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元年,夏,夜。
雨来得又急又猛,惊雷声响彻整个长安城。
坤宁宫。不断有侍女端着热水从殿内进出,等待消息的内侍焦急地站在院内,拉住一个刚出来的宫女问道:“皇后娘娘怎么样了。”
宫女正忙,“里面还早着呢,公公且等着吧。”说着拨开内侍的手,便走了。
皇后胎位不正,三个时辰过去了,还没看到婴儿,殿内的产婆都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好容易等到侍女端来一碗人参汤,一个产婆接过,扶起皇后喂到她嘴边,“娘娘喝些汤,补补元气,才好生产。”
皇后此时已经精疲力尽,无力回应产婆,汤药从嘴边流下也浑然不知。
坤宁宫外的各宫也都在彻夜不眠地等待消息,毕竟皇后突然生产,又适逢皇帝不在宫中,虽有太后坐镇,可其中毕竟变数万千。
有人怕错失良机,也有人唯恐惹祸上身。今晚注定是难眠的一晚。
太后闭着眼,坐在偏殿里念经。小内侍跑进来,向站在太后身边的文嬷嬷小声说了些什么。李嬷嬷脸上转喜,打发了小内侍,走到太后身边,“娘娘,临风殿的陈才人生了,是个公主。”
太后听了也是一喜,连说三声好,“好,好,好,是个好兆头。快,叫人去赏。”
“唉。”文嬷嬷笑着嘱咐下去了。
“你再去看看皇后怎么样了。”
还不等文嬷嬷出去,小内侍就跑进来,“恭喜太后,贺喜太后。皇后娘娘生了,母女平安。”
太后高兴地险些站不住,幸亏文嬷嬷眼疾手快扶了一把。
“果真是个好兆头。”太后拍了拍文嬷嬷的手,“侍奉皇后辛苦,坤宁宫上下都重赏。”
小内侍听了,重重地磕了头:“奴才谢太后娘娘恩赏。”
看着小内侍磕头的滑稽样,太后指着他,笑着对文嬷嬷道:“看你手下的小滑头,真叫人发笑。”
文嬷嬷佯装生气,“行为轻浮,在太后面前闹笑话,还不快出去。”
小内侍听了这话,随即撒了欢地跑出去,“太后娘娘懿旨,坤宁宫上下重赏。”
坤宁宫响起一阵欢闹声,甚至盖过了吓人的雷雨。
听着这阵笑声,文嬷嬷责怪道:“到底都年轻,平时管教得再严,一遇到事,都沉不住气。”
太后听着心里高兴,“宫里的喜事,大家要热热闹闹才好,你回头可不许罚他们。”
“太后都发话了,那我可不敢。”说着也笑起来。
“来,扶我起来,咱们去看看皇后。”
丫鬟奴才们见太后出来,都垂下头不敢再闹,太后见状道:“你们笑你们的,今日大喜,准你们闹一天。谁要是不许,尽管来告诉我,我来罚她。”说着还看了文嬷嬷一眼。
“有太后的话,你们就撒欢闹吧。可有一点,别忘了手里的差,要是出了一丝差错,别说我不讲情面。”文嬷嬷脸上带笑,语气也比往日柔些,但宫人们都见识过她的手段,虽然得了太后的恩许,却也不敢玩得太过火。
文嬷嬷搀着太后才要进门,却听见里面传来一声,“不好了,皇后娘娘血崩了。”
太医产婆赶紧上前止血,刚刚还一片欢喜的坤宁宫顿时又忙做一团。
太后站在廊下,看着血水从屋内一波一波的端出,血腥的气味从缝隙中弥漫出来,不由得紧张起来。
皇后曾诞育过两个皇子,可惜都早早夭折。生育本就是一桩险事,皇后又是三十四岁高龄,如今遇上这样的事,今晚能不能熬过去都难说。
想至此处,太后又叹了一口气。
太后母家李氏本不是达官显贵之家。太宗时,李家有个女儿在宫里做了昭仪,后来太宗崩逝,少女时期的太后又被献入宫中,做了先帝的美人。依靠姑母的照拂,初入宫的她很快就得到了先帝的宠幸,经过三十多年的厮杀,才终于把亲生儿子送上皇位,李家也因为后宫的关系从此显贵。
只是李家子嗣单薄,家里又多是庸碌之辈,在前朝并无建树,这使得后位于李家越来越重要。皇后如果真得挺不过去,对太后来说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
一个是李家没有适龄女子,现在最大的才八岁;再者,宫里郑贵妃盯着后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况且她资历最老,又有皇子傍身,继后按理来说非她莫属。
太后的手捏紧了柱子。现在,只有祈祷皇后熬过这一关了。
“太后娘娘。”文嬷嬷的声音将太后拉回现实中,“太医们都止不住血,皇后娘娘恐怕不行了。”
太后一惊,赶紧往皇后处去。
皇后发髻垂乱,面色惨白,见太后进门,不禁流下眼泪,
“好孩子,别哭。”说着擦去皇后脸上的泪。
“皇上到哪里了,何时能回宫?”
