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见鱼已上钩,抿一口酒不疾不徐地说:“是啊,五郎莫不是也同那些眼窝子浅的人一样,以为魏王武承嗣大势已去、不足为虑吧?”
张易之明显变了脸,态度仍旧是轻视的:“烂泥扶不上墙,他不配在考量之中。”
“道理这样固然不假,可魏王终究是女皇武氏一脉中最亲近的人,资历和人脉都还在,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东山再起,他可是善于钻营和取巧。”
“这样的时机现在不会有,以后也绝不会有。”雅致俊秀的男子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张易之在一日,他便别想做这春秋大梦!”
婉儿掩嘴笑:“五郎这是什么气性!魏王到底哪里惹到你了?”
这是明知故问,张易之冷森森一笑:“他没惹我,倒是抬举我了,我有今日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他所赐。”
“只能怪五郎你名声在外,五郎若是平庸些,谁还会惦念?这是五郎你自己的错。”婉儿说完自顾自斟了杯酒。
张易之把面前的酒杯往她推了推,眸色深深,她这算是在夸他?
“呵呵。”随后冷笑几声,想不到风雅的男子也会骂人:“此獠甚是可恶!”
“五郎倒是不把婉儿当外人,如此这般坦诚心事,婉儿又岂能不为五郎着想?”
“且说说看,你打算如何为我着想?”张易之凝望着她,嘴角带着玩味的笑。
婉儿并不回避这目光,听上去像是说着玩笑话:“其实很简单,五郎越是厌恶谁,越是反对什么,不妨在女皇面前愈加赞誉和推崇,次数多了,女皇烦了,这人这事准成不了。”
张易之朗声回道:“女皇最讨厌有人笼络她身边的亲信,武承嗣在这上面吃过亏,如今我和六弟只要常常在女皇耳边细述他千好万好,女皇必然疑心他贼心不死,又在故伎重演,必然对他倍加反感——这倒是附和我们兄弟的心意,不过——”他话音一折,顿了下来,警醒道:“内舍人想必不仅仅只是为了我们兄弟吧?你的谋算还有什么?如此费尽心力阻扰武承嗣成为储君,敢问是为了谁?我可不想糊里糊涂成人之美。”
婉儿笑着承认:“五郎果然通透,和五郎这样的人说话真是轻松畅快。闲话我也不想说得太多,我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三思。”
这一声“三思”叫的格外热络亲热。
“女人真是善变,这么快便移情别恋了。”张易之把玩着掌中的酒杯,笑意未消,“六弟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他可是还记着内舍人你呢!”
“过去的荒唐事还提它作甚?都是婉儿自不量力。”她说得很刻意。
张易之却带有几分认真:“婉儿,你不要憎恨六弟。昌宗待你,终究还是特别,只是你们无缘也无份。”
婉儿没回答,她说什么都嫌累赘,张昌宗那一页已在她生命里彻底翻了过去。
张易之又说:“说心里话,我既不希望武承嗣成为储君,也不希望武三思成为储君,所以婉儿,我们迟早还会是对立的,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婉儿摇摇头,故作神秘:“假如有一种可能让我们不再对立呢?五郎是否愿意去尝试?”
张易之半信半疑:“请内舍人指教。”
“能做储君的难道只能姓武吗?”婉儿狡黠一笑。
张易之恍然:“你是说迎庐陵王回京?”
“如今朝堂之上,迎庐陵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人心向背上,武氏子弟远远不及。众人不过忌惮魏王、梁王的权势罢了,而庐陵王如果做了储君,对你我二人来说都是件好事。武三思虽然是我的情郎,可是在生死存亡面前,情字最为不堪,我所图谋的无非只有自保而已。”
这席话换来张易之短暂的沉默。
“你们兄弟,还有我,其实都是在夹缝中生存,不属于武,也不属于李,两姓都不容我们,或许还会随时被两方当成替罪羊。这等情势下,如果我们顺势而为,积极鲜明地表达出我们的态度,既讨好了敌视我们的朝臣,又让做个顺水人情给李唐皇族,同时又不会失去女皇的庇护,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婉儿,我们再喝一杯,算是从此便在一条船了。”张易之说了这句话,其他无需再言。
两人高举酒杯,同时而饮,又都扬起空空的酒杯展示给对方,默契十足相视而笑。
在张氏兄弟的助力下,女皇先是惊惶,居然连枕边之人都在言辞凿凿为庐陵王作出请求,看来局面真是刻不容缓,武氏子弟在她心中的分量骤然变轻了,她决心先把那个流落在外十余载的儿子召回来。
婉儿是离女皇心思最近的人,确认了女皇的决断后,戴了黑色斗笠,悄然夜访公主府,她要把这个消息首先透漏给太平。
太平在密室听完这一切后,大喜,一时间竟敢有些热泪盈眶:“七哥总算熬到了这一天,我真为他高兴,这些年的苦没有白受!这么多年了,怕是青丝都熬白了。”
婉儿被这情绪感染,但迅速意识到还不是沉浸在悲欢离合中的时候,她示意太平稳稳情绪,她还有重要的话要说。
太平点点头,克制着:“婉儿,你只管说,你可曾还有顾虑?”
