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像宾歌这样,主动找教授求证的人并不多
正如米兰的分析,这种所谓小道消息,十分难以查证。这么幼稚的挑拨其实很有技术含量。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三点,其一,牢牢抓住受害人的心理。
人类通常习惯于推卸责任以减轻压力,将成功归结于自己努力,将失败归结为受到外界干扰。即使在劝慰朋友时,我们也会如此归因。几乎没有人对获胜的好友说“你纯属运气”,而几乎所有人会对失败的好友说“你已经尽力了”。
因此,当那些优秀的年轻人在比赛失利时,证明不是自身出了问题,而是外界因素所致,他们的情绪自然会被吸引过去。将责任归结到外部。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这就是丁一散播的种种谣言,听起来“可信”的原因。
其二,传播的时机,在失利的时候及时摆出这一条小道消息,出于“无利害关系第三方”之口,无疑增加了可信度。
第三,人们往往被第一印象所左右,即使一个错误信息在出现后立即被别人纠正,如果受害人一开始已经先入为主相信了这条谣言,那么别人的纠正信息不但不会起作用,还适得其反,会加深受害人对纠正信息来源的不信任。
简言之,出于“推卸责任”“减轻压力”和“先入为主”的因素,不少人相信了这个谣言。
要纠正这个谣言,需要强大可信的力量。
宾歌很幸运,遇上不按常理出牌的班布。否则以布莱克教授的火爆脾气,两人肯定当场吵成一团。在激烈争吵时,人总是控制不住言行,从而裂缝更大。
还好她遇上的是班布。自有一套逻辑体系的班布。
随后又是米兰帮她分析解释了这一切,冲动的激|情过去,理智重新回笼,宾歌才感到害怕。
至于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下一步要研究的事情了。
“我们来模拟一下。”米兰说,“宾歌,假定你和班布发生了争吵,你认为他欺骗了你,会怎样?”
宾歌想了想,回答:“我会很讨厌格林助教,讨厌布莱克教授。”
“然后呢?”
“别人每次提到凯德的胜利,我就会很讨厌……我讨厌学校。”
“讨厌学校,你会做什么?”米兰继续问。
“学校不让做什么,我就故意做什么呗。”宾歌说,“因为学校的不公正,让我失去了荣誉,我要想办法揭发他们,揭露真相,联名上书,要求校董作出解释拿出证据。”
“显然这种‘不存在的协议’根本无法拿出。对吧?”
宾歌点点头:“那我就认定了学校有欺骗行为。并且向公众披露这一事件,将信息公开到社会层面,换取大家的支持。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米兰说:“用处很大。你的情况有人相信,有人反对,无论相信还是反对,这都可能引发一场社会讨论。而如果很多学生不约而同这么做,这绝对会是一场有预谋的社会性大事件,从而上升到政治层面。掌握舆论风向的人,即使与此事无关,往往会出于利己目的,将这件事扩大影响。这样,有心人操纵舆论获得他想要的结果,而你,只是一个□□,没有人关注事件本身,而是关注利用这件事能获取的好处,换言之,你们都被消费了。”
宾歌瞪大了眼睛,显然成年人的世界她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能出于政治原因?要知道,学生历来是最容易鼓动和操纵的团体。至于什么政治原因……”米兰摊手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在明处,对方在暗处。但这件事确实值得校方重视。”
班布带着宾歌,向布莱克教授介绍了情况。
布莱克教授吃了一惊:“有这种谣言?”
“是的,校方应当重视这一问题。”班布说,“尽管我查到宾歌的情况并非个例,但是无法解释情报来源,证言的可信度会受到质疑。”
布莱克教授看向他的得意学生:“宾歌……”
“教授我错了。”宾歌结结巴巴地说,“我不该怀疑你们,更不该试图威胁格林助教。”
“威胁?”布莱克教授呼吸一窒,“你威胁班布?天哪,你、你――没有被他怎么样吧?”
宾歌惊讶:“教授你这么清楚格林助教的厉害啊!”
布莱克教授心有余悸:“好了,回到主题上来。宾歌,有人故意刺激你,散播谣言,是这样吗?”
