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像运河的水一样流淌,苏桐在数次迁转后,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坐了数年,这离他中进士的时候,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了,当年的翩翩少年郎,已经成白发苍苍的老翁。
那个曾有些稚气的少年官员,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么多年苏母被奉养在任上,已经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老封君了。
有些事变了,有些事并没有变。茭娘在此后十数年的岁月中,也生养过别的儿女,不过除了三个女儿,别的竟都没有长大。
每个孩子夭折,茭娘都会哭一场,苏桐见妻子这样伤心,更是对妻子体贴入微,尽管同僚也好,乃至交好的人也罢,也曾叹息过苏桐膝下没有儿子。
不过苏桐并不肯听,在家中也不许人提。这样的体贴让茭娘和苏桐之间,恩爱更笃。
吴能夫妻在跟随苏桐任了几任官之后,觉得思念家乡,还是回了家乡。他们住在太湖边的庄子上,一推开门就是太湖的烟波。茭娘每逢年节都遣人问候,吴能也给女儿写信,说堂哥常来看望,春来赏花,夏日乘凉,秋日是最好的季节,螃蟹肥了,桂花香了,湖中的菱角也熟了。采了桂花做酒,蒸两只蟹,煮一锅菱角,这日子,真是神仙样的快活。
冬日虽然有些冷,但已经早早地翻晒了被子,在屋里生起大大的火盆,若是有落雪时候,听着雪落在树上瓦上的声音,温一壶酒,烤几个芋头,实在是快活。
茭娘和苏桐回乡时候也曾去探望过他们,那时苏桐还笑说,等到将来致仕,也要在太湖边置这么一个小庄子,好让日子像这样快活。
不过随着苏桐官位越来越高,这归于林下的话,不过说说罢了。
茭娘也知道那辞官的话,不过说说罢了,日子就这样缓缓流淌,这一天茭娘起床梳洗看着镜中的自己,眼角的皱纹已经不少了,正在给茭娘梳头的丫鬟见茭娘不说话,有些惊讶地问:“太太,您这是怎么了?”茭娘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是在想,这两天操办老太太的寿宴,我突然想到,我今年也五十多了,老了。”
“太太您哪里能称老,您瞧瞧,您就眼角笑起来有些皱纹罢了。”丫鬟都是巧嘴的,这些话只能听一半,茭娘微微一笑也没十分放在心上。管家娘子走进来,她就是当初段太太要送给苏桐的那个妾,后来做了刘三嫂的儿媳,周围人都叫她小刘妈妈,她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见茭娘在镜前感慨就急忙笑着上前:“给太太问安,大姑奶奶二姑奶奶的信都到了,还有三小姐……”
小刘妈妈还没说完话,门外就笑着跑进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还对小刘妈妈道:“小刘妈妈,这些话,我对娘说,您不用说了。”说着少女就去去搂茭娘的脖子:“娘,我昨儿做了个好梦,想着要告诉您呢。”生这个女儿的时候,茭娘都快四十了,云月都是要出嫁的年纪,对这个老生女,茭娘是十分疼爱,云月这个做大姐的更是把这妹妹看的跟眼珠子似的。
那时苏桐也不再是小官,家里也很宽裕,真是上上下下把都把这三小姐给宠着,这个三女儿的脾气,比两个姐姐都要来的娇憨,茭娘拍拍女儿的手:“你啊,都快要把我勒的穿不过来气了,告诉娘,你都做了什么好梦?”三女儿的眼珠一转,拉着茭娘的手:“娘,我梦见您小时候了,还有苏州。”
茭娘不由笑了:“又瞎说,你哪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三女儿一个劲地摇手:“真的真的,娘,我就晓得,那个是您小时候。”小刘妈妈瞧着这一幕不由感慨,人的命真是难说,自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按说十分宜男呢,有时小刘妈妈也会猜想,苏桐在儿子夭折之后,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纳了自己,这样他就会有儿子,可苏桐从没说过一个后悔的字。等到茭娘以近四十的高龄生下三女儿后,小刘妈妈就知道,自己对苏桐的所有猜测都是空的,这个男人,真的是一个眼中只有妻子,遵守誓约的男人。
难怪同朝为官的人,虽然会笑言这位苏夫人是不是太悍妒了,才会让苏桐不纳妾,可是也有人会赞扬,这样的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才是有意思的事。人的命,真是不能比。小刘妈妈在那艳羡时候,茭娘已经和三女儿说完话,小刘妈妈也赶紧笑着上前:“只怕是昨儿收到亲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的信,三小姐想外祖父母了,这才会梦见太太您小时候。”
“你啊,也来凑趣。”茭娘含笑着了小刘妈妈一声,也就拍拍女儿的手:“走,我们去给你祖母问安,今儿可是你祖母的寿辰,你啊,不许淘气。”三女儿的眼在那转了转就笑了:“娘,我什么时候淘气了?”