“庐陵王即将回朝的消息不宜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我们极可能会空欢喜一场,乐极生悲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避免,因此,不要同任何说起,包括驸马、包括皇嗣。”婉儿一脸肃然,仿佛公主也要听命于她。
太平同样神情庄重,承诺道:“这是一定!”
“女皇之所以还未对外宣布,无非是担心日后武李两姓不能和平相处,出于私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更重要的是,武李若是势如水火,这大周的根基必然会摇动,女皇并不希望自己的心血毁在自相残杀上。”
“这我也懂,可有什么破解的方法?”太平掩饰不住的急促。
婉儿本不想说,沉思过后还是开口道:“我有一计,不是最好,但能为武李之间赢来缓冲的时间,也能让女皇尽快迎回庐陵王……有了时间,一切还可慢慢打磨,武李也能相安无事。”
太平问了句,干脆利落:“需要我做什么?”
“……李氏由皇嗣和公主牵头,武氏由武三思牵头,双方结为联盟,立丹书铁券,存于明堂,请神明作见证……”婉儿粗略说了说,见公主眼神复杂,没有展开。
太平按了按手指关节,似笑非笑:“还是婉儿你有主意,我想破了头,也没整出个两全之策。”
婉儿心中生出异常的感觉,不知从何时起,与公主私下见面时,她常常会有这种感觉,仿佛是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可是就在要难以呼吸的时候,这种紧促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会在奏请封张氏兄弟为国公的奏折上提及此事,看看母皇的态度如何。”再看太平,她笑得灿烂真诚。
“公主打算奏请封张氏兄弟为国公?”这倒是步好棋。
“他二人卖了这么大一个人情给我们,礼尚往来而已。”太平解释说。
婉儿回:“女皇有意擢升张氏兄弟,公主的奏请正是时机。”
正事谈完,竟然冷了场,两人都未主动说话,气氛有些小小的尴尬。
婉儿准备起身告辞,伸手去拿黑色斗笠的时候,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情要请太平帮忙,于是朝向公主,小声说:“公主,我有事相求。”
太平想也不想,话里自带一股傲气:“说什么求不求的,我们姐妹相互帮衬本就是应该的。”
她以姐妹相称,这让婉儿感到不自在,忙说:“不敢不敢,承蒙公主抬爱。”
太平微微一笑,话里暗藏机锋:“你能把皇嗣当成兄长,能把阿瞒当成亲人,难道我们之间就不能是姐妹?是我太差劲儿,不够格吗?”
婉儿只好笑笑:“公主在我心中是挚友,我们是过命的交情,不止是姐妹之情。”
这回答让太平有些愧疚,她欣赏婉儿,但也掺杂着若有若无的嫉妒。
“说说看,是什么样的事情?”太平稳住心神问道。
“请公主帮忙暗地照顾一位故人的家眷,故人家中老母有病,幼弟尚弱,烦公主费心。如果可以的话,将来请公主将故人家的小郎扶值成可用之才!大恩不言谢!”婉儿陈述道,面色凝重。
太平并不问缘由,满口应承:“好,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
从公主府赶回皇宫夜已经深了,守卫的将士并不敢为难婉儿,相反为她大开方便之门,这是内舍人的特权,宫中人人都知道,内舍人是不能得罪的。
躺在床榻上,婉儿想了很多,不知不觉想到了武三思,他的如意算盘眼见着就要落空,这是否也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感情即将走到尽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古训,更是真理。既然注定会有分道扬镳的时候,当下能做的就只有珍惜。
张易之明显变了脸,态度仍旧是轻视的:“烂泥扶不上墙,他不配在考量之中。”
“道理这样固然不假,可魏王终究是女皇武氏一脉中最亲近的人,资历和人脉都还在,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东山再起,他可是善于钻营和取巧。”
“这样的时机现在不会有,以后也绝不会有。”雅致俊秀的男子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张易之在一日,他便别想做这春秋大梦!”