“是的。米兰说这可能是一起社会性大事件。”
“好的,我知道了,我们这就去向校董会说明情况,班布你也一起来。”
校方重视这一情报,然而,正如班布所分析的那样,证据不足。
“教授,校董会和其他学校沟通这个问题吗?”
“会的。这牵扯到校董和学校的名誉,他们不会置之不理。”
“还要等多久?”
“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回答你,不过别担心,宾歌,我们一定会处理好。政治不应该把你们牵扯进来。”布莱克教授说,“回去和同学们分享喜悦吧。”
“好的教授。”
“……但是帮不上忙,很烦人啊。明知道是个阴谋又不能戳破的感觉真是太糟糕了。”宾歌向她的男朋友托米吐槽。
他们参加了庆祝会,散场后,宾歌和托米出来吹风――小情侣们,这个时候拉拉扯扯是常事。
“别想那么多,教授和校董在呢。”托米安慰她,岔开话题,“格林助教和米兰都很厉害,我还是第一见这么好的车技。”
“第一次我坐那辆车,米兰的速度像个树懒。”宾歌也笑,“他答应我周末开车兜风,我期待极了。”
“喂喂,是答应了我们。”托米竭力哄她开心,“据说每天晚上他会给教授和助教开小灶带夜宵,真的吗?怪不得祈苏说米兰是他哥哥的男神。格林助教真幸福。”
“是啊是啊,将来你也会给我开小灶带夜宵吗?”
“虽然我厨艺不佳,不过一定随叫随到,我的女、王、大、人!”托米举手发誓,“只要你喜欢!”
“哦,托米,虽然我喜欢,但你的厨艺……你说过,小学时在家里烧坏三个锅子了?”宾歌哈哈笑。
“但是以我的机智,立刻装作锅子被邻居借走,然后迅速买了一模一样的,家里人没一个发现。”托米洋洋得意。
“我总觉得你妈妈应该发现了,只是假装不知道,毕竟你是为了庆祝她生日才下厨。你妈妈真是一个好母亲。”宾歌说,她很喜欢托米一家。
托米见女友注意力终于被转移,不由松了口气:“嗯,后来我觉得她是假装不知道……”
谁知宾歌突然转向他:“嘿,托米我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搞清那些人的目的!”宾歌说,“假装!”
“什么假装?”
“就是我假装被他们骗了,然后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宾歌跳起来,“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这是一个危险的想法!”托米吓着了,“宾歌,你只是一个学生!”
“但我已经看穿了一切!”宾歌说,“听着,我受到了对方的戏弄,现在我要报复回去,这是正当防卫!你要是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就揍你!”
她冲着托米挥了挥拳头。
半个小时后。
“……班布,你的来电。”米兰推推身上的人。
“噢,不……”
“助教的职责。”米兰提醒。
“好吧。我可以用虚拟形象吗?”班布妥协。
“助教的职责。”米兰拉长了声音,哧溜一下躺进浴缸底,用无数泡泡把自己遮起来。
一只*的手,从水里伸出,接通了光脑。
屏幕另一头是托米。
举着一块写字板。
板子上写着:“宾歌要装作被骗,去接触对方取得信任。求帮助!”
随后他擦掉,继续写:“她不许我说出去,否则就揍我。你也千万别说是我透露的,不然我死定了!”
“所以你用写的吗?”班布评价,“托米,你很聪明。完全避开了风险。”
“怎么办?”托米放下写字板,“她手里线索是那个人给她的火月三徽章,正在根据徽章查找对方。”
“那不是徽章,里面是个小窃听器兼定位仪。”班布说,“她一直拿着徽章的吗?”
“啊?”托米大惊失色,“那那伙人不就早有准备了?格林助教,你帮帮宾歌!”
