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的到来,孩子也全部出生,魏阳放了许久的鸽子《敕勒川》也正式开始重新启动。
其实在这一年来,虽然这部剧暂时停拍,但很多筹备一直在进行。
乃至因为这拖了一年,《敕勒川》的底蕴更深厚了。
剧本进行了更好的打磨,服化道也准备的更为精心细致,乃至演员选角也可以慢慢挑选,部分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其他各方面也都有了充足的时间雕琢。
慢工才能出细活!
这话在影视圈虽不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的经典作品从创作到成品都得几年时间,乃至更久。
比如《庆余年》系列之所以成功,就多多少少有这方面因素。
第一部时还好,魏阳有挂。
而第二部和第三部属于半原创,仍能成功,要依托于第一部成功后,带来的充沛资金和相对充足的时间。
看起来是三年三部曲,但实际上是一个顶级团队在那几年里大半的心思都放在《庆余年》整个项目上。
二三部连拍,表面上是节省演员剧组拍摄时间,但省出来的时间都给了前期筹备和后期制作上。
蓝鲸鱼成立这些年,佳作颇多,但《庆余年》这个项目却一直具备非同一般的意义。
成绩和公司贡献就不说了,在幕后层面上,正因为《庆余年》三部曲的锻炼,才使得蓝鲸鱼的制作团队彻底成熟,走向巅峰,也可以说是蓝鲸鱼至今为止投入精力和感情最大的项目了。
甚至因为《庆余年》时间周期够长,项目规模又大,几乎所有的蓝鲸鱼员工都或多或少和这个项目打过交道。
这是大多数项目比不了的,魏阳接手后的蓝鲸鱼,也就早期创业项目《来自星星的你》有这個待遇。
拍《东宫》时,蓝鲸鱼已经有所发展,手上并不止一个项目,不算全司动员。
现而今,随着蓝鲸鱼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恐怕《来自星星的你》和《庆余年》两个项目的盛况无法复制。
《敕勒川》投资够大了,动用人员也多,但也就将将牵扯到蓝鲸鱼20%~35%左右。
还别嫌少,也就是魏老板了,其他人能有个10%那就了不得了。
没办法,现在的蓝鲸鱼一年到头参与的项目大大小小几十个,人员之多,牵扯到的资源之广,都汇聚到一个项目里,哪怕有魏老板坐镇也得挤爆。
魏老板也没打算所有人都来给他捧臭脚,现有的人员和资源已经够用了,乃至隐隐有些浪费。
不过,慢工出细活 人多力量大
《敕勒川》的各方面配置,尤其是幕后方面,说是历史第一夸张了,但时下这个阶段,乃至倒推十几二十年,少有敌手。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成本嗷嗷涨,《敕勒川》的预算直接变了三次。
从最开始计划的3亿投资,后来变成了4亿,现在是5~5.5亿。
这个投资在小荧幕领域,绝对是最顶级了,乃至很有可能是近年第一。
至于外界盛传的什么企鹅投资4亿拍《将夜》,4.5亿拍《斗破苍穹》,4亿《大秦赋》,听听就好了。
宣传嘛,懂的都懂!
4.5亿能拍成斗气化马?难不成剧组花了2亿买草料?
而《敕勒川》约5亿 投资是实打实的,到时候宣传时可能奔着6亿乃至8亿去了。
如此成本之下,魏老板还在带头减片酬,个人只拿了5000万片酬 象征性的分红。
要知道,网传周公子拍《如懿传》都拿了9000万,霍建华片酬也超过5000万。
抛开魏老板本人地位身家不谈,哪怕是其在小荧幕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5000万翻几番都不过分。
没办法,不减不行!
请的人太多,真要实打实给片酬,再加几亿都不够使,魏老板为了控制拍摄资金,只能带头减。
即便是这样,他本人就是最大的投资人,其实也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但好歹有个说辞。
而其他演员来参演《敕勒川》,更多的是为了履历镀金 出名 卖魏老板面子,所以片酬方面也好商量。
即便如此,零零散散的片酬和相关预算加起来也将近小两亿,看的魏老板牙疼。
娱乐大热就是如此,赚钱狠,花钱更狠!
