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周当国君正文卷383.祸起宫墙在成周巫医的精心照料之下,姜太公最终还是醒过来了,但是精神状况却已经远不如之前了。整个人显得浑浑噩噩,就连姬诵在他耳边喊他他都没有反应。
这种状况别说是这个时代的巫医了,哪怕再过两千年,宋朝的老中医也是没办法解决的。兼之此时的姜太公已经九十几岁高龄了,因此在思索片刻之后,姬诵最终还是下达了将姜太公礼送回国的命令。
不送不行啊,再继续拖下去,万一姜太公死在成周可就不妙了。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姬诵还是觉得将他送到自己的儿孙身边去要比较好一些。
至于自己这个外孙,嗯,外孙虽然也是孙,但毕竟带了个“外”字,肯定是无法和亲孙子比的。
不得不说姬诵的决定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将姜太公送回齐国之后,似乎是儿孙的呼唤起到了作用,姜太公的状态也开始慢慢恢复。虽然再也不能回到之前的状态,但是至少能认人了,吃饭也不会再因为不知道张嘴,而把饭掉落在衣服上了。
后来姜太公就以这样的状态在齐国修养了好几年,最终在儿孙的环绕下安详离世。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按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遗体送回到了关中老家安葬。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摆在姬诵面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回去面对关中的父老乡亲。
虽说自己后来带人把虎方平了,给那些死了的族人报了仇,但是报仇归报仇,自己亲手坑死7500名族人这件事是不会因为报仇就消散的。
可以预见的是,关中的那些族人必然会继续敌视自己,只不过不会再像之前那般联合起来将自己推翻罢了。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返回关中之前,姬诵决定带一支武装力量回京,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亲卫队。
而这支亲卫队的人选,姬诵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沃氏宗族的族人!
沃氏宗族有一万余人,按照人口比例的话,是可以勉强抽出一支2500人的队伍,组建成一个师的。
这个师的成员全都是殷商遗民,天生就和关中的老周人不对付,因此自己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和关中的周人串联起来,一起对付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是,沃氏宗族的族长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愿意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沃操。在双重加持之下,姬诵觉得沃氏宗族的族兵一定会成为自己巩固权力的有力帮手。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姬诵刚返回镐京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大群堵在镐京城外,用复杂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姬周族人。
这些姬周族人的目光中既有感激,又有憎恨,总之令姬诵看得有些毛骨悚然。
但是不论这些姬周族人的目光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绪,总之他们的目的是确定的,那就是堵在镐京城外,不让姬诵进去,试图让姬诵给他们一个说法。
说法?什么说法?
姬诵表示自己贵为天子,没有给平民说法的义务。
因此恼羞成怒之下,他直接大手一挥,命令沃氏宗族的士兵驱散人群。
当然,是不带武器的那种。
姬周族人本来就是不团结的,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的人对姬诵坑死自己的亲人感到不满,但是在姬周替他们报过仇之后他们也已经没有那么恨姬诵了。再加上沃氏族兵的驱逐,几乎是没有意外的,他们很快就被驱散走了,给姬诵留出了一条进入镐京城的通道。
姬周族人之所以被驱散有大半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原谅了姬诵,然而问题是姬诵不知道这一点啊!在他看来,这些族人之所以被驱散,完全是因为自己有先见之明地将沃氏族兵带了回来。否则的话,自己今日只怕就要在镐京城外丢大人了。
天子回不到自己的王城,传出去自己以后还怎么统治这个国家啊?
