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构筑防线的速度绝对是超一流的,等到罗马人好不容易把五十多个军团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地开赴汉军的营地之时,汉军已经严阵以待了。
战壕是来不及挖了,不过第一排的士兵还是给自己挖了一个浅浅的单兵射击阵位,最起码可以卧倒射击。
汉军排出了一条长长的散兵线,罗马人为了对位攻击,也把自己的军团和蛮族的军队拉成了长长的一条攻击线。
这恰好就中了马超的计谋,因为汉军的步枪射击速度快,单位面积的火力密度大,而罗马人的主力还是前装线膛枪,不能卧射,装填速度慢。
本来应该使用密集阵型,依靠射击密度来弥补精度的不足,却被分散成长长的散兵线,丢了自己的优势。
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主帅卢西斯根本不适应火器时代的战争,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也不了解对方的优点,被马超牵着鼻子走。
依仗自己人数多的优势,卢西斯抢先发动进攻,辅助兵团的重装步兵举着盾牌在第一排,罗马军团和辅助兵团的火枪手都跟随在盾牌的后面,以盾牌为掩护。
蛮族军队则被分配进攻汉军的左翼,也就是波斯人的阵地。
卢西斯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薄弱部分去对抗抵消汉军的薄弱部分,合情合理。
蛮族的六万军队,一半是骑兵,一半是弓弩手,所以他们发起进攻的速度,和推进速度都比罗马人要快。
所以整个战场上,汉军的左翼和罗马人的右翼最先发生了碰撞,波斯帝国的军队也有两万骑兵,骑兵也是波斯帝国起家的资本,对骑兵也极为重视。
虽然已经普及火器,不过波斯传统骑兵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沙普尔太子带来的两万波斯骑兵,都是传统的具甲骑兵,类似于重甲骑兵,只是骑士和战马身上的甲胄要轻薄一些。
蛮族的三万骑兵里面,则由一万重甲骑兵,两万轻骑兵组成,轻骑兵以骑射为主,辅以长矛。
而这些重甲骑兵则是来自法兰克部落,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拿着一支三丈长的骑枪。
蛮族没有装备任何火器,还是在使用原始的冷兵器,长矛、骑枪、斩马刀就是这些骑兵的武器。
后面的三万弓弩手,都穿着轻便的皮甲,一半人使用长弓,一半人使用十字弩。
沙普尔太子虽然没有念过汉军的军校,可是他也是法正一手调教出来的,已经熟练掌握了火器的使用战术。
面对这些气势汹汹的敌人,他早已经做好了预案。
三万波斯步兵里面有一万重装盾牌手,他们被顶在了第一排,他们的身后则是两万装备了步枪的波斯步兵。
沙普尔太子没有使用骑兵和蛮族骑兵进行对冲,而是冷静的以步兵迎接骑兵的冲锋。
波斯陆军的中下级军官们,大声的呼喊“稳住!不要怕,稳住,他们冲不到近前的!”
重装盾牌手,侧着身子,双脚牢牢地扎在地上,等候着蛮族骑兵的冲击。
沙普尔太子严格按照汉军的步兵操典编排战术,他下令第二排的火枪手们进行齐射,掩护第一排的盾牌手。
波斯陆军使用的火枪基本上与罗马军团相当,也是前装线膛枪。
可是蛮族骑兵没有火枪,只有轻骑兵配备了猎弓,所以波斯陆军齐射的时候,他们只能束手无策。
最要命的,就是波斯陆军是配备了火炮团的,波斯火炮对于蛮族的骑兵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许多重甲骑兵根本就没听见过火炮的声音。
他们都被火炮的巨响吓了一跳,而且胯下的战马也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许多马都惊了,乱窜乱跳,有些骑士被颠下马来。
轻骑兵虽然有猎弓,可是射程有限,只能盯着炮火和齐射,冲到六十丈之内,才能反击。
一片片、一排排的蛮族骑兵被放倒,尸横遍野。
侥幸能够冲到波斯帝国军阵之前的蛮族骑兵也大多数都累的不行,他们鼓起余勇,用马匹重重的撞击在盾牌上。
往往都会把盾牌后面的重装步兵撞吐血来,近距离射击就开始自由射击了,离得近自然打得准。
当蛮族骑兵有些筋疲力尽,损失也越来越大的时候,沙普尔太子才命令他的骑兵出击,从两翼包抄,插到蛮族骑兵与蛮族弓弩手之间。
养精蓄锐的具装骑兵突然出现在蛮族骑兵的两翼,狠狠地插入了敌人的两肋。
而且波斯军队还装备了许多的手榴弹,近距离的爆炸,更是严重的伤害了蛮族骑兵。
还不等撤退的军令响起,蛮族骑兵就四分五裂,有的跑回本方阵线,有的则直接退出了战场。
打散了蛮族的骑兵,波斯骑兵顺势冲向了后面的蛮族弓弩手。
虽然很快就进入了蛮族弓弩手的射程,可是波斯骑兵都是具甲骑兵,对于这些弓弩手的射击有着较强的防护。
