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兄妹离开了新郑,走到离新郑不远的紫云山时,张良放心不下父兄,遂带着妹妹进了山。老子道君曾在紫云山隐居,山中从来不乏隐士高人,张良早有耳闻。兄妹二人来到了一处道观门前,见上面写着“双妙观”三个字,张良知道,这双妙观是楚庄王之女妙真和妙音曾经隐居修行过的地方。
张良兄妹进观投宿,报了姓名来历,观主妙可道:
“本观只能收留女主,这位公子入观,多有不便!”
“观主,我兄妹二人不是坏人,本是忠良之后,还望观主通融!”张宓揖道。
妙可见张良生得眉清目秀,宛如女子一般,心中暗暗称奇,于是改口道:
“好吧,眼下兵荒马乱的,本观就收留你们一晚吧!”
兄妹二人进了道观,向观中之人说了逃亡的缘由,众人皆十分同情。一观中的女弟子见张良生得俊俏清秀,替张良换上了观服,众人见他和观中女子一般模样,难分男女,都咯咯直笑。众人见他温文尔雅,一股书生之气,都觉得这兄妹二人不是坏人,主动替二人向观主说情,留下二人住了几日。
一日傍晚,张良在山中信步,走了不远,看见一处山坡上有几间茅屋,便向着茅屋走了过去。走到茅屋跟前,张良见一壮汉正在练功,手上两个大方椎舞得呼呼声响。那壮汉见来了陌生人,便停了下来,对张良喝道:
“来着何人?”
“在下张良,偶然间随步路过,只因好奇,别无它意!”张良上前拜道。
壮汉怒而不语,只瞪了瞪他,张良见他身体魁梧,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便又道:
“都是在下冒昧,请兄长见谅!”
壮汉见他两手空空,弱不禁风,也不理他,坐在一边端碗喝水。张良见那大椎似乎十分沉重,不下百来斤,心中好奇,遂壮起胆子上前,用力提了提大方椎,哪知却纹丝不动。张良改用双手又试了试,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只勉强使得方椎离了地面。
“壮士真乃神人!”张良惊道。
壮汉还是不理他,起身欲离开,张良突然喊住他道:
“在下请教壮士高姓大名!”
“师兄┄┄师兄!有人来了!”壮汉似乎不愿和人说话,朝着屋后喊道。
一人从屋后走了过来,张良一见,也是一名壮汉,年纪比他师弟稍长,于是揖道:
“在下韩国张良,家父韩国旧相张平,偶然路过贵地,得见神人,心中好奇,冒昧打扰了!”
“公子过奖了,我等并非神人,不过山间莽夫而已!”那人道。
“似壮士师兄弟这等身手,想来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不知可否赐予在下尊姓大名?”
“我等无名无姓,的确是默默无闻之辈,不过各人有个称呼而已!”
“大隐无名,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看来在下今日遇见高人了!”张良揖道。
“在下扫帚,这是我师弟石墩!”扫帚还礼道。
“不知令师是是何方高人?”张良问道。
“恩师推磨子,因出门远行,不能来见公子,请见谅!”
“不敢!今日冒昧打扰,后悔有期!”
“公子请自便!”
张良离开了茅屋,心想天下奇人高士果然不少,真应该听父亲的话,出门远行,拜师学艺才对。
过了不久,张良闻得韩王投降了秦国,韩国亡了,父亲张平身死,张良伤心不已,立志向秦国和嬴政复仇。张良兄妹辞了双妙观众人,上路往云梦泽而去。
自王翦和李牧之后,王诩本不想再收徒弟,但他心中仍然想着九鼎之事,遂收了徐福,希望他能完成他在尘俗中的唯一的愿望。吕不韦死后,豫州鼎再无音信,而王诩也已经近百,不再奢望在尘俗中解开平生之谜,遂打算和石申甫去往海外蘑菇山。王诩安排好了徐福去往秦国找魏缭,准备启程之日,徐福对王诩道:
“师父,弟子送你老人家和师伯去吧!”
“也好,到了会稽山你就去秦国吧!”王诩道。
几人一同下了墨池山,在云梦泽中走了半日,天气炎热,便往湖边一处凉亭休息。几人进了凉亭,看见一姑娘在亭子边张望,面容憔悴,似乎十分饥饿,徐福便拿了些吃食给她,女子连声道谢。
不一会儿,一男子兴冲冲地来了,远远喊道:
“宓子,宓子,哥哥回来了!”
“妹妹,有吃的了!” 来人一见妹妹就掏出了两个馒头,高兴道:
“妹妹饿坏了吧,快吃吧!”