众人都噗嗤一声笑了,茭娘拉着女儿的手站起身,往苏母房里行去。苏母早已起来,在那打扮呢,茭娘才一进屋,三女儿就跑到祖母身边,说长道短的,还要给祖母挑选首饰。众人也在凑趣。
就在热闹时候,有个管家娘子走到茭娘身边:“太太,您快出去,说有旨意呢。”
旨意?茭娘虽然感到惊讶,但见管家娘子没有慌乱,茭娘也就交代她们几句,匆匆走出苏母上房,来到外面,苏桐正在和一个内监模样的人说话,见茭娘出来就对茭娘道:“你把我的朝服寻出来。”
要寻朝服出来?茭娘更感惊讶,那位内监已经对茭娘恭敬地道:“好叫夫人得知,是陛下传召苏尚书。”
天子传召,难怪要备朝服,茭娘忙走进去,拿着朝服出来服侍苏桐穿上,那时内监已经被请到一边的厅上喝茶。茭娘在给丈夫穿朝服的时候忍不住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又是传召,又是……你不是因着今儿是婆婆的寿辰,早好几日就请好了假?”
苏桐穿好朝服,对着镜子照照才笑着道:“我觉着,必定是好事。”
茭娘啐他一口:“呸,你都升到二品,二品实职,也没有多少,难道你还真想入阁拜相不成?我可听说了,不是有什么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苏桐笑了一声,茭娘望着他:“难道我说的不对?”
苏桐望着已经整理好的自己用手把官帽再戴一戴稳:“说的既对,也不对,这偶尔也有几个例外。”
茭娘还要再说,苏桐已经往外走:“当年你说过,你是一品夫人的命格呢,我觉着,只怕这一会,就成了。”都这么老了还油嘴滑舌,连几十年前的话都记得这么清楚,茭娘还想再说丈夫几句,又觉得脸红,哪有这么老的夫妻还这样?
茭娘脸红过后,瞧着时候差不多,小刘妈妈已经来报外面的客人来的差不多了,茭娘也就陪着苏母前往外面厅上,因为苏桐临时被传召进宫,这些来贺喜的,也不晓得到底是凶是吉。也有人很肯定的说:“我瞧着,必定是吉,苏尚书一向和李首辅交好,这回刘阁老告老,李首辅举荐苏尚书入阁,也是常事。”
这些议论茭娘也听到了,如果这事成真了,那还真是例外,茭娘还在心中想着,外面就来报李首辅夫人来了。当年的知府太太,今天的首辅夫人年岁虽然大了,但雍容华贵的样子依旧,还带了自己孙女,她的孙女和茭娘的三女儿交往的好。一给苏母拜过寿,三小姐就招呼少女们另外去了一个席面上。
李夫人的到来,更让人的猜测落了准,这一回,只怕苏桐真要入阁,五十多岁入阁,不算老也不算小,三十多年仕途沉浮,到现在登顶,还真是件值得庆贺的事。特别是李夫人颇有深意地对苏母和茭娘说恭喜。今儿来赴席的哪个不是人精,自然也跟着说恭喜。
众人入席之后,酒还没有过三巡,台上戏还没有开演,就有旨意到了,内阁的缺,着户部尚书苏桐补。茭娘带着众人接了圣旨,山呼万岁过后,茭娘还有些没醒过来,就这样,自己的丈夫成了一品命官,自己也成了一品夫人。当年裘媒婆说的,并不是顺口的玩笑话?而是真的?
十分欢喜的苏母见一向十分利落的儿媳站在那似乎不知所措,急忙推下茭娘:“别愣着了,再请众位入席,等他回来,再开祠堂焚香,告诉祖宗,这才是光宗耀祖的事。”茭娘高声应是,又请众人入席,这席上更是喜庆洋洋。
茭娘和李夫人对视一眼,彼此微笑,李夫人对茭娘赞许微笑,茭娘心中的震惊惶恐全都消去,一品夫人,并没有天生注定的,有的,只有这踏踏实实,一步步地接近,从而成为一品夫人。
作者有话要说:啦啦啦啦,完结了。我承认对苏桐的升迁,开了金手指。
写这个文呢,其实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古代是不会有独生女或者别的什么。然后关于古代重男轻女,有个人区别,地域差别等等原因,所以才写了这么一个文。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这一次,是我少有的春节不更新的日子。于是可以尽情地玩耍了,哈哈哈!
