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找来的这位狠人叫郅都,出生年月不祥,只知道是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

  实际上,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并且名声也不是太好,翻开史料,会有一个词很常见的摆在他的名字之前,用来强调说明――“酷吏”。

  一提到“酷吏”这两个字,往往会和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等等一些不太好的词语联想到一起,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不能算是不是个好人。

  然而,事实情况却经常会令人大跌眼镜。

  实际上,能挣来这么个称谓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酷吏”这两个字,是相当的有分量。

  通常情况下,能挣来这个称谓的人,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点成绩:

  一是“打黑”能力强。也就是说需要长时间和达官贵人、豪强恶霸、地痞流氓们做斗争,胆要正、命要硬、心要狠、脸要黑,只要犯点事,不把搞死不算完。

  二是“政绩”很突出。当然,在这类人身上找政绩,绝不能在经济建设上下功夫,你要研究他为国家gdp的提升做出了多少贡献,基本抓瞎,因为这类人的主要作用是“强化治安”。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专门和恶人作对,还把对方搞的死去活来,这种“恶人中恶人”,自然没几个人有胆量在他的眼皮底下犯事,犯罪率当然得下降。所以说,这种人无论在哪当官,老实巴交的小民百姓一般都会很喜欢,个别穷的叮当响的刁民也会很欣赏。而有权的、有钱的通常会很讨厌。当然,这也并不绝对。

  三是自身很廉洁。如果想在“酷吏”这一行里做出点成绩、积攒点声望,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个人经济问题上做出点牺牲,毕竟一天到晚和有权有势的人对着干,手脚如果不干净。也不太容易下黑手。在这方面有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明朝时的海瑞,海老兄绝对算是“酷吏”中的极品,天不怕地不怕,自己连顿肉都吃不起,你说还有什么好怕的?

  当然,我也承认并非所有被称为“酷吏”的人都很廉洁。因为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每隔个百八十年就会出来那么一两个另类――大贪污犯。更有甚者,行业内有个别仁兄还建立过台账,台账的内容并非是记录谁犯了法,而是比谁有钱。只要你家庭够富裕。恭喜你,进账了。无论你犯事没犯事,总会有人跑来找你麻烦,花点钱就没事,没花钱那就不好说了,轻点的话吃几天牢饭,重点的话可能就是砍头,捎带抄家。

  也许有人会疑惑。“酷吏”也不过是个人,何以会如此嚣张,难道没个人出来管?

  答案是有。皇帝。

  想在这一行里干的有声色,必须得有靠山,并且这个靠山的实力够强。皇帝自然是不二人选。

  与其说“酷吏”选靠山,不如说是皇帝在选“酷吏”。因为这些人无论干出再过火的事,不外乎是在替皇帝卖命,说白了是在替皇帝背黑锅。如果没这点本钱,根本就“酷”不起来。所以。这类人在官场上常常会平步青云,经常被越级提拔。极为风光。

  但是,这条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走,因为这类人的最终结局大多会惊人的一直――悲惨。

  实际上这也很好理解,替皇帝搞掉了所有不安分的角色后,自己就浮出了水面,也就没多大存在的价值。当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没搞掉对手却把自己搭了进去。这也好理解,毕竟一天到晚唱黑脸,得罪的人多,一旦反扑的势力太强时,皇帝不得不那你“顶缸”。没办法,职责所在。

  我闲扯了这么多,无外乎告诉大家,郅都是这个什么样的角色。

  应该说,成功酷吏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这位同志一项都没拉。夸张的是,这位老兄不单会整人,还有另有特长――打仗。据有限的史料记载,郅都同志打群架的本事绝不是一般的强。当然,关于他的特长我们还是随后介绍,该回到正题上去了。

  在文帝时,郅都只是个郎官。但他的这个“郎官”和我前边所介绍花钱买来的“郎官”大不相同。虽然大家称呼都一样,可实际内容还是有所出入的,因为他这个郎官既有实际工作岗位,也有工资可发。

  在汉朝初期,郎官分为三种侍郎、中郎、郎中,这些人的职务不高,工资也不太高,主要职责是轮流宿卫宫廷,是皇帝的保镖。但由于离皇帝比较近,被提拔的机会自然就多一些,因此成了一条晋升的捷径,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削尖脑袋往里边挤。

  汉文帝时,为了创收,搞了个买官制度,就拿出“郎官”这个称号糊弄有钱人,经他这么一搞,弄得满大街“郎官”,使这个称谓的水份很大。

  但无论水份再大,一直都有一些真材实料的仁兄,郅都就算是其中的一位。不过也仅限于此,因为汉文帝时期,郅都同志一直在扛枪站岗。

  默默无闻的站了几年岗,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坏,只是很平淡。

  文帝驾崩、景帝继位,郅都的机会来了。汉景帝继位没多久,就把郅都提拔了起来――中郎将。

  虽然只多了一个字,性质可就大变。原来无论是“什么郎”,说白了就是把门的小保安,而现在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多了一个“将”字,立刻就挤进了管理人员队伍,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保卫处处长。这个职务秩比二千石,位次于将军。讲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郅都同志终于有发言权了。

  而事实情况是,只要他开口讲话,大家都讨厌。因为这个人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无论是私下还是在朝堂上,找个话茬就能和你吵,不争出个所以然不算完(面折大臣于朝)。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要郅都同志在场,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一则图个耳根清净,二则怕这位愣头青把自己搞的下不来台。

  人就是这样,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郅都一如既往这么搞,结果可好,敌人的无数,朋友的没有。

  大臣们虽然很讨厌,但皇帝却喜欢的不得了。因为在皇帝的心目中,不随便搞团结,不拉帮结派的人,通常是好同志。

  这一层因素,为郅都随后的成绩埋下了伏笔。(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两汉往事,两汉往事最新章节,两汉往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