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羡之送走了三位把总,仍旧回来坐了,觉得心中不安,总怕海贼去而复来,再有村庄遭劫,于是命人将赵文徽请来商议对策。不多时,赵文徽进来,行礼叩拜。
李羡之伸手扶他起来,还礼让座。坐定了,将抚台手书拿给他看。待他看完,问道:“光慎兄作何感想?”
赵文徽道:“此时贼迹已萌,当以重拳击卵之势,发兵剿灭,以绝后患,若如巡抚大人这般拖延不决,久后必成大患。”
李羡之道:“两浙文武官员,不愿担当大事,保境安民,全靠我等一己之力了。既然抚台以贼情不清,不愿发兵,不如我们派人到海贼落脚的岛礁上去,探听明了,到时,不由他不派兵。”
赵文徽道:“岛上荒芜,除了海贼,并无人烟,派人上去,难免不被发觉,若打草惊蛇,转匿他处,要再寻找,恐怕不易。”
李羡之一时也犯了难,道:“总得想个万全之策才好。”话刚说完,忽然灵光一现,有了主意,叫了一声:“有了!”
赵文徽正低着头想辙,冷不防被吓了一大跳,问道:“大人想到甚么了,不妨说来听听?”
李羡之笑道:“天机不可泄露,赵典史且回去,从土兵里拣选精明伶俐者十人候着便可,等到明日,自见分晓。”
赵文徽一头雾水,不明就里,见李羡之如此吩咐,亦不再多问,依令下去准备。李羡之送走了赵文徽,唤来韩钏、金顺两个,给他们三十两银子,要他们赶到嘉兴府城,买几块上好的水晶,再请一位高手珠宝匠人回来。
韩钏、金顺心中纳闷,却不敢多问,接了银子,把老爷的嘱咐记在心里,急忙忙出城往嘉兴去。两个一路未敢耽搁,不久便到嘉兴,进了城,满城打听,费了不少的力气,打听到一家最大的珠宝玉器行。
到了行里,两个将三十两银子都拍在柜上,嚷着要最好的水晶。伙计见这样阔绰的客人,忙敬茶请坐,然后一溜烟跑到后面,将掌柜请出来。不一刻,掌柜出来,一边张着小眼打量着两位客人,一边捋着山羊胡连连问道:“两位贵客拿这么多银子,是要多少水晶,要做什么样的样式?贵宝号在何处?何时给您送去?”
韩钏道:“贵号里最好,最亮的水晶能买多少,就拿多少。至于要做什么样式,我家老爷没说,说是要将匠人请到家里做,做好了,另有赏钱。”
掌柜道:“二位放心,敝号里的水晶都是成色最好的,只是历来都是在号里做好了送上门的,未曾有到客人家里做的规矩。”
韩钏道:“不是别人请你,是平湖县的县太爷请你哩!”说着,将平常办差用的县衙牌票掏出来拍在几上。
掌柜见果然是官家有请,不敢再多言,忙唤伙计出来称了银子,又亲自到后面取出顶好的水晶石来,当着两位公人的面称好分量,然后陪着笑道:“二位大爷稍坐,待小人略安顿安顿,取了家伙,便随二位大爷启程。”说罢,入内去了,不多时,出来,又带了一个伙计,背着一个大木箱子出来。
闲言少叙。一行出城,乘船往平湖赶,到傍晚时分,回到县衙。韩钏、金顺引着掌柜进来磕头。
李羡之请那掌柜坐了,从案上取一张纸过来,上面画着几个图样。李羡之解释了一遍,原来是要掌柜做几面透镜。一种是一面平,另一面略凸的,径一寸二分。另一种是一面平,另一面略凹,如铜钱大小。
掌柜听了半天,大惑不解,问道:“这样好的石头,做成这样的东西,岂不是暴殄天物?”