“你一生产,就传消息过去了。估计明日午时前就能回来。”
“我知道我熬不过去了。我会吊着这口气等着皇上回来,他与我终究是少年情分,我的话他不会不听。况且我若死在他面前,他对我,对李家都会怜惜之意。”皇后起身,抓住太后的手,“我如今要去了,所有心愿已了,只有公主实在放心不下,她也算是半个李家人,还请照应一二。”
听到此话,太后安慰道:“你放心,我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皇后听到这话,才放下心。
太后又问:“你看过孩子没有?”
皇后摇摇头。
太后让奶娘抱孩子过来,才安静下的婴儿仿佛感知到了母亲的生命消逝,一进屋便哭了起来。
皇后看着襁褓里的婴儿,皮肤黑黝黝的,皱成一团。她知道再有几个月,婴儿的皮肤就会展开了,会像羊脂玉一样光滑透白,她会咿呀咿呀的学她说话,会手舞足蹈表达自己的快乐,可是她等不到这一天了。她能做的就是在死之前,为女儿铺好一条富贵顺遂的路。
小公主仍然吵闹,但皇后已经没有力气去哄她,太后便让乳娘将小公主抱走了。
很快,旭日初升,鸡鸣破晓。皇宫又迎来了新的日出。
皇帝接到消息便亲自骑马赶路,终于在清晨匆匆赶回了皇宫。
“月娘。”他急忙赶到坤宁宫,却见皇后已是气若游丝。
“文郎。”皇后勉强应了一声。
“我这口气就快要撑不下去了,好在,我终于等到你了。月娘嫁与你为妻,已经二十二载,今生你我缘分已尽,只盼来世我俩能早日相遇,再结良缘才好。如今我已大限将至,心里只挂念一件事。”
“你放心,咱们的女儿我一定会。。。”
皇后打断了他。“我知道你一定会尽全力善待女儿,可后宫有千百双眼睛盯着她。”皇后缓了口气,继续道:“陛下,郑贵妃不可为后,皇后要出在李家。你当我是为女儿也好,单为我的私欲也好。皇后一定要出在李家。”
皇帝看着怀里削弱的皇后,答应了她。
“文郎为女儿起个名吧。”皇后声音越来越弱,说完这句话便没了呼吸。
皇帝将皇后禁锢在怀里,想起那年他撑着船浮在湖中,看见她站在岸边莞尔一笑。
桃花架下,绿水湖中,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倩娘,我们女儿的小名就叫倩娘。”可惜皇后再没有了回应。
雨来得又急又猛,惊雷声响彻整个长安城。
坤宁宫。不断有侍女端着热水从殿内进出,等待消息的内侍焦急地站在院内,拉住一个刚出来的宫女问道:“皇后娘娘怎么样了。”
宫女正忙,“里面还早着呢,公公且等着吧。”说着拨开内侍的手,便走了。
皇后胎位不正,三个时辰过去了,还没看到婴儿,殿内的产婆都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好容易等到侍女端来一碗人参汤,一个产婆接过,扶起皇后喂到她嘴边,“娘娘喝些汤,补补元气,才好生产。”
皇后此时已经精疲力尽,无力回应产婆,汤药从嘴边流下也浑然不知。
坤宁宫外的各宫也都在彻夜不眠地等待消息,毕竟皇后突然生产,又适逢皇帝不在宫中,虽有太后坐镇,可其中毕竟变数万千。
有人怕错失良机,也有人唯恐惹祸上身。今晚注定是难眠的一晚。
太后闭着眼,坐在偏殿里念经。小内侍跑进来,向站在太后身边的文嬷嬷小声说了些什么。李嬷嬷脸上转喜,打发了小内侍,走到太后身边,“娘娘,临风殿的陈才人生了,是个公主。”
太后听了也是一喜,连说三声好,“好,好,好,是个好兆头。快,叫人去赏。”
“唉。”文嬷嬷笑着嘱咐下去了。
“你再去看看皇后怎么样了。”
还不等文嬷嬷出去,小内侍就跑进来,“恭喜太后,贺喜太后。皇后娘娘生了,母女平安。”
太后高兴地险些站不住,幸亏文嬷嬷眼疾手快扶了一把。
“果真是个好兆头。”太后拍了拍文嬷嬷的手,“侍奉皇后辛苦,坤宁宫上下都重赏。”
小内侍听了,重重地磕了头:“奴才谢太后娘娘恩赏。”
看着小内侍磕头的滑稽样,太后指着他,笑着对文嬷嬷道:“看你手下的小滑头,真叫人发笑。”
文嬷嬷佯装生气,“行为轻浮,在太后面前闹笑话,还不快出去。”
小内侍听了这话,随即撒了欢地跑出去,“太后娘娘懿旨,坤宁宫上下重赏。”
坤宁宫响起一阵欢闹声,甚至盖过了吓人的雷雨。
听着这阵笑声,文嬷嬷责怪道:“到底都年轻,平时管教得再严,一遇到事,都沉不住气。”
太后听着心里高兴,“宫里的喜事,大家要热热闹闹才好,你回头可不许罚他们。”
“太后都发话了,那我可不敢。”说着也笑起来。
“来,扶我起来,咱们去看看皇后。”
