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步内,仅有大将于荣、晁衍和方夺一动不动。沈策少年时结识的十七将,十三人战死,一人叛变,到今晚仅剩下三个。
于荣再受不了沈策承受如此羞辱,怒吼一声,孤身冲到数十人当中,剑尖指向虞将军,喘着粗气,红着眼怒斥:“若十七将俱在,若我哥哥还在……这天下有谁敢辱郡王半分!”于荣自幼嘴拙,不擅与人争辩,嘶吼同时泪如雨下,“沈家军……是我们十七人、十七人和郡王……带着两千人,打出来的!那时,还没你……”
于荣剑挥向一旁:“没有你!也没有你!” 他只恨荆州城一战,恨那道封王圣旨,把最忠心的将军们都害死了。还有一万七铁骑,沈策最精锐的兵卒,从不惧生死的好儿郎们,都死在了荆州……
沈策眼中热意上涌,欲出声阻止。
“郡王,”晁衍先声夺人,“你让我们说完,说完才痛快!我们不怕死,就怕活得不痛快!”
晁衍言罢,怒视第一个扔掉头盔的男人:“郡王面见太子,求的旨意就是嘉奖全军!唯恐今日宫变,祸及诸位!你们——”他也哽住喉……眼眶发湿,厉声高喊:“荆州城活下来的!有谁在?”
虞将军等人为了设计夺权,早命人锁了宫门,宫门外等候的二十万军被挡在外。在宫门内留了几千人。荆州一战活下来的除了沈策和三将,都是兵卒,其后晋升最高的到了六品。他们无法挤在阶品高的这批人里,远远在台阶下候着,听晁衍一喊,二话不说提刀围拢上来。
“顺阳一战,活下来的!”
“鲁阳关!洛州!夜城一战活着的!”
……
一次次战役活下来的老人,从四面八方一个个出现。慢慢地,沈策身旁汇聚了三百多人,和余下的七千人对峙。
“吾乃颍川晁氏之后,汉时祖上即任御史大夫,”晁衍倨傲看虞将军,“今日愿奉柴桑沈策为王,愿以命为他杀出一条生路。”
“蔡郡于氏。”于荣退回到晁衍身旁。
“瀛洲贺氏。”
“玄柔赵氏。”
……
他被这些自报家门的人触动,想到曾经最意气风发时。曾经的江面,上百战船浮动,十七将同他一起,兴致勃勃讨论着西伐,晁衍、于荣、于华、方夺……都是如此斗志激昂,报姓氏家门,立军令状……
沈策再按住晁衍的刀背,晁衍虽是悍将,但沈策的天生神力无人能及。晁衍举不起手中刀,知道沈策是要自己收声,他脸色转白,低声恳求:“求郡王成全末将!”
他沉声道:“你是将,当知其中利害。”
晁衍面对沈策,像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泪倏然滚落:“末将……”
“收刀。”
晁衍拼命摇头,死不从命。
沈策轻摇头,让晁衍勿要妄动。
“沈家军军规,主帅身死,由副帅掌军令。沈策——”他在刺目银光里,转而看向前方,“双目已难视物,无法为将,与死并无差别,”他从怀中掏出兵符,递到晁衍眼前,“自今日起,沈家军交由晁衍代掌。”
“从此,柴桑再无沈策,南境再无江临王。”
四下极静。
虞将军等人做好了全部安排,唯独没料到沈策会直接放弃军权,什么都不要。想象中的一场血战突然化为乌有,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兵变的人都互相望着,没了主意。
沈策向前走了两步,到虞将军面前。
他多年威望积压,非一时能散,人一靠近,虞将军心跳得急了,握紧刀柄。
他目下无尘,并不理会虞将军等人,抱着昭昭,走向银光闪耀的亮处。头盔都扔在了台阶上,反射出的光,反而能让他看清一些前路。
晁衍和于荣沉默在两侧护卫,踢掉成堆的头盔,以刀剑为沈策开了一条路。数千人的包围圈,意外被被沈策身旁的三百多人撕开。
沈策在晁衍帮助下,走下最后一节台阶。身后太子匆匆追出,以储君之尊对沈策的背影深深一揖,高声道:“柴桑沈策,永为名门之后。孤代南境,送郡王。”
他不答,向宫门而去。
他看不清万物,却清楚看到一个少年,身穿铠甲,手握头盔,腰上悬着昭也刀,下轺车,入宫门,和自己错身而过,迎着日光步入大司马门……
那日,宫门为他而开,百官为他而贺,昭昭还在武陵郡等他。短短数载,万事成灰。
他抱昭昭上马,自己也翻身而上。
晁衍不肯放行,拉住沈策的缰绳,哽咽着问:“郡王要去何处?”
