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郑氏四代目
看着马仪渐行渐远的挺拔背影,姚启圣心中升起一股郁结之气,他猛然咳嗽两声。
身旁的伶俐下人很有眼色地奉上了痰盂供部院大人使用。
一口浓痰咳出,让他胸口的憋闷减轻了一些,但仍是有些呼吸不畅。
一众属官连忙上前又是抚胸又是拍背,总算让这口气通畅许多。
姚启圣又干咳了几声,原本佝偻的身躯显得更加佝偻,他摆摆手拒绝了属官们相送的好意,独自一人在家仆的搀扶下回到后堂休息。
第二日清晨,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负责接待使节团的人员以极有礼貌的态度恭请马仪和随员们分别登上几辆专用的马车启程。
这几辆马车都是从知府衙门中专门改造好的,每个马车都有很好的抗震减压性能,是专为了迎接明郑使节而准备的。
其内部也装饰的华丽讲究,但姚启圣的这番准备明显没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马仪上车后环顾了一下华丽的装饰后对跟随在他身边的沙真道:
“伪清尚浮华,好享受,这是他们打不过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定引以为戒。”
沙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让一旁代姚启圣来送行的孙志国一脸尴尬不已。
等马仪在马车中坐定后才发现马车内除了一个大的天窗外,左右车壁都只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洞。
似乎它不准备让使节和随员们得以在旅途中纵目浏览,而只是为了供他们透一口气之用。
加上马车周围又有清军的骑兵护卫,遮蔽了马仪他们本来已是十分有限的视野,因而他们一路上能够看见的只有身边密密麻麻的清军骑卒。
马仪一行人就在这憋闷的车厢中行了一日,等到天色将落之后,车队仍未到驿站,众人无奈只好连夜赶路。
因为天色变黑,负责护卫车队的副将命令把阵型散开,马仪这才有机会能一睹外面的景色。
他和沙真一左一右将眼睛贴近窗洞,拼命向外看,却只能看见头顶的清冷的月光和星光。
马仪看了片刻后便无奈地坐回了马车的座位上,笑看着仍在拼命向外望的沙真道:“怎么样,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了吗?”
沙真扭过头来沮丧地摇了摇头,随即再次把头转回到窗洞前继续毛着腰往外看。
车队又走了小半个时辰,马仪估摸着差不多到了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
这小半个时辰里,沙真极有耐心地维持着猫腰观瞧的姿势一动不动。
马仪心中暗自欣赏他的毅力,刚准备出口问他累不累,就见沙真突然小声惊呼道:“好多火把!”
马仪闻言立马倾身凑到窗洞前,只见远处影影绰绰有无数火把闪耀在四野,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马仪扭头和沙真对视一眼,二人眼中都带上了一丝凝重,马车中陷入了沉默。
又过了一刻钟,车队终于抵达驿站,马仪一行人被客客气气地请下马车,随即便被一众清军兵卒们围成一圈护送着回到各自屋内,一点停留的机会也没留。
驿站的官员惊讶地看着明人打扮的马仪一行人,随即反应过来,眼神像是被火烫到一样立马瞥到旁边,不敢再往马仪那行人那里打量半分。
等使节团都回到各自房间后,负责陪同的伪清官员们再次以安全的名义为由要求马仪等人好好呆在房间中,严禁随意出入。
呆在房间里的马仪开始和沙真仔细地合计着路上看到的那片壮观灯火。
毫无疑问,那是一只军队,两人对这一点都无异议,毕竟夜晚在荒野中那么一大片火把不是军队又能是什么呢?
但就军队的数量上,双方发生了不同的见解,沙真坚信那么多的火把怎么着起码也有六七万的军队。
马仪保守一些给出了三万左右的估计,这还是他根据时局判断的,按说这么短的时间,伪清绝难在此处聚集六七万这般大规模的兵马。
但若单以看到火把规模来说,平心而论,他估计应该确实在五万左右。
这毫无疑问是伪清方面的疑兵之计,闪耀在四野的灯火是由姚启圣亲自吩咐安排下来的,目的就是让马仪一路上看不清清廷方面的虚实,让他觉得不可捉摸。
姚启圣从康熙下达旨意的字里行间窥探到了皇帝仍决定一战的想法,这不出他的所料,他眼中的康熙皇帝骄傲又好强,受此奇耻大辱,焉能善罢甘休?