这个时候蛮族军队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显现出来,就是没有步兵,骑兵的后面就是弓弩手,当骑兵溃散的时候,弓弩手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波斯骑兵冲入蛮族弓弩手的队列之中,犹如砍瓜切菜一般,将敌人杀得是一败涂地,汉军左翼已经是稳稳的胜利了。
而这时中路的进攻也进入了关键时间,罗马人用辅助军团的重装盾牌兵挡在前面,就是为了抵挡汉军的射击。
可是汉军首先发动的是铺天盖地的炮击,迫击炮加上野战炮,炮火密度比以往还要大,重装盾牌兵挡得了前面挡不了头顶,颇有些顾头不顾腚的感觉。
而且汉军是故意把他们放进步枪射程之后,才开始的炮击,真正的双管齐下。
虽然罗马人很快想起来用自己的火炮来进行掩护,却也已经下手晚了。
这个时代的火炮射程较短,还都只能打到自己的阵线前沿,顶多是压制对方的前沿阵地,却是无法对付对方的火炮的。
双方只能是一边比较谁的火炮掩护威力更大,一边彼此之间的前沿步兵互相射击。
罗马人是进攻一方,所以他们必须主动进攻,顶着炮火前进,只有当他们冲锋到汉军阵地之前的时候,汉军的炮击才会向后面延伸,以免误伤。
就在大量的罗马步兵,射击完一轮子弹,开始给火枪上刺刀,准备近身肉搏之时,第一排卧倒的汉军纷纷开始后撤,第二排跪姿的汉军步兵也转身后退。
前两排的汉军纷纷撤退,这才露出了一直隐藏在他们身后的一排大家伙。
这个大家伙有点像是带着两个轮子的火炮,中间是十支步枪围绕成了一个圆柱形,当然只有步枪前面的枪管部分,没有后面的击发机构。
三个汉军步兵蹲在这个怪物的后面,等到汉军军官下达开火的命令之后,会有一人开始摇动手柄,这个时候,十个枪管围着中心圆柱开始快速旋转,一声声枪响连续不断的传来。
手柄越摇越快,枪声也越来越密集,从哒。。哒。。变成了哒哒哒。哒哒哒。
旁边还有一个汉军步兵会举着一排子弹,从新式武器的上方往下填充。
密集的子弹就会从新式武器泼洒向前方的罗马士兵,就如同几十支步枪一起开火,罗马人一排排的倒下。
战壕是来不及挖了,不过第一排的士兵还是给自己挖了一个浅浅的单兵射击阵位,最起码可以卧倒射击。
汉军排出了一条长长的散兵线,罗马人为了对位攻击,也把自己的军团和蛮族的军队拉成了长长的一条攻击线。
这恰好就中了马超的计谋,因为汉军的步枪射击速度快,单位面积的火力密度大,而罗马人的主力还是前装线膛枪,不能卧射,装填速度慢。
本来应该使用密集阵型,依靠射击密度来弥补精度的不足,却被分散成长长的散兵线,丢了自己的优势。
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主帅卢西斯根本不适应火器时代的战争,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也不了解对方的优点,被马超牵着鼻子走。
依仗自己人数多的优势,卢西斯抢先发动进攻,辅助兵团的重装步兵举着盾牌在第一排,罗马军团和辅助兵团的火枪手都跟随在盾牌的后面,以盾牌为掩护。
蛮族军队则被分配进攻汉军的左翼,也就是波斯人的阵地。
卢西斯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薄弱部分去对抗抵消汉军的薄弱部分,合情合理。
蛮族的六万军队,一半是骑兵,一半是弓弩手,所以他们发起进攻的速度,和推进速度都比罗马人要快。
所以整个战场上,汉军的左翼和罗马人的右翼最先发生了碰撞,波斯帝国的军队也有两万骑兵,骑兵也是波斯帝国起家的资本,对骑兵也极为重视。
虽然已经普及火器,不过波斯传统骑兵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沙普尔太子带来的两万波斯骑兵,都是传统的具甲骑兵,类似于重甲骑兵,只是骑士和战马身上的甲胄要轻薄一些。
蛮族的三万骑兵里面,则由一万重甲骑兵,两万轻骑兵组成,轻骑兵以骑射为主,辅以长矛。
而这些重甲骑兵则是来自法兰克部落,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拿着一支三丈长的骑枪。
蛮族没有装备任何火器,还是在使用原始的冷兵器,长矛、骑枪、斩马刀就是这些骑兵的武器。
后面的三万弓弩手,都穿着轻便的皮甲,一半人使用长弓,一半人使用十字弩。
沙普尔太子虽然没有念过汉军的军校,可是他也是法正一手调教出来的,已经熟练掌握了火器的使用战术。
面对这些气势汹汹的敌人,他早已经做好了预案。
三万波斯步兵里面有一万重装盾牌手,他们被顶在了第一排,他们的身后则是两万装备了步枪的波斯步兵。
沙普尔太子没有使用骑兵和蛮族骑兵进行对冲,而是冷静的以步兵迎接骑兵的冲锋。
波斯陆军的中下级军官们,大声的呼喊“稳住!不要怕,稳住,他们冲不到近前的!”
