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06
“上皇!”
众朝臣哪里想到李治竟会在帘后听政,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便是早知李治临朝的李三郎,也在后者忽然现身之际,露出深思的表情。
而依然跪在殿中的长孙诠则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吴诩有些疑惑地望着李治,低声道:“九郎,你的意思是……”
她可不认为李小九愿意弄几个辅政大臣给自家小四郎,当年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干辅臣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可是很不小呢!
如今能为小四郎保驾护航的人,除了她这个做阿娘的,还能有谁呢?
李治却是微微一笑,并不答吴诩的话,他转脸看向满朝文武,缓缓道:“众卿方才所言,朕已具闻。”
“四郎入主东宫一事,卿等不必多言。”
说着,李治又转向长孙诠,道:“三郎、四郎俱是吾与今上亲子,品性如何,吾与今上知之最深!长孙你今日为三郎张目,吾心甚慰,然,三郎生性纯憨,确实不宜为人主!”
“而四郎受东宫教养多年,虽年幼,却天资出众,想来政事堂诸公皆心知肚明罢……”
长孙诠听得这话,也再无他语,只默默再拜,然后退回自己的位子。
其余众臣见状,只能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帝国三大巨头一致决定了的事,他们这些臣下哪里能够螳臂挡车?
再想想当今武皇毕竟春秋鼎盛,新太子年纪小些,倒也不是件坏事……
否则,东宫权柄过重,难免母子相疑!
再者,东宫年幼,就意味着皇帝要聘请朝中一些重臣为东宫导师,更要选拔不少官宦子弟为东宫侍读。
这些都是机会啊!
打小培养起来的感情,那可相当不一般啊!
如今能够上得这大朝堂的官员,可个个是人精,一旦想通了这一点,便个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吴诩却是眉头微蹙,盯着李治,低声道:“就这样?”
东宫侍读啥的不过是旧例,有唐以来真正从这个位子上大放异彩的人却没有几个,反而因为东宫被牵连而挂掉的个人和家族很是不少呢!
而且……说好的保驾护航之人呢?
别跟她说李三郎、张文瓘啥的,这些相公们教教小四郎政务疏律倒还行,要教他帝王之术,那可完全不够格啊!
看到吴诩疑惑不解的样子,李治只是微笑着拍拍她的手背,使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色。
“今吾与武皇既立四郎为储君,还有一事却要众卿参详……”
上皇陛下扫视了殿下众臣一眼,忽然露出一抹狡黠的微笑,看得众人不禁背脊一寒。
怎么总觉又要被坑了呢?
与此同时,已经跑路的前太子现任齐王——李贤同学,忽然感到背后一阵恶寒,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当日,他向阿娘坦白了自己的隐患,坚决推掉了身上的储君位子,祸害了自家四弟,李贤到底还是有几分愧意的,可想想今日大朝的情形,青年又觉得自己能如此果断地退下来,实在是太英明了!
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的嘴脸,他早已经受够了!
什么李唐江山,什么宗庙社稷,不过是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如果,那些老头子知道这次的东宫易主之事,他已经筹划了好多年了,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呢?
李贤想着,不由嗤笑了一声,停下脚步。
跟在青年身后的人听到这声饱含嘲讽的笑声,不禁皱起了眉头,也随之停了下来。
李贤背着双手,微微侧身,睨了身后的青年一眼。
狄仁杰此人,李贤一直看不太顺眼——明明一直被她家阿娘提拔重用,却老是为别人说话,忤逆他家阿娘,实在可恼!
而周兴就好使唤多了,那小子就是一把利刃,让刺哪就刺模换嶙宰髦髡牛
原本此次出镇豫州,李贤有意带周兴去的,却被他阿娘给否决了。
这货到底哪里让他阿娘青睐有加呢?!
李贤眯着眼打量了对方好半晌,愣是没看出来那小子是比李相公那老狐狸俊俏呢还是比之前的许相公脑袋灵光会讨人欢心呢?
分明就是个方脑袋的愣头青啊……
连掩饰情绪都不会!
“狄怀英,你对孤似乎很不满呐……”
青年闻言,并未露出诚惶诚恐的神色来,反而抬头直直对上李贤的眼,答道:“大王所言不差,微臣的确对大王十分不满!”
“哦?”李贤不禁挑了挑眉,“看来狄卿定是有不少谏言要对孤说……也好,这一路去豫州甚是无聊,孤就听你慢慢道来,如何?”
