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十三岁的汉平帝坐在宝座上俯视着群臣,憧憬着自己真正君临天下的那一刻。今天王莽没来上朝,他终于有些不用拘束。安汉公哪里都好,就是对自己太严苛了,他的儿子谋反,却编了一本书让自己这个皇帝每天学习,好在新来的博士中有一个叫杜吴的讲课比较好玩,也不拿架子,还特别喜欢讲故事,这让以前从来不爱读书的皇帝最近也颇勤勉了些,惹得皇祖母近来看他的眼神都柔和了许多。正胡思乱想着,就看见王政君在旁边说道:“怎么今日不见安汉公前来啊?”
太保王舜出班启奏:“启禀太皇太后,启禀陛下,近日安汉公之母病重,安汉公在家照料病人,因此缺席了朝会,还请太皇太后和陛下宽宥。”
王政君问道:“哦,有这等事,既如此,朕得去看看,着太常寺安排,今日过午,朕和皇后前去探望。”
小皇帝撇了撇嘴,今日还是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王舜又道:“启禀太皇太后,自陛下登基以来,国内屡遭大难,上月五州大旱,两州过蝗,安汉公运筹帷幄,遣能臣干吏前去赈灾,所到之处,灾民归化,吏治澄清,百姓安居乐业。后陛下大婚,朝廷赏赐安汉公大量钱财布帛及土地,全部被安汉公以朝廷名义分发给百姓,致使昨日百官前去探望老夫人时,惊奇地发现安汉公之妻居然身穿布衣在门口迎接来访者,目下此事已经传遍了京城。臣以为,为人臣者,居功不自傲,处变而不惊,修身敬德,乃人臣之楷模。安汉公位列三公,布施之名归于朝廷,所得财物散于民间,亲子有罪,大义灭亲而不徇私,纵伊尹在世,不能得其一也。故臣斗胆奏请太皇太后和陛下赏赐,请太皇太后、陛下思之。”
小皇帝撇了撇嘴,他虽然小,但是不傻。要官要的这么理直气壮明目张胆,真的是不要脸至极了。
却见王政君点了点头:“安汉公之功,世人所见,朕亦知之,只是他已位极人臣,诸公以为,以何爵赏赐为佳?”
大司徒孔光见王舜对自己使了个眼神,心领神会出班。
“启奏太皇太后,安汉公之功,可盖伊尹,自春秋起,五爵者,公侯伯子男也。公乃极位,公之上者为王也,然昔日太祖皇帝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且安汉公极重名誉,断不会称王。以臣愚见,不如封安汉公以`宰衡`之名,既彰其德,又安天下之心。再敕封安汉公之母为功显君,以彰其养育之功,安汉公若得朝廷如此信任,必会全心辅佐陛下,成就千秋伟业,望太皇太后思之。”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王政君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常识还是知道的,历史上只有周公辅政的时候得到过“阿衡”的称谓,这已经是臣子中最高的等级了,再加个“宰”,那岂不是以后的大汉王朝由王莽说了算了。想到这里,孔光的提议就让她还是有些警惕起来:“爱卿所言,容朕思之。此乃国之大事,容徐徐图之。”
孔光见太皇太后没表态,便站了回去。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事情就不归他管了。果然,光禄大夫刘歆出班启奏:“臣刘歆父子两代,蒙先帝、太皇太后及陛下信任,位列九卿,无一日不思为大汉举贤荐良。以臣观之,安汉公为国为民,皆世之楷模,纵周公再世,不及十一也。臣愿以名节举荐安汉公为宰衡,请太皇太后、陛下三思。”
大汉自武帝朝独尊儒术后,儒生的地位便日渐崇高起来,儒生们也以此为荣,更加爱惜自己的名节。刘歆的父亲刘向是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身世显赫,是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元老,到了刘歆这一代,经学大家的名气开始越来越响,以至于隐隐有了开宗立派的光景。因此当刘歆说出以名节举荐安汉公之时,满朝文武立刻察觉到了这句话背后的分量。
凡事总有两面性,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侍中王闳以头杵地,奏道:“臣与安汉公皆为王氏,但臣与安汉公亦皆为汉臣。昔伊尹事商五朝五十余年,仅得一宰。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一饭三吐浦,仅得一衡。安汉公功劳何敢于此二公相提并论乎!”
