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彦峰所写的西北军事战略纲要,主要是综合三大板块而成,首先就是后世专家学者的论文论述,这些后世的观点更加客观,内容也无可争议,大方向上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唯一不足就是细节的问题几乎没有半点涉及,看起来颇有点空中楼阁的味道。
第二条板块完美的解决了细节欠缺的弱点,让种彦峰如获至宝的周老笔记,里面详尽写明了对西夏战争的全部需要,从攻击路线武器军队结构、后勤补给、包括防守的要点甚至连兵法布阵图全都一一陈列的非常清楚,说白了简直是一套对夏作战的百科全书。
周老那是当年和种鄂将军混过的人,资历比种彦峰爷爷种师道都深,这些都是他这个“活字典”多年的经验之谈,既贴合实际又灵活实用,这才是种大少将来带兵最需要的东西。
然而周老毕竟离开西北一线太久,战争事态两国局势在不断在变化,周老的东西虽好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地方很多,而种彦峰这个在军旅世家长大的家伙,常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当今的形式说了如指掌也不过分,这就是第三大板块。
当然这三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还不能构成整个西北军事纲要,具体作战方面还要结合种彦峰新式的武器装备和防守器具,最主要的就是配比合理威力无穷的火药,以及建筑神器水泥,还有其他如伙食和后勤等方面的改革就不必一一列举了。
种彦峰相信如果按照自己的战略战术对夏进攻的话,马踏横山绝对要比历史上更早,当然让西夏俯首称臣还远远不够,必须一劳永逸的解决对方,为了避免汉民族的悲剧重演,让党项人彻底消失也在所不惜。
好的计划还需要妥善不打折扣的执行才可以,首先就是获得帝国上层阶级大佬的认可,宋徽宗虽然志大才疏,但他和其父兄一样,对战争还是很乐见的,神宗的元丰西征是北宋规模最大的会战,哲宗的几次大战也打得西夏找不到北。
宋徽宗也平定收复了河湟地区,至少这些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并不厌恶打仗,相反宋徽宗赵佶还很希望通过战事来证明他的牛掰,最高领导人这里压力不大,其他几位掌管要职的大佬也并不是难事。
首相蔡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毛病,但他毋庸置疑是一个坚定的鹰派人物,一个好战敢战的宰相是种彦峰最乐于见到的,就这点而言种大少反而希望蔡京在这个位子上多坐几年。
军方的两位大佬首先要说童贯,这个武装太监对打仗已经走火入魔,他不喜欢在京城花花世界享受,就爱去西北和大兵混在一起,他是战争最坚定的拥护者,获得他的支持也是最容易。
其次是军方名义上的第一人,首都城防总司令,三衙最高长官高俅高太尉,高俅到没有表现出好战的一面,但这个人极为重感讲义气,自己的观点一旦提出来他就算不支持也不会反对,种彦峰前期对高家的投入也该到了获得收成的时候。
另外还有一点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高俅也是军队里历练过的,而且他历练的军队正是西军,他在大将刘仲武手下呆过几年,正是这几年才给了他当太尉的资格,三衙的长官必须要有边功,这是大宋的祖宗家法!
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也算花了大力气,可见这二人的关系有多么铁,蔡京一辈子起起落落不定,但高俅却是一颗政坛的常青树,其能耐足可见一般。
帝国里能影响甚至左右宋徽宗的人其实还有两个,一个也是位太监,那就是有隐相之称的梁师成,梁大太监这条线在帮王伦获得考试资格的时候就已经搭上了,种彦峰结交王国舅也是想通过太子这边继续和梁太监攀交情……
另一个就是宋徽宗未来最喜欢最看重的枕边人李师师,种彦峰和李大家已经结下了友谊的种子,李大家欠种大少一个不小的人情,以后在紧要的关头这个人情也会帮种彦峰一个天大的忙。
说一千道一万,种彦峰所有的铺垫都在慢慢展开,为了平西夏这件事种大少付出的努力就如此之大,想到将来还要对付比西夏国土更大数倍的辽国,比西夏战力更强百倍的女真,种彦峰也是一阵阵头疼。
当然眼前首要的第一关不是别人,而是种大少的父亲,赵佶蔡京等人毕竟只是外行,童贯高俅之辈也算不上内行,西北军事上的问题还得西北的专家有发言权,种浩正是少数几个称得上专家的其中一位。
面对这个问题种浩并没有急着开口,这位向来喜欢直来直去的铁血军官难得也有这种情况,其实种浩对儿子写的东西很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很震惊,就是因为太过满意太过震惊他才反而不知该如何表达。
种彦峰毕竟太年轻,何况在父亲眼中的儿子永远都是孩子,种浩虽然平日不苟言笑性格深沉,但他的心思却极为细腻,他有些担心自己这个曾经痴傻现在却如天才的儿子会成为下一个赵括,毕竟种彦峰一次战场也没上过,一次战争也没经历过……