窃听器,可以听到宾歌和所有人的交谈。
定位仪,可以确定宾歌的位置,随时制造偶遇。
班布看看泡泡下面的米兰。
后者冒出脑袋:“这是大事,班布。”
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他俩简直就是先知。
也正因为先知,各种证据都没办法说明来源,所以不能跳过各种中间环节,直接将罪魁祸首送到台前。
“首先保护宾歌。”米兰说。
“没错,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是助教的义务。”班布回答。
像宾歌这样,主动找教授求证的人并不多
正如米兰的分析,这种所谓小道消息,十分难以查证。这么幼稚的挑拨其实很有技术含量。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三点,其一,牢牢抓住受害人的心理。
人类通常习惯于推卸责任以减轻压力,将成功归结于自己努力,将失败归结为受到外界干扰。即使在劝慰朋友时,我们也会如此归因。几乎没有人对获胜的好友说“你纯属运气”,而几乎所有人会对失败的好友说“你已经尽力了”。
因此,当那些优秀的年轻人在比赛失利时,证明不是自身出了问题,而是外界因素所致,他们的情绪自然会被吸引过去。将责任归结到外部。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这就是丁一散播的种种谣言,听起来“可信”的原因。
其二,传播的时机,在失利的时候及时摆出这一条小道消息,出于“无利害关系第三方”之口,无疑增加了可信度。
第三,人们往往被第一印象所左右,即使一个错误信息在出现后立即被别人纠正,如果受害人一开始已经先入为主相信了这条谣言,那么别人的纠正信息不但不会起作用,还适得其反,会加深受害人对纠正信息来源的不信任。
简言之,出于“推卸责任”“减轻压力”和“先入为主”的因素,不少人相信了这个谣言。
要纠正这个谣言,需要强大可信的力量。
宾歌很幸运,遇上不按常理出牌的班布。否则以布莱克教授的火爆脾气,两人肯定当场吵成一团。在激烈争吵时,人总是控制不住言行,从而裂缝更大。
还好她遇上的是班布。自有一套逻辑体系的班布。
随后又是米兰帮她分析解释了这一切,冲动的激|情过去,理智重新回笼,宾歌才感到害怕。
至于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下一步要研究的事情了。
“我们来模拟一下。”米兰说,“宾歌,假定你和班布发生了争吵,你认为他欺骗了你,会怎样?”
宾歌想了想,回答:“我会很讨厌格林助教,讨厌布莱克教授。”
“然后呢?”
“别人每次提到凯德的胜利,我就会很讨厌……我讨厌学校。”
“讨厌学校,你会做什么?”米兰继续问。
“学校不让做什么,我就故意做什么呗。”宾歌说,“因为学校的不公正,让我失去了荣誉,我要想办法揭发他们,揭露真相,联名上书,要求校董作出解释拿出证据。”
“显然这种‘不存在的协议’根本无法拿出。对吧?”
宾歌点点头:“那我就认定了学校有欺骗行为。并且向公众披露这一事件,将信息公开到社会层面,换取大家的支持。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米兰说:“用处很大。你的情况有人相信,有人反对,无论相信还是反对,这都可能引发一场社会讨论。而如果很多学生不约而同这么做,这绝对会是一场有预谋的社会性大事件,从而上升到政治层面。掌握舆论风向的人,即使与此事无关,往往会出于利己目的,将这件事扩大影响。这样,有心人操纵舆论获得他想要的结果,而你,只是一个□□,没有人关注事件本身,而是关注利用这件事能获取的好处,换言之,你们都被消费了。”
宾歌瞪大了眼睛,显然成年人的世界她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能出于政治原因?要知道,学生历来是最容易鼓动和操纵的团体。至于什么政治原因……”米兰摊手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在明处,对方在暗处。但这件事确实值得校方重视。”
班布带着宾歌,向布莱克教授介绍了情况。
布莱克教授吃了一惊:“有这种谣言?”
“是的,校方应当重视这一问题。”班布说,“尽管我查到宾歌的情况并非个例,但是无法解释情报来源,证言的可信度会受到质疑。”
布莱克教授看向他的得意学生:“宾歌……”
“教授我错了。”宾歌结结巴巴地说,“我不该怀疑你们,更不该试图威胁格林助教。”
“威胁?”布莱克教授呼吸一窒,“你威胁班布?天哪,你、你――没有被他怎么样吧?”
宾歌惊讶:“教授你这么清楚格林助教的厉害啊!”
布莱克教授心有余悸:“好了,回到主题上来。宾歌,有人故意刺激你,散播谣言,是这样吗?”