(正文完结)
那个曾有些稚气的少年官员,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么多年苏母被奉养在任上,已经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老封君了。
有些事变了,有些事并没有变。茭娘在此后十数年的岁月中,也生养过别的儿女,不过除了三个女儿,别的竟都没有长大。
每个孩子夭折,茭娘都会哭一场,苏桐见妻子这样伤心,更是对妻子体贴入微,尽管同僚也好,乃至交好的人也罢,也曾叹息过苏桐膝下没有儿子。
不过苏桐并不肯听,在家中也不许人提。这样的体贴让茭娘和苏桐之间,恩爱更笃。
吴能夫妻在跟随苏桐任了几任官之后,觉得思念家乡,还是回了家乡。他们住在太湖边的庄子上,一推开门就是太湖的烟波。茭娘每逢年节都遣人问候,吴能也给女儿写信,说堂哥常来看望,春来赏花,夏日乘凉,秋日是最好的季节,螃蟹肥了,桂花香了,湖中的菱角也熟了。采了桂花做酒,蒸两只蟹,煮一锅菱角,这日子,真是神仙样的快活。
冬日虽然有些冷,但已经早早地翻晒了被子,在屋里生起大大的火盆,若是有落雪时候,听着雪落在树上瓦上的声音,温一壶酒,烤几个芋头,实在是快活。
茭娘和苏桐回乡时候也曾去探望过他们,那时苏桐还笑说,等到将来致仕,也要在太湖边置这么一个小庄子,好让日子像这样快活。
不过随着苏桐官位越来越高,这归于林下的话,不过说说罢了。
茭娘也知道那辞官的话,不过说说罢了,日子就这样缓缓流淌,这一天茭娘起床梳洗看着镜中的自己,眼角的皱纹已经不少了,正在给茭娘梳头的丫鬟见茭娘不说话,有些惊讶地问:“太太,您这是怎么了?”茭娘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是在想,这两天操办老太太的寿宴,我突然想到,我今年也五十多了,老了。”
“太太您哪里能称老,您瞧瞧,您就眼角笑起来有些皱纹罢了。”丫鬟都是巧嘴的,这些话只能听一半,茭娘微微一笑也没十分放在心上。管家娘子走进来,她就是当初段太太要送给苏桐的那个妾,后来做了刘三嫂的儿媳,周围人都叫她小刘妈妈,她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见茭娘在镜前感慨就急忙笑着上前:“给太太问安,大姑奶奶二姑奶奶的信都到了,还有三小姐……”
小刘妈妈还没说完话,门外就笑着跑进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还对小刘妈妈道:“小刘妈妈,这些话,我对娘说,您不用说了。”说着少女就去去搂茭娘的脖子:“娘,我昨儿做了个好梦,想着要告诉您呢。”生这个女儿的时候,茭娘都快四十了,云月都是要出嫁的年纪,对这个老生女,茭娘是十分疼爱,云月这个做大姐的更是把这妹妹看的跟眼珠子似的。
那时苏桐也不再是小官,家里也很宽裕,真是上上下下把都把这三小姐给宠着,这个三女儿的脾气,比两个姐姐都要来的娇憨,茭娘拍拍女儿的手:“你啊,都快要把我勒的穿不过来气了,告诉娘,你都做了什么好梦?”三女儿的眼珠一转,拉着茭娘的手:“娘,我梦见您小时候了,还有苏州。”
茭娘不由笑了:“又瞎说,你哪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三女儿一个劲地摇手:“真的真的,娘,我就晓得,那个是您小时候。”小刘妈妈瞧着这一幕不由感慨,人的命真是难说,自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按说十分宜男呢,有时小刘妈妈也会猜想,苏桐在儿子夭折之后,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纳了自己,这样他就会有儿子,可苏桐从没说过一个后悔的字。等到茭娘以近四十的高龄生下三女儿后,小刘妈妈就知道,自己对苏桐的所有猜测都是空的,这个男人,真的是一个眼中只有妻子,遵守誓约的男人。
难怪同朝为官的人,虽然会笑言这位苏夫人是不是太悍妒了,才会让苏桐不纳妾,可是也有人会赞扬,这样的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才是有意思的事。人的命,真是不能比。小刘妈妈在那艳羡时候,茭娘已经和三女儿说完话,小刘妈妈也赶紧笑着上前:“只怕是昨儿收到亲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的信,三小姐想外祖父母了,这才会梦见太太您小时候。”
“你啊,也来凑趣。”茭娘含笑着了小刘妈妈一声,也就拍拍女儿的手:“走,我们去给你祖母问安,今儿可是你祖母的寿辰,你啊,不许淘气。”三女儿的眼在那转了转就笑了:“娘,我什么时候淘气了?”
