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目前四十多人,老人小孩什么的加起来有十多人。剩下青壮男女三十人。那么围墙应该怎么做?做多大?围墙内的面积应该多少才合适?
刘宝的本职工作是做房屋建筑监理的,市政道路方面也能凑合,所以这方面的积累倒还算足够。稍微回忆了一下现代时候的各种建筑设计规范,记得好像一个人有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就够了。但是这不是住房,也不是公共建筑,肯定不能硬搬前世的相关规定。
想了一下自己要做的事情,他突然发现,看起来似乎需要做一个初步的建筑规划才行了?既然好不容易把大家都说动了,要建一个围墙,那么肯定不会单单做个墙就了事。
刘宝的意思,其实还是让大家借这个机会,初步走出洞穴。长期在洞穴里面待着,怎么看都不像是要进行发展的趋势。而且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久居阴暗的洞穴,也不是什么好事。
什么见不着阳光之类的就不说了,仅仅是洞里生火的时候产生的那些烟雾,刘宝就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来。而且洞内的空气怎么比不上外界流通的新鲜吧?
只是这个年代的人们无数年来都是这样度日的,也没想过要做出什么改变。为什么?安全啊。只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任何需求都必须要为其让路。
住洞里对身体不好?那也要活下来才能考虑这些事情。哪怕对身体再没好处,那也是慢性的、长期性的,不比眼前的危机。比起风餐露宿,面对蛇虫猛兽雨水风霜什么的,只有躲在洞穴里,才能让自己睡个安稳觉吧?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感了。
由此引申,千百年后不论人们做出怎样的豪华住宅,本质上都是“人造洞穴”,只有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人们才会感到安心。真正的天当被地当床,说起来浪漫,你去多睡几天试试看?很快会体会到什么叫辗转反侧。就是现代时候,卧室如果太高太大,都经常会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反而睡觉都觉得睡不踏实,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刘宝这次也是借着做围墙的机会,先给族人们一个安全保障。但是一道墙就够了吗?显然,刘宝是不会满足于此的。他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要做点什么,比如盖间房子?让大家体会到住在洞穴外面的好处。
人们会本能的抗拒一切自己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如果单纯的要求大家搬出去,肯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大家一定会反对。所以刘宝只能采用这种迂回的办法,一步步的引导。只有族人们自己体会到了好处,到时候自然就会主动按照刘宝的想法去做。
咦?不是在考虑要准备什么劳动工具的吗?怎么又想到这些了?黑暗中,刘宝眨眨眼睛,这才发现自己好像又跑偏了?
不过转念一想,刚才想到的要做个初步的建筑规划的事情,还确实是很有必要。反正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开始动手,这两天找时间就完善一下自己的思路好了。
回到刚开始的出发点上,要事先准备好哪些必要的工具呢?
考虑这个问题,就先要明确,自己打算做怎样的围墙?作为建筑类专业人员,这可是刘宝的老本行。墙体嘛,他知道的太多了,可以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但是仔细想想,他却无奈的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都没什么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墙体材料来区分,无非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例如石块码砌的墙体,就像我们后世常见的挡土墙,很多都是用大石块来码砌的。
要说怎样砌筑施工石块墙体,刘宝能坐下来说上好几个小时都不带歇的,从材料选择,到基础构造,再到砌筑要点,结构特点等等。但是这些有用吗?就问一点,那些大石块从哪来啊?
想到这个,刘宝只能郁闷的放弃石块材料。剩下的砖块墙体也一样,烧砖倒是不难。但是那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刘宝估计,等自己烧出足够砌筑一圈围墙的砖块来,并且教导族人们砌好之后,估计冬天都快结束了。
而且现在可没有水泥砂浆,还得烧石灰才能做出粘结剂来。至于让族人们成功转行为泥瓦匠,那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任务。所以,砖砌围墙的想法也落空了。
再然后就是土质墙体了。老实说,刘宝真的不了解这一块。中国古代有很多土质的城墙,现代时候参观的古代遗迹也不少,可是说到它们是怎么做的?刘宝还真不知道。确实,他亲眼见过版筑土坯房的,但那不一样啊。
除了不了解做法之外,还有消耗的人力物力问题。部落现在只有这么多人,要是努点力,做个土坯房之类的还有可能。其他的就太费时间了。而且刘宝也不知道做出来的结不结实,毕竟他也没有尝试过。
要是以后有时间,他不介意慢慢试验自己的这些想法。但是现在不行,他不能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让族人们去做连他自己都不熟悉的事情。万一做不成怎么办?那么自己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大家肯定觉得大巫的方法行不通,他的个人威信受损还是小事,关键是族人们恐怕又得缩回洞穴里去了。
想来想去,刘宝忽然发现,他只有选择木质这一种做保险的办法。因为木头是族人们最熟悉的材料之一,而且也相对容易获得原材料,以及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确定了墙体材料之后,刘宝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墙体的结构类型了。
木质墙体也有很多的类型。例如栅栏式的,篱笆型的,但是显然不能用到这里来。
或者木制寨墙?就像当年沙俄入侵,与满清康熙帝的那场战争中,沙俄人用的就是木质的城寨。当然不是纯木质,但大多数的材料都是原木。据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要知道那时候满清可是动用了火炮的,也照样攻打了很久。
刘宝的本职工作是做房屋建筑监理的,市政道路方面也能凑合,所以这方面的积累倒还算足够。稍微回忆了一下现代时候的各种建筑设计规范,记得好像一个人有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就够了。但是这不是住房,也不是公共建筑,肯定不能硬搬前世的相关规定。
想了一下自己要做的事情,他突然发现,看起来似乎需要做一个初步的建筑规划才行了?既然好不容易把大家都说动了,要建一个围墙,那么肯定不会单单做个墙就了事。
刘宝的意思,其实还是让大家借这个机会,初步走出洞穴。长期在洞穴里面待着,怎么看都不像是要进行发展的趋势。而且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久居阴暗的洞穴,也不是什么好事。
什么见不着阳光之类的就不说了,仅仅是洞里生火的时候产生的那些烟雾,刘宝就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来。而且洞内的空气怎么比不上外界流通的新鲜吧?