而有了这个认知之后,姬诵对沃氏族兵的依赖也就更甚了,以至于他甚至在王宫的宿卫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沃氏族兵,以此来保卫后宫的安全。
好吧,说是保卫后宫的安全,其实单纯只是在保护芈娃的安全罢了。与申国女不同,芈娃是一个毫无根基的山野村姑,申国女的身边有很多从娘家带过来的陪嫁丫鬟,芈娃的身边啥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申国女想要玩死芈娃不要太简单。只要趁着姬诵不在的时候命人将芈娃拖出去,就能轻易地将其打死。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姬诵特意命沃氏族兵进宫,全天候24小时保护芈娃,以确保芈娃的安全。
姬诵的举动无疑是惹怒了申国女,据说她经常性地在自己的宫中砸东西,并且大声地辱骂姬诵和芈娃。根据当值的宫女说,申国女骂的内容还很难听。
像什么狗男女都只是开胃菜,据说申国女更是在后宫中大放厥词,宣称如果不是自己父亲的话,姬诵压根就回不来镐京云云。
不仅如此,据说申国女更是在自己的宫中大肆地给自己的儿子灌输恶毒的思想,教他将来若是上位了,一定要炮烙芈娃,并且给姬诵上一个恶谥。
申国女的行为无疑是触动了姬诵的逆鳞,好几次他都想将这个恶毒的女人直接赶出宫去废掉,但是每一次却都被沃操给拦下来了。而沃操拦他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如今的姬诵还没做好准备。
这个准备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如今的申国还没完成迁徙工作,现在就废后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至于二来嘛,则是如今的芈娃还没能生下可以继承大统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申国女真的罪恶滔天,姬周的宗室也是不会同意废后的。
毕竟太子乃是国之本,在没有替代的情况下就轻易废除国本,那可是会出大麻烦的。
在听了姬诵的谏言之后,姬诵最终还是按下了废后的心,耐心等待芈娃肚子中孩子的诞生。这一等,就又是半年过去。
而芈娃,也不负众望地,在镐京的王宫之中,生下了他和姬诵的第一个儿子。
狂喜之下,姬诵直接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命名为了“伯服”。
伯仲叔季,伯是嫡长子的专用名。在申国女的儿子尚未获得正式名字的情况下,姬诵给芈娃的儿子取了这么个名字,其意已经昭然若揭了。
一时间,整个镐京风声鹤唳。
------题外话------
感谢书友行止居士打赏的500起点币!
紫笔文学
这种状况别说是这个时代的巫医了,哪怕再过两千年,宋朝的老中医也是没办法解决的。兼之此时的姜太公已经九十几岁高龄了,因此在思索片刻之后,姬诵最终还是下达了将姜太公礼送回国的命令。
不送不行啊,再继续拖下去,万一姜太公死在成周可就不妙了。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姬诵还是觉得将他送到自己的儿孙身边去要比较好一些。
至于自己这个外孙,嗯,外孙虽然也是孙,但毕竟带了个“外”字,肯定是无法和亲孙子比的。
不得不说姬诵的决定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将姜太公送回齐国之后,似乎是儿孙的呼唤起到了作用,姜太公的状态也开始慢慢恢复。虽然再也不能回到之前的状态,但是至少能认人了,吃饭也不会再因为不知道张嘴,而把饭掉落在衣服上了。
后来姜太公就以这样的状态在齐国修养了好几年,最终在儿孙的环绕下安详离世。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按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遗体送回到了关中老家安葬。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摆在姬诵面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回去面对关中的父老乡亲。
虽说自己后来带人把虎方平了,给那些死了的族人报了仇,但是报仇归报仇,自己亲手坑死7500名族人这件事是不会因为报仇就消散的。
可以预见的是,关中的那些族人必然会继续敌视自己,只不过不会再像之前那般联合起来将自己推翻罢了。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返回关中之前,姬诵决定带一支武装力量回京,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亲卫队。
而这支亲卫队的人选,姬诵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沃氏宗族的族人!