丫鬟奴才们见太后出来,都垂下头不敢再闹,太后见状道:“你们笑你们的,今日大喜,准你们闹一天。谁要是不许,尽管来告诉我,我来罚她。”说着还看了文嬷嬷一眼。
“有太后的话,你们就撒欢闹吧。可有一点,别忘了手里的差,要是出了一丝差错,别说我不讲情面。”文嬷嬷脸上带笑,语气也比往日柔些,但宫人们都见识过她的手段,虽然得了太后的恩许,却也不敢玩得太过火。
文嬷嬷搀着太后才要进门,却听见里面传来一声,“不好了,皇后娘娘血崩了。”
太医产婆赶紧上前止血,刚刚还一片欢喜的坤宁宫顿时又忙做一团。
太后站在廊下,看着血水从屋内一波一波的端出,血腥的气味从缝隙中弥漫出来,不由得紧张起来。
皇后曾诞育过两个皇子,可惜都早早夭折。生育本就是一桩险事,皇后又是三十四岁高龄,如今遇上这样的事,今晚能不能熬过去都难说。
想至此处,太后又叹了一口气。
太后母家李氏本不是达官显贵之家。太宗时,李家有个女儿在宫里做了昭仪,后来太宗崩逝,少女时期的太后又被献入宫中,做了先帝的美人。依靠姑母的照拂,初入宫的她很快就得到了先帝的宠幸,经过三十多年的厮杀,才终于把亲生儿子送上皇位,李家也因为后宫的关系从此显贵。
只是李家子嗣单薄,家里又多是庸碌之辈,在前朝并无建树,这使得后位于李家越来越重要。皇后如果真得挺不过去,对太后来说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
一个是李家没有适龄女子,现在最大的才八岁;再者,宫里郑贵妃盯着后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况且她资历最老,又有皇子傍身,继后按理来说非她莫属。
太后的手捏紧了柱子。现在,只有祈祷皇后熬过这一关了。
“太后娘娘。”文嬷嬷的声音将太后拉回现实中,“太医们都止不住血,皇后娘娘恐怕不行了。”
太后一惊,赶紧往皇后处去。
皇后发髻垂乱,面色惨白,见太后进门,不禁流下眼泪,
“好孩子,别哭。”说着擦去皇后脸上的泪。
“皇上到哪里了,何时能回宫?”
“你一生产,就传消息过去了。估计明日午时前就能回来。”
“我知道我熬不过去了。我会吊着这口气等着皇上回来,他与我终究是少年情分,我的话他不会不听。况且我若死在他面前,他对我,对李家都会怜惜之意。”皇后起身,抓住太后的手,“我如今要去了,所有心愿已了,只有公主实在放心不下,她也算是半个李家人,还请照应一二。”
听到此话,太后安慰道:“你放心,我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皇后听到这话,才放下心。
太后又问:“你看过孩子没有?”
皇后摇摇头。
太后让奶娘抱孩子过来,才安静下的婴儿仿佛感知到了母亲的生命消逝,一进屋便哭了起来。
皇后看着襁褓里的婴儿,皮肤黑黝黝的,皱成一团。她知道再有几个月,婴儿的皮肤就会展开了,会像羊脂玉一样光滑透白,她会咿呀咿呀的学她说话,会手舞足蹈表达自己的快乐,可是她等不到这一天了。她能做的就是在死之前,为女儿铺好一条富贵顺遂的路。
小公主仍然吵闹,但皇后已经没有力气去哄她,太后便让乳娘将小公主抱走了。
很快,旭日初升,鸡鸣破晓。皇宫又迎来了新的日出。
皇帝接到消息便亲自骑马赶路,终于在清晨匆匆赶回了皇宫。
“月娘。”他急忙赶到坤宁宫,却见皇后已是气若游丝。
“文郎。”皇后勉强应了一声。
“我这口气就快要撑不下去了,好在,我终于等到你了。月娘嫁与你为妻,已经二十二载,今生你我缘分已尽,只盼来世我俩能早日相遇,再结良缘才好。如今我已大限将至,心里只挂念一件事。”
“你放心,咱们的女儿我一定会。。。”
皇后打断了他。“我知道你一定会尽全力善待女儿,可后宫有千百双眼睛盯着她。”皇后缓了口气,继续道:“陛下,郑贵妃不可为后,皇后要出在李家。你当我是为女儿也好,单为我的私欲也好。皇后一定要出在李家。”
皇帝看着怀里削弱的皇后,答应了她。
“文郎为女儿起个名吧。”皇后声音越来越弱,说完这句话便没了呼吸。
皇帝将皇后禁锢在怀里,想起那年他撑着船浮在湖中,看见她站在岸边莞尔一笑。
桃花架下,绿水湖中,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倩娘,我们女儿的小名就叫倩娘。”可惜皇后再没有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