晁衍从军以来从未哭过,今日落泪数次,沈策不忍,低声说:“不必问,你我兄弟再无相见之日。”
“我愿解甲,随郡王归隐!”
他摇头,试图掰开晁衍的手:“你初入军营就想和我比力气,从未赢过,何必再试,”掰到后边,他不忍心弄伤晁衍,“晁将军,念在你我多年同袍之谊,行沈策一个方便。”
晁衍坚持不放。
“此时走,我还能见一线光,再晚怕更望不见前路,”他又轻声道,此番带了诚恳之意,“相聚再久,终有一别。”
……
晁衍和他对视,被那双无光的眼逼得放开他的缰绳,含泪,用手替沈策擦去了靴旁的脏污:“郡王……若需要什么,只消带一个口信来。若遇险,也带个口信来,天涯海角晁衍都会去寻。”
他笑着颔首:“好。”
沈策唤来于荣和方夺,俯身摸索着,为他们三人抹去脸上的泪。一个个拍拍他们的脑袋,像初相见,挑选亲兵那日。
于荣哭得说不出话。
方夺从怀中掏出家传护心玉,塞到沈策怀里:“郡王你只带了一把昭也刀。这东西是……外物,卖了能买地卖房。卖了。”
沈策想拒绝,怕他们起疑,没有多说什么,把玉收妥。
他离开宫城,往东南去。
昨夜在寝殿内,他谋算好的葬身地都不得不放弃,庐山太远,碧峰山更遥不可及。离都城最近的、昭昭最喜欢的地方是洛迦山。他中途为昭昭披上自己的衣服,把红布小心叠妥,收到怀中,借马的灵气,还有好心路人指点,往洛迦山方向走。
当初送昭昭一粒落花生的那户人家,沈策疑是谍,曾命人秘密查过,查出那对祖孙身世凄苦,以昭昭名义送了几次衣物吃食,为怕泄露身份,没送过银两。本是随性而为,今夜却有了用处,老婆婆是唯一沈策知她底细,她却不知沈策身份的相熟人。
老婆婆已经年迈,见得多,不忌讳,替昭昭擦身,换上了年轻时婚嫁的衣裳。为沈策寻了儿子的一套新作的衣裳,雇马车,送他们去了海岸。
老婆婆恳求船夫送自己过海,带去沈策信物。老方丈一见信物,即刻过了岸。
那日莲花浪极大,老方丈自从上洛迦山做主持,从未见过如此风浪,还是坚持渡海。避雨的棚子四处漏水,沈策抱着昭昭,淋着雨,怀中的人却被裹得好好的。他静坐着,像怕怀中人受凉,时不时要摸摸,是否有雨水打湿了她。
“施主。”老方丈几步上前,想要把自己的雨蓑给他。
他听闻方丈的声音,转向这里,两人对视数秒后,方丈双掌合十:“阿弥陀佛。”
“方丈在感叹什么?”
老方丈记起初见沈策时的场景,轻叹一声,又是阿弥陀佛。
他笑笑:“今日来,我是求方丈办两件事。”
“施主请说。”当年沈策救了这一寺的人,方丈始终记在心中,这些年除了为他送来的香加持诵经,为他妹妹诵经祈福,没做过别的。沈策给的香火钱极多,也从不求什么。
“第一件,”他从怀里掏出手掌大的护心玉,“此物,是沈家军方将军的家传之物。请方丈替我在三年后归还,说是那时我给你的。”
方丈收妥。
“第二件更为简单。我们南境讲求入土为安,”他说,“可我不敢入土,怕被仇人知晓,会不得安生。我倒无妨,只怕连累合葬的她被打扰。”
“施主想火葬?”
他颔首,于中土,火葬鲜少有人选择。两军交战时,倘若有人用火葬处理敌人的战场尸身,会被认为是大羞辱,常会激起敌军斗志,惹来麻烦。他多年和西北面的党项族交好,常见他们火葬,觉得尸骨成灰,了无牵挂也好。
“只是火葬时,想请方丈为她诵经,”他说,“免她轮回之苦。若有苦,我来承。”
方丈恍悟,沈策怀中人已离世,又在雷电声中叹了一句阿弥陀佛:“何时?”