王政君简直都想站起来为王闳鼓掌了。前番董贤谋逆时,是王闳为她夺回了玉玺,此次反击又有理有据,真正说出了她的心声,正想赞赏几句的时候,大司徒孔光从后面又站了出来:“侍中此言差矣。伊尹事商,商不过两州之地,且为避水患,八迁其都,而去月五州受灾,安汉公遣十余人便令海内澄清黎民归治,安汉公之能不及伊尹乎?至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言,诸公若有雅致,可在光禄大夫校正的《纪年十三篇》成书后一观即知详情。启禀太皇太后、陛下,老臣蒙朝廷信任,出任大司徒,已是位极人臣,然仍时时感到惶恐,虽荫祖恩,但是跟安汉公相比,安汉公之德行要胜老臣数倍。老臣斗胆,请太皇太后应允此事,既能彰显我大汉之大兴,又能为世人楷模,请太皇太后思之。”
此言一出,大殿上呼啦啦跪下来一大片人,后面几个没跪的互相看了看,也跪了下来。王政君看着朝堂上的局势,又扭头看了一眼龙椅上动来动去的汉平帝,忍不住心中叹息一声:“人不在,依旧能够掌控朝局,王莽已然成患了。”
孔光的办事效率真是高效,在午后王政君去王莽家之前,就已经把诏书写好,还顺带着封了王莽的几个儿子为侯。当王政君看到诏书的时候,不禁心中一惊,然而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可怜的王老太太直到王政君亲临府上才知道长孙媳妇已经在监狱里自杀身亡,死的时候肚子里还有身孕。老太太扯着王莽的耳朵发了一阵飙,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才堪堪住了手,拿手指头戳着王莽,让他滚出去。王嬿什么都没说,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一边,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她心中更是涟漪不断。她出宫之前,收到了夜燕的消息:敬武长公主被逼饮鸩自杀,凶手就是自己的父亲王莽,而此事太皇太后还蒙在鼓里。她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只是默默地坐着,期待着能跟杜吴见一面,她想找个肩膀靠一靠。
王老太太终究还是没能扛住这连番打击,长孙和长孙媳妇被自己的儿子逼迫自杀,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更残忍的事吗?老人家哭了半宿,夜半时分悬梁自尽了,等到第二天丫鬟发现的时候尸体都凉透了。
王获的心很痛。他从兖州风尘仆仆回来的时候,还心里忐忑不安,没成想一进长安城就又收到了长嫂自杀的噩耗。当他急匆匆地跑回家验证消息真假的时候,正好看见杜吴和紫苏匆匆逃回大司马府的身影。一切都如流言所传,长兄和长嫂被逼自杀,自己和两个弟弟反而被封了王。那个杀人凶手如今已经成了万人敬仰的宰衡,再有一步就能登天了。然而他什么也做不了。他被王莽软禁在世子府的后院,每日以酒浇愁,间或有几声怪笑或者痛哭传出来,让已经日渐凋零的世子府越发阴森起来。
杜吴这几日已经在考虑如何脱身的事了。这些日子以来,他越来越觉得王莽喜怒无常,深不可测。好在最近王莽比较忙,没空见他。他便在房间里跟琵琶商量如何离开大司马府,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在说,琵琶在听,如此几次之后,也没有了更多的进展。
老太太去世了,紫苏在几天之内逝去了三个至亲,如今叔父王获被软禁,姑母王嬿虽贵为皇后,却没有任何权力。夫子是很聪明,可惜夫子本人都自身难保,紫苏如今真正体会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没有办法报仇,哪怕杀父杀母的仇人就在面前。
阿翁现在已经疯了,她是这么认为的。她想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让她无限伤心的大司马府。可惜没有人能离开,包括夫子。
王莽最近也很头疼,太皇太后已经开始对他有了不满之心,不止一次把他叫到宫里训话。虽说自己完全可以把控局势,但是太皇太后毕竟是自己的姑母,于公于私自己都该给她留些颜面。让他有些意外地是,原先一直站在他这边的王嬿,也开始对他阳奉阴违起来,估计是最近的事情伤透了女儿的心。也罢,等这段时间忙过去了,好好跟女儿解释一下。这么想着,他整了整衣服,准备去参加平帝为他准备的筵席,说是感谢王莽的辅政之功,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真心,王莽想着。
管他呢,老夫是宰衡,管他呢!
