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春,云梦山中冰雪消融,春意初显,王诩叫来了王翦、李牧、和魏缭三个弟子,对他们道:
“你们三人皆已学成,今日就可以下山了!”
“师父,就再让我们侍奉您老人家几年吧!”王翦道。
“师父您年纪大了,就让王翦和魏缭下山吧,我留下伺候您!”李牧道。
“也许你们三个人是我此生最后的学生了!我要和你们田单师叔远行,归期不定,你们都走吧!”王诩道。
三人一一向王诩磕头行礼。次日上午,王翦和李牧含泪告别了师父,下山去了。王诩不见魏缭来辞行,也不见他人影,遂四下找他,在屋后不远处找到了他。
“他们走了,你怎还不走呢?”王诩问道。
“我不想走!”魏缭背对着王诩道。
王诩见他语气不对,上前几步刚要开口问他,魏缭突然转身跪了下来,流泪道:
“师父!我不想走,就让我留在您身边,伺候您老人家吧!”
“傻孩子,鸟儿大了,总要飞出丛林的!”王诩走过去拉起他道:
“起来吧!”
“山高路远,您和师叔年纪大了,就让我留在您身边吧!”魏缭站起身道。
“你有如此孝心,为师多谢了!以你的才能,将来必定身居高位,何必跟着我们两个老头子受苦!”王诩道。
“师父!魏缭并非没有志向,只是魏缭眼下还不知道志在何方?魏缭出身穷苦,并不奢求荣华富贵,愿意跟着师父求真寻道,云游四方!”魏缭道。
“也好!为师答应你,咱们回去吧!”王诩道。
两日之后,王诩和田单带着魏缭踏上了行程。三人出发后不久,身在大梁的晏舜和朱亥也启程前往南方,准备去东越寻找天炉门人的踪迹。
秦王嬴稷闻得田单辞了赵相,便命大将王龁领兵十万攻打上党。上党乃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就有“得上党可得三晋”一说,秦王觊觎上党已久,只因赵奢阏与一战和田单入赵扰才乱了计划,搁置了多年。此时的上党已与韩国本土分离,韩国在秦国的连续打击下已经喘不过气来,根本无力救援上党,上党难保。
韩王知道上党不保,于是想用上党换取和平,干脆就将上党献给秦国,以此与秦国签订和平条约,希望秦国不要再攻打韩国了。韩王的想法虽然有些天真,但也是无奈之举,想保也保不住,相救也救不了,还不如利用上党换取喘息的机会,走一步算一步。韩王于是派使者到了秦国,给秦相范雎带了厚礼,说明了来意。范雎同意了韩王的主张,并向秦王汇报了此事,秦王也欣然应允。
公元前262年初夏,韩王派公子韩阳到了上党,要求上党郡守带兵撤出上当,转而布防都城新郑。上党郡守靳黈不认同韩王的做法,不愿意向秦国移交上党,就对韩阳道:
“上党失,三晋亡,我靳黈不愿做千古罪人,除非大王撤了我的职,只要我还是郡守,死也不交出上党!”
韩阳无奈,只得回去向韩王禀报。韩王十分犹豫,但此时已经答应了秦王,又怕反悔会招致秦国进攻,只得派将军冯亭前往上党接替靳黈。
冯亭到上党赴任之后,上党军民皆不愿降秦,心意坚定出乎冯亭意料。冯亭苦苦想了一个晚上,到凌晨时才眯了一会儿,醒来就快马前往邯郸,当晚就到了平原君赵胜府上。
冯亭见了赵胜,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让赵国出兵救援上党。赵胜闻后十分犹豫,冯亭道:
“上党乃赵之门户,若是秦人得了上党,就好比隔壁邻居站在屋顶上向你家中看,那可是一清二楚啊!”
“秦赵结盟不久,秦人也多年不犯赵,如今骤然对抗秦国,怕是大王不会同意!”赵胜有些为难道。
“我秦国也几番与秦立约订盟,那能算数吗?旁人不知,平原君心里还不明白么?”
“救援上党,意味着与秦决裂,可不是小事,眼下对我赵国不利!即使我愿意,怕是威后和大王也未必同意!
“三晋唇亡则齿寒,丞相大人,其中利害,无须我冯亭多言吧?”
“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但合纵抗秦,并非我二人说了算的事,须得韩王魏王都有这个意思才行!听说韩王已有意将上党献与秦人,这么一来,我赵国再出兵救援上党,怕是不妥吧?”