“天亮,”他说,“等雨停。”
方丈应允,想到沈策敌家众多,看他这落魄模样,算到他落了难,轻声问:“明日后施主有何打算?你若想逃难,往北走,我有师弟在一偏远寺庙做主持,可安排弟子送你过去。”
“明日后?”他笑了。
明日,昭昭就能见到哥哥了。
后记
南境太子仁德,深受爱戴,于策谋反之年意外重伤,不治而亡。
十数载后,帝年迈,遇大将叛乱,遭囚禁,饿死于宫廷之内。不久,南境改朝换代,也因此改变南北格局,为其后天下一统埋下了伏笔。
于荣再受不了沈策承受如此羞辱,怒吼一声,孤身冲到数十人当中,剑尖指向虞将军,喘着粗气,红着眼怒斥:“若十七将俱在,若我哥哥还在……这天下有谁敢辱郡王半分!”于荣自幼嘴拙,不擅与人争辩,嘶吼同时泪如雨下,“沈家军……是我们十七人、十七人和郡王……带着两千人,打出来的!那时,还没你……”
于荣剑挥向一旁:“没有你!也没有你!” 他只恨荆州城一战,恨那道封王圣旨,把最忠心的将军们都害死了。还有一万七铁骑,沈策最精锐的兵卒,从不惧生死的好儿郎们,都死在了荆州……
沈策眼中热意上涌,欲出声阻止。
“郡王,”晁衍先声夺人,“你让我们说完,说完才痛快!我们不怕死,就怕活得不痛快!”
晁衍言罢,怒视第一个扔掉头盔的男人:“郡王面见太子,求的旨意就是嘉奖全军!唯恐今日宫变,祸及诸位!你们——”他也哽住喉……眼眶发湿,厉声高喊:“荆州城活下来的!有谁在?”
虞将军等人为了设计夺权,早命人锁了宫门,宫门外等候的二十万军被挡在外。在宫门内留了几千人。荆州一战活下来的除了沈策和三将,都是兵卒,其后晋升最高的到了六品。他们无法挤在阶品高的这批人里,远远在台阶下候着,听晁衍一喊,二话不说提刀围拢上来。
“顺阳一战,活下来的!”
“鲁阳关!洛州!夜城一战活着的!”
……
一次次战役活下来的老人,从四面八方一个个出现。慢慢地,沈策身旁汇聚了三百多人,和余下的七千人对峙。
“吾乃颍川晁氏之后,汉时祖上即任御史大夫,”晁衍倨傲看虞将军,“今日愿奉柴桑沈策为王,愿以命为他杀出一条生路。”
“蔡郡于氏。”于荣退回到晁衍身旁。
“瀛洲贺氏。”
“玄柔赵氏。”
……
他被这些自报家门的人触动,想到曾经最意气风发时。曾经的江面,上百战船浮动,十七将同他一起,兴致勃勃讨论着西伐,晁衍、于荣、于华、方夺……都是如此斗志激昂,报姓氏家门,立军令状……
沈策再按住晁衍的刀背,晁衍虽是悍将,但沈策的天生神力无人能及。晁衍举不起手中刀,知道沈策是要自己收声,他脸色转白,低声恳求:“求郡王成全末将!”
他沉声道:“你是将,当知其中利害。”
晁衍面对沈策,像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泪倏然滚落:“末将……”
“收刀。”
晁衍拼命摇头,死不从命。
沈策轻摇头,让晁衍勿要妄动。
“沈家军军规,主帅身死,由副帅掌军令。沈策——”他在刺目银光里,转而看向前方,“双目已难视物,无法为将,与死并无差别,”他从怀中掏出兵符,递到晁衍眼前,“自今日起,沈家军交由晁衍代掌。”
“从此,柴桑再无沈策,南境再无江临王。”
四下极静。
虞将军等人做好了全部安排,唯独没料到沈策会直接放弃军权,什么都不要。想象中的一场血战突然化为乌有,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兵变的人都互相望着,没了主意。
沈策向前走了两步,到虞将军面前。
他多年威望积压,非一时能散,人一靠近,虞将军心跳得急了,握紧刀柄。
他目下无尘,并不理会虞将军等人,抱着昭昭,走向银光闪耀的亮处。头盔都扔在了台阶上,反射出的光,反而能让他看清一些前路。
晁衍和于荣沉默在两侧护卫,踢掉成堆的头盔,以刀剑为沈策开了一条路。数千人的包围圈,意外被被沈策身旁的三百多人撕开。
沈策在晁衍帮助下,走下最后一节台阶。身后太子匆匆追出,以储君之尊对沈策的背影深深一揖,高声道:“柴桑沈策,永为名门之后。孤代南境,送郡王。”
他不答,向宫门而去。
他看不清万物,却清楚看到一个少年,身穿铠甲,手握头盔,腰上悬着昭也刀,下轺车,入宫门,和自己错身而过,迎着日光步入大司马门……
那日,宫门为他而开,百官为他而贺,昭昭还在武陵郡等他。短短数载,万事成灰。
他抱昭昭上马,自己也翻身而上。
晁衍不肯放行,拉住沈策的缰绳,哽咽着问:“郡王要去何处?”
晁衍从军以来从未哭过,今日落泪数次,沈策不忍,低声说:“不必问,你我兄弟再无相见之日。”
“我愿解甲,随郡王归隐!”