李羡之道:“掌柜便按我说的做了,不少你工钱。”掌柜听了,不敢再多言,令跟班伙计取了家伙,就在县衙里开了工。无非是下料、研磨、抛光各道工序,直忙了一夜,做出了几组薄厚不同晶莹透亮的透镜。
李羡之屏退左右,只留下韩钏、金顺两个帮忙。韩钏、金顺各拿一块镜片,凸镜在前,凹镜在后,李羡之在凹镜后透过两个镜片看向远处,不停地变换距离、镜片,直到看的最远最清楚为止,记下两个镜片的距离。
与此同时,李羡之又命两个差役到城外去伐些竹子回来,粗细在寸许。至中午,几个差役扛着几根鲜活的竹子回来。李羡之脱去官袍,只穿短衣,打扮的如同下地的农夫一般,亲自操起柴刀,开始整修竹子。
他先选一枝内径与凸镜相同的竹子,截作记下的尺寸,打通竹节,用细沙将里面打磨光,然后将两片透镜镶在竹筒的两边,用其望远,十余里外,如近在咫尺,取名“千里镜”。
而后,李羡之又令珠宝行掌柜照着同样的大小、薄厚又做了两对透镜,按着同样的法子,做成千里镜。做完之后,取了二十两银子,打发掌柜去了。
次日一早,李羡之派人将赵文徽请来,搭了梯子请他上房。赵文徽不知所为何事,立在当场并未曾动一步。李羡之笑了笑,带着千里镜率先上了房,然后唤赵文徽上来。赵文徽迟疑着不肯,又见李羡之以上到了屋脊,不停冲自己招手,只得顺着梯子爬了上去。李羡之等他到得身旁,将那千里镜递给赵文徽道:“赵典史顺着这里往远处望望罢。”
赵文徽只看是个竹筒子,越发奇怪李羡之怎的变得如此举止怪诞,以为是得了失心疯了。无意间,朝着那竹筒看了一眼,看见了那面小透镜,方觉得不简单,这才双手持住竹筒,透过里面胡乱朝着远处街上看,就见街上行人就似从他面前走过一样,面上一颦一笑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两个汉子不知因何口角起来,其中一人抡起棍子朝着另一个砸过去。赵文徽从千里镜看,却好似朝着自己头上砸来一般,忙斜着身子去躲,不料被瓦片绊了一下,差点从房上跌下来,亏得李羡之拉他一把,方才站住。定了定神,不禁为自己这样的窘态哈哈大笑起来。
李羡之待他笑过,道:“此物可用来远望,十数里外,尽在眼底。贼巢周遭岛礁林立,派人暗伏其中,用此暗中窥探,不出数日,可尽得贼情。”
赵文徽连连称善,道:“下官这就去准备,亲自上岛。”李羡之道:“赵典史能亲力亲为,自然再好不过了。”
说着二人下了房,回到内堂仔细商议。李羡之道:“那片岛礁很是险恶,免不了还得劳烦周把总。”
赵文徽道:“下官这就往乍浦去,请教周把总的意思。”说着风风火火地出门去了。
且说赵文徽骑了快马,不一刻便到乍浦,递了帖子进去。周把总叫“请”。赵文徽入内,不及虚礼,将求助的意思说了。这周把总士兵油子堆里滚出来的,先前有求必应是因为防区内出了大案,怕上头问罪。
自从巡抚大人下了札子,他便领会了抚台的意思,自然不肯再用心了。赵文徽与他左右交涉,他却先说士卒疲累,无力出海;又说薪饷未发,下面的人支使不动。总之,是虚与委蛇,打起了太极。
赵文徽见状,急不可耐,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告辞再回县衙与李羡之商议。
李羡之道:“千里做官只为财,周某人如此推诿,不过是想要些好处而已。”
赵文徽道:“谁说不是,只是拿甚么给他做好处?总不能开了官家府库罢?”
李羡之道:“府库是绝不可动的,从府到县,人多嘴杂,上次那无名之祸,费了好大周折才完,绝不可将坐实的把柄教人捏着。”又道:“以往年节县里的当铺商行及士绅曾送来‘节礼’,约有百多两银子,存在账房,一直未曾动用,此刻正可一用。”
原来那时的官场中,每逢端阳、中秋、春节等大节,地方士绅和当铺商行都会给本地父母官送礼,谓之节礼,虽不成文,却已成定制。
李羡之本不愿收,可前任无一例外都收了,他也不好改了后任的规矩,于是便不退还,就存在账房里。于是写了张手条,命韩钏到贺泰安那里将这些银子支来,共一百二十两。
李羡之自小在银子堆长大,历来大手惯了,便欲将其尽数封了送与周把总。
赵文徽见了,道:“周把总之流混迹官场,素来爱钱,不过亦极少能一次收到这样大宗的数目。若送的多了,助长了他贪心,日后再有事相求,恐怕不易。”
李羡之听了,觉得有理,便问道:“依赵典史之见,当送多少合适?”