照这么下去,会不会做第四次预算也不好说,毕竟《敕勒川》后期战争戏不少,这玩意要想拍好烧钱的很,不好控制成本。
好在有魏老板坐镇,还有PPTV兜底,赔是肯定赔不了,赚多少就看命了。
魏阳虽然近来很忙,但对《敕勒川》还是很重视的,还抽出时间听了剧组的研讨会。
…
蓝鲸鱼,会议室
执行制片人熟练的打开PPT,开始介绍《敕勒川》相关信息,有些在座的之前知道,有些是新信息,大家听得都挺认真。
“《敕勒川》预计拍摄60集,分为三个阶段,理想状态是每20集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欢崛起,从城门小卒历经奋斗加入尔朱荣集团,成为重要核心人员,镇守一方。”
“第二阶段,走向巅峰,尔朱荣死,高欢野心勃勃,开始自立,击败了各路对手,最终成为东魏大丞相、北方霸主,虎视天下。”
“第三阶段,双雄争锋,高欢西征,与宇文泰多次大战,互有胜败,最终折戟玉璧城下,英雄暮年,遗憾身故。”
经典的三段式结构,戏剧很常见,电视剧和电影也很多这么拍。
比如前面提到过王胖子的《追龙》,还有后面大红大紫的《狂飙》。
崛起——巅峰——落幕
仔细看他们的人物走向,与现在的《敕勒川》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算是偏人物传记类的一大套路。
不过还是那句话,套路不怕老,好用就行,高欢的故事恰好符合三段式,你换别的套路还不好看呢。
魏阳本人是这个项目的总编剧,三段式也是他定的。
从编剧角度上很完美,但从演员角度上,三段式也意味着演员要从少年/青年演到中年,再从中年演到老年,时间跨度大,人物变化也大,很考验演员的功底。
早些年魏阳还有这些顾虑,但现在就好多了,这是演技提升带来的自信。
以前发愁的是中老年的气质,现在魏阳反倒是担心自己满心沧桑,还能演出少年的意气风发吗?
不过,高欢本身就属于枭雄,年少也应有沉静之气,可以少年老成一些。
剧情大概都有了解,执行制片人也没有多说,而且开始介绍起了服化道。
《敕勒川》这部剧属于南北朝,而且正好处于朝代更换的节点,所以很多资料比较杂。
剧组在历史顾问的指点下,又考虑到艺术和现在审美,没有一味的去追求历史还原。
而是把北魏晚期、东西魏、北齐和北周早中期的服装和饰物都塞到剧里,然后挑好看的来,反正一共就是几十年的历史,有所联系也很正常。
北魏晚期时剧情出现北周早期的服饰物品特点,也可能是该流行款式的萌芽嘛。
东魏末期剧情出现了北魏晚期的服饰和物品,也可以说是复古嘛。
这也不是没逻辑的,民国的很多衣服就有现代服饰特点的雏形,现代人喜欢汉服的就更多了。
魏阳拍摄作品一向以实用为主,在他的影响下,蓝鲸鱼服化道会贴合历史,而不是死板的还原历史。
不是所有的历史物件和服饰都符合现代审美的。
营销号都是夸老祖宗的眼光和手艺,那是因为老祖宗“眼瞎手瞎”的东西没人理,多扒拉扒拉,发现丑东西也不少。
比如,南北朝的很多服饰物品,就不太符合现代审美,而且部分看起来偏“倭风”。
这也不奇怪,日本很多东西都是两晋南北朝和唐朝时传过去的。
只不过大家更熟悉唐朝,所以能分清,但实际上南北朝被日本抄的更厉害,日本的高帽子、长袍,还有那个不少奇奇怪怪发髻都是南北朝的流行服饰。
以至于魏阳一直发愁,要不要采用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混淆的服饰。
不用吧,觉得白白便宜了小日本,自家的文化就该多宣扬宣扬。
用吧,怕部分观众接受不了,毕竟有违不少人对古装的认知,还有人乱带节奏。
而且服饰复原有一定主观性,很难保证完全一样,而且不但得研究自己,还得防着避开日本方面的“原创”,万一要是有什么错漏,再被打上一个“精日”的帽子,费力不讨好。
所以想拍好一部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单单一个服化道,还原历史不行,不还原历史也不行,还有一部分其他风险。