他遵循了皇帝的旨意,由此在内心中决定了力求一战的方针。
根据这个要求,理应尽量把自己这边的实力掩蔽起来,免得被敌方探知了自己的真正力量。
有时又要故布疑阵,用夸大了的假象来迷惑敌人的耳目。
夸大或缩小都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决定。
依照康熙的命令,浙江南部和江西东部确实发生了一定规模的兵力调动,但规模都很小,而这几处调动的地方正在官道旁,是马仪一行人必经之处。
原本姚启圣是想安排使节团绕路的,但绕路既可能误了行程,也会让马仪起疑心。
他斟酌许久后最终决定维持路线不变,甚至准备借着这个机会迷惑马仪。
他联合了江西的官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了布置,他不是缩小而是张大了声势,目的就是要给马仪造成错觉,让他认为清廷方面故意夸耀兵力,企图威慑使节。
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夸耀总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姚启圣这一番夸耀的表现正是希望让马仪错认为清廷怯于一战,掩盖皇帝决心一战的真实意图。
姚启圣的目的果然达到了。
在房中冥思苦想的马仪当然知道清廷实力雄厚,但十万大军的损失可不是开玩笑的。
即便对清廷而言想要恢复这一战带来的创伤,或者说直白点想要整兵再战,没点时间难以实现,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在赣闽交界处屯集了这么一只大军。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理所当然地判断出清军一定是在虚张声势,进而他欣喜地认为伪清的态度是怯于一战的,他乐观地觉得此次出使的任务将会很顺利。
看着马仪渐行渐远的挺拔背影,姚启圣心中升起一股郁结之气,他猛然咳嗽两声。
身旁的伶俐下人很有眼色地奉上了痰盂供部院大人使用。
一口浓痰咳出,让他胸口的憋闷减轻了一些,但仍是有些呼吸不畅。
一众属官连忙上前又是抚胸又是拍背,总算让这口气通畅许多。
姚启圣又干咳了几声,原本佝偻的身躯显得更加佝偻,他摆摆手拒绝了属官们相送的好意,独自一人在家仆的搀扶下回到后堂休息。
第二日清晨,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负责接待使节团的人员以极有礼貌的态度恭请马仪和随员们分别登上几辆专用的马车启程。
这几辆马车都是从知府衙门中专门改造好的,每个马车都有很好的抗震减压性能,是专为了迎接明郑使节而准备的。
其内部也装饰的华丽讲究,但姚启圣的这番准备明显没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马仪上车后环顾了一下华丽的装饰后对跟随在他身边的沙真道:
“伪清尚浮华,好享受,这是他们打不过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定引以为戒。”
沙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让一旁代姚启圣来送行的孙志国一脸尴尬不已。
等马仪在马车中坐定后才发现马车内除了一个大的天窗外,左右车壁都只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洞。
似乎它不准备让使节和随员们得以在旅途中纵目浏览,而只是为了供他们透一口气之用。
加上马车周围又有清军的骑兵护卫,遮蔽了马仪他们本来已是十分有限的视野,因而他们一路上能够看见的只有身边密密麻麻的清军骑卒。
马仪一行人就在这憋闷的车厢中行了一日,等到天色将落之后,车队仍未到驿站,众人无奈只好连夜赶路。
因为天色变黑,负责护卫车队的副将命令把阵型散开,马仪这才有机会能一睹外面的景色。
他和沙真一左一右将眼睛贴近窗洞,拼命向外看,却只能看见头顶的清冷的月光和星光。
马仪看了片刻后便无奈地坐回了马车的座位上,笑看着仍在拼命向外望的沙真道:“怎么样,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了吗?”