赵文徽道:“周把总这样的官,从来都是从士卒嘴里夺食的,不拘多少,总会看在眼里的。”
李羡之想了想,从中取出三十两,封在一起,交与赵文徽。道:“劳赵典史再辛苦一番,到乍浦一行。”说着,到书案边,写了一封短信,无非是几句阿颂之言,以图借人借船。
赵文徽带了银子和书信再往乍浦而来。双方相见,赵文徽将银子双手奉上,再言来意。
周把总见了银子,果然态度回转过来,假意托辞一番后,满口答应,愿借精兵十人,船两条。
赵文徽于是辞别出来,忙回县衙禀报李羡之。李羡之闻报大喜,即令赵文徽拣选精锐民壮,准备上岛。
当晚,赵文徽也选了十人,带上千里镜,并带足十日干粮饮水,赶到乍浦,与周把总所派的人汇合,见面之后,发现乃是几日前领头的哨官,姓陈。两人略说几句,将手下士卒分开,分别上了两艘船。仍旧是陈哨官在前引路,沿着前路往那片岛礁驶去。
陈哨官自是识路的,带路自不在话下,两条小船在岛礁间游弋穿梭,到天亮之前,赶到海贼落脚岛屿对面的一座寸草不生的小岛上。陈哨官留了两名士卒,便回乍浦。
赵文徽令将船藏在一处背风的海湾,然后在礁石下隐蔽之处扎营。自己则带了千里镜并两名亲兵登上山顶,躲在一座巨石后面,朝着对面岛上窥望。望了许久,不见人烟。赵文徽心中不由得隐隐生出一丝不安,生怕贼人移往他处。要果真如此,这许多努力,便皆付诸东流了。
就在此时,忽见对面半山一处山洞似乎有人影在动,赵文徽忙从千里镜中向那里望去,草丛后若隐若现,却是一个女人。不一刻,又有几个女人出现。又一会,有几缕青烟从洞口升起来。想必是被贼人掳掠的妇女在为他们烧饭。又过许久,烟火渐渐小了,才见有穿着各异,带着兵刃的男人从各处汇集而来,循迹望去,不远处还有几处隐蔽在草丛后的山洞和草屋,这便是他们落脚的所在。
如此这般,赵文徽在此守了数日,将贼人的位置和人数大致探察清楚。正欲收拾船只趁夜回去禀报,忽见对面岛上火把通明。赵文徽忙再登上山顶,用千里镜望去,但见贼人一群一伙离开巢穴,下到海岸边,乘船往内陆方向驶去,先后共五条船,不下数十人。
赵文徽惊叫一声:“不好!这伙贼人莫不是又要往平湖去了?!”忙命士卒、水手解缆登船,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
李羡之伸手扶他起来,还礼让座。坐定了,将抚台手书拿给他看。待他看完,问道:“光慎兄作何感想?”
赵文徽道:“此时贼迹已萌,当以重拳击卵之势,发兵剿灭,以绝后患,若如巡抚大人这般拖延不决,久后必成大患。”
李羡之道:“两浙文武官员,不愿担当大事,保境安民,全靠我等一己之力了。既然抚台以贼情不清,不愿发兵,不如我们派人到海贼落脚的岛礁上去,探听明了,到时,不由他不派兵。”
赵文徽道:“岛上荒芜,除了海贼,并无人烟,派人上去,难免不被发觉,若打草惊蛇,转匿他处,要再寻找,恐怕不易。”
李羡之一时也犯了难,道:“总得想个万全之策才好。”话刚说完,忽然灵光一现,有了主意,叫了一声:“有了!”
赵文徽正低着头想辙,冷不防被吓了一大跳,问道:“大人想到甚么了,不妨说来听听?”
李羡之笑道:“天机不可泄露,赵典史且回去,从土兵里拣选精明伶俐者十人候着便可,等到明日,自见分晓。”
赵文徽一头雾水,不明就里,见李羡之如此吩咐,亦不再多问,依令下去准备。李羡之送走了赵文徽,唤来韩钏、金顺两个,给他们三十两银子,要他们赶到嘉兴府城,买几块上好的水晶,再请一位高手珠宝匠人回来。
韩钏、金顺心中纳闷,却不敢多问,接了银子,把老爷的嘱咐记在心里,急忙忙出城往嘉兴去。两个一路未敢耽搁,不久便到嘉兴,进了城,满城打听,费了不少的力气,打听到一家最大的珠宝玉器行。
到了行里,两个将三十两银子都拍在柜上,嚷着要最好的水晶。伙计见这样阔绰的客人,忙敬茶请坐,然后一溜烟跑到后面,将掌柜请出来。不一刻,掌柜出来,一边张着小眼打量着两位客人,一边捋着山羊胡连连问道:“两位贵客拿这么多银子,是要多少水晶,要做什么样的样式?贵宝号在何处?何时给您送去?”