=======================李小九坑人的分割线=============================
前往豫州抚民,对李贤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只不过,贤郎君两世为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坐镇帝都,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微服简从,驰骋千里的。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由的感觉吧!
李贤喟叹了一声,感到十分庆幸。
庆幸这一世阿兄的选择,也庆幸自己能够及时急流勇退。
更庆幸的是……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需要为了那个位子殚精竭虑了!
齐王什么的,只是一个幌子,一旦四郎坐稳了储君之位,他必然要想法子隐遁的。
到时候,伴着阿兄隐居山林也罢,畅游天下也罢……
只是想想,就令人兴奋!
至于武大郎、李三郎什么的,就让他们为四郎鞠躬尽瘁去吧,哼哼~~
李二郎君的愿望实在美好,只是现实素来残酷,几乎是兜头泼了他一盆凉水。
李贤带着狄仁杰千里奔驰赶到豫州后,夙兴夜寐,只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打击豪强,整顿官场,安抚百姓的工作。二人好容易将李贞等人在豫州造成的损失和破坏给弥补了回来,却忽然接到帝都的邸报,说是要封齐王为摄政!
话说,这个齐王不就是他吗?
“立刻回神都!”李贤看完邸报,一张俊脸都扭曲了……
等新出炉的摄政王拎着狄仁杰再次千里奔驰赶回神都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一干文武大臣仿佛是饿了很久的狼一般,眼巴巴地望着摄政王,眼都绿了……
可算有人回来主持大局了!
你说上皇?
上皇身体不适,自然是回行宫休养了……
你说武皇?
武皇与上皇夫妻一体,自然是陪着上皇一道回行宫了!
至于,朝政么……
不是已经立了新太子了么?
神马?
新太子年纪小?
那有什么关系,二圣临走之前不是留了旨意,封齐王为摄政王,一应军国大事交由摄政王处置,完全不用担心,好么!
李贤保持了一路的面瘫终于裂了……
阿爹阿娘,不带你们这样坑儿子的!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
“封摄政王?!”
“二郎本无心帝位,命其辅佐四郎最合适不过。只是他虽为兄长,于东宫来说,毕竟有着君臣之分,若加封‘摄政’,则可令其政令通达,免于掣肘……”李治一本正经地跟吴诩细说封李贤为摄政王的种种好处,并且力图诱&拐吴诩跟他下南洋微服私巡去。
吴诩怒道:“你明知我担心的不是这个!”
她家二郎连太子都不耐烦当,又怎么肯去当神马摄政王?!
有的时候,吴诩真想不明白李小九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摄政王神马的,也亏他想得出来!
当然,对于已经见识过“二圣同尊”、“女皇临世”之类不同凡响的政治事件的当代大唐子民来说,摄政王什么的,还真不算啥稀奇玩意儿。
但是,这玩意儿的政治意义却是相当不同啊!
细数前朝一众权臣/反王,即便是以帝王为傀儡,自己大权独揽,也没哪个敢妄称‘摄政’,更不敢自封‘摄政王’的。
李小九这一出,岂不是给后世的反王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何况,他所设的摄政王还是储君的亲兄弟,这危险系数实在太大了……
“阿武你是担心后世子孙为帝时,会镇不住摄政王么?”李治笑道:“这一点,我已有对策,你完全不必担心!”
怎么可能不担心啊啊啊!
吴诩瞪着李治,“你可要想清楚,摄政王可比辅政大臣难对付多了,权柄这么重,难免不生异心!”二郎这个是特例,可完全不适用于后世。
不想,李治却道:“至少,摄政王总还是李氏子弟……若是君主无能,取而代之也无不可!”
我擦!
吴诩顿时被这话震精了!
尼玛!这是要鼓励后代同室操戈的节奏啊?!
李治看吴诩一脸呆滞,不禁将她楼过来,大笑道:“阿武啊……你总是这样……真叫我不知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我已命政事堂草拟了‘摄政律’,待修改完善后,便可加入大唐律中,依法执行,你所担心的事大概很难发生才是……”
“你要把它入律?”这说法实在新鲜,吴诩只觉自己的脑子已经转不过弯来了。
“没错。”李治淡淡地道:“所谓的千秋万代,不过是虚妄。秦二世而亡,两汉,两晋,乃至前朝,又有几家皇室是善终的?”