以至于魏阳个人更喜欢拍架空,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要架空,我就可以随意的吹服化道,有些人想找茬都站不住脚,毕竟架空朝代嘛,想怎么编怎么编。
这次《敕勒川》,魏阳也没打算在服化道营销太多,点到为止,省得一帮历史迷拿着放大镜吹毛求疵。
不单单是服化道,其实《敕勒川》剧情方面也不是完全和历史一致。
大方向是相同的,但很多剧情、人物的细节做了相应处理。
毕竟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到一部60集电视剧,想要事无巨细是不可能的。
很多不必要的剧情枝节能砍就砍,一些人物也是如此,乃至一两个人物揉杂在一起的。
比如王思政,这位其实很牛逼,让高欢快乐无比的玉璧城就是他修的,也是第一任守将,后来镇守弘农,还玩了一次“空城计”,后来镇守河南围攻被俘虏。
但这个人物的高光点不少,但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多,所以这个人物就没必要出场。
而与王思政有关联的韦孝宽,虽然是后期出场,但作为《敕勒川》最后的守关大boss,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塑造。
但韦孝宽的前期生涯出彩不多,或者和主线剧情没啥联系。
这怎么办?总不能让之前毫无存在感的韦孝宽最后几集直接蹦出来,一下子就把高欢这个主角捶了吧。
虽然历史上确实是这回事,但你电视剧不能这么拍呀,你得给铺垫。
于是,《敕勒川》就把王思政这个人物给砍了,把他一些前期高光点,放在了韦孝宽身上。
虽然韦孝宽依旧出场不多,但用一些剧情塑造了这个人足智多谋、性格坚韧、军纪严明、善于守城等特点。
让观众明白这个人很牛逼,但没等到什么发挥的好机会,属于潜龙在渊。
所以,等他最后出场疯狂锤主角高欢的时候,大家难受归难受,但可以理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剧出场人物太多,观众记不住人。
所以,很多历史剧都是这么干的,尽可能的把剧情围绕在核心和重要配角身上。
《敕勒川》被砍的不仅是王思政,北周八柱国出场的也就五六个,常出场的只有三四个。
高欢历史上的怀朔八友,也都主要围绕在有剧情的四个人身上。
尉景:姐夫 亲信
司马子如:心腹谋士,也是半个黑手套
刘贵:高欢投靠尔朱荣的关键
侯景:宇宙大将军,肱股大将
至于其他几个,要么出场凑两回热闹,要么就是活在其他人的台词当中。
此外,尔朱荣死后才投靠高欢的斛律金,也提前出场,算是高欢在老家的好大哥,如此最后唱《敕勒川》的时候也更有感觉。
这也不算胡编乱造,高欢出身的怀朔镇就在朔州,而斛律金正是朔州人。
历史上说不定两人还真认识,能走到一起,也可能是因为老乡的缘故。
总之,很多细节和历史上变动还是不小的,更多的是为电视剧剧情和观众观感所服务。
毕竟,真实的历史往往没大家想的那么浪漫和传奇。
刘关张从来没拜过把子,关张历史上只是刘备的部曲,随着战争慢慢被发掘重用,而且只是以兄事之,实际上还是君臣。
但大家更喜欢也更津津乐道的还是刘关张的桃园兄弟情。
电视剧更要艺术化处理,把历史书上的人物变得鲜活,事迹变得有趣,才会受大家喜欢和商业收益………
其实在这一年来,虽然这部剧暂时停拍,但很多筹备一直在进行。
乃至因为这拖了一年,《敕勒川》的底蕴更深厚了。
剧本进行了更好的打磨,服化道也准备的更为精心细致,乃至演员选角也可以慢慢挑选,部分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其他各方面也都有了充足的时间雕琢。
慢工才能出细活!