韩钏道:“贵号里最好,最亮的水晶能买多少,就拿多少。至于要做什么样式,我家老爷没说,说是要将匠人请到家里做,做好了,另有赏钱。”
掌柜道:“二位放心,敝号里的水晶都是成色最好的,只是历来都是在号里做好了送上门的,未曾有到客人家里做的规矩。”
韩钏道:“不是别人请你,是平湖县的县太爷请你哩!”说着,将平常办差用的县衙牌票掏出来拍在几上。
掌柜见果然是官家有请,不敢再多言,忙唤伙计出来称了银子,又亲自到后面取出顶好的水晶石来,当着两位公人的面称好分量,然后陪着笑道:“二位大爷稍坐,待小人略安顿安顿,取了家伙,便随二位大爷启程。”说罢,入内去了,不多时,出来,又带了一个伙计,背着一个大木箱子出来。
闲言少叙。一行出城,乘船往平湖赶,到傍晚时分,回到县衙。韩钏、金顺引着掌柜进来磕头。
李羡之请那掌柜坐了,从案上取一张纸过来,上面画着几个图样。李羡之解释了一遍,原来是要掌柜做几面透镜。一种是一面平,另一面略凸的,径一寸二分。另一种是一面平,另一面略凹,如铜钱大小。
掌柜听了半天,大惑不解,问道:“这样好的石头,做成这样的东西,岂不是暴殄天物?”
李羡之道:“掌柜便按我说的做了,不少你工钱。”掌柜听了,不敢再多言,令跟班伙计取了家伙,就在县衙里开了工。无非是下料、研磨、抛光各道工序,直忙了一夜,做出了几组薄厚不同晶莹透亮的透镜。
李羡之屏退左右,只留下韩钏、金顺两个帮忙。韩钏、金顺各拿一块镜片,凸镜在前,凹镜在后,李羡之在凹镜后透过两个镜片看向远处,不停地变换距离、镜片,直到看的最远最清楚为止,记下两个镜片的距离。
与此同时,李羡之又命两个差役到城外去伐些竹子回来,粗细在寸许。至中午,几个差役扛着几根鲜活的竹子回来。李羡之脱去官袍,只穿短衣,打扮的如同下地的农夫一般,亲自操起柴刀,开始整修竹子。
他先选一枝内径与凸镜相同的竹子,截作记下的尺寸,打通竹节,用细沙将里面打磨光,然后将两片透镜镶在竹筒的两边,用其望远,十余里外,如近在咫尺,取名“千里镜”。
而后,李羡之又令珠宝行掌柜照着同样的大小、薄厚又做了两对透镜,按着同样的法子,做成千里镜。做完之后,取了二十两银子,打发掌柜去了。
次日一早,李羡之派人将赵文徽请来,搭了梯子请他上房。赵文徽不知所为何事,立在当场并未曾动一步。李羡之笑了笑,带着千里镜率先上了房,然后唤赵文徽上来。赵文徽迟疑着不肯,又见李羡之以上到了屋脊,不停冲自己招手,只得顺着梯子爬了上去。李羡之等他到得身旁,将那千里镜递给赵文徽道:“赵典史顺着这里往远处望望罢。”
赵文徽只看是个竹筒子,越发奇怪李羡之怎的变得如此举止怪诞,以为是得了失心疯了。无意间,朝着那竹筒看了一眼,看见了那面小透镜,方觉得不简单,这才双手持住竹筒,透过里面胡乱朝着远处街上看,就见街上行人就似从他面前走过一样,面上一颦一笑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两个汉子不知因何口角起来,其中一人抡起棍子朝着另一个砸过去。赵文徽从千里镜看,却好似朝着自己头上砸来一般,忙斜着身子去躲,不料被瓦片绊了一下,差点从房上跌下来,亏得李羡之拉他一把,方才站住。定了定神,不禁为自己这样的窘态哈哈大笑起来。
李羡之待他笑过,道:“此物可用来远望,十数里外,尽在眼底。贼巢周遭岛礁林立,派人暗伏其中,用此暗中窥探,不出数日,可尽得贼情。”
赵文徽连连称善,道:“下官这就去准备,亲自上岛。”李羡之道:“赵典史能亲力亲为,自然再好不过了。”
说着二人下了房,回到内堂仔细商议。李羡之道:“那片岛礁很是险恶,免不了还得劳烦周把总。”
赵文徽道:“下官这就往乍浦去,请教周把总的意思。”说着风风火火地出门去了。
且说赵文徽骑了快马,不一刻便到乍浦,递了帖子进去。周把总叫“请”。赵文徽入内,不及虚礼,将求助的意思说了。这周把总士兵油子堆里滚出来的,先前有求必应是因为防区内出了大案,怕上头问罪。
自从巡抚大人下了札子,他便领会了抚台的意思,自然不肯再用心了。赵文徽与他左右交涉,他却先说士卒疲累,无力出海;又说薪饷未发,下面的人支使不动。总之,是虚与委蛇,打起了太极。
赵文徽见状,急不可耐,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告辞再回县衙与李羡之商议。
李羡之道:“千里做官只为财,周某人如此推诿,不过是想要些好处而已。”
赵文徽道:“谁说不是,只是拿甚么给他做好处?总不能开了官家府库罢?”
