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结束后,我就没有继续陪着吴三桂他们。外交厅的同志会带着他们系统参观我们的军营,或许还会去旅顺战争纪念馆看一看。如果吴三桂们认真学习的话,他们大约能感受到关宁军和澳宋陆军之间差着几个太平洋的距离。这可能对以后与辽镇打交道有帮助,又或许没有。谁知道呢?我们不是做的每件事都有收获,也不是做每件事之前,都觉得自己能靠这件事取得什么收获。
事实上,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并没有取得我们所想要的收获。有些比较幸运,多少能得到一点回报。有些就属于正常情况,基本一无所获,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
之所以零零碎碎说了这些,是因为我想起了阅兵后的某日,我在旅顺烈士陵园的回忆。
那是一个很晴朗的上午,我在战后的休假时光里,和方海一起前往烈士陵园。那次去是临时起意,我没有什么想办的事情,也没有想见的人,只是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回到中国总督区后,还一直没有去旅顺陵园祭拜过。于是我就去了。
从军营出来,旅顺已经基本恢复了平静。在战事最激烈时紧急训练的民兵已经解散,时刻准备着和建奴决一死战的市民们再次回到了日常生活中。街道上又一次出现了蓬勃的生机,熙熙攘攘的人群展现着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在澳宋治下焕发的生机。
公共马车沿着水泥路上的铁轨驶过。我靠着窗户坐着,让七月流火中不再炽热的阳光照在脸上。马车上有一个学者打扮的中年人在大声读报,七八个乘客在看着他。在大阅兵后,报纸上的新闻自然与战胜的消息有关。我起初没有注意听,但是“陆道培”这个名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嘿,竟是他写的一篇报道。
这篇报道是关于金州-新金铁路正式动工的消息。在辽南包围圈抓住的几万个建奴俘虏为这项工程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彻底被打服的后金政权也不会再有胆子南侵,资本再不会忧虑这项投资是否会在战火中化为乌有。因此,早已被台湾铁路公司设计规划好的金州-新金铁路快速被提上日程。基础的地基修整工程已经展开,台北证券交易所的基建股连日飘红,大发战争财的台湾和江南商人迫不及待地把钞票投入到这条铁路上。
学者念完这篇报道,一旁的乘客连忙殷勤地给他扇风。他坐下来后又忍不住红光满面地说起自己大举投资铁路的英明决定,表示自己在上周就把全部积蓄投进股市,现在已经拿到三成以上的收益。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学者顺便批评了他的妻子过于保守,竟然没有把首饰抵押到当铺一起投进股市,要不然现在就赚翻了。
在学者唾沫横飞的讲演下,同车的乘客都有些热血澎湃。方海静静地坐在我的身侧,并没有动弹。他在战争结束后也能分到一笔奖金,至少有300两。加上担任副官收的红包和明里暗里的灰色收入,一场仗下来600两也能赚到。我让他不要忙着投入股市赚钱,留着钱跟着我去接下来的任职地点,到时候自然有办法赚的比现在更多——方海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跟着当权的长官机会无数,何必去股市跟平民们竞争。
连续转了2趟车,我们在东鸡冠山马车站下车。由于战争从未远离旅顺,这处陵园一直是辽东人民的精神寄托,在建成后就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那次去的时候,许多市民都在进入陵园的台阶上漫步。
跟在人群中,我和方海静静地拾级而上。台阶两侧种植着青松,它们与我家乡的松树很像。
在陵园刚建成时,我来过很多次,但自从回国后就再也没来过。这次进入陵园,我意识到原本空置的墓地忽然充实了很多。
方海是今年才从保卫处调来中国总督区的,他这次是第一次来陵园,并没有我心中的感受。不过,他看到我一动不动地站在陵园入口,也能猜到我心中的波澜。于是他静立在旁边,摘下帽子向无声躺在陵园里的烈士们行礼。