沙真扭过头来沮丧地摇了摇头,随即再次把头转回到窗洞前继续毛着腰往外看。
车队又走了小半个时辰,马仪估摸着差不多到了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
这小半个时辰里,沙真极有耐心地维持着猫腰观瞧的姿势一动不动。
马仪心中暗自欣赏他的毅力,刚准备出口问他累不累,就见沙真突然小声惊呼道:“好多火把!”
马仪闻言立马倾身凑到窗洞前,只见远处影影绰绰有无数火把闪耀在四野,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马仪扭头和沙真对视一眼,二人眼中都带上了一丝凝重,马车中陷入了沉默。
又过了一刻钟,车队终于抵达驿站,马仪一行人被客客气气地请下马车,随即便被一众清军兵卒们围成一圈护送着回到各自屋内,一点停留的机会也没留。
驿站的官员惊讶地看着明人打扮的马仪一行人,随即反应过来,眼神像是被火烫到一样立马瞥到旁边,不敢再往马仪那行人那里打量半分。
等使节团都回到各自房间后,负责陪同的伪清官员们再次以安全的名义为由要求马仪等人好好呆在房间中,严禁随意出入。
呆在房间里的马仪开始和沙真仔细地合计着路上看到的那片壮观灯火。
毫无疑问,那是一只军队,两人对这一点都无异议,毕竟夜晚在荒野中那么一大片火把不是军队又能是什么呢?
但就军队的数量上,双方发生了不同的见解,沙真坚信那么多的火把怎么着起码也有六七万的军队。
马仪保守一些给出了三万左右的估计,这还是他根据时局判断的,按说这么短的时间,伪清绝难在此处聚集六七万这般大规模的兵马。
但若单以看到火把规模来说,平心而论,他估计应该确实在五万左右。
这毫无疑问是伪清方面的疑兵之计,闪耀在四野的灯火是由姚启圣亲自吩咐安排下来的,目的就是让马仪一路上看不清清廷方面的虚实,让他觉得不可捉摸。
姚启圣从康熙下达旨意的字里行间窥探到了皇帝仍决定一战的想法,这不出他的所料,他眼中的康熙皇帝骄傲又好强,受此奇耻大辱,焉能善罢甘休?
他遵循了皇帝的旨意,由此在内心中决定了力求一战的方针。
根据这个要求,理应尽量把自己这边的实力掩蔽起来,免得被敌方探知了自己的真正力量。
有时又要故布疑阵,用夸大了的假象来迷惑敌人的耳目。
夸大或缩小都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决定。
依照康熙的命令,浙江南部和江西东部确实发生了一定规模的兵力调动,但规模都很小,而这几处调动的地方正在官道旁,是马仪一行人必经之处。
原本姚启圣是想安排使节团绕路的,但绕路既可能误了行程,也会让马仪起疑心。
他斟酌许久后最终决定维持路线不变,甚至准备借着这个机会迷惑马仪。
他联合了江西的官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了布置,他不是缩小而是张大了声势,目的就是要给马仪造成错觉,让他认为清廷方面故意夸耀兵力,企图威慑使节。
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夸耀总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姚启圣这一番夸耀的表现正是希望让马仪错认为清廷怯于一战,掩盖皇帝决心一战的真实意图。
姚启圣的目的果然达到了。
在房中冥思苦想的马仪当然知道清廷实力雄厚,但十万大军的损失可不是开玩笑的。
即便对清廷而言想要恢复这一战带来的创伤,或者说直白点想要整兵再战,没点时间难以实现,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在赣闽交界处屯集了这么一只大军。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理所当然地判断出清军一定是在虚张声势,进而他欣喜地认为伪清的态度是怯于一战的,他乐观地觉得此次出使的任务将会很顺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乃郑氏四代目,我乃郑氏四代目最新章节,我乃郑氏四代目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乃郑氏四代目,我乃郑氏四代目最新章节,我乃郑氏四代目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