他摇头,试图掰开晁衍的手:“你初入军营就想和我比力气,从未赢过,何必再试,”掰到后边,他不忍心弄伤晁衍,“晁将军,念在你我多年同袍之谊,行沈策一个方便。”
晁衍坚持不放。
“此时走,我还能见一线光,再晚怕更望不见前路,”他又轻声道,此番带了诚恳之意,“相聚再久,终有一别。”
……
晁衍和他对视,被那双无光的眼逼得放开他的缰绳,含泪,用手替沈策擦去了靴旁的脏污:“郡王……若需要什么,只消带一个口信来。若遇险,也带个口信来,天涯海角晁衍都会去寻。”
他笑着颔首:“好。”
沈策唤来于荣和方夺,俯身摸索着,为他们三人抹去脸上的泪。一个个拍拍他们的脑袋,像初相见,挑选亲兵那日。
于荣哭得说不出话。
方夺从怀中掏出家传护心玉,塞到沈策怀里:“郡王你只带了一把昭也刀。这东西是……外物,卖了能买地卖房。卖了。”
沈策想拒绝,怕他们起疑,没有多说什么,把玉收妥。
他离开宫城,往东南去。
昨夜在寝殿内,他谋算好的葬身地都不得不放弃,庐山太远,碧峰山更遥不可及。离都城最近的、昭昭最喜欢的地方是洛迦山。他中途为昭昭披上自己的衣服,把红布小心叠妥,收到怀中,借马的灵气,还有好心路人指点,往洛迦山方向走。
当初送昭昭一粒落花生的那户人家,沈策疑是谍,曾命人秘密查过,查出那对祖孙身世凄苦,以昭昭名义送了几次衣物吃食,为怕泄露身份,没送过银两。本是随性而为,今夜却有了用处,老婆婆是唯一沈策知她底细,她却不知沈策身份的相熟人。
老婆婆已经年迈,见得多,不忌讳,替昭昭擦身,换上了年轻时婚嫁的衣裳。为沈策寻了儿子的一套新作的衣裳,雇马车,送他们去了海岸。
老婆婆恳求船夫送自己过海,带去沈策信物。老方丈一见信物,即刻过了岸。
那日莲花浪极大,老方丈自从上洛迦山做主持,从未见过如此风浪,还是坚持渡海。避雨的棚子四处漏水,沈策抱着昭昭,淋着雨,怀中的人却被裹得好好的。他静坐着,像怕怀中人受凉,时不时要摸摸,是否有雨水打湿了她。
“施主。”老方丈几步上前,想要把自己的雨蓑给他。
他听闻方丈的声音,转向这里,两人对视数秒后,方丈双掌合十:“阿弥陀佛。”
“方丈在感叹什么?”
老方丈记起初见沈策时的场景,轻叹一声,又是阿弥陀佛。
他笑笑:“今日来,我是求方丈办两件事。”
“施主请说。”当年沈策救了这一寺的人,方丈始终记在心中,这些年除了为他送来的香加持诵经,为他妹妹诵经祈福,没做过别的。沈策给的香火钱极多,也从不求什么。
“第一件,”他从怀里掏出手掌大的护心玉,“此物,是沈家军方将军的家传之物。请方丈替我在三年后归还,说是那时我给你的。”
方丈收妥。
“第二件更为简单。我们南境讲求入土为安,”他说,“可我不敢入土,怕被仇人知晓,会不得安生。我倒无妨,只怕连累合葬的她被打扰。”
“施主想火葬?”
他颔首,于中土,火葬鲜少有人选择。两军交战时,倘若有人用火葬处理敌人的战场尸身,会被认为是大羞辱,常会激起敌军斗志,惹来麻烦。他多年和西北面的党项族交好,常见他们火葬,觉得尸骨成灰,了无牵挂也好。
“只是火葬时,想请方丈为她诵经,”他说,“免她轮回之苦。若有苦,我来承。”
方丈恍悟,沈策怀中人已离世,又在雷电声中叹了一句阿弥陀佛:“何时?”
“天亮,”他说,“等雨停。”
方丈应允,想到沈策敌家众多,看他这落魄模样,算到他落了难,轻声问:“明日后施主有何打算?你若想逃难,往北走,我有师弟在一偏远寺庙做主持,可安排弟子送你过去。”
“明日后?”他笑了。
明日,昭昭就能见到哥哥了。
后记
南境太子仁德,深受爱戴,于策谋反之年意外重伤,不治而亡。
十数载后,帝年迈,遇大将叛乱,遭囚禁,饿死于宫廷之内。不久,南境改朝换代,也因此改变南北格局,为其后天下一统埋下了伏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生一世,江南老,一生一世,江南老最新章节,一生一世,江南老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生一世,江南老,一生一世,江南老最新章节,一生一世,江南老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