这话在影视圈虽不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的经典作品从创作到成品都得几年时间,乃至更久。
比如《庆余年》系列之所以成功,就多多少少有这方面因素。
第一部时还好,魏阳有挂。
而第二部和第三部属于半原创,仍能成功,要依托于第一部成功后,带来的充沛资金和相对充足的时间。
看起来是三年三部曲,但实际上是一个顶级团队在那几年里大半的心思都放在《庆余年》整个项目上。
二三部连拍,表面上是节省演员剧组拍摄时间,但省出来的时间都给了前期筹备和后期制作上。
蓝鲸鱼成立这些年,佳作颇多,但《庆余年》这个项目却一直具备非同一般的意义。
成绩和公司贡献就不说了,在幕后层面上,正因为《庆余年》三部曲的锻炼,才使得蓝鲸鱼的制作团队彻底成熟,走向巅峰,也可以说是蓝鲸鱼至今为止投入精力和感情最大的项目了。
甚至因为《庆余年》时间周期够长,项目规模又大,几乎所有的蓝鲸鱼员工都或多或少和这个项目打过交道。
这是大多数项目比不了的,魏阳接手后的蓝鲸鱼,也就早期创业项目《来自星星的你》有这個待遇。
拍《东宫》时,蓝鲸鱼已经有所发展,手上并不止一个项目,不算全司动员。
现而今,随着蓝鲸鱼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恐怕《来自星星的你》和《庆余年》两个项目的盛况无法复制。
《敕勒川》投资够大了,动用人员也多,但也就将将牵扯到蓝鲸鱼20%~35%左右。
还别嫌少,也就是魏老板了,其他人能有个10%那就了不得了。
没办法,现在的蓝鲸鱼一年到头参与的项目大大小小几十个,人员之多,牵扯到的资源之广,都汇聚到一个项目里,哪怕有魏老板坐镇也得挤爆。
魏老板也没打算所有人都来给他捧臭脚,现有的人员和资源已经够用了,乃至隐隐有些浪费。
不过,慢工出细活 人多力量大
《敕勒川》的各方面配置,尤其是幕后方面,说是历史第一夸张了,但时下这个阶段,乃至倒推十几二十年,少有敌手。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成本嗷嗷涨,《敕勒川》的预算直接变了三次。
从最开始计划的3亿投资,后来变成了4亿,现在是5~5.5亿。
这个投资在小荧幕领域,绝对是最顶级了,乃至很有可能是近年第一。
至于外界盛传的什么企鹅投资4亿拍《将夜》,4.5亿拍《斗破苍穹》,4亿《大秦赋》,听听就好了。
宣传嘛,懂的都懂!
4.5亿能拍成斗气化马?难不成剧组花了2亿买草料?
而《敕勒川》约5亿 投资是实打实的,到时候宣传时可能奔着6亿乃至8亿去了。
如此成本之下,魏老板还在带头减片酬,个人只拿了5000万片酬 象征性的分红。
要知道,网传周公子拍《如懿传》都拿了9000万,霍建华片酬也超过5000万。
抛开魏老板本人地位身家不谈,哪怕是其在小荧幕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5000万翻几番都不过分。
没办法,不减不行!
请的人太多,真要实打实给片酬,再加几亿都不够使,魏老板为了控制拍摄资金,只能带头减。
即便是这样,他本人就是最大的投资人,其实也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但好歹有个说辞。
而其他演员来参演《敕勒川》,更多的是为了履历镀金 出名 卖魏老板面子,所以片酬方面也好商量。
即便如此,零零散散的片酬和相关预算加起来也将近小两亿,看的魏老板牙疼。
娱乐大热就是如此,赚钱狠,花钱更狠!