“我吃了,哥哥你吃吧!”女子道。
“你吃,你吃!我刚吃过了!”男子说话之际,肚子里叽咕一声响。
“哥哥吃吧,我刚刚也吃过了!”女子推让道。
“哥哥吃的饱饱的才回来的,你快吃吧!”男子拍拍独自道。
“哥哥吃,刚刚这几位先生给我吃过了!”女子指着徐福几人道。
“那我先放着,等妹妹饿了再拿出来!”男子说着将馒头揣进了怀中,过来向徐福等人道谢。
这一对男女正是张良兄妹,兵荒马乱之际,二人好不容易到了云梦泽,在云梦泽中走了数月,一无所获。王诩在一旁看得清楚,也听得明白,遂对石申甫努了努嘴。石申甫会意,用意对张良感应了一番,眼睛一亮,对王诩点了点头。
王诩问了张良几句,张良一一作答,王诩道:
“你既来此地拜师学艺,欲学何艺,欲拜何人为师呢?”
“回老先生,在下说不上来!”张良答话之际,脑中转过了数个念头。
“你心中充满仇恨,又手无缚鸡之力,自然说不上来!”王诩笑道。
张良一惊,心想:难道是遇上神仙了?他怎知我心中所想呢?再一看王诩和石申甫二人,皆是发须雪白,面色红润,仙风道骨之相,遂拜道:
“弟子不才,请仙人指教!”
“你过来!”石申甫突然睁开眼睛道。
张良依言走近了石申甫,石申甫指了指旁边的木墩道:
“坐下吧,什么也不要想,静下心来!”
张良依言坐了下来,放空了大脑,不一会儿,脑中突然出现了一幕一幕的字。张良一惊,赶紧集中意念,一一记下了字幕。
“记下了吗?”石申甫问道。
“记下了!”张良答道。
“你复述一遍!”石申甫道。
“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惟无为,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不堕顽空死虚┄┄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太乙含真炁,精神魂魄意,静极见天心,自然神明至。”张良缓缓复述道。
“元神不堕,意念清纯,过目不忘,师兄果然没看错人!”王诩点头道。
“此乃小道毕生所著之《素书》,今日传授于你,望你细细研读,慢慢领悟!”石申甫对张良道。
“多谢仙圣恩师!”张良跪拜道。
“走吧师兄,今日师兄运气不错啊!”王诩微笑道。
几人起身离开了亭子,张良追上前问道:
“二位仙圣欲往何处,可否带上弟子一起?”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公子得《素书》足以,自顾去吧!”王诩吟道。
此时的石申甫整整一百二十岁了,本没有打算将《素书》流传于世俗,没想到临走之前,居然遇上了毕生未见的奇才张良,故而通过意术将《素书》传给了他,所以王诩说他运气不错。
数日之后,二人到了会稽山,徐福则去了秦国。
张良兄妹进观投宿,报了姓名来历,观主妙可道:
“本观只能收留女主,这位公子入观,多有不便!”
“观主,我兄妹二人不是坏人,本是忠良之后,还望观主通融!”张宓揖道。
妙可见张良生得眉清目秀,宛如女子一般,心中暗暗称奇,于是改口道:
“好吧,眼下兵荒马乱的,本观就收留你们一晚吧!”
兄妹二人进了道观,向观中之人说了逃亡的缘由,众人皆十分同情。一观中的女弟子见张良生得俊俏清秀,替张良换上了观服,众人见他和观中女子一般模样,难分男女,都咯咯直笑。众人见他温文尔雅,一股书生之气,都觉得这兄妹二人不是坏人,主动替二人向观主说情,留下二人住了几日。
一日傍晚,张良在山中信步,走了不远,看见一处山坡上有几间茅屋,便向着茅屋走了过去。走到茅屋跟前,张良见一壮汉正在练功,手上两个大方椎舞得呼呼声响。那壮汉见来了陌生人,便停了下来,对张良喝道:
“来着何人?”
“在下张良,偶然间随步路过,只因好奇,别无它意!”张良上前拜道。
壮汉怒而不语,只瞪了瞪他,张良见他身体魁梧,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便又道:
“都是在下冒昧,请兄长见谅!”
壮汉见他两手空空,弱不禁风,也不理他,坐在一边端碗喝水。张良见那大椎似乎十分沉重,不下百来斤,心中好奇,遂壮起胆子上前,用力提了提大方椎,哪知却纹丝不动。张良改用双手又试了试,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只勉强使得方椎离了地面。
“壮士真乃神人!”张良惊道。
壮汉还是不理他,起身欲离开,张良突然喊住他道:
“在下请教壮士高姓大名!”
“师兄┄┄师兄!有人来了!”壮汉似乎不愿和人说话,朝着屋后喊道。
一人从屋后走了过来,张良一见,也是一名壮汉,年纪比他师弟稍长,于是揖道:
“在下韩国张良,家父韩国旧相张平,偶然路过贵地,得见神人,心中好奇,冒昧打扰了!”