重装盾牌手,侧着身子,双脚牢牢地扎在地上,等候着蛮族骑兵的冲击。
沙普尔太子严格按照汉军的步兵操典编排战术,他下令第二排的火枪手们进行齐射,掩护第一排的盾牌手。
波斯陆军使用的火枪基本上与罗马军团相当,也是前装线膛枪。
可是蛮族骑兵没有火枪,只有轻骑兵配备了猎弓,所以波斯陆军齐射的时候,他们只能束手无策。
最要命的,就是波斯陆军是配备了火炮团的,波斯火炮对于蛮族的骑兵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许多重甲骑兵根本就没听见过火炮的声音。
他们都被火炮的巨响吓了一跳,而且胯下的战马也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许多马都惊了,乱窜乱跳,有些骑士被颠下马来。
轻骑兵虽然有猎弓,可是射程有限,只能盯着炮火和齐射,冲到六十丈之内,才能反击。
一片片、一排排的蛮族骑兵被放倒,尸横遍野。
侥幸能够冲到波斯帝国军阵之前的蛮族骑兵也大多数都累的不行,他们鼓起余勇,用马匹重重的撞击在盾牌上。
往往都会把盾牌后面的重装步兵撞吐血来,近距离射击就开始自由射击了,离得近自然打得准。
当蛮族骑兵有些筋疲力尽,损失也越来越大的时候,沙普尔太子才命令他的骑兵出击,从两翼包抄,插到蛮族骑兵与蛮族弓弩手之间。
养精蓄锐的具装骑兵突然出现在蛮族骑兵的两翼,狠狠地插入了敌人的两肋。
而且波斯军队还装备了许多的手榴弹,近距离的爆炸,更是严重的伤害了蛮族骑兵。
还不等撤退的军令响起,蛮族骑兵就四分五裂,有的跑回本方阵线,有的则直接退出了战场。
打散了蛮族的骑兵,波斯骑兵顺势冲向了后面的蛮族弓弩手。
虽然很快就进入了蛮族弓弩手的射程,可是波斯骑兵都是具甲骑兵,对于这些弓弩手的射击有着较强的防护。
这个时候蛮族军队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显现出来,就是没有步兵,骑兵的后面就是弓弩手,当骑兵溃散的时候,弓弩手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波斯骑兵冲入蛮族弓弩手的队列之中,犹如砍瓜切菜一般,将敌人杀得是一败涂地,汉军左翼已经是稳稳的胜利了。
而这时中路的进攻也进入了关键时间,罗马人用辅助军团的重装盾牌兵挡在前面,就是为了抵挡汉军的射击。
可是汉军首先发动的是铺天盖地的炮击,迫击炮加上野战炮,炮火密度比以往还要大,重装盾牌兵挡得了前面挡不了头顶,颇有些顾头不顾腚的感觉。
而且汉军是故意把他们放进步枪射程之后,才开始的炮击,真正的双管齐下。
虽然罗马人很快想起来用自己的火炮来进行掩护,却也已经下手晚了。
这个时代的火炮射程较短,还都只能打到自己的阵线前沿,顶多是压制对方的前沿阵地,却是无法对付对方的火炮的。
双方只能是一边比较谁的火炮掩护威力更大,一边彼此之间的前沿步兵互相射击。
罗马人是进攻一方,所以他们必须主动进攻,顶着炮火前进,只有当他们冲锋到汉军阵地之前的时候,汉军的炮击才会向后面延伸,以免误伤。
就在大量的罗马步兵,射击完一轮子弹,开始给火枪上刺刀,准备近身肉搏之时,第一排卧倒的汉军纷纷开始后撤,第二排跪姿的汉军步兵也转身后退。
前两排的汉军纷纷撤退,这才露出了一直隐藏在他们身后的一排大家伙。
这个大家伙有点像是带着两个轮子的火炮,中间是十支步枪围绕成了一个圆柱形,当然只有步枪前面的枪管部分,没有后面的击发机构。
三个汉军步兵蹲在这个怪物的后面,等到汉军军官下达开火的命令之后,会有一人开始摇动手柄,这个时候,十个枪管围着中心圆柱开始快速旋转,一声声枪响连续不断的传来。
手柄越摇越快,枪声也越来越密集,从哒。。哒。。变成了哒哒哒。哒哒哒。
旁边还有一个汉军步兵会举着一排子弹,从新式武器的上方往下填充。
密集的子弹就会从新式武器泼洒向前方的罗马士兵,就如同几十支步枪一起开火,罗马人一排排的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