种浩不想也不能过份褒奖赞扬儿子,他怕年轻的小子会因此过于骄傲,但儿子写的战略大纲如此详细如此经典,自己实在不该吝啬表扬,甚至任何夸奖的话仿佛都是儿子应得的。
种浩这沉吟的片刻却被种彦峰误解度为不满意,种大少脑袋上已经见了汗,本来这个父亲给他的压力就大,再则自己辛辛苦苦总结几个月的纲要若是也不行,那后面一系列的什么灭辽平女真就更是无稽之谈。
马德,看来说不得还是要跑路,四川还是出海呢,种彦峰正在心里幽幽盘算着……,其实大理国也不错,与好战阴险反复的南诏国不同,这会云南的统治者们相对温和许多,此刻的大理国更加富裕安定,何况人家对宋人的崇拜也是发至内心的。
种浩不知道儿子心里竟然天南地北的胡想起来了,他顿了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儿子将来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不能左右他的成长,何况从种彦峰这大半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虽然有些胆大包天还有点任性妄为,但总体来说干的确实相当不错。
“写的可以说是非常好,看得出来你确实下了苦功夫,你在战略上眼光也很高。”种浩想说整个西北乃至整个大宋,甚至包括自己父亲种师道在内估计都没人比种彦峰的眼光更独到,但这句话倒了嘴边始终还是没说出口。
“哦……”种大少松了口气,他其实并不在乎什么赞美表扬,两世为人的种彦峰更在意实际的东西,“有什么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吗?”
“细节的东西我补充了些,已经写在上面了。”种浩没想到自己儿子竟一点骄傲的神态都没流露出来,这份成熟稳重到令他感到很欣慰,他甚至为刚才的担心而有些自责,自己的儿子绝不是纸上夸夸其谈之辈,种家人从来都是实战派!
“多谢父亲!”种彦峰朗声说道。
“等春闱结束,有空了你可以拿给你爷爷看看!”种浩淡淡道:“到时候你亲自说^_去一趟吧,这个纲要必须严格保密,西夏那边的探子还是很有些手段的。”
“儿子明白,我也正有此意呢。”种师道的意见更权威也更有价值,当然种彦峰本人也很期待能和自己那位军神的爷爷见一面!
第二条板块完美的解决了细节欠缺的弱点,让种彦峰如获至宝的周老笔记,里面详尽写明了对西夏战争的全部需要,从攻击路线武器军队结构、后勤补给、包括防守的要点甚至连兵法布阵图全都一一陈列的非常清楚,说白了简直是一套对夏作战的百科全书。
周老那是当年和种鄂将军混过的人,资历比种彦峰爷爷种师道都深,这些都是他这个“活字典”多年的经验之谈,既贴合实际又灵活实用,这才是种大少将来带兵最需要的东西。
然而周老毕竟离开西北一线太久,战争事态两国局势在不断在变化,周老的东西虽好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地方很多,而种彦峰这个在军旅世家长大的家伙,常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当今的形式说了如指掌也不过分,这就是第三大板块。
当然这三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还不能构成整个西北军事纲要,具体作战方面还要结合种彦峰新式的武器装备和防守器具,最主要的就是配比合理威力无穷的火药,以及建筑神器水泥,还有其他如伙食和后勤等方面的改革就不必一一列举了。
种彦峰相信如果按照自己的战略战术对夏进攻的话,马踏横山绝对要比历史上更早,当然让西夏俯首称臣还远远不够,必须一劳永逸的解决对方,为了避免汉民族的悲剧重演,让党项人彻底消失也在所不惜。
好的计划还需要妥善不打折扣的执行才可以,首先就是获得帝国上层阶级大佬的认可,宋徽宗虽然志大才疏,但他和其父兄一样,对战争还是很乐见的,神宗的元丰西征是北宋规模最大的会战,哲宗的几次大战也打得西夏找不到北。
宋徽宗也平定收复了河湟地区,至少这些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并不厌恶打仗,相反宋徽宗赵佶还很希望通过战事来证明他的牛掰,最高领导人这里压力不大,其他几位掌管要职的大佬也并不是难事。
首相蔡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毛病,但他毋庸置疑是一个坚定的鹰派人物,一个好战敢战的宰相是种彦峰最乐于见到的,就这点而言种大少反而希望蔡京在这个位子上多坐几年。
军方的两位大佬首先要说童贯,这个武装太监对打仗已经走火入魔,他不喜欢在京城花花世界享受,就爱去西北和大兵混在一起,他是战争最坚定的拥护者,获得他的支持也是最容易。
其次是军方名义上的第一人,首都城防总司令,三衙最高长官高俅高太尉,高俅到没有表现出好战的一面,但这个人极为重感讲义气,自己的观点一旦提出来他就算不支持也不会反对,种彦峰前期对高家的投入也该到了获得收成的时候。
另外还有一点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高俅也是军队里历练过的,而且他历练的军队正是西军,他在大将刘仲武手下呆过几年,正是这几年才给了他当太尉的资格,三衙的长官必须要有边功,这是大宋的祖宗家法!