天黑了,大司马府开始掌灯,正门打开,王莽的身影慢慢融入到了夜色中,空气中还残留着几丝狗血的气息。大黄吸了吸鼻子,夹着尾巴回到了西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十三岁的汉平帝坐在宝座上俯视着群臣,憧憬着自己真正君临天下的那一刻。今天王莽没来上朝,他终于有些不用拘束。安汉公哪里都好,就是对自己太严苛了,他的儿子谋反,却编了一本书让自己这个皇帝每天学习,好在新来的博士中有一个叫杜吴的讲课比较好玩,也不拿架子,还特别喜欢讲故事,这让以前从来不爱读书的皇帝最近也颇勤勉了些,惹得皇祖母近来看他的眼神都柔和了许多。正胡思乱想着,就看见王政君在旁边说道:“怎么今日不见安汉公前来啊?”
太保王舜出班启奏:“启禀太皇太后,启禀陛下,近日安汉公之母病重,安汉公在家照料病人,因此缺席了朝会,还请太皇太后和陛下宽宥。”
王政君问道:“哦,有这等事,既如此,朕得去看看,着太常寺安排,今日过午,朕和皇后前去探望。”
小皇帝撇了撇嘴,今日还是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王舜又道:“启禀太皇太后,自陛下登基以来,国内屡遭大难,上月五州大旱,两州过蝗,安汉公运筹帷幄,遣能臣干吏前去赈灾,所到之处,灾民归化,吏治澄清,百姓安居乐业。后陛下大婚,朝廷赏赐安汉公大量钱财布帛及土地,全部被安汉公以朝廷名义分发给百姓,致使昨日百官前去探望老夫人时,惊奇地发现安汉公之妻居然身穿布衣在门口迎接来访者,目下此事已经传遍了京城。臣以为,为人臣者,居功不自傲,处变而不惊,修身敬德,乃人臣之楷模。安汉公位列三公,布施之名归于朝廷,所得财物散于民间,亲子有罪,大义灭亲而不徇私,纵伊尹在世,不能得其一也。故臣斗胆奏请太皇太后和陛下赏赐,请太皇太后、陛下思之。”
小皇帝撇了撇嘴,他虽然小,但是不傻。要官要的这么理直气壮明目张胆,真的是不要脸至极了。
却见王政君点了点头:“安汉公之功,世人所见,朕亦知之,只是他已位极人臣,诸公以为,以何爵赏赐为佳?”
大司徒孔光见王舜对自己使了个眼神,心领神会出班。
“启奏太皇太后,安汉公之功,可盖伊尹,自春秋起,五爵者,公侯伯子男也。公乃极位,公之上者为王也,然昔日太祖皇帝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且安汉公极重名誉,断不会称王。以臣愚见,不如封安汉公以`宰衡`之名,既彰其德,又安天下之心。再敕封安汉公之母为功显君,以彰其养育之功,安汉公若得朝廷如此信任,必会全心辅佐陛下,成就千秋伟业,望太皇太后思之。”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王政君虽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常识还是知道的,历史上只有周公辅政的时候得到过“阿衡”的称谓,这已经是臣子中最高的等级了,再加个“宰”,那岂不是以后的大汉王朝由王莽说了算了。想到这里,孔光的提议就让她还是有些警惕起来:“爱卿所言,容朕思之。此乃国之大事,容徐徐图之。”
孔光见太皇太后没表态,便站了回去。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事情就不归他管了。果然,光禄大夫刘歆出班启奏:“臣刘歆父子两代,蒙先帝、太皇太后及陛下信任,位列九卿,无一日不思为大汉举贤荐良。以臣观之,安汉公为国为民,皆世之楷模,纵周公再世,不及十一也。臣愿以名节举荐安汉公为宰衡,请太皇太后、陛下三思。”
大汉自武帝朝独尊儒术后,儒生的地位便日渐崇高起来,儒生们也以此为荣,更加爱惜自己的名节。刘歆的父亲刘向是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身世显赫,是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元老,到了刘歆这一代,经学大家的名气开始越来越响,以至于隐隐有了开宗立派的光景。因此当刘歆说出以名节举荐安汉公之时,满朝文武立刻察觉到了这句话背后的分量。
凡事总有两面性,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侍中王闳以头杵地,奏道:“臣与安汉公皆为王氏,但臣与安汉公亦皆为汉臣。昔伊尹事商五朝五十余年,仅得一宰。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一饭三吐浦,仅得一衡。安汉公功劳何敢于此二公相提并论乎!”