众人都噗嗤一声笑了,茭娘拉着女儿的手站起身,往苏母房里行去。苏母早已起来,在那打扮呢,茭娘才一进屋,三女儿就跑到祖母身边,说长道短的,还要给祖母挑选首饰。众人也在凑趣。
就在热闹时候,有个管家娘子走到茭娘身边:“太太,您快出去,说有旨意呢。”
旨意?茭娘虽然感到惊讶,但见管家娘子没有慌乱,茭娘也就交代她们几句,匆匆走出苏母上房,来到外面,苏桐正在和一个内监模样的人说话,见茭娘出来就对茭娘道:“你把我的朝服寻出来。”
要寻朝服出来?茭娘更感惊讶,那位内监已经对茭娘恭敬地道:“好叫夫人得知,是陛下传召苏尚书。”
天子传召,难怪要备朝服,茭娘忙走进去,拿着朝服出来服侍苏桐穿上,那时内监已经被请到一边的厅上喝茶。茭娘在给丈夫穿朝服的时候忍不住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又是传召,又是……你不是因着今儿是婆婆的寿辰,早好几日就请好了假?”
苏桐穿好朝服,对着镜子照照才笑着道:“我觉着,必定是好事。”
茭娘啐他一口:“呸,你都升到二品,二品实职,也没有多少,难道你还真想入阁拜相不成?我可听说了,不是有什么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苏桐笑了一声,茭娘望着他:“难道我说的不对?”
苏桐望着已经整理好的自己用手把官帽再戴一戴稳:“说的既对,也不对,这偶尔也有几个例外。”
茭娘还要再说,苏桐已经往外走:“当年你说过,你是一品夫人的命格呢,我觉着,只怕这一会,就成了。”都这么老了还油嘴滑舌,连几十年前的话都记得这么清楚,茭娘还想再说丈夫几句,又觉得脸红,哪有这么老的夫妻还这样?
茭娘脸红过后,瞧着时候差不多,小刘妈妈已经来报外面的客人来的差不多了,茭娘也就陪着苏母前往外面厅上,因为苏桐临时被传召进宫,这些来贺喜的,也不晓得到底是凶是吉。也有人很肯定的说:“我瞧着,必定是吉,苏尚书一向和李首辅交好,这回刘阁老告老,李首辅举荐苏尚书入阁,也是常事。”
这些议论茭娘也听到了,如果这事成真了,那还真是例外,茭娘还在心中想着,外面就来报李首辅夫人来了。当年的知府太太,今天的首辅夫人年岁虽然大了,但雍容华贵的样子依旧,还带了自己孙女,她的孙女和茭娘的三女儿交往的好。一给苏母拜过寿,三小姐就招呼少女们另外去了一个席面上。
李夫人的到来,更让人的猜测落了准,这一回,只怕苏桐真要入阁,五十多岁入阁,不算老也不算小,三十多年仕途沉浮,到现在登顶,还真是件值得庆贺的事。特别是李夫人颇有深意地对苏母和茭娘说恭喜。今儿来赴席的哪个不是人精,自然也跟着说恭喜。
众人入席之后,酒还没有过三巡,台上戏还没有开演,就有旨意到了,内阁的缺,着户部尚书苏桐补。茭娘带着众人接了圣旨,山呼万岁过后,茭娘还有些没醒过来,就这样,自己的丈夫成了一品命官,自己也成了一品夫人。当年裘媒婆说的,并不是顺口的玩笑话?而是真的?
十分欢喜的苏母见一向十分利落的儿媳站在那似乎不知所措,急忙推下茭娘:“别愣着了,再请众位入席,等他回来,再开祠堂焚香,告诉祖宗,这才是光宗耀祖的事。”茭娘高声应是,又请众人入席,这席上更是喜庆洋洋。
茭娘和李夫人对视一眼,彼此微笑,李夫人对茭娘赞许微笑,茭娘心中的震惊惶恐全都消去,一品夫人,并没有天生注定的,有的,只有这踏踏实实,一步步地接近,从而成为一品夫人。
作者有话要说:啦啦啦啦,完结了。我承认对苏桐的升迁,开了金手指。
写这个文呢,其实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古代是不会有独生女或者别的什么。然后关于古代重男轻女,有个人区别,地域差别等等原因,所以才写了这么一个文。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这一次,是我少有的春节不更新的日子。于是可以尽情地玩耍了,哈哈哈!
(正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