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也算花了大力气,可见这二人的关系有多么铁,蔡京一辈子起起落落不定,但高俅却是一颗政坛的常青树,其能耐足可见一般。
帝国里能影响甚至左右宋徽宗的人其实还有两个,一个也是位太监,那就是有隐相之称的梁师成,梁大太监这条线在帮王伦获得考试资格的时候就已经搭上了,种彦峰结交王国舅也是想通过太子这边继续和梁太监攀交情……
另一个就是宋徽宗未来最喜欢最看重的枕边人李师师,种彦峰和李大家已经结下了友谊的种子,李大家欠种大少一个不小的人情,以后在紧要的关头这个人情也会帮种彦峰一个天大的忙。
说一千道一万,种彦峰所有的铺垫都在慢慢展开,为了平西夏这件事种大少付出的努力就如此之大,想到将来还要对付比西夏国土更大数倍的辽国,比西夏战力更强百倍的女真,种彦峰也是一阵阵头疼。
当然眼前首要的第一关不是别人,而是种大少的父亲,赵佶蔡京等人毕竟只是外行,童贯高俅之辈也算不上内行,西北军事上的问题还得西北的专家有发言权,种浩正是少数几个称得上专家的其中一位。
面对这个问题种浩并没有急着开口,这位向来喜欢直来直去的铁血军官难得也有这种情况,其实种浩对儿子写的东西很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很震惊,就是因为太过满意太过震惊他才反而不知该如何表达。
种彦峰毕竟太年轻,何况在父亲眼中的儿子永远都是孩子,种浩虽然平日不苟言笑性格深沉,但他的心思却极为细腻,他有些担心自己这个曾经痴傻现在却如天才的儿子会成为下一个赵括,毕竟种彦峰一次战场也没上过,一次战争也没经历过……
种浩不想也不能过份褒奖赞扬儿子,他怕年轻的小子会因此过于骄傲,但儿子写的战略大纲如此详细如此经典,自己实在不该吝啬表扬,甚至任何夸奖的话仿佛都是儿子应得的。
种浩这沉吟的片刻却被种彦峰误解度为不满意,种大少脑袋上已经见了汗,本来这个父亲给他的压力就大,再则自己辛辛苦苦总结几个月的纲要若是也不行,那后面一系列的什么灭辽平女真就更是无稽之谈。
马德,看来说不得还是要跑路,四川还是出海呢,种彦峰正在心里幽幽盘算着……,其实大理国也不错,与好战阴险反复的南诏国不同,这会云南的统治者们相对温和许多,此刻的大理国更加富裕安定,何况人家对宋人的崇拜也是发至内心的。
种浩不知道儿子心里竟然天南地北的胡想起来了,他顿了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儿子将来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不能左右他的成长,何况从种彦峰这大半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虽然有些胆大包天还有点任性妄为,但总体来说干的确实相当不错。
“写的可以说是非常好,看得出来你确实下了苦功夫,你在战略上眼光也很高。”种浩想说整个西北乃至整个大宋,甚至包括自己父亲种师道在内估计都没人比种彦峰的眼光更独到,但这句话倒了嘴边始终还是没说出口。
“哦……”种大少松了口气,他其实并不在乎什么赞美表扬,两世为人的种彦峰更在意实际的东西,“有什么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吗?”
“细节的东西我补充了些,已经写在上面了。”种浩没想到自己儿子竟一点骄傲的神态都没流露出来,这份成熟稳重到令他感到很欣慰,他甚至为刚才的担心而有些自责,自己的儿子绝不是纸上夸夸其谈之辈,种家人从来都是实战派!
“多谢父亲!”种彦峰朗声说道。
“等春闱结束,有空了你可以拿给你爷爷看看!”种浩淡淡道:“到时候你亲自说^_去一趟吧,这个纲要必须严格保密,西夏那边的探子还是很有些手段的。”
“儿子明白,我也正有此意呢。”种师道的意见更权威也更有价值,当然种彦峰本人也很期待能和自己那位军神的爷爷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