“上皇!”
众朝臣哪里想到李治竟会在帘后听政,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便是早知李治临朝的李三郎,也在后者忽然现身之际,露出深思的表情。
而依然跪在殿中的长孙诠则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吴诩有些疑惑地望着李治,低声道:“九郎,你的意思是……”
她可不认为李小九愿意弄几个辅政大臣给自家小四郎,当年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干辅臣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可是很不小呢!
如今能为小四郎保驾护航的人,除了她这个做阿娘的,还能有谁呢?
李治却是微微一笑,并不答吴诩的话,他转脸看向满朝文武,缓缓道:“众卿方才所言,朕已具闻。”
“四郎入主东宫一事,卿等不必多言。”
说着,李治又转向长孙诠,道:“三郎、四郎俱是吾与今上亲子,品性如何,吾与今上知之最深!长孙你今日为三郎张目,吾心甚慰,然,三郎生性纯憨,确实不宜为人主!”
“而四郎受东宫教养多年,虽年幼,却天资出众,想来政事堂诸公皆心知肚明罢……”
长孙诠听得这话,也再无他语,只默默再拜,然后退回自己的位子。
其余众臣见状,只能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帝国三大巨头一致决定了的事,他们这些臣下哪里能够螳臂挡车?
再想想当今武皇毕竟春秋鼎盛,新太子年纪小些,倒也不是件坏事……
否则,东宫权柄过重,难免母子相疑!
再者,东宫年幼,就意味着皇帝要聘请朝中一些重臣为东宫导师,更要选拔不少官宦子弟为东宫侍读。
这些都是机会啊!
打小培养起来的感情,那可相当不一般啊!
如今能够上得这大朝堂的官员,可个个是人精,一旦想通了这一点,便个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吴诩却是眉头微蹙,盯着李治,低声道:“就这样?”
东宫侍读啥的不过是旧例,有唐以来真正从这个位子上大放异彩的人却没有几个,反而因为东宫被牵连而挂掉的个人和家族很是不少呢!
而且……说好的保驾护航之人呢?
别跟她说李三郎、张文瓘啥的,这些相公们教教小四郎政务疏律倒还行,要教他帝王之术,那可完全不够格啊!
看到吴诩疑惑不解的样子,李治只是微笑着拍拍她的手背,使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色。
“今吾与武皇既立四郎为储君,还有一事却要众卿参详……”
上皇陛下扫视了殿下众臣一眼,忽然露出一抹狡黠的微笑,看得众人不禁背脊一寒。
怎么总觉又要被坑了呢?
与此同时,已经跑路的前太子现任齐王——李贤同学,忽然感到背后一阵恶寒,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当日,他向阿娘坦白了自己的隐患,坚决推掉了身上的储君位子,祸害了自家四弟,李贤到底还是有几分愧意的,可想想今日大朝的情形,青年又觉得自己能如此果断地退下来,实在是太英明了!
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的嘴脸,他早已经受够了!
什么李唐江山,什么宗庙社稷,不过是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如果,那些老头子知道这次的东宫易主之事,他已经筹划了好多年了,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呢?
李贤想着,不由嗤笑了一声,停下脚步。
跟在青年身后的人听到这声饱含嘲讽的笑声,不禁皱起了眉头,也随之停了下来。
李贤背着双手,微微侧身,睨了身后的青年一眼。
狄仁杰此人,李贤一直看不太顺眼——明明一直被她家阿娘提拔重用,却老是为别人说话,忤逆他家阿娘,实在可恼!
而周兴就好使唤多了,那小子就是一把利刃,让刺哪就刺模换嶙宰髦髡牛
原本此次出镇豫州,李贤有意带周兴去的,却被他阿娘给否决了。
这货到底哪里让他阿娘青睐有加呢?!
李贤眯着眼打量了对方好半晌,愣是没看出来那小子是比李相公那老狐狸俊俏呢还是比之前的许相公脑袋灵光会讨人欢心呢?
分明就是个方脑袋的愣头青啊……
连掩饰情绪都不会!
“狄怀英,你对孤似乎很不满呐……”
青年闻言,并未露出诚惶诚恐的神色来,反而抬头直直对上李贤的眼,答道:“大王所言不差,微臣的确对大王十分不满!”
“哦?”李贤不禁挑了挑眉,“看来狄卿定是有不少谏言要对孤说……也好,这一路去豫州甚是无聊,孤就听你慢慢道来,如何?”