沃氏宗族有一万余人,按照人口比例的话,是可以勉强抽出一支2500人的队伍,组建成一个师的。
这个师的成员全都是殷商遗民,天生就和关中的老周人不对付,因此自己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和关中的周人串联起来,一起对付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是,沃氏宗族的族长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愿意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沃操。在双重加持之下,姬诵觉得沃氏宗族的族兵一定会成为自己巩固权力的有力帮手。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姬诵刚返回镐京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大群堵在镐京城外,用复杂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姬周族人。
这些姬周族人的目光中既有感激,又有憎恨,总之令姬诵看得有些毛骨悚然。
但是不论这些姬周族人的目光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绪,总之他们的目的是确定的,那就是堵在镐京城外,不让姬诵进去,试图让姬诵给他们一个说法。
说法?什么说法?
姬诵表示自己贵为天子,没有给平民说法的义务。
因此恼羞成怒之下,他直接大手一挥,命令沃氏宗族的士兵驱散人群。
当然,是不带武器的那种。
姬周族人本来就是不团结的,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的人对姬诵坑死自己的亲人感到不满,但是在姬周替他们报过仇之后他们也已经没有那么恨姬诵了。再加上沃氏族兵的驱逐,几乎是没有意外的,他们很快就被驱散走了,给姬诵留出了一条进入镐京城的通道。
姬周族人之所以被驱散有大半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原谅了姬诵,然而问题是姬诵不知道这一点啊!在他看来,这些族人之所以被驱散,完全是因为自己有先见之明地将沃氏族兵带了回来。否则的话,自己今日只怕就要在镐京城外丢大人了。
天子回不到自己的王城,传出去自己以后还怎么统治这个国家啊?
而有了这个认知之后,姬诵对沃氏族兵的依赖也就更甚了,以至于他甚至在王宫的宿卫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沃氏族兵,以此来保卫后宫的安全。
好吧,说是保卫后宫的安全,其实单纯只是在保护芈娃的安全罢了。与申国女不同,芈娃是一个毫无根基的山野村姑,申国女的身边有很多从娘家带过来的陪嫁丫鬟,芈娃的身边啥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申国女想要玩死芈娃不要太简单。只要趁着姬诵不在的时候命人将芈娃拖出去,就能轻易地将其打死。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姬诵特意命沃氏族兵进宫,全天候24小时保护芈娃,以确保芈娃的安全。
姬诵的举动无疑是惹怒了申国女,据说她经常性地在自己的宫中砸东西,并且大声地辱骂姬诵和芈娃。根据当值的宫女说,申国女骂的内容还很难听。
像什么狗男女都只是开胃菜,据说申国女更是在后宫中大放厥词,宣称如果不是自己父亲的话,姬诵压根就回不来镐京云云。
不仅如此,据说申国女更是在自己的宫中大肆地给自己的儿子灌输恶毒的思想,教他将来若是上位了,一定要炮烙芈娃,并且给姬诵上一个恶谥。
申国女的行为无疑是触动了姬诵的逆鳞,好几次他都想将这个恶毒的女人直接赶出宫去废掉,但是每一次却都被沃操给拦下来了。而沃操拦他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如今的姬诵还没做好准备。
这个准备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如今的申国还没完成迁徙工作,现在就废后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至于二来嘛,则是如今的芈娃还没能生下可以继承大统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申国女真的罪恶滔天,姬周的宗室也是不会同意废后的。
毕竟太子乃是国之本,在没有替代的情况下就轻易废除国本,那可是会出大麻烦的。
在听了姬诵的谏言之后,姬诵最终还是按下了废后的心,耐心等待芈娃肚子中孩子的诞生。这一等,就又是半年过去。
而芈娃,也不负众望地,在镐京的王宫之中,生下了他和姬诵的第一个儿子。
狂喜之下,姬诵直接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命名为了“伯服”。
伯仲叔季,伯是嫡长子的专用名。在申国女的儿子尚未获得正式名字的情况下,姬诵给芈娃的儿子取了这么个名字,其意已经昭然若揭了。
一时间,整个镐京风声鹤唳。
------题外话------
感谢书友行止居士打赏的500起点币!
紫笔文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西周当国君,我在西周当国君最新章节,我在西周当国君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西周当国君,我在西周当国君最新章节,我在西周当国君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