冯亭略一沉思道:
“眼下秦国大军逼近,我也没有时间和平原君在此闲聊了,我就向平原君交个底吧!我冯亭宁愿将上党献与赵国,也绝不送给秦人!”
“将上党送给我赵国?郡守此话当真?” 赵胜疑道。
“三晋唇亡齿寒,送给赵国,总比送给秦国强吧?”
“郡守有此胸怀,倒叫赵胜汗颜了!”
“实不相瞒,我来时就下定决心了,刚刚不过是想看看平原君的心意!”
“既是如此,郡守明日一早随我入朝,面见大王!”赵胜道。
次日临朝,平原君第一个向赵王和群臣陈述了此事。此时蔺相如年迈病危,虞卿出任赵国上卿,虞卿闻后道:
“与天为党,谓之上党。上党背靠太行高山,俯瞰三晋,更是我赵国西境之门户,岂能落入秦人之手?我赵国一定要接受上党!”
“今韩王已将上党献与秦国,我赵国夺人所爱,岂不招来祸端?秦国已与我赵国罢兵数年,今赵人主动毁约,若起战事,恐对我赵国不利!”大臣楼昌道。楼昌是楼缓的儿子。
“秦人矢志东出,夺取上党其意昭然,秦赵终将见于战场,盟约之说,根本靠不住!”虞卿道。
“启禀大王!”平阳君赵豹站出来说道:
“此乃郡守冯亭引祸东流之计,大王不可上当!”
“平阳君!此话怎讲?”冯亭质问道。
“韩王已将上党给了秦国,你却拿上党来我赵国邀功,这不是要我赵国引祸上身吗?”赵豹道。
“要说我冯亭邀功,那也是向三晋诸王邀功,而非独独向赵王邀功!上党失,三晋亡!前上党郡守靳黈宁可丢官,也不从王命,此为何故?就是怕上党失在他的手里,他因此成为三晋罪人!今日我将上党献与赵国,上党亦在三晋之中,难道平阳君以为,赵人无法保住上党吗?”冯亭道。
“郡守此言在理!”虞卿道。
“攻打上党与接受上党皆是秦相范雎之意,上卿因魏齐之事与范雎不睦,此事人尽皆知,上卿执意要为我赵国招来是非,难道是想因私废公吗?”楼昌道。
“楼大夫难道听不懂郡守说的话吗?上党断不可失,虞卿为国就事论事,问心无愧!”虞卿道。
“丞相以为如何?”赵王对赵胜问道。
“昔日我曾前往咸阳与秦王订立盟约,因此受困于咸阳,深知秦王东出之志!近年来秦王不对我赵国用兵,转向韩魏,乃因田相入赵之故!今田相归隐,胜以为秦赵之战在所难免!既然秦赵终将一战,那为什么还要惧怕秦人呢?”赵胜道。
“圣人云,无功不受禄,无端接受别人的好处,我觉得不是什么好兆头!”赵豹道。
“启禀大王!将上党献给大王,并非我冯亭的主意,而是上党老百姓们自己的选择!”冯亭道。
“此话怎讲?”赵王问道。
“我本有意遵从王命,交割上党与秦人,但我到了上党以后,百姓们皆不愿意做秦人,相反,他们愿意做大王的子民,故而冯亭才会来到邯郸面见大王!”冯亭道。
“果真如此?”赵王暗喜道。
“若非如此,外臣岂能不从我王之命?”冯亭道。
“上党高地有城邑十七座,如今我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十七座城邑,有何不可?更何况是上党那样的战略要地呢?秦王出动数十万大军,劳民伤财,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城池吗?上党十七城邑,我赵国都要了!”赵王道。
次日冯亭就赶回了上党,叫来了所有守城将领,对他们道:
“上党乃三晋之脊,丢了上党,三晋的脊梁骨就被秦人打断了,靳黈不愿做这千古罪人,我冯亭又何尝愿意!今三晋之中,赵国猛将如云,谋士能臣亦不在少数,唯有其可与秦一战!倘若韩赵结盟,三晋抱团合一,韩国定能幸存!我欲将上党献与赵王,如此赵国必定与秦决裂,三晋可再次结盟,如此也算报了大王之恩。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士议论纷纷,都觉得冯亭之言有理,一一表示赞同。
不久之后,廉颇带兵接受了上党,巩固了上党防卫。秦王得知后大怒,知道凭王龁的十万兵马胜不了廉颇,只得暂且召回了王龁,从长计议。
公元前261年,秦王命上将军白起领兵二十万再次攻打上党,王龁副之。赵王得知后命廉颇领兵十万增援上党,双方在上党至长平一带形成了对峙。
“你们三人皆已学成,今日就可以下山了!”
