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1873 第八十二章 失守

小说:新中华1873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8-20 11:24:3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29日中午,台南府城,知府衙门,周懋琦正烦恼地踱着步,脸上乌云密布,下人们知道他心情不好,大气都不敢喘,昨天有个丫环触了霉头,被周懋琦一个窝心脚给踹死了。

  也难怪,这几天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刚得到报告,不但沪尾港的日本舰队被打跑,岸上的数千武士成了釜底游鱼,连月眉山方向的武士军团也退回了基隆港。

  加上前几天练军大败而回,甚至都没能打到竹堑城下,惨状不堪入目,李鹤年因此来信大骂“一群酒囊饭袋”。

  他本想严惩那些无能的将领,但府城中尽是飞鹰走狗之徒,张其光、傅以礼等人好歹能带一下兵,除了他们实在无人可用。

  种种都让他明白,夏云桐已经在淡水厅站稳了脚跟,等赶走了日本人,只怕下一步就会对付自己了。

  想想那些如狼似虎的义勇军,实在令他如坐针毡,只怕到时候就没有他周某人的立足之地了。

  正没奈何处,外面噔噔跑进来一下人,周懋琦正想发火,好好收拾这不识相的家伙,下人赶紧报告:“启禀大人,安平港外来了一支英国船队,要求立即入港补充淡水!”

  周懋琦一愣,按理说大型外国商队过来会提前通知,今天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就像这个时代的清廷官僚一样,洋大人的事情可耽误不起,若有什么差池,连李鹤年也担待不起,想到这他赶紧命令放行入港。

  下人走后,周懋琦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张其光曾辩解之所以兵败,是因为巴兰图雅的番屯军保存实力,不服从号令,想想之前的凯达格兰,果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巴兰图雅迟早会生乱,该极早措手对付。

  这时候,手下又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大,大人,不好了,那英国船队一进港,突然冲出大批日本人,正在港内到处杀人放火!”

  周懋琦只觉得头皮一炸,脑子里嗡的一声……

  此时安平港内正是乱作一团,,运输武士军的轮船队故伎重演,悬挂着英国国旗进了港口,三千武士立刻冲上了码头,兵分六路四面攻击。

  这些家伙饿红了眼,也杀红了眼,之前在义勇军那里饱受挫折,现在正好大肆屠戮发泄,见人就杀,鸡犬不留,整个港内血流成河,驻防的练军迅速溃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不过一个多小时,武士军就已经完全控制了安平港。

  筱原国干命令越山休藏和山内半右卫门,率领一千武士直扑府城,其余部队后续跟进。

  武士军一路呼啸着,如凶神恶煞一般,状如癫狂,唬得沿路百姓四散逃命。

  从港口到府城不过五公里,练军设下防线,但被武士一冲就垮了,直到府城之前才被闻讯赶来的麒麟营勉强挡住,但显然也坚持不了多久。

  张其光拼命求援,急报如雪片一般飞进城里。

  此时知府衙门里也乱作一团,周懋琦已经无兵可调,只是高声叫苦:“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有人提议调番屯军进城防御,周懋琦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赶紧派人传令给巴兰图雅。

  就在这一来一回,麒麟营已经无法抵挡武士的疯狂进攻,甚至连副将周振邦都被武士活捉,在阵前被活生生剖腹挖心,碎切心脏吃掉了。

  见此惨状,练军上下更是吓得屁滚尿流,彻底崩溃了。

  幸好巴兰图雅率领番屯军奉命及时赶到,接管了四门防御,周懋琦等人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来了救星。

  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手下又是急报,番兵大开四门,迎接日本人入城,巴兰图雅甚至亲自带人,当起了日本人的急先锋。

  周懋琦闻听顿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四周则是一片哭喊声……

  仅仅一天之内,府城即告失守,事起仓促,一众官绅大都出城不及,成了日本人的俘虏。

  辜家早与日人有勾结,此时辜仁荪和辜显荣父子索性沐猴而冠,光明正大投敌了。

  倒是周懋琦在武士冲进衙门前一刻悬梁自尽了,此人虽然不顾大局,但多少还有些廉耻,实在不愿当汉奸。

  相反张其光作为练军首脑第一个投降,但练军并非都没有血性,参将李学祥和防御同知傅以礼就不愿当汉奸,带着数百残兵在城中打游击。

  由于这支部队的牵制,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力,使大批百姓得以趁机逃出城外。

  游击一直打到了7月1日,李学祥战死,傅以礼才带着一些人钻地道逃出了府城,抵抗也基本结束。

  声明:

  这小说本想多写点,但生了病,医生要求多休息,实在难以坚持,也没必要坚持,只好暂时请假了,至于何时恢复,只能看天意了,就这样,谢谢打赏我、收藏我的兄弟们,在此跪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新中华1873,新中华1873最新章节,新中华1873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