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中华魂 第七十五章
“启禀太后,议政王求见。”小太监低头通报着,几乎成了一个例行公事。
“宣。”我淡淡地说。
“喳。”惯性的回答之后,他似乎才反应过来我今日的回答与往日不同,不由诧异地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同样是一脸诧异,安德海却早一步反应过来,急忙向那小太监斥道:“没听到太后的话吗?还不快去?!”
小太监这才回过神来,吓得头也不敢回,一溜烟儿地跑了出去。
不久,便听到急急的脚步声响起,奕訢大踏步走了进来,在见到我的一刹那,眼中流露出货真价实的狂喜。
“臣参见圣母皇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他跪下说,声音中竟然有着一丝颤抖。
我看了看他,淡淡地说:“起来吧。”
他站了起来,凝视着我,竟像是痴了一般,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
“恭王爷究竟找哀家有什么事?”我不得不提醒他。
他如梦初醒,然后露出一个苦笑,双手递上奏折,说:“启禀太后,这是第一批跟洋人的武器生意详情,请太后阅视。”
我虽不理奕訢,却并不表示对国事就此置之不理了。慈安不是个治国的人,因此所有的奏折依然是由我在处理,就算奕訢当面递交给她的折子,也会由慈安专门派人给我送过来处理。
对大清朝这次前所未有的武器生意。是我发起地,我自然十分关注。如今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他将整件事情整理出来,然后向我报告,这很正常。但这决非什么十万火急的事,用不着心急火燎专门来见我,明显是个借口而已。
我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道:“好。哀家知道了,放在这里吧。”说着示意安德海去接过了奏折。
奕訢交出奏章,顿时两手空空起来,然而却仍然站在原地,并不离去。
我从桌上抬起头来,望进他充满渴求的眼睛里,心下暗叹。道:“恭王爷还有什么事吗?”
他愣了一下,欲言又止,最后苦笑着摇摇头,躬身道:“太后,臣告退。”
我点了点头。
他再次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这才转身去了。
自从这次接见之后,我便又看似恢复了与奕訢正式的工作关系。然而在接见中,再也不曾像以前那样单独相处。我也不曾再叫过他“六爷”,直到同治六年春节的来临。
新春里,照规矩是要一家团圆的,因此我和慈安商量,为了节省开支,将一年之初例行的两次宴会——宴会亲朋和宴会百官合并在一起。在乾清宫里设宴款待皇亲贵族和王公大臣们。按规矩,男女有别,但皇帝年幼,我和慈安必须陪着他,所以男女宾都合在一起,女眷区与男宾区以竹帘相隔。
适逢新春,最近中国地形势又蒸蒸日上,酒过三巡,气氛便渐渐热烈起来。随着国力的发展,许多人又开始对未来有了期盼。再加上朝廷政策日益宽松。并不以言官犯罪,因此人们地话语便不似以前般拘谨。
谈天论地。说三道四,大部分却都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清官、贪官、君子、小人……无论是谁在这种环境下,都少了几分讧争谲夺的心思,至少在今天、在现在,大家都一起庆贺着春天的到来,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新的气象。
从绝望到希望,从奄奄一息到朝气蓬勃,小小一个朝廷就是整个中国大气候的缩影。看着百官们如此兴高采烈,朝廷地政令从以前的不被众人所理解,到现在的支持者多、反对者少,以前的种种辛劳和汗水都有了回报,我欣慰之余,不由得多喝了两杯。
然而一直忙于政务的我并没有多少酒量,几杯烧酒下肚,便有些昏昏然起来,于是跟慈安说了一声,走出乾清宫来,吹吹冷风,头脑清醒了一些。
“太后,还要回去吗?”香儿拿着披风站在我身后,轻声问道。
我摇了摇头,说:“去坤宁宫吧,我想歇会儿。”
于是我搭着安德海的手,向坤宁宫走去。此时皇帝还小,说不到婚嫁的事上来,坤宁宫便一直空着,正好给我用来做小憩之地。
刚迈下台阶,奕訢突然转出来,躬身一礼道:“给太后请安。”
我愣了一下,看了看他,心头暗叹了一声,道:“恭王爷,你怎么出来了?”
“回太后的话,臣不胜酒力,所以出来走走。”他说着,抬眼看了看我。
我知道他想要干什么,思忖这事总要有个了结,于是对安德海和香儿说道:“你们都下去吧,哀家要跟恭王爷说会儿话。”
安德海和香儿会意,香儿替我披上披风,这才退下去了。奕訢神色一喜,露出迫不及待地表情。
待两人走过转角,不见了踪影,他便一步跨上前来,握住我的手道:“兰儿,你终于肯原谅我了吗?”
我猛地抽回手,退了两步,淡然道:“恭王爷,君臣有别,请自重。”
他的笑容顿时凝结在脸上,神情变得苦涩:“兰儿,我知道是我不好,我说错话了,你就原谅我好吗?这些日子,你不肯见我、刻意跟我保持距离,可知我的心里有多难受?你避了我多少天,我就受了多少天的罪,就算是犯人受刑,也有个受刑期限不是么?你惩罚也该惩罚够了,就放过我一次不好么?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像那样对你说话了!”