“师父,就再让我们侍奉您老人家几年吧!”王翦道。
“师父您年纪大了,就让王翦和魏缭下山吧,我留下伺候您!”李牧道。
“也许你们三个人是我此生最后的学生了!我要和你们田单师叔远行,归期不定,你们都走吧!”王诩道。
三人一一向王诩磕头行礼。次日上午,王翦和李牧含泪告别了师父,下山去了。王诩不见魏缭来辞行,也不见他人影,遂四下找他,在屋后不远处找到了他。
“他们走了,你怎还不走呢?”王诩问道。
“我不想走!”魏缭背对着王诩道。
王诩见他语气不对,上前几步刚要开口问他,魏缭突然转身跪了下来,流泪道:
“师父!我不想走,就让我留在您身边,伺候您老人家吧!”
“傻孩子,鸟儿大了,总要飞出丛林的!”王诩走过去拉起他道:
“起来吧!”
“山高路远,您和师叔年纪大了,就让我留在您身边吧!”魏缭站起身道。
“你有如此孝心,为师多谢了!以你的才能,将来必定身居高位,何必跟着我们两个老头子受苦!”王诩道。
“师父!魏缭并非没有志向,只是魏缭眼下还不知道志在何方?魏缭出身穷苦,并不奢求荣华富贵,愿意跟着师父求真寻道,云游四方!”魏缭道。
“也好!为师答应你,咱们回去吧!”王诩道。
两日之后,王诩和田单带着魏缭踏上了行程。三人出发后不久,身在大梁的晏舜和朱亥也启程前往南方,准备去东越寻找天炉门人的踪迹。
秦王嬴稷闻得田单辞了赵相,便命大将王龁领兵十万攻打上党。上党乃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就有“得上党可得三晋”一说,秦王觊觎上党已久,只因赵奢阏与一战和田单入赵扰才乱了计划,搁置了多年。此时的上党已与韩国本土分离,韩国在秦国的连续打击下已经喘不过气来,根本无力救援上党,上党难保。
韩王知道上党不保,于是想用上党换取和平,干脆就将上党献给秦国,以此与秦国签订和平条约,希望秦国不要再攻打韩国了。韩王的想法虽然有些天真,但也是无奈之举,想保也保不住,相救也救不了,还不如利用上党换取喘息的机会,走一步算一步。韩王于是派使者到了秦国,给秦相范雎带了厚礼,说明了来意。范雎同意了韩王的主张,并向秦王汇报了此事,秦王也欣然应允。
公元前262年初夏,韩王派公子韩阳到了上党,要求上党郡守带兵撤出上当,转而布防都城新郑。上党郡守靳黈不认同韩王的做法,不愿意向秦国移交上党,就对韩阳道:
“上党失,三晋亡,我靳黈不愿做千古罪人,除非大王撤了我的职,只要我还是郡守,死也不交出上党!”
韩阳无奈,只得回去向韩王禀报。韩王十分犹豫,但此时已经答应了秦王,又怕反悔会招致秦国进攻,只得派将军冯亭前往上党接替靳黈。
冯亭到上党赴任之后,上党军民皆不愿降秦,心意坚定出乎冯亭意料。冯亭苦苦想了一个晚上,到凌晨时才眯了一会儿,醒来就快马前往邯郸,当晚就到了平原君赵胜府上。
冯亭见了赵胜,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让赵国出兵救援上党。赵胜闻后十分犹豫,冯亭道:
“上党乃赵之门户,若是秦人得了上党,就好比隔壁邻居站在屋顶上向你家中看,那可是一清二楚啊!”
“秦赵结盟不久,秦人也多年不犯赵,如今骤然对抗秦国,怕是大王不会同意!”赵胜有些为难道。
“我秦国也几番与秦立约订盟,那能算数吗?旁人不知,平原君心里还不明白么?”
“救援上党,意味着与秦决裂,可不是小事,眼下对我赵国不利!即使我愿意,怕是威后和大王也未必同意!
“三晋唇亡则齿寒,丞相大人,其中利害,无须我冯亭多言吧?”
“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但合纵抗秦,并非我二人说了算的事,须得韩王魏王都有这个意思才行!听说韩王已有意将上党献与秦人,这么一来,我赵国再出兵救援上党,怕是不妥吧?”
冯亭略一沉思道:
“眼下秦国大军逼近,我也没有时间和平原君在此闲聊了,我就向平原君交个底吧!我冯亭宁愿将上党献与赵国,也绝不送给秦人!”