我是一个情绪不强烈的人,向来难以感受到直观的情感波动。但我清晰地记得,站在陵园里的那几分钟,我流下了比过去几年还要多的泪水。方海应该很吃惊,他的长官看着一片白色的方碑,就会一声不吭地流下泪水。这种感觉只有我,只有在陵园初建时来过的人才会有。我还记得,那是去年9月的时候,刚控制旅顺不久的海军陆战队,就把在旅顺城内收拾的尸骨运到这里,集中火化并掩埋在后山的遇害者公墓中。那就是我带领部下完成的任务。那时,陵园只是在纸上的一点设想。在设计师的布置中,靠近陵园入口的区域是留给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
现在这些区域都用上了。
每一行是20块方碑,每一列是20块方碑。一处竖满方碑的墓地,就躺下了400名战死的英雄。在我回国的1年里,残酷的生存环境和战争,一刻也不停地夺走驻守在辽南的汉家儿郎的性命。其中只有很小一些是死去的澳宋战士,绝大部分逝者都是东江军将士。可以预料到,在辽南战役结束后,运抵东鸡冠山烈士陵园的英雄遗体,会装满另外5、6个墓地。
他们毕竟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是为了光复故土,并在为之奋斗的征途上离世。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也是会被我们,被无数的后人铭记的。比起那些在从万历开始的建奴叛乱中,惨死于一次又一次战败中的明军,那些战死在浑河的白杆兵、浙江兵,那些因为王化贞的无能和怯懦而被屠杀的辽西兵士,他们确实是幸运的。他们在闭眼时知道,他们一定会胜利,也一定会有同袍为他们报仇。
“走吧。”我对方海说。在青松夹着的石板路上走过,一块一块墓碑被清理得很干净,上面的铭文记述着主人生前的往事、他们的荣耀、他们的军衔。前来扫墓的市民们很多并没有具体的目标,他们看到无人凭吊的墓碑,就会在那里坐下,为方碑擦拭一下灰尘,将手中的鲜花和纸钱放下,静静地坐一会。偌大个墓园,竟只有鞋子摩擦石板路的沙沙声,以及鸟儿的鸣叫。
穿过连绵的墓碑,前来扫墓的市民逐渐减少。走到接近山腰的位置时,市民却又增多起来。位于陵园深处的,是张盘将军纪念馆,这里是许多市民扫墓之旅的终点。尚距离数百米,还不能直接看到纪念馆入口,香和纸钱燃烧的烟雾,就为我们标明了纪念馆的所在。对于驻守旅顺,曾经取得旅顺大捷,又在旅顺牺牲的张盘将军,旅顺的辽人是极为尊敬的。这里的香火日夜不断。
在纪念馆前站岗的东江军军人并不认识我们,我也没有表明身份,就跟着市民走入。这座纪念馆,我是第一次来,它在我不在的日子里建好。进馆后,右侧是旅顺保卫战的资料室,左侧是张盘将军一生事迹的展览馆,正前方是供奉着张盘将军神像的殿宇。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对英雄的最高尊崇,为了人民献身的英烈会被供奉为神,永享香火。
在神像前插上一支香,我和方海向张盘敬礼。走向殿宇后方时,我们意外被一名东江军军人拦下。看他的军装,竟是长生岛救火营的战士。
那名救火营战士对我叫出他的部队有些惊讶。他语气温和地请我先等一等,言语中暗示有一位上官在大殿后方独处,请我等候一会。正说着,一名路过的青年人看到我,连忙上来请我进去。他是张再弟,是长生岛团黄石中校的副官,我和他有过数面之缘,没想到他记住了我。
“中校在里面。”张再弟轻声说。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独坐在张盘将军衣冠冢前方的黄石。这位威名赫赫的名将此时穿着一身便衣,坐在一张矮椅子上,面对着张盘将军的墓碑,面前摆着几瓶酒。
他注意到我走过来,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了我一眼,但随即又变得平静,没有说话。张再弟快速找了一张同样的椅子过来。黄石示意我坐下,我就坐在椅子上,侧对着黄石和张盘的墓碑。
墓碑前的酒打开了两瓶。黄石坐了一会,拿起一瓶灌了一口,又拿起另一瓶倒出一些酒在墓碑前的地上。
“你喝不喝?”他终于开口,然后又笑起来,“我忘了,你是不喝酒的。”
“喝酒好啊...喝多了就能忘掉烦恼,忘掉过去的东西。”一边说,黄石又喝了一大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有杜康!哈哈,曹操诚不欺我,古人诚不余欺耶!”
“你晚来了几年!”
