爷是赴蜀中上任,路过此处,想与保相叙旧。”
杨拱皱了皱眉道:“江淮之兵皆是武安郡王旧部,为何舍近求远?”
石廷之犹豫了一下,迟疑道:“也许朝廷是怕王爷……”
“罢了!”杨拱打断了石廷之,然后下令道:“赶紧随我回府。”
“喏!”
落日悬垂到山顶的时候,夕阳给章华寺的青砖粉墙穿上了一层金色纱衣,也让深冬的寒意减少了几分。
片刻后,静逸的晚钟悠然响起,一声接着一声穿透了竹林石塔。
寺庙更深处,大雄宝殿前的荷花池里,莲叶迎着霞光田田叠阔。有几株将放未放的骨朵,无声地随涟漪起伏。
今年冬天不算寒冷,故而在江陵府还能看到这成片的荷花盛开。
然而此时,在这恬静的景色旁,却响起了不协调的喧闹声。十七八个或穿青袍或穿武服的汉子,簇拥着一位黑衣老者从殿后涌了过来。
有人抢上前去,手脚麻利地在空地上铺了几张毡毯,随即招呼众人随意坐下,倒把穿着绯色袈裟的主持丢在了一旁。
“长老也请就坐。”黑衣老者坐定后微笑着一指身旁。
主持慌忙道:“不敢,不敢,居士面前,贫僧岂能搅合。”
这时,一个面带稚嫩的小沙弥嘟着嘴,端着茶水盘子转了过来。眼见这一幕,小沙弥心中更是不悦,连脚步也慢了几分。
那主持瞧着不对,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连忙自己伸手从盘上去了一盅茶,恭敬地递到老者手上:“居士,请用茶!”
老者细细品了一口,将茶盅放下,点头道:“好茶,长老有心了,无心谢过了。”
主持闻言,竟是欢喜不胜,合掌作揖道:“居士喜欢,老僧便心满意足了,寺中还有些俗事,不便在此久陪诸位,若有事只管招呼便是。”
“如此,便打扰了。”黑衣老者拱了拱手,又将目光扫了一圈,那些汉子顿时乱哄哄地起身谢过。
陪着笑脸,主持一路倒退,直到隐进众人看不见的角落,方才一把扯住小沙弥,低声埋怨道:“你个蠢材,白费了为师一片苦心,怎么连上个茶水的活计都做得磕磕绊绊。”
小沙弥撅着嘴,很有些不以为意:“师傅也忒小心了,左右看来,不过是些小有官身的赤佬,本寺在府城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何必如此?”
大梁重文轻武,武人地位低下,士兵更是经常逃亡,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朝廷常在普通士兵的脸上刺字。所以有了“赤佬”这一蔑视性的称呼。
老和尚听完哼了一声,教训道:“你倒是好威风,晓得些什么?这些武夫可不是寻常的赤佬。我且问你,可知道那老者是谁?”
“不就是个居士么?“
“当真蠢材!”老和尚恨得跺脚,指着小沙弥怒斥道:“他是无心居士!”
“那也还是个居士而已……”小沙弥不耐烦地回了半句,忽然张口结舌,过了半响才“啊呀!”地叫了一声,满脸惊惶道:“这这,刚才那位便是杨拱杨爷爷吗?”
“噤声!居士的名讳也是你能称呼的?现在可知师傅让你上茶的用心了?这般大好机缘竟让你个蠢材白白浪费了。”
主持数落到口干舌燥后才罢了,然后就摇首进了大殿。小沙弥眼珠一转,蹑手蹑脚寻了处竹林,悄悄地将头探了出去。
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那老者便是检校少保,武宁军节度使,京湖镇抚使兼知江陵府事杨拱,怎能不仔细端详一番。
兴国年间,宗鹏将军挽狂澜于既倒,宗家军的故事可是说书人嘴里百听不厌的故事啊。而这位杨少保就是当年宗将军的副帅,宗家军的二把手。
按耐住噗通噗通乱跳的心脏,小沙弥凝目望去,隐隐约约只瞧见那一堆人围成了一个圈,杨拱笑盈盈地斜依在半截槐树桩上,一手搭着膝盖。而另一手只要抬起,必有人侃侃而谈。
众人或高声,或低语,议论不休。有时也不知说了什么趣事,竟引得他也为之抚掌大笑。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渐渐黯淡,那一群人却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小沙弥心中好奇难耐,急得抓耳挠腮。
正在小沙弥盘算着找个什么由头凑上去时,大殿处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小沙弥扭身望去,只见主持又陪着一位身着官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那官人身材魁梧,面色凝重,瞥了一眼小沙弥,几步便抛下主持越过竹林。
“师傅,这位又是?”眼见主持停了脚步,站在身旁,小沙弥望着那官人的背影,小心翼翼地问道。
“镇抚司石机宜。”
“吓,襄阳石氏的进士石老爷啊!”喃喃地嘟囔了两句,小沙弥忽然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
正像他刚才所说的那样,章华寺在江陵城中,香火也算旺盛,府内官差人物,多少总有些耳闻。
若说杨拱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只可仰观,那以白身入杨拱幕府,又去临安行在考中进士,再转回京湖镇抚司任机宜文字的石廷之,便是寻常人等最为羡慕的榜样。
只是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竟然石廷之急匆匆地寻到了这里。
“见过机宜!”
石廷之刚转出拐角,就有眼尖的人窥见。一时间,众人纷纷起身招呼。他受杨拱影响,倒不似普通文臣那样瞧不起武夫,平日与这些统制和校尉们相处也颇为融洽,无奈此时他心思沉重,匆匆点头做了后应后,便径直行到杨拱身前。
杨拱对他的到来也有些意外,收起笑容问道:“廷之,有何要紧事?”
俯身行了一礼后,石廷之凑到杨拱耳旁低声回道:“保相,武安郡王到了。”
杨拱撑着膝盖缓缓立起身子来,拍去身上的草屑飞灰,挥手道:“今日兴致已尽,诸君且散了吧。”
“喏!”众人应了一声,三三两两各自散去。直到再看不见他们身影,杨拱才肃容对石廷之问道:“王爷此次前来,可知所为何事?”
“朝廷已经决定重设三大都督府,保相任京湖都督,武安郡王任四川都督,张琦任江淮都督。”石廷之继续说道:“王爷是赴蜀中上任,路过此处,想与保相叙旧。”
杨拱皱了皱眉道:“江淮之兵皆是武安郡王旧部,为何舍近求远?”
石廷之犹豫了一下,迟疑道:“也许朝廷是怕王爷……”
“罢了!”杨拱打断了石廷之,然后下令道:“赶紧随我回府。”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