婉儿掩嘴笑:“五郎这是什么气性!魏王到底哪里惹到你了?”
这是明知故问,张易之冷森森一笑:“他没惹我,倒是抬举我了,我有今日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他所赐。”
“只能怪五郎你名声在外,五郎若是平庸些,谁还会惦念?这是五郎你自己的错。”婉儿说完自顾自斟了杯酒。
张易之把面前的酒杯往她推了推,眸色深深,她这算是在夸他?
“呵呵。”随后冷笑几声,想不到风雅的男子也会骂人:“此獠甚是可恶!”
“五郎倒是不把婉儿当外人,如此这般坦诚心事,婉儿又岂能不为五郎着想?”
“且说说看,你打算如何为我着想?”张易之凝望着她,嘴角带着玩味的笑。
婉儿并不回避这目光,听上去像是说着玩笑话:“其实很简单,五郎越是厌恶谁,越是反对什么,不妨在女皇面前愈加赞誉和推崇,次数多了,女皇烦了,这人这事准成不了。”
张易之朗声回道:“女皇最讨厌有人笼络她身边的亲信,武承嗣在这上面吃过亏,如今我和六弟只要常常在女皇耳边细述他千好万好,女皇必然疑心他贼心不死,又在故伎重演,必然对他倍加反感——这倒是附和我们兄弟的心意,不过——”他话音一折,顿了下来,警醒道:“内舍人想必不仅仅只是为了我们兄弟吧?你的谋算还有什么?如此费尽心力阻扰武承嗣成为储君,敢问是为了谁?我可不想糊里糊涂成人之美。”
婉儿笑着承认:“五郎果然通透,和五郎这样的人说话真是轻松畅快。闲话我也不想说得太多,我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三思。”
这一声“三思”叫的格外热络亲热。
“女人真是善变,这么快便移情别恋了。”张易之把玩着掌中的酒杯,笑意未消,“六弟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他可是还记着内舍人你呢!”
“过去的荒唐事还提它作甚?都是婉儿自不量力。”她说得很刻意。
张易之却带有几分认真:“婉儿,你不要憎恨六弟。昌宗待你,终究还是特别,只是你们无缘也无份。”
婉儿没回答,她说什么都嫌累赘,张昌宗那一页已在她生命里彻底翻了过去。
张易之又说:“说心里话,我既不希望武承嗣成为储君,也不希望武三思成为储君,所以婉儿,我们迟早还会是对立的,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婉儿摇摇头,故作神秘:“假如有一种可能让我们不再对立呢?五郎是否愿意去尝试?”
张易之半信半疑:“请内舍人指教。”
“能做储君的难道只能姓武吗?”婉儿狡黠一笑。
张易之恍然:“你是说迎庐陵王回京?”
“如今朝堂之上,迎庐陵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人心向背上,武氏子弟远远不及。众人不过忌惮魏王、梁王的权势罢了,而庐陵王如果做了储君,对你我二人来说都是件好事。武三思虽然是我的情郎,可是在生死存亡面前,情字最为不堪,我所图谋的无非只有自保而已。”
这席话换来张易之短暂的沉默。
“你们兄弟,还有我,其实都是在夹缝中生存,不属于武,也不属于李,两姓都不容我们,或许还会随时被两方当成替罪羊。这等情势下,如果我们顺势而为,积极鲜明地表达出我们的态度,既讨好了敌视我们的朝臣,又让做个顺水人情给李唐皇族,同时又不会失去女皇的庇护,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婉儿,我们再喝一杯,算是从此便在一条船了。”张易之说了这句话,其他无需再言。
两人高举酒杯,同时而饮,又都扬起空空的酒杯展示给对方,默契十足相视而笑。
在张氏兄弟的助力下,女皇先是惊惶,居然连枕边之人都在言辞凿凿为庐陵王作出请求,看来局面真是刻不容缓,武氏子弟在她心中的分量骤然变轻了,她决心先把那个流落在外十余载的儿子召回来。
婉儿是离女皇心思最近的人,确认了女皇的决断后,戴了黑色斗笠,悄然夜访公主府,她要把这个消息首先透漏给太平。
太平在密室听完这一切后,大喜,一时间竟敢有些热泪盈眶:“七哥总算熬到了这一天,我真为他高兴,这些年的苦没有白受!这么多年了,怕是青丝都熬白了。”
婉儿被这情绪感染,但迅速意识到还不是沉浸在悲欢离合中的时候,她示意太平稳稳情绪,她还有重要的话要说。
太平点点头,克制着:“婉儿,你只管说,你可曾还有顾虑?”