照这么下去,会不会做第四次预算也不好说,毕竟《敕勒川》后期战争戏不少,这玩意要想拍好烧钱的很,不好控制成本。
好在有魏老板坐镇,还有PPTV兜底,赔是肯定赔不了,赚多少就看命了。
魏阳虽然近来很忙,但对《敕勒川》还是很重视的,还抽出时间听了剧组的研讨会。
…
蓝鲸鱼,会议室
执行制片人熟练的打开PPT,开始介绍《敕勒川》相关信息,有些在座的之前知道,有些是新信息,大家听得都挺认真。
“《敕勒川》预计拍摄60集,分为三个阶段,理想状态是每20集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欢崛起,从城门小卒历经奋斗加入尔朱荣集团,成为重要核心人员,镇守一方。”
“第二阶段,走向巅峰,尔朱荣死,高欢野心勃勃,开始自立,击败了各路对手,最终成为东魏大丞相、北方霸主,虎视天下。”
“第三阶段,双雄争锋,高欢西征,与宇文泰多次大战,互有胜败,最终折戟玉璧城下,英雄暮年,遗憾身故。”
经典的三段式结构,戏剧很常见,电视剧和电影也很多这么拍。
比如前面提到过王胖子的《追龙》,还有后面大红大紫的《狂飙》。
崛起——巅峰——落幕
仔细看他们的人物走向,与现在的《敕勒川》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算是偏人物传记类的一大套路。
不过还是那句话,套路不怕老,好用就行,高欢的故事恰好符合三段式,你换别的套路还不好看呢。
魏阳本人是这个项目的总编剧,三段式也是他定的。
从编剧角度上很完美,但从演员角度上,三段式也意味着演员要从少年/青年演到中年,再从中年演到老年,时间跨度大,人物变化也大,很考验演员的功底。
早些年魏阳还有这些顾虑,但现在就好多了,这是演技提升带来的自信。
以前发愁的是中老年的气质,现在魏阳反倒是担心自己满心沧桑,还能演出少年的意气风发吗?
不过,高欢本身就属于枭雄,年少也应有沉静之气,可以少年老成一些。
剧情大概都有了解,执行制片人也没有多说,而且开始介绍起了服化道。
《敕勒川》这部剧属于南北朝,而且正好处于朝代更换的节点,所以很多资料比较杂。
剧组在历史顾问的指点下,又考虑到艺术和现在审美,没有一味的去追求历史还原。
而是把北魏晚期、东西魏、北齐和北周早中期的服装和饰物都塞到剧里,然后挑好看的来,反正一共就是几十年的历史,有所联系也很正常。
北魏晚期时剧情出现北周早期的服饰物品特点,也可能是该流行款式的萌芽嘛。
东魏末期剧情出现了北魏晚期的服饰和物品,也可以说是复古嘛。
这也不是没逻辑的,民国的很多衣服就有现代服饰特点的雏形,现代人喜欢汉服的就更多了。
魏阳拍摄作品一向以实用为主,在他的影响下,蓝鲸鱼服化道会贴合历史,而不是死板的还原历史。
不是所有的历史物件和服饰都符合现代审美的。
营销号都是夸老祖宗的眼光和手艺,那是因为老祖宗“眼瞎手瞎”的东西没人理,多扒拉扒拉,发现丑东西也不少。
比如,南北朝的很多服饰物品,就不太符合现代审美,而且部分看起来偏“倭风”。
这也不奇怪,日本很多东西都是两晋南北朝和唐朝时传过去的。
只不过大家更熟悉唐朝,所以能分清,但实际上南北朝被日本抄的更厉害,日本的高帽子、长袍,还有那个不少奇奇怪怪发髻都是南北朝的流行服饰。
以至于魏阳一直发愁,要不要采用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混淆的服饰。
不用吧,觉得白白便宜了小日本,自家的文化就该多宣扬宣扬。
用吧,怕部分观众接受不了,毕竟有违不少人对古装的认知,还有人乱带节奏。
而且服饰复原有一定主观性,很难保证完全一样,而且不但得研究自己,还得防着避开日本方面的“原创”,万一要是有什么错漏,再被打上一个“精日”的帽子,费力不讨好。
所以想拍好一部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单单一个服化道,还原历史不行,不还原历史也不行,还有一部分其他风险。