“将上党送给我赵国?郡守此话当真?” 赵胜疑道。
“三晋唇亡齿寒,送给赵国,总比送给秦国强吧?”
“郡守有此胸怀,倒叫赵胜汗颜了!”
“实不相瞒,我来时就下定决心了,刚刚不过是想看看平原君的心意!”
“既是如此,郡守明日一早随我入朝,面见大王!”赵胜道。
次日临朝,平原君第一个向赵王和群臣陈述了此事。此时蔺相如年迈病危,虞卿出任赵国上卿,虞卿闻后道:
“与天为党,谓之上党。上党背靠太行高山,俯瞰三晋,更是我赵国西境之门户,岂能落入秦人之手?我赵国一定要接受上党!”
“今韩王已将上党献与秦国,我赵国夺人所爱,岂不招来祸端?秦国已与我赵国罢兵数年,今赵人主动毁约,若起战事,恐对我赵国不利!”大臣楼昌道。楼昌是楼缓的儿子。
“秦人矢志东出,夺取上党其意昭然,秦赵终将见于战场,盟约之说,根本靠不住!”虞卿道。
“启禀大王!”平阳君赵豹站出来说道:
“此乃郡守冯亭引祸东流之计,大王不可上当!”
“平阳君!此话怎讲?”冯亭质问道。
“韩王已将上党给了秦国,你却拿上党来我赵国邀功,这不是要我赵国引祸上身吗?”赵豹道。
“要说我冯亭邀功,那也是向三晋诸王邀功,而非独独向赵王邀功!上党失,三晋亡!前上党郡守靳黈宁可丢官,也不从王命,此为何故?就是怕上党失在他的手里,他因此成为三晋罪人!今日我将上党献与赵国,上党亦在三晋之中,难道平阳君以为,赵人无法保住上党吗?”冯亭道。
“郡守此言在理!”虞卿道。
“攻打上党与接受上党皆是秦相范雎之意,上卿因魏齐之事与范雎不睦,此事人尽皆知,上卿执意要为我赵国招来是非,难道是想因私废公吗?”楼昌道。
“楼大夫难道听不懂郡守说的话吗?上党断不可失,虞卿为国就事论事,问心无愧!”虞卿道。
“丞相以为如何?”赵王对赵胜问道。
“昔日我曾前往咸阳与秦王订立盟约,因此受困于咸阳,深知秦王东出之志!近年来秦王不对我赵国用兵,转向韩魏,乃因田相入赵之故!今田相归隐,胜以为秦赵之战在所难免!既然秦赵终将一战,那为什么还要惧怕秦人呢?”赵胜道。
“圣人云,无功不受禄,无端接受别人的好处,我觉得不是什么好兆头!”赵豹道。
“启禀大王!将上党献给大王,并非我冯亭的主意,而是上党老百姓们自己的选择!”冯亭道。
“此话怎讲?”赵王问道。
“我本有意遵从王命,交割上党与秦人,但我到了上党以后,百姓们皆不愿意做秦人,相反,他们愿意做大王的子民,故而冯亭才会来到邯郸面见大王!”冯亭道。
“果真如此?”赵王暗喜道。
“若非如此,外臣岂能不从我王之命?”冯亭道。
“上党高地有城邑十七座,如今我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十七座城邑,有何不可?更何况是上党那样的战略要地呢?秦王出动数十万大军,劳民伤财,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城池吗?上党十七城邑,我赵国都要了!”赵王道。
次日冯亭就赶回了上党,叫来了所有守城将领,对他们道:
“上党乃三晋之脊,丢了上党,三晋的脊梁骨就被秦人打断了,靳黈不愿做这千古罪人,我冯亭又何尝愿意!今三晋之中,赵国猛将如云,谋士能臣亦不在少数,唯有其可与秦一战!倘若韩赵结盟,三晋抱团合一,韩国定能幸存!我欲将上党献与赵王,如此赵国必定与秦决裂,三晋可再次结盟,如此也算报了大王之恩。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士议论纷纷,都觉得冯亭之言有理,一一表示赞同。
不久之后,廉颇带兵接受了上党,巩固了上党防卫。秦王得知后大怒,知道凭王龁的十万兵马胜不了廉颇,只得暂且召回了王龁,从长计议。
公元前261年,秦王命上将军白起领兵二十万再次攻打上党,王龁副之。赵王得知后命廉颇领兵十万增援上党,双方在上党至长平一带形成了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