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大殿上,高高的龙椅金光灿灿。天子李世民正襟危坐。八年了,这个位子他已坐了八年了。这八年来,扪心自问,自己还不够努力吗?
自改年号贞观以来,时刻以亡隋为戒,励精图治。政治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也尽心致力复兴文教,如今这个帝国各个方面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为何这些臣子们还在数落他的不是。如果坐在这里的是李建成,恐怕局势差劲得很!事实证明我李世民才是那个天选之子,那个人的预言——说我能“济世安民”的预言——实现了!
殿上的朝臣们并没有感受到他们主公的不悦,仍在嘁嘁喳喳地提出意见以示高明。李世民拍了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众位爱卿,不要争论了!吐谷浑屡次扰我大唐边境,理应遣军平定,李靖听令!”众臣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应声出列,仪表魁伟,声如洪钟。李世民眼望李靖,继续下令道:“朕任命汝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即日率军开跋,还凉州百姓太平!”“臣领旨!”
军情紧急,三日后大军开跋,李靖年过六旬,又患足疾,几月前已从宰相位上急流勇退了。但闻得边境告急,老将军顾不上个人安危得失,朝堂上痛快受命。这份操守令后辈军官们肃然起敬。这其中就有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李道宗一直视李靖为战神级的人物,只是自己常年驻守边关无法当面表达敬仰之情。这次征讨,李道宗和兵部尚书侯君集一起被任命为副将,追随李靖左右,李道宗领命后很是兴奋。
大军腊月初三从长安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这天行至秦州地界安营扎寨,是夜,李靖召集部将商讨备战事宜。商讨完毕已是子时,部将纷纷回到自己军帐中,唯独李道宗留下来,欲说还休的一幅踟蹰样子。李靖认得他就是任城王,几日相处下来,这个年轻军官虽贵为皇亲,但言行收敛。李靖不由对他生出几分好感,便上前问道:“任城王殿下,不知有何见教?”
李道宗忙摆手道:“见教不敢当,李公适才的部署事无巨细,安排妥帖有度,某十分佩服。某追随圣人多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征战,深知带兵打仗之险,之难,之变化莫测。未与李公相识前,某敬仰于李公的运筹帷幄,肝胆忠心,与李公相识后,某又钦佩于李公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如果…如果不碍于某的身份,某很想拜李公为师。”
李靖心思触动,李道宗的这番话说得看似客套,实则诚恳。做武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那是职责所在,也是在实现男儿保家卫国的志向,这没什么,怕就怕上面的猜忌,兵权在手,又在千里之外,怎么不惹人猜忌。打了败仗,朝廷斥责降罪,打了胜仗,功高盖主,心生忌恨,李道宗所说的变化莫测就在于此了。但相识没几天,他为何要对自己说出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呢?
只听得道宗继续说道:“此次远征吐谷浑,圣人调兵遣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些将领几乎都在远征中独当一面过,所以某可以断定此去赢面甚大。但是他们有将才亦有帅才,是不会屈居人后的。”
李靖听完心中一凛,是啊,这次圣人给他派来的部将都不是等闲之辈,兵部尚书侯君集、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以及归唐的突厥及契苾何力,还有眼前的刑部尚书任城王,这几个人任挑一个出来都是战功赫赫的护边将领。吐谷浑是圣人的心头大患,除患乃是大功一件,这其中人心难测,有时候一加一未必等于二。
李靖于官场中的倾轧斗争向来敏感,只因这次军情甚急加之感恩圣上对他这位老臣的信任,一心只想报效帝国,没有考虑太多,经李道宗已提醒,不由生出戒备之心,但不明对方意图之前也不好明说,于是说道:“多谢殿下此番告知,圣人英明,选调到军内的将领俱是忠勇猛将,此番一役,众将定能同心同德,平定叛乱。”
李道宗看他并不愿详谈此事,告辞而去。
------题外话------
今日份历史演义,女主刘沅芷很快回归,请稍候
自改年号贞观以来,时刻以亡隋为戒,励精图治。政治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也尽心致力复兴文教,如今这个帝国各个方面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为何这些臣子们还在数落他的不是。如果坐在这里的是李建成,恐怕局势差劲得很!事实证明我李世民才是那个天选之子,那个人的预言——说我能“济世安民”的预言——实现了!
殿上的朝臣们并没有感受到他们主公的不悦,仍在嘁嘁喳喳地提出意见以示高明。李世民拍了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众位爱卿,不要争论了!吐谷浑屡次扰我大唐边境,理应遣军平定,李靖听令!”众臣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应声出列,仪表魁伟,声如洪钟。李世民眼望李靖,继续下令道:“朕任命汝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即日率军开跋,还凉州百姓太平!”“臣领旨!”
军情紧急,三日后大军开跋,李靖年过六旬,又患足疾,几月前已从宰相位上急流勇退了。但闻得边境告急,老将军顾不上个人安危得失,朝堂上痛快受命。这份操守令后辈军官们肃然起敬。这其中就有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李道宗一直视李靖为战神级的人物,只是自己常年驻守边关无法当面表达敬仰之情。这次征讨,李道宗和兵部尚书侯君集一起被任命为副将,追随李靖左右,李道宗领命后很是兴奋。
大军腊月初三从长安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这天行至秦州地界安营扎寨,是夜,李靖召集部将商讨备战事宜。商讨完毕已是子时,部将纷纷回到自己军帐中,唯独李道宗留下来,欲说还休的一幅踟蹰样子。李靖认得他就是任城王,几日相处下来,这个年轻军官虽贵为皇亲,但言行收敛。李靖不由对他生出几分好感,便上前问道:“任城王殿下,不知有何见教?”
李道宗忙摆手道:“见教不敢当,李公适才的部署事无巨细,安排妥帖有度,某十分佩服。某追随圣人多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征战,深知带兵打仗之险,之难,之变化莫测。未与李公相识前,某敬仰于李公的运筹帷幄,肝胆忠心,与李公相识后,某又钦佩于李公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如果…如果不碍于某的身份,某很想拜李公为师。”
李靖心思触动,李道宗的这番话说得看似客套,实则诚恳。做武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那是职责所在,也是在实现男儿保家卫国的志向,这没什么,怕就怕上面的猜忌,兵权在手,又在千里之外,怎么不惹人猜忌。打了败仗,朝廷斥责降罪,打了胜仗,功高盖主,心生忌恨,李道宗所说的变化莫测就在于此了。但相识没几天,他为何要对自己说出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呢?
只听得道宗继续说道:“此次远征吐谷浑,圣人调兵遣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些将领几乎都在远征中独当一面过,所以某可以断定此去赢面甚大。但是他们有将才亦有帅才,是不会屈居人后的。”
李靖听完心中一凛,是啊,这次圣人给他派来的部将都不是等闲之辈,兵部尚书侯君集、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以及归唐的突厥及契苾何力,还有眼前的刑部尚书任城王,这几个人任挑一个出来都是战功赫赫的护边将领。吐谷浑是圣人的心头大患,除患乃是大功一件,这其中人心难测,有时候一加一未必等于二。
李靖于官场中的倾轧斗争向来敏感,只因这次军情甚急加之感恩圣上对他这位老臣的信任,一心只想报效帝国,没有考虑太多,经李道宗已提醒,不由生出戒备之心,但不明对方意图之前也不好明说,于是说道:“多谢殿下此番告知,圣人英明,选调到军内的将领俱是忠勇猛将,此番一役,众将定能同心同德,平定叛乱。”
李道宗看他并不愿详谈此事,告辞而去。
------题外话------
今日份历史演义,女主刘沅芷很快回归,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