王政君简直都想站起来为王闳鼓掌了。前番董贤谋逆时,是王闳为她夺回了玉玺,此次反击又有理有据,真正说出了她的心声,正想赞赏几句的时候,大司徒孔光从后面又站了出来:“侍中此言差矣。伊尹事商,商不过两州之地,且为避水患,八迁其都,而去月五州受灾,安汉公遣十余人便令海内澄清黎民归治,安汉公之能不及伊尹乎?至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言,诸公若有雅致,可在光禄大夫校正的《纪年十三篇》成书后一观即知详情。启禀太皇太后、陛下,老臣蒙朝廷信任,出任大司徒,已是位极人臣,然仍时时感到惶恐,虽荫祖恩,但是跟安汉公相比,安汉公之德行要胜老臣数倍。老臣斗胆,请太皇太后应允此事,既能彰显我大汉之大兴,又能为世人楷模,请太皇太后思之。”
此言一出,大殿上呼啦啦跪下来一大片人,后面几个没跪的互相看了看,也跪了下来。王政君看着朝堂上的局势,又扭头看了一眼龙椅上动来动去的汉平帝,忍不住心中叹息一声:“人不在,依旧能够掌控朝局,王莽已然成患了。”
孔光的办事效率真是高效,在午后王政君去王莽家之前,就已经把诏书写好,还顺带着封了王莽的几个儿子为侯。当王政君看到诏书的时候,不禁心中一惊,然而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可怜的王老太太直到王政君亲临府上才知道长孙媳妇已经在监狱里自杀身亡,死的时候肚子里还有身孕。老太太扯着王莽的耳朵发了一阵飙,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才堪堪住了手,拿手指头戳着王莽,让他滚出去。王嬿什么都没说,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一边,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她心中更是涟漪不断。她出宫之前,收到了夜燕的消息:敬武长公主被逼饮鸩自杀,凶手就是自己的父亲王莽,而此事太皇太后还蒙在鼓里。她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只是默默地坐着,期待着能跟杜吴见一面,她想找个肩膀靠一靠。
王老太太终究还是没能扛住这连番打击,长孙和长孙媳妇被自己的儿子逼迫自杀,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更残忍的事吗?老人家哭了半宿,夜半时分悬梁自尽了,等到第二天丫鬟发现的时候尸体都凉透了。
王获的心很痛。他从兖州风尘仆仆回来的时候,还心里忐忑不安,没成想一进长安城就又收到了长嫂自杀的噩耗。当他急匆匆地跑回家验证消息真假的时候,正好看见杜吴和紫苏匆匆逃回大司马府的身影。一切都如流言所传,长兄和长嫂被逼自杀,自己和两个弟弟反而被封了王。那个杀人凶手如今已经成了万人敬仰的宰衡,再有一步就能登天了。然而他什么也做不了。他被王莽软禁在世子府的后院,每日以酒浇愁,间或有几声怪笑或者痛哭传出来,让已经日渐凋零的世子府越发阴森起来。
杜吴这几日已经在考虑如何脱身的事了。这些日子以来,他越来越觉得王莽喜怒无常,深不可测。好在最近王莽比较忙,没空见他。他便在房间里跟琵琶商量如何离开大司马府,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在说,琵琶在听,如此几次之后,也没有了更多的进展。
老太太去世了,紫苏在几天之内逝去了三个至亲,如今叔父王获被软禁,姑母王嬿虽贵为皇后,却没有任何权力。夫子是很聪明,可惜夫子本人都自身难保,紫苏如今真正体会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没有办法报仇,哪怕杀父杀母的仇人就在面前。
阿翁现在已经疯了,她是这么认为的。她想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让她无限伤心的大司马府。可惜没有人能离开,包括夫子。
王莽最近也很头疼,太皇太后已经开始对他有了不满之心,不止一次把他叫到宫里训话。虽说自己完全可以把控局势,但是太皇太后毕竟是自己的姑母,于公于私自己都该给她留些颜面。让他有些意外地是,原先一直站在他这边的王嬿,也开始对他阳奉阴违起来,估计是最近的事情伤透了女儿的心。也罢,等这段时间忙过去了,好好跟女儿解释一下。这么想着,他整了整衣服,准备去参加平帝为他准备的筵席,说是感谢王莽的辅政之功,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真心,王莽想着。
管他呢,老夫是宰衡,管他呢!
天黑了,大司马府开始掌灯,正门打开,王莽的身影慢慢融入到了夜色中,空气中还残留着几丝狗血的气息。大黄吸了吸鼻子,夹着尾巴回到了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