“庐陵王即将回朝的消息不宜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我们极可能会空欢喜一场,乐极生悲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避免,因此,不要同任何说起,包括驸马、包括皇嗣。”婉儿一脸肃然,仿佛公主也要听命于她。
太平同样神情庄重,承诺道:“这是一定!”
“女皇之所以还未对外宣布,无非是担心日后武李两姓不能和平相处,出于私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更重要的是,武李若是势如水火,这大周的根基必然会摇动,女皇并不希望自己的心血毁在自相残杀上。”
“这我也懂,可有什么破解的方法?”太平掩饰不住的急促。
婉儿本不想说,沉思过后还是开口道:“我有一计,不是最好,但能为武李之间赢来缓冲的时间,也能让女皇尽快迎回庐陵王……有了时间,一切还可慢慢打磨,武李也能相安无事。”
太平问了句,干脆利落:“需要我做什么?”
“……李氏由皇嗣和公主牵头,武氏由武三思牵头,双方结为联盟,立丹书铁券,存于明堂,请神明作见证……”婉儿粗略说了说,见公主眼神复杂,没有展开。
太平按了按手指关节,似笑非笑:“还是婉儿你有主意,我想破了头,也没整出个两全之策。”
婉儿心中生出异常的感觉,不知从何时起,与公主私下见面时,她常常会有这种感觉,仿佛是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可是就在要难以呼吸的时候,这种紧促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会在奏请封张氏兄弟为国公的奏折上提及此事,看看母皇的态度如何。”再看太平,她笑得灿烂真诚。
“公主打算奏请封张氏兄弟为国公?”这倒是步好棋。
“他二人卖了这么大一个人情给我们,礼尚往来而已。”太平解释说。
婉儿回:“女皇有意擢升张氏兄弟,公主的奏请正是时机。”
正事谈完,竟然冷了场,两人都未主动说话,气氛有些小小的尴尬。
婉儿准备起身告辞,伸手去拿黑色斗笠的时候,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情要请太平帮忙,于是朝向公主,小声说:“公主,我有事相求。”
太平想也不想,话里自带一股傲气:“说什么求不求的,我们姐妹相互帮衬本就是应该的。”
她以姐妹相称,这让婉儿感到不自在,忙说:“不敢不敢,承蒙公主抬爱。”
太平微微一笑,话里暗藏机锋:“你能把皇嗣当成兄长,能把阿瞒当成亲人,难道我们之间就不能是姐妹?是我太差劲儿,不够格吗?”
婉儿只好笑笑:“公主在我心中是挚友,我们是过命的交情,不止是姐妹之情。”
这回答让太平有些愧疚,她欣赏婉儿,但也掺杂着若有若无的嫉妒。
“说说看,是什么样的事情?”太平稳住心神问道。
“请公主帮忙暗地照顾一位故人的家眷,故人家中老母有病,幼弟尚弱,烦公主费心。如果可以的话,将来请公主将故人家的小郎扶值成可用之才!大恩不言谢!”婉儿陈述道,面色凝重。
太平并不问缘由,满口应承:“好,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
从公主府赶回皇宫夜已经深了,守卫的将士并不敢为难婉儿,相反为她大开方便之门,这是内舍人的特权,宫中人人都知道,内舍人是不能得罪的。
躺在床榻上,婉儿想了很多,不知不觉想到了武三思,他的如意算盘眼见着就要落空,这是否也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感情即将走到尽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古训,更是真理。既然注定会有分道扬镳的时候,当下能做的就只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