黄石蓦然放下酒瓶,定定地看着我,咧开嘴笑:“那很好啊。在澳大利亚度过二十年,有什么不好?我也想啊,谁想来辽东?辽东,是个地狱!”
我用余光打量了一下方海,他和张再弟都在十几米外的屋檐下站着,很机灵地避开我们的对话。“黄中校...”
“没什么,我没有喝醉。”黄石打断了我的话。他把酒瓶对着嘴巴晃了晃,却没有酒水流出来。“嘿嘿,喝完一瓶了。我看看...300毫升,也就6两,不多,我真没喝醉。”
他把酒瓶子丢开,抓起另一瓶在地上倒干净:“你也喝完,别耍赖。”
把倒空的两个酒瓶丢开,黄石沉默下来,垂着脑袋坐了一会,才抬起头。他没有看我,抬着头看着屋檐分开的湛蓝色的天空。“你没有再辽东度过天启七年,是好事。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想经过这段岁月。”
“我从万历开始当军户,到了天启初年的广宁惨败,我度过了屈指可数的安宁时光。后面几年,就是逃亡、打战、逃亡、打战,一直到我来到东江镇,被大帅收留,被派遣到长生岛,才算摆脱了丧家之犬的命运。”
他顿了顿,又说起另外的话题:“张盘是很好的将军。在他生前,我有幸和他并称辽南双龙。”
黄石盯着我的眼睛,慢慢地说:“毛大帅年纪不小,又久于战乱,必须物色好继承人。在那时,张盘有旅顺大胜,我有金州大捷,大帅一时难以决断。却不想,他在选择我们,我们何尝不在等候他的抉择。在这样的等待中,我和张盘不由得起了隔阂,彼此不再完全信任。”
“天启五年...是1625年吧。张盘死了。”
“皇太极亲自领兵,嘿,70个牛录,他真舍得,也真有魄力。张盘被汉奸背叛,惨死军中,旅顺大军全军覆没,数千平民全部被屠杀。因为我们的隔阂,我没有第一时间通报长生岛所面军情。张盘的死,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到这里,他又一次低下头。良久,才缓缓地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要是我把相关情报及时告知张盘,是不是旅顺就不会失陷,张盘就不会死。”
他没有继续说话,我也没有开口。时间就在宁静中慢慢流逝。
事实上,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并没有取得我们所想要的收获。有些比较幸运,多少能得到一点回报。有些就属于正常情况,基本一无所获,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
之所以零零碎碎说了这些,是因为我想起了阅兵后的某日,我在旅顺烈士陵园的回忆。
那是一个很晴朗的上午,我在战后的休假时光里,和方海一起前往烈士陵园。那次去是临时起意,我没有什么想办的事情,也没有想见的人,只是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回到中国总督区后,还一直没有去旅顺陵园祭拜过。于是我就去了。
从军营出来,旅顺已经基本恢复了平静。在战事最激烈时紧急训练的民兵已经解散,时刻准备着和建奴决一死战的市民们再次回到了日常生活中。街道上又一次出现了蓬勃的生机,熙熙攘攘的人群展现着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在澳宋治下焕发的生机。
公共马车沿着水泥路上的铁轨驶过。我靠着窗户坐着,让七月流火中不再炽热的阳光照在脸上。马车上有一个学者打扮的中年人在大声读报,七八个乘客在看着他。在大阅兵后,报纸上的新闻自然与战胜的消息有关。我起初没有注意听,但是“陆道培”这个名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嘿,竟是他写的一篇报道。
这篇报道是关于金州-新金铁路正式动工的消息。在辽南包围圈抓住的几万个建奴俘虏为这项工程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彻底被打服的后金政权也不会再有胆子南侵,资本再不会忧虑这项投资是否会在战火中化为乌有。因此,早已被台湾铁路公司设计规划好的金州-新金铁路快速被提上日程。基础的地基修整工程已经展开,台北证券交易所的基建股连日飘红,大发战争财的台湾和江南商人迫不及待地把钞票投入到这条铁路上。