“启禀太后,议政王求见。”小太监低头通报着,几乎成了一个例行公事。
“宣。”我淡淡地说。
“喳。”惯性的回答之后,他似乎才反应过来我今日的回答与往日不同,不由诧异地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同样是一脸诧异,安德海却早一步反应过来,急忙向那小太监斥道:“没听到太后的话吗?还不快去?!”
小太监这才回过神来,吓得头也不敢回,一溜烟儿地跑了出去。
不久,便听到急急的脚步声响起,奕訢大踏步走了进来,在见到我的一刹那,眼中流露出货真价实的狂喜。
“臣参见圣母皇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他跪下说,声音中竟然有着一丝颤抖。
我看了看他,淡淡地说:“起来吧。”
他站了起来,凝视着我,竟像是痴了一般,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
“恭王爷究竟找哀家有什么事?”我不得不提醒他。
他如梦初醒,然后露出一个苦笑,双手递上奏折,说:“启禀太后,这是第一批跟洋人的武器生意详情,请太后阅视。”
我虽不理奕訢,却并不表示对国事就此置之不理了。慈安不是个治国的人,因此所有的奏折依然是由我在处理,就算奕訢当面递交给她的折子,也会由慈安专门派人给我送过来处理。
对大清朝这次前所未有的武器生意。是我发起地,我自然十分关注。如今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他将整件事情整理出来,然后向我报告,这很正常。但这决非什么十万火急的事,用不着心急火燎专门来见我,明显是个借口而已。
我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道:“好。哀家知道了,放在这里吧。”说着示意安德海去接过了奏折。
奕訢交出奏章,顿时两手空空起来,然而却仍然站在原地,并不离去。
我从桌上抬起头来,望进他充满渴求的眼睛里,心下暗叹。道:“恭王爷还有什么事吗?”
他愣了一下,欲言又止,最后苦笑着摇摇头,躬身道:“太后,臣告退。”
我点了点头。
他再次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这才转身去了。
自从这次接见之后,我便又看似恢复了与奕訢正式的工作关系。然而在接见中,再也不曾像以前那样单独相处。我也不曾再叫过他“六爷”,直到同治六年春节的来临。
新春里,照规矩是要一家团圆的,因此我和慈安商量,为了节省开支,将一年之初例行的两次宴会——宴会亲朋和宴会百官合并在一起。在乾清宫里设宴款待皇亲贵族和王公大臣们。按规矩,男女有别,但皇帝年幼,我和慈安必须陪着他,所以男女宾都合在一起,女眷区与男宾区以竹帘相隔。
适逢新春,最近中国地形势又蒸蒸日上,酒过三巡,气氛便渐渐热烈起来。随着国力的发展,许多人又开始对未来有了期盼。再加上朝廷政策日益宽松。并不以言官犯罪,因此人们地话语便不似以前般拘谨。
谈天论地。说三道四,大部分却都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清官、贪官、君子、小人……无论是谁在这种环境下,都少了几分讧争谲夺的心思,至少在今天、在现在,大家都一起庆贺着春天的到来,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新的气象。
从绝望到希望,从奄奄一息到朝气蓬勃,小小一个朝廷就是整个中国大气候的缩影。看着百官们如此兴高采烈,朝廷地政令从以前的不被众人所理解,到现在的支持者多、反对者少,以前的种种辛劳和汗水都有了回报,我欣慰之余,不由得多喝了两杯。
然而一直忙于政务的我并没有多少酒量,几杯烧酒下肚,便有些昏昏然起来,于是跟慈安说了一声,走出乾清宫来,吹吹冷风,头脑清醒了一些。
“太后,还要回去吗?”香儿拿着披风站在我身后,轻声问道。
我摇了摇头,说:“去坤宁宫吧,我想歇会儿。”
于是我搭着安德海的手,向坤宁宫走去。此时皇帝还小,说不到婚嫁的事上来,坤宁宫便一直空着,正好给我用来做小憩之地。
刚迈下台阶,奕訢突然转出来,躬身一礼道:“给太后请安。”
我愣了一下,看了看他,心头暗叹了一声,道:“恭王爷,你怎么出来了?”
“回太后的话,臣不胜酒力,所以出来走走。”他说着,抬眼看了看我。
我知道他想要干什么,思忖这事总要有个了结,于是对安德海和香儿说道:“你们都下去吧,哀家要跟恭王爷说会儿话。”
安德海和香儿会意,香儿替我披上披风,这才退下去了。奕訢神色一喜,露出迫不及待地表情。
待两人走过转角,不见了踪影,他便一步跨上前来,握住我的手道:“兰儿,你终于肯原谅我了吗?”
我猛地抽回手,退了两步,淡然道:“恭王爷,君臣有别,请自重。”
他的笑容顿时凝结在脸上,神情变得苦涩:“兰儿,我知道是我不好,我说错话了,你就原谅我好吗?这些日子,你不肯见我、刻意跟我保持距离,可知我的心里有多难受?你避了我多少天,我就受了多少天的罪,就算是犯人受刑,也有个受刑期限不是么?你惩罚也该惩罚够了,就放过我一次不好么?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像那样对你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