“是的。米兰说这可能是一起社会性大事件。”
“好的,我知道了,我们这就去向校董会说明情况,班布你也一起来。”
校方重视这一情报,然而,正如班布所分析的那样,证据不足。
“教授,校董会和其他学校沟通这个问题吗?”
“会的。这牵扯到校董和学校的名誉,他们不会置之不理。”
“还要等多久?”
“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回答你,不过别担心,宾歌,我们一定会处理好。政治不应该把你们牵扯进来。”布莱克教授说,“回去和同学们分享喜悦吧。”
“好的教授。”
“……但是帮不上忙,很烦人啊。明知道是个阴谋又不能戳破的感觉真是太糟糕了。”宾歌向她的男朋友托米吐槽。
他们参加了庆祝会,散场后,宾歌和托米出来吹风――小情侣们,这个时候拉拉扯扯是常事。
“别想那么多,教授和校董在呢。”托米安慰她,岔开话题,“格林助教和米兰都很厉害,我还是第一见这么好的车技。”
“第一次我坐那辆车,米兰的速度像个树懒。”宾歌也笑,“他答应我周末开车兜风,我期待极了。”
“喂喂,是答应了我们。”托米竭力哄她开心,“据说每天晚上他会给教授和助教开小灶带夜宵,真的吗?怪不得祈苏说米兰是他哥哥的男神。格林助教真幸福。”
“是啊是啊,将来你也会给我开小灶带夜宵吗?”
“虽然我厨艺不佳,不过一定随叫随到,我的女、王、大、人!”托米举手发誓,“只要你喜欢!”
“哦,托米,虽然我喜欢,但你的厨艺……你说过,小学时在家里烧坏三个锅子了?”宾歌哈哈笑。
“但是以我的机智,立刻装作锅子被邻居借走,然后迅速买了一模一样的,家里人没一个发现。”托米洋洋得意。
“我总觉得你妈妈应该发现了,只是假装不知道,毕竟你是为了庆祝她生日才下厨。你妈妈真是一个好母亲。”宾歌说,她很喜欢托米一家。
托米见女友注意力终于被转移,不由松了口气:“嗯,后来我觉得她是假装不知道……”
谁知宾歌突然转向他:“嘿,托米我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搞清那些人的目的!”宾歌说,“假装!”
“什么假装?”
“就是我假装被他们骗了,然后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宾歌跳起来,“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这是一个危险的想法!”托米吓着了,“宾歌,你只是一个学生!”
“但我已经看穿了一切!”宾歌说,“听着,我受到了对方的戏弄,现在我要报复回去,这是正当防卫!你要是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就揍你!”
她冲着托米挥了挥拳头。
半个小时后。
“……班布,你的来电。”米兰推推身上的人。
“噢,不……”
“助教的职责。”米兰提醒。
“好吧。我可以用虚拟形象吗?”班布妥协。
“助教的职责。”米兰拉长了声音,哧溜一下躺进浴缸底,用无数泡泡把自己遮起来。
一只*的手,从水里伸出,接通了光脑。
屏幕另一头是托米。
举着一块写字板。
板子上写着:“宾歌要装作被骗,去接触对方取得信任。求帮助!”
随后他擦掉,继续写:“她不许我说出去,否则就揍我。你也千万别说是我透露的,不然我死定了!”
“所以你用写的吗?”班布评价,“托米,你很聪明。完全避开了风险。”
“怎么办?”托米放下写字板,“她手里线索是那个人给她的火月三徽章,正在根据徽章查找对方。”
“那不是徽章,里面是个小窃听器兼定位仪。”班布说,“她一直拿着徽章的吗?”
“啊?”托米大惊失色,“那那伙人不就早有准备了?格林助教,你帮帮宾歌!”
窃听器,可以听到宾歌和所有人的交谈。
定位仪,可以确定宾歌的位置,随时制造偶遇。
班布看看泡泡下面的米兰。
后者冒出脑袋:“这是大事,班布。”
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他俩简直就是先知。
也正因为先知,各种证据都没办法说明来源,所以不能跳过各种中间环节,直接将罪魁祸首送到台前。
“首先保护宾歌。”米兰说。
“没错,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是助教的义务。”班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