=======================李小九坑人的分割线=============================
前往豫州抚民,对李贤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只不过,贤郎君两世为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坐镇帝都,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微服简从,驰骋千里的。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由的感觉吧!
李贤喟叹了一声,感到十分庆幸。
庆幸这一世阿兄的选择,也庆幸自己能够及时急流勇退。
更庆幸的是……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需要为了那个位子殚精竭虑了!
齐王什么的,只是一个幌子,一旦四郎坐稳了储君之位,他必然要想法子隐遁的。
到时候,伴着阿兄隐居山林也罢,畅游天下也罢……
只是想想,就令人兴奋!
至于武大郎、李三郎什么的,就让他们为四郎鞠躬尽瘁去吧,哼哼~~
李二郎君的愿望实在美好,只是现实素来残酷,几乎是兜头泼了他一盆凉水。
李贤带着狄仁杰千里奔驰赶到豫州后,夙兴夜寐,只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打击豪强,整顿官场,安抚百姓的工作。二人好容易将李贞等人在豫州造成的损失和破坏给弥补了回来,却忽然接到帝都的邸报,说是要封齐王为摄政!
话说,这个齐王不就是他吗?
“立刻回神都!”李贤看完邸报,一张俊脸都扭曲了……
等新出炉的摄政王拎着狄仁杰再次千里奔驰赶回神都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一干文武大臣仿佛是饿了很久的狼一般,眼巴巴地望着摄政王,眼都绿了……
可算有人回来主持大局了!
你说上皇?
上皇身体不适,自然是回行宫休养了……
你说武皇?
武皇与上皇夫妻一体,自然是陪着上皇一道回行宫了!
至于,朝政么……
不是已经立了新太子了么?
神马?
新太子年纪小?
那有什么关系,二圣临走之前不是留了旨意,封齐王为摄政王,一应军国大事交由摄政王处置,完全不用担心,好么!
李贤保持了一路的面瘫终于裂了……
阿爹阿娘,不带你们这样坑儿子的!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
“封摄政王?!”
“二郎本无心帝位,命其辅佐四郎最合适不过。只是他虽为兄长,于东宫来说,毕竟有着君臣之分,若加封‘摄政’,则可令其政令通达,免于掣肘……”李治一本正经地跟吴诩细说封李贤为摄政王的种种好处,并且力图诱&拐吴诩跟他下南洋微服私巡去。
吴诩怒道:“你明知我担心的不是这个!”
她家二郎连太子都不耐烦当,又怎么肯去当神马摄政王?!
有的时候,吴诩真想不明白李小九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摄政王神马的,也亏他想得出来!
当然,对于已经见识过“二圣同尊”、“女皇临世”之类不同凡响的政治事件的当代大唐子民来说,摄政王什么的,还真不算啥稀奇玩意儿。
但是,这玩意儿的政治意义却是相当不同啊!
细数前朝一众权臣/反王,即便是以帝王为傀儡,自己大权独揽,也没哪个敢妄称‘摄政’,更不敢自封‘摄政王’的。
李小九这一出,岂不是给后世的反王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何况,他所设的摄政王还是储君的亲兄弟,这危险系数实在太大了……
“阿武你是担心后世子孙为帝时,会镇不住摄政王么?”李治笑道:“这一点,我已有对策,你完全不必担心!”
怎么可能不担心啊啊啊!
吴诩瞪着李治,“你可要想清楚,摄政王可比辅政大臣难对付多了,权柄这么重,难免不生异心!”二郎这个是特例,可完全不适用于后世。
不想,李治却道:“至少,摄政王总还是李氏子弟……若是君主无能,取而代之也无不可!”
我擦!
吴诩顿时被这话震精了!
尼玛!这是要鼓励后代同室操戈的节奏啊?!
李治看吴诩一脸呆滞,不禁将她楼过来,大笑道:“阿武啊……你总是这样……真叫我不知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我已命政事堂草拟了‘摄政律’,待修改完善后,便可加入大唐律中,依法执行,你所担心的事大概很难发生才是……”
“你要把它入律?”这说法实在新鲜,吴诩只觉自己的脑子已经转不过弯来了。
“没错。”李治淡淡地道:“所谓的千秋万代,不过是虚妄。秦二世而亡,两汉,两晋,乃至前朝,又有几家皇室是善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