李羡之道:“府库是绝不可动的,从府到县,人多嘴杂,上次那无名之祸,费了好大周折才完,绝不可将坐实的把柄教人捏着。”又道:“以往年节县里的当铺商行及士绅曾送来‘节礼’,约有百多两银子,存在账房,一直未曾动用,此刻正可一用。”
原来那时的官场中,每逢端阳、中秋、春节等大节,地方士绅和当铺商行都会给本地父母官送礼,谓之节礼,虽不成文,却已成定制。
李羡之本不愿收,可前任无一例外都收了,他也不好改了后任的规矩,于是便不退还,就存在账房里。于是写了张手条,命韩钏到贺泰安那里将这些银子支来,共一百二十两。
李羡之自小在银子堆长大,历来大手惯了,便欲将其尽数封了送与周把总。
赵文徽见了,道:“周把总之流混迹官场,素来爱钱,不过亦极少能一次收到这样大宗的数目。若送的多了,助长了他贪心,日后再有事相求,恐怕不易。”
李羡之听了,觉得有理,便问道:“依赵典史之见,当送多少合适?”
赵文徽道:“周把总这样的官,从来都是从士卒嘴里夺食的,不拘多少,总会看在眼里的。”
李羡之想了想,从中取出三十两,封在一起,交与赵文徽。道:“劳赵典史再辛苦一番,到乍浦一行。”说着,到书案边,写了一封短信,无非是几句阿颂之言,以图借人借船。
赵文徽带了银子和书信再往乍浦而来。双方相见,赵文徽将银子双手奉上,再言来意。
周把总见了银子,果然态度回转过来,假意托辞一番后,满口答应,愿借精兵十人,船两条。
赵文徽于是辞别出来,忙回县衙禀报李羡之。李羡之闻报大喜,即令赵文徽拣选精锐民壮,准备上岛。
当晚,赵文徽也选了十人,带上千里镜,并带足十日干粮饮水,赶到乍浦,与周把总所派的人汇合,见面之后,发现乃是几日前领头的哨官,姓陈。两人略说几句,将手下士卒分开,分别上了两艘船。仍旧是陈哨官在前引路,沿着前路往那片岛礁驶去。
陈哨官自是识路的,带路自不在话下,两条小船在岛礁间游弋穿梭,到天亮之前,赶到海贼落脚岛屿对面的一座寸草不生的小岛上。陈哨官留了两名士卒,便回乍浦。
赵文徽令将船藏在一处背风的海湾,然后在礁石下隐蔽之处扎营。自己则带了千里镜并两名亲兵登上山顶,躲在一座巨石后面,朝着对面岛上窥望。望了许久,不见人烟。赵文徽心中不由得隐隐生出一丝不安,生怕贼人移往他处。要果真如此,这许多努力,便皆付诸东流了。
就在此时,忽见对面半山一处山洞似乎有人影在动,赵文徽忙从千里镜中向那里望去,草丛后若隐若现,却是一个女人。不一刻,又有几个女人出现。又一会,有几缕青烟从洞口升起来。想必是被贼人掳掠的妇女在为他们烧饭。又过许久,烟火渐渐小了,才见有穿着各异,带着兵刃的男人从各处汇集而来,循迹望去,不远处还有几处隐蔽在草丛后的山洞和草屋,这便是他们落脚的所在。
如此这般,赵文徽在此守了数日,将贼人的位置和人数大致探察清楚。正欲收拾船只趁夜回去禀报,忽见对面岛上火把通明。赵文徽忙再登上山顶,用千里镜望去,但见贼人一群一伙离开巢穴,下到海岸边,乘船往内陆方向驶去,先后共五条船,不下数十人。
赵文徽惊叫一声:“不好!这伙贼人莫不是又要往平湖去了?!”忙命士卒、水手解缆登船,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最新章节,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最新章节,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