“公子过奖了,我等并非神人,不过山间莽夫而已!”那人道。
“似壮士师兄弟这等身手,想来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不知可否赐予在下尊姓大名?”
“我等无名无姓,的确是默默无闻之辈,不过各人有个称呼而已!”
“大隐无名,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看来在下今日遇见高人了!”张良揖道。
“在下扫帚,这是我师弟石墩!”扫帚还礼道。
“不知令师是是何方高人?”张良问道。
“恩师推磨子,因出门远行,不能来见公子,请见谅!”
“不敢!今日冒昧打扰,后悔有期!”
“公子请自便!”
张良离开了茅屋,心想天下奇人高士果然不少,真应该听父亲的话,出门远行,拜师学艺才对。
过了不久,张良闻得韩王投降了秦国,韩国亡了,父亲张平身死,张良伤心不已,立志向秦国和嬴政复仇。张良兄妹辞了双妙观众人,上路往云梦泽而去。
自王翦和李牧之后,王诩本不想再收徒弟,但他心中仍然想着九鼎之事,遂收了徐福,希望他能完成他在尘俗中的唯一的愿望。吕不韦死后,豫州鼎再无音信,而王诩也已经近百,不再奢望在尘俗中解开平生之谜,遂打算和石申甫去往海外蘑菇山。王诩安排好了徐福去往秦国找魏缭,准备启程之日,徐福对王诩道:
“师父,弟子送你老人家和师伯去吧!”
“也好,到了会稽山你就去秦国吧!”王诩道。
几人一同下了墨池山,在云梦泽中走了半日,天气炎热,便往湖边一处凉亭休息。几人进了凉亭,看见一姑娘在亭子边张望,面容憔悴,似乎十分饥饿,徐福便拿了些吃食给她,女子连声道谢。
不一会儿,一男子兴冲冲地来了,远远喊道:
“宓子,宓子,哥哥回来了!”
“妹妹,有吃的了!” 来人一见妹妹就掏出了两个馒头,高兴道:
“妹妹饿坏了吧,快吃吧!”
“我吃了,哥哥你吃吧!”女子道。
“你吃,你吃!我刚吃过了!”男子说话之际,肚子里叽咕一声响。
“哥哥吃吧,我刚刚也吃过了!”女子推让道。
“哥哥吃的饱饱的才回来的,你快吃吧!”男子拍拍独自道。
“哥哥吃,刚刚这几位先生给我吃过了!”女子指着徐福几人道。
“那我先放着,等妹妹饿了再拿出来!”男子说着将馒头揣进了怀中,过来向徐福等人道谢。
这一对男女正是张良兄妹,兵荒马乱之际,二人好不容易到了云梦泽,在云梦泽中走了数月,一无所获。王诩在一旁看得清楚,也听得明白,遂对石申甫努了努嘴。石申甫会意,用意对张良感应了一番,眼睛一亮,对王诩点了点头。
王诩问了张良几句,张良一一作答,王诩道:
“你既来此地拜师学艺,欲学何艺,欲拜何人为师呢?”
“回老先生,在下说不上来!”张良答话之际,脑中转过了数个念头。
“你心中充满仇恨,又手无缚鸡之力,自然说不上来!”王诩笑道。
张良一惊,心想:难道是遇上神仙了?他怎知我心中所想呢?再一看王诩和石申甫二人,皆是发须雪白,面色红润,仙风道骨之相,遂拜道:
“弟子不才,请仙人指教!”
“你过来!”石申甫突然睁开眼睛道。
张良依言走近了石申甫,石申甫指了指旁边的木墩道:
“坐下吧,什么也不要想,静下心来!”
张良依言坐了下来,放空了大脑,不一会儿,脑中突然出现了一幕一幕的字。张良一惊,赶紧集中意念,一一记下了字幕。
“记下了吗?”石申甫问道。
“记下了!”张良答道。
“你复述一遍!”石申甫道。
“大道之要,不外无为而为。惟无为,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不堕顽空死虚┄┄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太乙含真炁,精神魂魄意,静极见天心,自然神明至。”张良缓缓复述道。
“元神不堕,意念清纯,过目不忘,师兄果然没看错人!”王诩点头道。
“此乃小道毕生所著之《素书》,今日传授于你,望你细细研读,慢慢领悟!”石申甫对张良道。
“多谢仙圣恩师!”张良跪拜道。
“走吧师兄,今日师兄运气不错啊!”王诩微笑道。
几人起身离开了亭子,张良追上前问道:
“二位仙圣欲往何处,可否带上弟子一起?”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公子得《素书》足以,自顾去吧!”王诩吟道。
此时的石申甫整整一百二十岁了,本没有打算将《素书》流传于世俗,没想到临走之前,居然遇上了毕生未见的奇才张良,故而通过意术将《素书》传给了他,所以王诩说他运气不错。
数日之后,二人到了会稽山,徐福则去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