只是这个年代的人们无数年来都是这样度日的,也没想过要做出什么改变。为什么?安全啊。只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任何需求都必须要为其让路。
住洞里对身体不好?那也要活下来才能考虑这些事情。哪怕对身体再没好处,那也是慢性的、长期性的,不比眼前的危机。比起风餐露宿,面对蛇虫猛兽雨水风霜什么的,只有躲在洞穴里,才能让自己睡个安稳觉吧?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感了。
由此引申,千百年后不论人们做出怎样的豪华住宅,本质上都是“人造洞穴”,只有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人们才会感到安心。真正的天当被地当床,说起来浪漫,你去多睡几天试试看?很快会体会到什么叫辗转反侧。就是现代时候,卧室如果太高太大,都经常会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反而睡觉都觉得睡不踏实,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刘宝这次也是借着做围墙的机会,先给族人们一个安全保障。但是一道墙就够了吗?显然,刘宝是不会满足于此的。他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要做点什么,比如盖间房子?让大家体会到住在洞穴外面的好处。
人们会本能的抗拒一切自己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如果单纯的要求大家搬出去,肯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大家一定会反对。所以刘宝只能采用这种迂回的办法,一步步的引导。只有族人们自己体会到了好处,到时候自然就会主动按照刘宝的想法去做。
咦?不是在考虑要准备什么劳动工具的吗?怎么又想到这些了?黑暗中,刘宝眨眨眼睛,这才发现自己好像又跑偏了?
不过转念一想,刚才想到的要做个初步的建筑规划的事情,还确实是很有必要。反正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开始动手,这两天找时间就完善一下自己的思路好了。
回到刚开始的出发点上,要事先准备好哪些必要的工具呢?
考虑这个问题,就先要明确,自己打算做怎样的围墙?作为建筑类专业人员,这可是刘宝的老本行。墙体嘛,他知道的太多了,可以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但是仔细想想,他却无奈的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都没什么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墙体材料来区分,无非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例如石块码砌的墙体,就像我们后世常见的挡土墙,很多都是用大石块来码砌的。
要说怎样砌筑施工石块墙体,刘宝能坐下来说上好几个小时都不带歇的,从材料选择,到基础构造,再到砌筑要点,结构特点等等。但是这些有用吗?就问一点,那些大石块从哪来啊?
想到这个,刘宝只能郁闷的放弃石块材料。剩下的砖块墙体也一样,烧砖倒是不难。但是那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刘宝估计,等自己烧出足够砌筑一圈围墙的砖块来,并且教导族人们砌好之后,估计冬天都快结束了。
而且现在可没有水泥砂浆,还得烧石灰才能做出粘结剂来。至于让族人们成功转行为泥瓦匠,那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任务。所以,砖砌围墙的想法也落空了。
再然后就是土质墙体了。老实说,刘宝真的不了解这一块。中国古代有很多土质的城墙,现代时候参观的古代遗迹也不少,可是说到它们是怎么做的?刘宝还真不知道。确实,他亲眼见过版筑土坯房的,但那不一样啊。
除了不了解做法之外,还有消耗的人力物力问题。部落现在只有这么多人,要是努点力,做个土坯房之类的还有可能。其他的就太费时间了。而且刘宝也不知道做出来的结不结实,毕竟他也没有尝试过。
要是以后有时间,他不介意慢慢试验自己的这些想法。但是现在不行,他不能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让族人们去做连他自己都不熟悉的事情。万一做不成怎么办?那么自己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大家肯定觉得大巫的方法行不通,他的个人威信受损还是小事,关键是族人们恐怕又得缩回洞穴里去了。
想来想去,刘宝忽然发现,他只有选择木质这一种做保险的办法。因为木头是族人们最熟悉的材料之一,而且也相对容易获得原材料,以及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确定了墙体材料之后,刘宝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墙体的结构类型了。
木质墙体也有很多的类型。例如栅栏式的,篱笆型的,但是显然不能用到这里来。
或者木制寨墙?就像当年沙俄入侵,与满清康熙帝的那场战争中,沙俄人用的就是木质的城寨。当然不是纯木质,但大多数的材料都是原木。据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要知道那时候满清可是动用了火炮的,也照样攻打了很久。