以至于魏阳个人更喜欢拍架空,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要架空,我就可以随意的吹服化道,有些人想找茬都站不住脚,毕竟架空朝代嘛,想怎么编怎么编。
这次《敕勒川》,魏阳也没打算在服化道营销太多,点到为止,省得一帮历史迷拿着放大镜吹毛求疵。
不单单是服化道,其实《敕勒川》剧情方面也不是完全和历史一致。
大方向是相同的,但很多剧情、人物的细节做了相应处理。
毕竟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到一部60集电视剧,想要事无巨细是不可能的。
很多不必要的剧情枝节能砍就砍,一些人物也是如此,乃至一两个人物揉杂在一起的。
比如王思政,这位其实很牛逼,让高欢快乐无比的玉璧城就是他修的,也是第一任守将,后来镇守弘农,还玩了一次“空城计”,后来镇守河南围攻被俘虏。
但这个人物的高光点不少,但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多,所以这个人物就没必要出场。
而与王思政有关联的韦孝宽,虽然是后期出场,但作为《敕勒川》最后的守关大boss,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塑造。
但韦孝宽的前期生涯出彩不多,或者和主线剧情没啥联系。
这怎么办?总不能让之前毫无存在感的韦孝宽最后几集直接蹦出来,一下子就把高欢这个主角捶了吧。
虽然历史上确实是这回事,但你电视剧不能这么拍呀,你得给铺垫。
于是,《敕勒川》就把王思政这个人物给砍了,把他一些前期高光点,放在了韦孝宽身上。
虽然韦孝宽依旧出场不多,但用一些剧情塑造了这个人足智多谋、性格坚韧、军纪严明、善于守城等特点。
让观众明白这个人很牛逼,但没等到什么发挥的好机会,属于潜龙在渊。
所以,等他最后出场疯狂锤主角高欢的时候,大家难受归难受,但可以理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剧出场人物太多,观众记不住人。
所以,很多历史剧都是这么干的,尽可能的把剧情围绕在核心和重要配角身上。
《敕勒川》被砍的不仅是王思政,北周八柱国出场的也就五六个,常出场的只有三四个。
高欢历史上的怀朔八友,也都主要围绕在有剧情的四个人身上。
尉景:姐夫 亲信
司马子如:心腹谋士,也是半个黑手套
刘贵:高欢投靠尔朱荣的关键
侯景:宇宙大将军,肱股大将
至于其他几个,要么出场凑两回热闹,要么就是活在其他人的台词当中。
此外,尔朱荣死后才投靠高欢的斛律金,也提前出场,算是高欢在老家的好大哥,如此最后唱《敕勒川》的时候也更有感觉。
这也不算胡编乱造,高欢出身的怀朔镇就在朔州,而斛律金正是朔州人。
历史上说不定两人还真认识,能走到一起,也可能是因为老乡的缘故。
总之,很多细节和历史上变动还是不小的,更多的是为电视剧剧情和观众观感所服务。
毕竟,真实的历史往往没大家想的那么浪漫和传奇。
刘关张从来没拜过把子,关张历史上只是刘备的部曲,随着战争慢慢被发掘重用,而且只是以兄事之,实际上还是君臣。
但大家更喜欢也更津津乐道的还是刘关张的桃园兄弟情。
电视剧更要艺术化处理,把历史书上的人物变得鲜活,事迹变得有趣,才会受大家喜欢和商业收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骂谁实力派呢,骂谁实力派呢最新章节,骂谁实力派呢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骂谁实力派呢,骂谁实力派呢最新章节,骂谁实力派呢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