学者念完这篇报道,一旁的乘客连忙殷勤地给他扇风。他坐下来后又忍不住红光满面地说起自己大举投资铁路的英明决定,表示自己在上周就把全部积蓄投进股市,现在已经拿到三成以上的收益。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学者顺便批评了他的妻子过于保守,竟然没有把首饰抵押到当铺一起投进股市,要不然现在就赚翻了。
在学者唾沫横飞的讲演下,同车的乘客都有些热血澎湃。方海静静地坐在我的身侧,并没有动弹。他在战争结束后也能分到一笔奖金,至少有300两。加上担任副官收的红包和明里暗里的灰色收入,一场仗下来600两也能赚到。我让他不要忙着投入股市赚钱,留着钱跟着我去接下来的任职地点,到时候自然有办法赚的比现在更多——方海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跟着当权的长官机会无数,何必去股市跟平民们竞争。
连续转了2趟车,我们在东鸡冠山马车站下车。由于战争从未远离旅顺,这处陵园一直是辽东人民的精神寄托,在建成后就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那次去的时候,许多市民都在进入陵园的台阶上漫步。
跟在人群中,我和方海静静地拾级而上。台阶两侧种植着青松,它们与我家乡的松树很像。
在陵园刚建成时,我来过很多次,但自从回国后就再也没来过。这次进入陵园,我意识到原本空置的墓地忽然充实了很多。
方海是今年才从保卫处调来中国总督区的,他这次是第一次来陵园,并没有我心中的感受。不过,他看到我一动不动地站在陵园入口,也能猜到我心中的波澜。于是他静立在旁边,摘下帽子向无声躺在陵园里的烈士们行礼。
我是一个情绪不强烈的人,向来难以感受到直观的情感波动。但我清晰地记得,站在陵园里的那几分钟,我流下了比过去几年还要多的泪水。方海应该很吃惊,他的长官看着一片白色的方碑,就会一声不吭地流下泪水。这种感觉只有我,只有在陵园初建时来过的人才会有。我还记得,那是去年9月的时候,刚控制旅顺不久的海军陆战队,就把在旅顺城内收拾的尸骨运到这里,集中火化并掩埋在后山的遇害者公墓中。那就是我带领部下完成的任务。那时,陵园只是在纸上的一点设想。在设计师的布置中,靠近陵园入口的区域是留给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
现在这些区域都用上了。
每一行是20块方碑,每一列是20块方碑。一处竖满方碑的墓地,就躺下了400名战死的英雄。在我回国的1年里,残酷的生存环境和战争,一刻也不停地夺走驻守在辽南的汉家儿郎的性命。其中只有很小一些是死去的澳宋战士,绝大部分逝者都是东江军将士。可以预料到,在辽南战役结束后,运抵东鸡冠山烈士陵园的英雄遗体,会装满另外5、6个墓地。
他们毕竟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是为了光复故土,并在为之奋斗的征途上离世。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也是会被我们,被无数的后人铭记的。比起那些在从万历开始的建奴叛乱中,惨死于一次又一次战败中的明军,那些战死在浑河的白杆兵、浙江兵,那些因为王化贞的无能和怯懦而被屠杀的辽西兵士,他们确实是幸运的。他们在闭眼时知道,他们一定会胜利,也一定会有同袍为他们报仇。
“走吧。”我对方海说。在青松夹着的石板路上走过,一块一块墓碑被清理得很干净,上面的铭文记述着主人生前的往事、他们的荣耀、他们的军衔。前来扫墓的市民们很多并没有具体的目标,他们看到无人凭吊的墓碑,就会在那里坐下,为方碑擦拭一下灰尘,将手中的鲜花和纸钱放下,静静地坐一会。偌大个墓园,竟只有鞋子摩擦石板路的沙沙声,以及鸟儿的鸣叫。
穿过连绵的墓碑,前来扫墓的市民逐渐减少。走到接近山腰的位置时,市民却又增多起来。位于陵园深处的,是张盘将军纪念馆,这里是许多市民扫墓之旅的终点。尚距离数百米,还不能直接看到纪念馆入口,香和纸钱燃烧的烟雾,就为我们标明了纪念馆的所在。对于驻守旅顺,曾经取得旅顺大捷,又在旅顺牺牲的张盘将军,旅顺的辽人是极为尊敬的。这里的香火日夜不断。
在纪念馆前站岗的东江军军人并不认识我们,我也没有表明身份,就跟着市民走入。这座纪念馆,我是第一次来,它在我不在的日子里建好。进馆后,右侧是旅顺保卫战的资料室,左侧是张盘将军一生事迹的展览馆,正前方是供奉着张盘将军神像的殿宇。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对英雄的最高尊崇,为了人民献身的英烈会被供奉为神,永享香火。
在神像前插上一支香,我和方海向张盘敬礼。走向殿宇后方时,我们意外被一名东江军军人拦下。看他的军装,竟是长生岛救火营的战士。
那名救火营战士对我叫出他的部队有些惊讶。他语气温和地请我先等一等,言语中暗示有一位上官在大殿后方独处,请我等候一会。正说着,一名路过的青年人看到我,连忙上来请我进去。他是张再弟,是长生岛团黄石中校的副官,我和他有过数面之缘,没想到他记住了我。
“中校在里面。”张再弟轻声说。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独坐在张盘将军衣冠冢前方的黄石。这位威名赫赫的名将此时穿着一身便衣,坐在一张矮椅子上,面对着张盘将军的墓碑,面前摆着几瓶酒。
他注意到我走过来,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了我一眼,但随即又变得平静,没有说话。张再弟快速找了一张同样的椅子过来。黄石示意我坐下,我就坐在椅子上,侧对着黄石和张盘的墓碑。
墓碑前的酒打开了两瓶。黄石坐了一会,拿起一瓶灌了一口,又拿起另一瓶倒出一些酒在墓碑前的地上。
“你喝不喝?”他终于开口,然后又笑起来,“我忘了,你是不喝酒的。”
“喝酒好啊...喝多了就能忘掉烦恼,忘掉过去的东西。”一边说,黄石又喝了一大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有杜康!哈哈,曹操诚不欺我,古人诚不余欺耶!”
“你晚来了几年!”
黄石蓦然放下酒瓶,定定地看着我,咧开嘴笑:“那很好啊。在澳大利亚度过二十年,有什么不好?我也想啊,谁想来辽东?辽东,是个地狱!”
我用余光打量了一下方海,他和张再弟都在十几米外的屋檐下站着,很机灵地避开我们的对话。“黄中校...”
“没什么,我没有喝醉。”黄石打断了我的话。他把酒瓶对着嘴巴晃了晃,却没有酒水流出来。“嘿嘿,喝完一瓶了。我看看...300毫升,也就6两,不多,我真没喝醉。”
他把酒瓶子丢开,抓起另一瓶在地上倒干净:“你也喝完,别耍赖。”
把倒空的两个酒瓶丢开,黄石沉默下来,垂着脑袋坐了一会,才抬起头。他没有看我,抬着头看着屋檐分开的湛蓝色的天空。“你没有再辽东度过天启七年,是好事。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想经过这段岁月。”
“我从万历开始当军户,到了天启初年的广宁惨败,我度过了屈指可数的安宁时光。后面几年,就是逃亡、打战、逃亡、打战,一直到我来到东江镇,被大帅收留,被派遣到长生岛,才算摆脱了丧家之犬的命运。”
他顿了顿,又说起另外的话题:“张盘是很好的将军。在他生前,我有幸和他并称辽南双龙。”
黄石盯着我的眼睛,慢慢地说:“毛大帅年纪不小,又久于战乱,必须物色好继承人。在那时,张盘有旅顺大胜,我有金州大捷,大帅一时难以决断。却不想,他在选择我们,我们何尝不在等候他的抉择。在这样的等待中,我和张盘不由得起了隔阂,彼此不再完全信任。”
“天启五年...是1625年吧。张盘死了。”
“皇太极亲自领兵,嘿,70个牛录,他真舍得,也真有魄力。张盘被汉奸背叛,惨死军中,旅顺大军全军覆没,数千平民全部被屠杀。因为我们的隔阂,我没有第一时间通报长生岛所面军情。张盘的死,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到这里,他又一次低下头。良久,才缓缓地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要是我把相关情报及时告知张盘,是不是旅顺就不会失陷,张盘就不会死。”
他没有继续说话,我也没有开口。时间就在宁静中慢慢流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如初回忆录,李如初回忆录最新章节,李如初回忆录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如初回忆录,李如初回忆录最新章节,李如初回忆录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